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浅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精品文档.小学综合类劳技论文曲径通幽天地宽浅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内容摘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教育方针。我们根据学校所在的地域环境与学生的实际,澄清课程资源概念,因地制宜,节约成本,着重从合作种植、厨房烹饪、废物利用、洁美家园等四个方面发掘校内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关键词】课程资源 合作种植 厨房烹饪 废物利用 洁美家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教育方针。从这个指导方针中可以看出劳动和技术课和文化课在
2、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有基本途径。”劳动技术教育课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审美能力。还能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创新,体验成功的快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的形成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光凭薄薄的一本劳动和技术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校本劳动和技术课程的开发,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发展,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一、合作种植探究农技奥秘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学生们也都来自于农村
3、,农村免不了与种植打交道,农村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可以与附近的农民联系,租用他们的一块责任田作为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走进农业,进行合作种植。劳动实践基地采用班级承包制,二至六年级各班分别负责一畦,进行相应的种植:种菜,浇水,施服,捉虫,拔草。为了使教学更有效果,我们可以挖掘师资队伍的课程资源,挑选在劳动与技术及教育教学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担任总辅导老师,请他根据不同的季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学生在劳动基地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并对学生进行种植指导。如:年 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农作物名称秋季葱、蒜等马铃薯豆类茼蒿大白菜春季洋葱南瓜、早瓜等西红柿、茄子、辣椒等圣女果、黄瓜等玉米、
4、菜豆等每次劳动前,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差异,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负责一段土地。先安排学生整地。一般男生负责除草、翻地、平整之类的体力活;女生负责运草,捡拾小石块、草根。然后组织男女同学一同种植、浇水。种植完成后,要求小组同学进行分工养护。为了让种植活动能开展的持久、深入,让学生将日常养护的点滴记录到自己的种植日记里:班级种植日记实验班级时间作物名称参加对象记录人员观察到的现象:种植情况记录:种植后的感受:班级、小组种植采用“五星”评分制,班级的评分由少先队大队部进行定期检查评分,小组的评分由班主任自行进行。我们经常利用中午时间带领学生到劳动基地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并进行打分,公布在
5、学校、班级园地里。果实收获后,把收获的蔬菜拿到厨房做成可口的菜肴,让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这些伸来衣手,饭来张口的小学生,在家里可是什么都不干,什么也不会干,可在劳动实践基地里,却干得热火朝天,在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不仅学会了锄头、钉耙、镰刀等平时很少接触的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了怎样种菜,怎样浇水,施肥等基本的农活,了解了各种常见作物的种植节气,还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学会分工、协作,磨练学生的意志。以前他们光知道菜是地里种出来的,却不知道种植还有那么多的学问,一碗青菜不知要付出多少辛勤的汗水,通过劳动,也使这些天真的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6、,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二、厨房烹饪掌握烹饪技术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过着饭来张口的日子,他们根本不会煮饭烧菜,还普遍存在挑食、浪费饭菜的现象。为此,在保证学校正常办公的基础上,建议学校配备独立的、合适的供学生烹饪的厨房,配上必需的如灶台、煤气灶、抽油烟机等工具设备,添置烹饪用具和餐饮用具。我们结合各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介绍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增加了“自己动手做道菜”这一教学内容,如三上年级煮鸡蛋,四下年级水果拼盘,五上年级番茄炒蛋,五下年级肉饼蒸蛋等,高年级的同学也可以将自己的绝活教给同学们一起烹饪,如包饺子、做南瓜饼、汕粉夹当然做菜的材料也可
7、以来源于劳动实践基地。为了巩固烹饪的技术,我们可以开展“今天我主厨献父母”等活动。让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通过走进厨房,自己亲手烹饪,从买菜洗菜到吃完后打扫卫生,每次都全程参与,不仅认识了各种餐具,掌握了煤气灶、抽油烟机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了一些烹饪的基本原理,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还懂得了珍惜粮食。记得在四年级上课时,安排学生做“炒土豆丝”。学生事先从劳动实践基地收获土豆。课堂上,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将土豆切丝,然后再放到锅里炒。很多学生平时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真让这些孩子动起手来,不是土豆掉地上了,就是切的丝太粗了;有的学生为不能让圆滚滚的土豆固定在砧板上而烦恼,有的为自己炒的土豆丝太咸或太淡
8、而摇头。当日有个学生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觉得做一道菜好麻烦,又要洗又要切,耗了半个钟头累死人,所以不要浪费啦。”三、变废为宝提高动手能力变废为宝就是利用不同的废弃材料(纸类、瓶类、果壳类、袋绳类)进行各种工艺制作(折、塑、贴、剪、穿、拼、画、卷)的设计,制作出不同外型手工制品,这样既促进劳动技能的发展,又提高环保意识。如:纸工:折纸、编纸、撕纸贴画、巧用废报纸纸艺:扎康乃馨、吹塑纸做牡丹、丑娃纸巾盒、巧用纸杯纸塑:套圈圈、纸盒高楼、面具的制作、纸杯花塑料杯、瓶:杯花、塑料花篮、吸管扎花果壳:开心果壳贴画、人物造型玻璃瓶:人物造型、风铃废光盘:可爱的小动物易拉罐:易拉罐休闲椅、易拉罐茶具在教学
9、上,我们可以采用“观察讨论”、“巧手互动”、“创新制作”、“我的收获”四大非固定式教学模式,每次制作成的作品经过老师与同学的评价后挑出最好的几个放在班级的展示台上,其他的由学生自己带回家保管,学校一个学期组织一次作品展览。“变废为宝”使活页教材在内容上呈现多样化,在形式上更具有趣味性、整体感。这些选择性内容是可感知的、易于操作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观察、设计、操作、评价、交流等学习过程的展开,虽然内容的难易程度不一,但自主选择它就能与不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水平相适应,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同时又是富有挑战性的。在提高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劳动与技术习惯的同时,
10、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环保教育,使学生懂得保护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地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四、洁美家园锻炼劳动技能1、洁美校园,锻炼劳动技能。学校就像个大家庭,大事小事一大堆,如果换一种角度来讲,这恰恰提供了学生实践与锻炼的机会,学生的合作能力就是在这大家庭中磨练出来的。一般情况下,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大扫除,我认为是一项很好的大扫除劳技课教学资源。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要求,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分别给各个小组安排不同的任务,或十人一组,或八人一组,分别负责扫地、排桌椅、擦窗,有时全班一起搞,让他们自由组合,自由分工。同时结合适当的奖励机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
11、时也增强了班级集体荣誉感。班级黑板报、环境布置等方面还可以采取竞争组合、合作出刊的方式,从内容的选择到版面设计,从布局排版到材料的挑选都可由小朋友自己合作设计完成,有的甚至还可和父母一起合作,这一系列的行为会使他们感到劳动的乐趣,也锻炼了人的才干。学校有众多花坛,我们可以作统一安排,二年级及以上年级各班分别管理一个花坛,负责清除各自花坛的杂草。每月一次的除草劳动,也是一项很好的劳技课教学资源。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采取“分块包干”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负责一块,引导他们进行合理分工合作:身高的男同学负责捡除灌木上爬满的藤蔓,在学校园丁的指导下修剪树木上的枯枝、徒长枝;力气大的
12、男同学负责花坛里扎根深的杂草和株型较大的杂草;细心的女同学负责拔出混在草坪里的其他杂草;其他男同学则负责把拔掉的草、剪下的树枝搬到垃圾箱里。洁美校园,虽然方法不一,但都能让学生掌握劳动方法、锻炼劳动技能。2、洁美村庄,锻炼劳动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我们可以借助少先队在假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以假日小队的形式开展洁美家园活动,要求学生打扫自己所住村庄的卫生,美化生活环境。学生在这项活动中打扫道路、运动场,清理垃圾,清洁河道、池塘。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劳动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3、洁美家庭,锻炼劳动技能。劳动无时无处不在,所以劳动教育更要延伸
13、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中,只有让劳动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活动前可以先向家长提出劳动的要求,取得他们的支持。作为农村家庭,父母一般都在一些工厂上班,回家做饭洗衣也是比较忙的,于是我们倡议学生同父母一起整理房间、洗碗筷、收拾餐桌等等,做一些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这大大减轻了家长的压力,同时也使学生在与家长的共同合作中锻炼了劳动技能。自从开发了以上课程资源,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不但增长了知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了才干,创造了美,还增强了情感体验,真切地感受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明白了劳动创造了世界的真理。在共同劳动中,学生通过共同劳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了协作精神,使他们的身心得到了更健康的发展,劳动与技术的课程资源是一个有着较强生命力的课题,我们只是挖掘了冰山一角,我相信曲径通幽,劳动与技术课程资源的天地肯定会更宽广。【参考文献】1、黄显华:课程领导与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2、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委员会: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3、何大为 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2006年4、刘猛 基础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 2003年5、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案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