洪涝灾害与食品卫生2008.doc
《洪涝灾害与食品卫生200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洪涝灾害与食品卫生2008.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洪涝灾害与食品卫生2008.精品文档.洪涝灾害与食品卫生2008-10-27 17:25分类:突发事件的疾病预防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洪涝灾害对灾民心身健康的损害是多方面的,饥饿是首当其冲的危害,对食品卫生和营养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食物资源破坏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洪涝灾害破坏了食物资源,使灾民陷于困境。(一)“梅雨”的时间因素 我国东部,特别是江淮流域在东亚大气环流的春夏之交季节转变时期,“梅雨”期到来时间的早晚,降雨强度及持继时间长短对粮食资源有很大影响。特别在夏粮以小麦为主的地区,5月间小麦还在灌浆时期,如果此时
2、连续阴雨,日照少,不利于光合作用,同时使小麦在田间受赤霉菌的侵袭,不仅使粮食减产,还国产生镰刀菌毒素,可引起食用者中毒,1991年沿淮和淮北“梅雨”提前10-50天,成为麦类赤霉病流行和灾民霉麦中毒症发病的重要因素。6月是江淮地区专收季节, 1991年的6、7月间持续长时间降雨成灾,小麦未及收割即在田间被淹没,或因收割后无法晾晒而霉变、生芽。仅安徽全省霉变粮食达20亿公斤,夏粮减产4267亿公斤。(二)降雨强度 这是洪涝灾害对食物资源破坏的决定因素。降雨强度大,降雨量多,江河湖库蓄集水量多,冲击能力大,对环境和农田的破坏力也增大,食物资源也因此受到更大的淹没和破坏。1991年安徽境内降雨量在5
3、00毫米以上的面积达116万平方公里,在江淮62万平方公里面积上近两个月中平均降雨量达952毫米,比常年降雨量多1-3倍。因而全省江河湖泊水库水位高涨,农田积水形成大面积外洪内涝。安徽全省夏秋作物受害面积875943万亩,成灾800868万亩,绝收279217万亩,分别占全省播种面积的654%、578及294,粮食减产109亿公斤。(三)洪涝灾害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洪涝灾害对灾民食物资源的损害程度是不同的。行、蓄洪型灾害是有计划地向蓄洪区泄洪,这种灾害由于时间紧迫,水势凶猛,主要是确保灾民的人身安全。灾民在短时间内的转移过程中很难带走家中的大量食物,遗留蓄洪区的食物多遭破坏。1991年安徽有16
4、个行蓄洪区行洪,有120万灾民抛家转移。如阜南县蒙洼蓄洪区耕地18万亩,农民12万人, 1991年6月14日在10小时内黑夜紧急转移灾民。王家坝开闸泄洪后,顷刻之间一片汪洋,损失粮食达2900万公斤。灾民只能以救济粮为生。内洪型灾害是由于江河湖库洪水漫溢或真正坝破溃淹没农田和村庄而成的灾害。由于成洪原因不同,程度和广度不一,受害程度也不等,轻者只有短时间或局部耕地受涝,粮食作物减产少,家中食粮受损也轻,且成涝是逐步累积的,灾民有时间转移食物。但重涝区也可迅速受淹没,冲击强度大,范围广,积涝时间长,农田家园也可被毁坏。如肥西县三河镇决口破圩仅23分钟,全镇顷刻即被洪水吞没。(四)洪涝灾害持续时间
5、 降雨时间长,降水量多,淹没范围广,对食物资源的损害也严重。1991年安徽的洪涝灾害从5月中旬后的两个月内持续降雨,地面积水多时达336吨,及至9月20日仍有积涝50亿吨不能排出农田,影响秋种,给灾民生产自救带来困难,也给次年夏粮收成产生不利影响。所以灾害持续时间越长,灾民生产自救越困难,所需补充的食物也越多,对次年的夏粮生产也越不利。二、食品污染径广泛洪涝灾害增加食品污染的来源和途径,对食品的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产生不良影响。(一)作物的田间污染 田间土壤中有各种微生物,通常每克土壤含细菌108-1010个以上,还有大量的酵母菌和霉菌,洪水淹没农田、村庄、粪池、畜厩、垃圾和污水坑,特别村庄周围的
6、洪水污染更加严重。作物在田间受洪水淹没或浸泡,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更易引起霉变和腐败。1991年的洪涝灾害中安徽灾区小麦的霉变率平均在40-90%以上。(二)原料在仓储在污染 暴雨或洪水往往形成粮食和各种食品仓库的漏雨或淹没、受潮,特别是迅速成灾的食品仓库未来及转移,大量的食品原料受淹,搬不走也晒不了。1961年的灾害中不仅数十亿公斤的小麦,面粉和其它谷物受潮、霉变、还发生黄豆、食糖、食盐、酱胚、蜂蜜及共它仪器或食品原料受淹而霉烂、变质和腐败。(三)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受淹食品生产经营的卫生条件是保证食品卫生质量的基本要求,在洪涝灾害期间洪水淹没了食品工厂,使生产车间和设备浸泡在洪水之中,
7、特别是乡镇食品企业车间、厕所、污水沟和水井同时受淹,饮料和食品生产用水污染严重。据滁县地区统计饮用水井受淹的达80454眼,致使一些食品厂的饮料生产缺乏清洁的原料用水。(四)食品污染来源增多洪涝灾害的恶劣环境条件增加了食品的污染来源,大量的家畜、家禽、鼠类及其它野生动动物被洪水淹死而腐烂、发臭;鼠类也因水淹向食品工厂、仓库和家庭聚集;农药、化肥和其它化学药物受淹而继发性污染食品。三、食品供给来源扩大,污染环节增多在灾害的冲击期灾民有时被洪水围困于局部高地、楼顶需外界的食物临时救援;大量抗洪民工和军队投入救灾堵堤,必须供应大量即食食品,食品厂、集体食堂及居民家庭紧急动员做大批的面包、慢头、烧饼、
8、方便面等供应抗洪大军食用,特别在天上大雨,地下积水,人多拥挤和环境恶劣的条件下食品生产和制作难以保证卫生要求;食品运输困难,抗洪工地的现场食用也都增加污染机会。 洪涝灾害收到国内、国外的大量救援食品,由于食品来源渠道广泛,食品包装不同,储运时间长短不一,一些外援食品远距离运输常致食品变质。 四、灾区饮食环境恶化 洪涝灾害的突然到来,灾民在生活上和心理上都受到极大冲击,家园被淹没临时搬迁于高池、堤坝或庄台的庵棚中,或投亲寄居于他人家中,甚者栖身于屋顶、树梢等待救援,均处于惊恐、忧虑和不安情绪之中。搬迁的灾民临时栖居他处,环境条件拥挤恶劣,缺食物来源,少燃料、少烹任用具和安全用水。抗洪救灾人员堵口
9、复堤劳动强度大、精神紧张、缺乏劳动程序,常夜以继日,饱一顿,饿一顿,送来食品随手进食,甚至在大雨淋漓中进食,这样的恶劣的饮食环境存在着食源性疾病的诱发因素。五、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体系受到冲击食品卫生监督体系是食品安全的组织保证。由于洪水的困扰使这个体系受到四个方面的冲击:(一)食品卫生监督任务加重 洪涝灾害冲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破坏了生产经营正常秩序,灾区的食品卫生监督机构也以救灾为中心任务,监督员分散,任务加重,且交通困难,讯息传递受阻,难以按程序开展系统工作,影响了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正常运转。(二)食品卫生管理网络散落 洪水淹没村镇,灾民分散和转移,居住混杂,原有的基层行政区划散乱。按行政
10、区划设置的食品卫生检查员网络随之松散,影响到食品卫生的管理、宣传和指导。 (三)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身卫生管理松懈在洪水的冲击期,食品生产经营部门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是自身的抗洪,一方面是抗灾食品的供应。由于灾害对原料、设备和工作秩序的影响,自身卫生管理机制受阻,食品合格率降低,质量下降。(四)集市贸易市场食品卫生状况失控 在洪涝灾害的的冲击后期,雨停水退,食品生产经营部门及个体户为挽回损失,向市场推出水淹食品,霉变、潮解和残次食品也降价处理,加以食品卫生管理削弱,这种现象难以控制。灾后市场上下水道不畅,道路泥泞,环境卫生差,为食源性疾病的传搔增加新的危险因素。第二节 常见食源性和营养性疾病历史经
11、验告诉人门,灾害、饥饿、疾病和死亡这是灾难的连锁反应。在当代社会人们还无力摆脱自然灾害和战争带给人类的苦难。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1991年这场历史罕见的洪汾灾害中已把灾难的危害缩小到最低限度。在我国东部数千万的灾民中没有饿死一个人,然而,自然灾害终究是一场灾难,为食源性疾病和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和暴发播下了”危险因素。一、营养性浮肿病营养性浮肿病又称食物性营养不良,是指机体从食物中摄入的总热量和蛋白质不敷机体的消耗而引发的一种疾病。在儿童特别敏感,被称为“Kwashiorkor症”。在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和我国60年代经济困难时期都曾经广泛的发生。在当代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地区也是常见
12、的疾病。我国人民营养目的已是一种温饱型国家,营养性浮肿病已不再在人们正常生活中存在。但在洪涝灾害中由于洪水围困,运输困难,在局部灾区救济粮洪应不足,可以发生营养缺乏病。在安徽1991年的水灾中,一项调查发现重灾涝区这类疾病的发病率为396%,行蓄区发病率为077。但经过防治,很快得到控制。营养性浮肿病的临床表现,患者一股自感易饿、乏力、食欲亢进、工作效率减低、行动缓慢、精神抑郁、淡漠、多尿、怕冷、肌力减弱、手足麻木等。其主要临床特征如下:(一)浮肿 轻者以见于眼睑、脸部、踝部、胫前有轻度凹陷性浮肿,休息后可消退。中度浮肿则食欲亢进,精神萎靡,颜面、四肢、阴囊均浮肿。重度者全身浮肿明显,伴有腹水
13、、胸水、体温上升,脉细弱,血压下降,随时有发生休克、昏迷死亡的危险。(二)消瘦 皮下脂肪减小、肌肉变薄,皮肤干燥,体重下降,轻者减少15-25%,中度者减少26-35,重度者减少36以上。(三)儿童生长发育延迟,智力发育障碍、贫血,有Kwashiorkor症的特殊表现。(四)实验室血清检查 血清总蛋白从正常值的70-80克升下降至40-50克升,轻度者50-70克升,中度的35-50克升,重度的10-35克升。常使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下降到2.0以下。治疗时,轻、中度者只要合肥市理高速饮食,补充蛋白质和热量当可逐步自愈。重症者需静脉给予葡萄糖、水解蛋白、氨基酸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二、食物中毒食
14、物中毒是指食用各种有毒食物引起的一类急性疾病。洪涝灾害期间由于饮食卫生条件不良,食品污染来源机体营养增多,水平降低,抗病能力下降而使食物中毒成为灾区的多发病。细菌性食物中毒无论在正常年景或灾害时期都是困扰人们的的食源性疾病。在洪涝灾害期更增加这类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其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食品腐败变质或受到污染的机率增加。洪水淹没使大批的家畜、家禽致死,或因缺乏饲料而畜禽饿死。死亡动物灾民舍不得舍弃而冷宰食用。无论家畜或家禽体内肠道中的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变形杆菌、致菌性球菌的带菌率都是很高的,动物死亡这些潜在的病原菌即可在其肠道中大量繁殖,并沿着动物尸体的血管和淋巴管进入全身各种组织,如
15、果病菌的数量或细菌毒素达到致病量,即可成为食物中毒的原因食品。灾民由于居住拥挤,燃料缺乏,烹调用具不足,容易出现切割工具、容器的生熟不分和交叉污染,缺乏清洁用水更难以保持食品卫生要求,构成食物中毒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往往由于灾区食物匮管,灾民营养不平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经验证明灾害可成倍地增加食物中毒的发生率。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在现代社会中,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是最主要的食源性疾病之一种。洪涝的环境污染,病、死家畜、家禽的增多,这类病菌无疑的也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最主要的病原菌。变形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广泛地存在于土壤和不洁的环境之中,洪涝灾害为这些病原菌的食物中毒增加污染
16、途径。化学性食物中毒也是洪涝灾害的特殊环境条件下的食源性疾病。食品受化学毒物污染的来源,往往是由于洪水淹没了仓库、车间和农田,其中储存的农药、化肥和各种化学原料、药品受到洪水的浸泡、冲淋和溶解,从而污染附近的环境、器皿和食物,依用污染的食物有可能发生食物中毒。虽然洪水的稀释度是很大的,但在局部地点,特别是内涝水浸泡的流动小,范围局限,如遇农药容器破损或泄露,危险性更大。目前常用的有机磷农药,如对硫磷(1605)、内吸在0.1克以下,那怕微量地对食品的污染也是一和祸害。仓库中的钡制剂、亚硝酸盐及其它化学药品和原料也可污染食品引起危害。三、霉麦中毒症霉变粮食中毒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但洪涝灾害具有粮
17、食霉变更广泛的条件。水分活性是霉菌生长、繁殖的先决条件,洪涝灾害是水的世界,环境中充满着潮湿和水分,淹没、浸泡或受潮过的粮食和其它食品都有足够条件引起毒变。食物中霉菌生长、繁殖的危害包括霉菌感染、变态反应及霉菌毒素中毒症,霉麦中毒症在洪涝灾害的特殊条件下对食用者危害是很难区分损害的机制的,只能作为霉粮危害所致临床表现的综合反应。因此把这类临床表现称之为霉粮中毒症是合适的。1991年的安徽省洪涝灾害中发生霉麦中毒症病例13万人以上,正是这类霉麦危害的综合反应。1991年洪涝灾害所致霉麦中毒症主要发生在安身长江苏淮河流域各地,具有以下特征:(一)小麦霉变率高,质量差 由于麦收期间阴雨小麦不能晒干或
18、遭洪水浸泡,麦粒霉变严重,感官检查麦粒外皮灰暗或灰褐色,有黑色或红紫色霉斑,严重者整粒变色,有的麦粒干瘪、皱缩、吴灰白色或红暗色,易碎,断面灰白,有霉气或酸臭味。灾民家中存麦调查霉麦占80%。平均霉变率都在40-90%以上,赤霉病麦率平均为6.0-24.2%,并有64%的霉麦生芽及短根须(表20)。由于赤霉病菌和其他霉菌繁殖,霉麦质量降低,容重下降,25份霉麦检查容重在420-668克/升之间,平均532.2克/升(表21)。表 20 灾区小麦霉变率和赤霉病麦率灾区(县、乡)样品份数霉变率(粒比%)赤霉病麦率(粒经%)均数范围均数范围凤台 白塘540.05.5-72.511.36.5-13.7
19、阜南 湖套安岗10580.583.766.3-88.681.5-87.86.06.51.7-8.72.7-11.3颍上 王岗夏桥4670.969.540.3-96.721.0-95.78.619.04.3-14.38.0-39.0阜阳 丁庄1094.784.0-100.022.28.0-38.0临泉 新洪柏村5892.994.085.0-98.092.0-98.024.217.714.0-35.09.0-32.0表21 25份霉麦容重分布容 量(克/升)份 数%450450-500-550-600-447851616283220合计25100.0霉麦的霉菌分离培养,霉菌100%检出,在高盐蔡氏
20、培养基和PDA培养基上,由霉检出率为54.1-73.6%,赤霉菌为15.8-25.1%。(二)霉麦中毒症病例集中,发病率高霉麦中毒症发生在食用霉麦的灾区,食用者发病率高,常每食每发,甚者全家发生;不吃者或停食后不发。部分灾区调查发病率都在80-90%以上,也有少数和地区发病率40-50%之间(表22)。表22 霉麦中毒症发病率调查灾区(县、乡、村)调查日期(月、日)调查人数中毒发病率户数人数例数%凤台 白塘 前咀7.45262180.8颍上 王岗 金家岗杨湖 张台子8.98.106370276 35226134694.698.3阜南 湖套 东田坡王里庄8.208.195527 20221681
21、.580.0阜阳 丁庄7.2010653553.9临泉 新洪柏村7.25181054139.0根据灾区疫情监测报告,霉麦中毒症病例的时间分布,6月间发病只有数百例,报告病例集中在7、8两个月,报告发病总数的95%,9月减少,10月下旬以后未再见报告,合计总数130141例(表23)。表23 1991安徽省洪涝灾区毒麦中毒症报告病例时间分布月 份 6 7 8 9 10合 计例数%326 42589 81006 5763 4570.25 32.74 62.23 4.43 0.35130141100.00(三)霉麦中毒症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灾民食用霉麦后多数在食后数十分钏至3-4小时即有头晕、
22、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不适、乏力等暖肠道症状。腹泻多为水样便,无粘液、无脓血和里急后重感,一般每日4-5次。呕吐者约占1/4-2/3。发热者约占1/3,部分患者有白血球总数增多或见肝肿大。多数不需治疗,经休息后自愈,预后良好,未见中毒死亡病例。临床表现见表24。(四)霉麦检出镰刀菌毒素有两组霉麦进行镰刀菌毒素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棗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T-2毒素检测100%检出毒素。一组25份霉麦平均赤霉病麦率21.9%,Don含量平均212ppb(500-5000)(薄层层析法);另一组采自颍上灾区的10份霉麦,赤霉病麦率平均14.8%,Don平均含量16100 ppb(2000-
23、50000ppb)。T-2毒素也是两组霉麦,平均含量分别为361.5ppb和80.6ppb(表25)。表 24 霉麦中毒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调查资料(总例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乏力流涎昏睡发热调查之一:例数(76例)(%)4761.83951.32026.35775.05673.73982.934447911.811.32735.5调查之二:例数(263例)(%)17988.114856.35922.413952.9-9435.916060.8-调查之三:例数(47例)(%)3370.23268.12961.13778.73574.54187.22451.1-48.5510.6表 25 霉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洪涝灾害 食品卫生 200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