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蛋白质的性质实验.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物化学----蛋白质的性质实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蛋白质的性质实验.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生物化学-蛋白质的性质实验.精品文档.生物化学实验讲义实验一 蛋白质的性质实验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及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目的1了解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及主要连接方式。2了解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原理。3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4加深对蛋白质溶液的胶体性质的认识,了解沉淀蛋白质的几种方法及其实用意义。,一、茚三酮反应1.实验原理除脯氨酸、羟脯氨酸和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物质外,所有氨基酸及一切蛋白质都能和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物质。-丙氨酸、氨和许多一级胺都呈阳性反应。尿素、马尿酸、二酮吡唪和肽键上的亚氨基不呈现此反应。
2、因此,虽然蛋白质和氨基酸均有茚三酮反应,但能与茚三酮呈阳性反应的不一定就是蛋白质或氨基酸。在定性、定量测定中,应严防干扰物存在。该反应十分灵敏,11 500 000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即能给出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定量测定方法。茚三酮反应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氨基酸被氧化形成CO2、NH3和醛,水合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第二步是所形成的还原型茚三酮同另一个水合茚三酮分子和氨缩合生成有色物质。此反应的适宜pH为57,同一浓度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在不同pH条件下的颜色深浅不同,酸度过大时甚至不显色。2.材料、仪器与试剂蛋白质溶液;新鲜鸡蛋清溶液(蛋清水=19);0.5%甘氨酸溶液;0.1%茚三酮水溶
3、液;0.1%茚三酮-乙醇溶液3.实验操作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鸡蛋清溶液和0.5%甘氨酸溶液1ml,再各加0.5ml0.1%茚三酮水溶液,混匀,在沸水浴中加热12分钟,观察颜色由粉色变紫红色再变蓝。在一小块滤纸上滴一滴0.5%甘氨酸溶液,风干后,再在原处滴一滴0.1%茚三酮乙醇溶液,在微火旁烘干显色,观察紫红色斑点的出现。二、黄色反应1.实验原理含有苯环结构的氨基酸,如酪氨酸和色氨酸,遇硝酸后,可被硝化成黄色物质,该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进一步形成橙黄色的硝醌酸钠。多数蛋白质分子含有带苯环的氨基酸,所以有黄色反应,苯丙氨酸不易硝化,需加入少量浓硫酸才有黄色反应。2.材料、仪器与试剂鸡蛋清溶液;大豆提取
4、液(将大豆浸泡充分吸胀后,研磨成浆状用纱布过滤);头发;指甲;0.5%苯酚溶液;浓硝酸;0.3%色氨酸溶液;0.3%酪氨酸溶液;10%氢氧化钠溶液3.实验操作向7个试管中分别按下表加入试剂,观察各管出现的现象,有的试管反应慢可略放置或用微火加热。待各管出现黄色后,于室温下逐滴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至碱性,观察颜色变化。管 号1234567材 料(滴)鸡蛋清溶液4指甲少许头发少许0.3%色氨酸40.3%酪氨酸4浓硝酸/(滴)244040444现象三、蛋白质沉淀反应蛋白质是亲水胶体,当其稳定因素被破坏或与某些试剂结合成不溶性盐类后,即自溶液中沉淀析出,此现象叫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一)蛋白质的盐析作
5、用1.实验原理盐析现象是指般蛋白质在高浓度盐溶液中溶解度下降,故向其溶液中加入中性盐至一定浓度时,蛋白质即自溶液中沉淀析出。盐 析作用与两种因素有关: 蛋白质分子被浓盐脱水; 分子所带电荷被中和。蛋白质的盐析作用是可逆过程,用盐析方法沉淀蛋白质时,较少引起蛋白质变性,经透析或用水稀释时又可溶解。盐析不同的蛋白质所需中性盐浓度与蛋白质种类及 pH 有关。分子量大的蛋白质(如球蛋白)比分子量小的(如清蛋白)易于析出。球蛋白在半饱和硫酸铵溶液中即可析出,而清蛋白需在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才能析出。2.材料、仪器与试剂鸡蛋清溶液(蛋清水=19);固体硫酸铵;饱和硫酸铵溶( 称取377 g硫酸铵溶于20500
6、ml 的蒸馏水中。硫酸铵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754g/L水。配制时需称取稍过量的硫酸铵使溶液中有少量固体存在,同时可加热助溶)。3.实验操作取鸡蛋清溶液约 5ml 于试管中,再加入等量的饱和硫酸铵溶液,混匀后静止数分钟则析出球蛋白沉淀。将管内混合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硫酸铵粉末,至硫酸铵饱和不再溶解为止,此时析出的沉淀为清蛋白。(二)重金属盐类沉淀蛋白质1.实验原理溶液 pH 在蛋白质等电点以上时,重金属盐类(如 Pb 2+ 、Cu 2+ 、Hg 2+ 及 Ag + 等)易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盐而沉淀。重金属盐类沉淀蛋白质通常比较完全,故常用重金属盐除去液体中的蛋白质。但应注意,在使用某些重金属
7、盐(如硫酸铜或醋酸铅)沉淀蛋白质时,不可过量,否则将引起沉淀再溶解。2.材料、仪器与试剂鸡蛋清溶液(蛋清水=19);5CuS04 溶液;3AgNO3 溶液3.实验操作取试管 2 支各加蛋白质溶液 1ml,向各管分别滴加 2-3滴加 5CuS04 溶液、3AgNO3 溶液,观察各管所生成的沉淀。在硫酸铜产生蛋白质沉淀的试管中,倒掉大部分沉淀,留少量沉淀,继续加入 5CuS04 溶液,观察沉淀的溶解。(三)有机酸沉淀蛋白质1.实验原理生物碱是植物中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类含氮的碱性物质。凡能使生物碱沉淀,或能与生物碱作用产生颜色反应的物质,称为生物碱试剂。如鞣酸、苦味酸和磷钨酸等。当蛋白质溶液 pH
8、值低于其等电点时,蛋白质为阳离子,能与生物碱试剂的阴离子结合成中性盐而沉淀。溶液中的蛋白亦能被有机酸沉淀,其中以三氯醋酸的作用最为灵敏而且特异,因此广泛的被用于沉淀蛋白质。2.材料、仪器与试剂鸡蛋清溶液(蛋清水=19);10三氯醋酸溶液; 3.实验操作取蛋白质溶液 1ml 于试管中,加数滴三氯醋酸溶液,观察现象。思考题 1茚三酮反应的阳性结果是否经常是同一色调?并说明原因。2能否利用茚三酮反应可靠地鉴定蛋白质的存在?3哪些芳香基因(蛋白质中的、非蛋白质中的)可以与浓硝酸作用呈现黄色反应的阳性结果?实验二 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目的】 蛋白质是细胞中最重要的含氮生物大分子之一
9、,承担着各种生物功能。蛋白质的定量分析是蛋白质构造分析的基础,也是农牧产品品质分析、食品营养价值比较、生化育种、临床诊断等的重要手段。根据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提出多种蛋白质定量方法。考马斯亮蓝G-250法是比色法与色素法相结合的复合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是一种较好的常用方法。通过本实验学习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了解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原理和在比色法中的应用。【实验原理】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是利用蛋白质-染料结合的原理,定量的测定微量蛋白浓度的快速、灵敏的方法。考马斯亮蓝G-250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颜色形式,红色和蓝色。考马斯亮蓝G-250在酸性游离状态下呈
10、棕红色,最大光吸收在465nm,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蓝色,最大光吸收在595nm。在一定的蛋白质浓度范围内,蛋白质-染料复合物在波长为595nm处的光吸收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通过测定595nm处光吸收的增加量可知与其结合蛋白质的量。蛋白质和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在2min左右的时间内达到平衡,完成反应十分迅速,其结合物在室温下1小时内保持稳定。蛋白质-染料复合物具有很高的消光系数,使得在测定蛋白质浓度时灵敏度很高,可测微克级蛋白质含量。【实验试剂和器材】1.仪器 电子天平、试管、试管架、移液管、容量瓶、721型分光光度剂2.试剂 (1)标准蛋白质溶液:称取10mg牛血清白蛋白,溶于蒸馏水
11、并定容至100mL,制成100g/mL牛血清白蛋白溶液(2)考马斯亮蓝G-250蛋白试剂:称取100m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50mL90%乙醇中,加入85%的磷酸100mL,最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3)鸡蛋清1ml定容至50mL【实验步骤】1、标准曲线绘制取6支试管,按下表加入各试剂。 管号 试剂012345100g/mL牛血清白蛋白溶液mL00.20.40.60.81.0蒸馏水mL1.00.80.60.40.20考马斯亮蓝液mL5.05.05.05.05.05.0蛋白质含量/g020406080100加入考马斯亮蓝G-250蛋白试剂后,摇匀,放置2min后,在595nm波长下
12、比色测定,记录A595。以各管相应标准蛋白质含量(mg)为横坐标、A595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2、样品测定试管中加自制蛋白质样品1.0mL ,再加入5.0mL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摇匀,放置5min后,在595nm波长下比色,记录A595。根据所测A595从标准曲线上查得蛋白质含量。【实验结果】根据所测样品提取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蛋白质含量(g),按下式计算: 查得的蛋白质含量(g)提取液总体积(mL)样品蛋白质含量(g/g鲜重)= 样品鲜重(g)测定时取用的提取液体积(mL)【注意事项】(1)如果测定要求很严格,可以在试剂加入后的520min内测定光吸收,因为在这段时间
13、内颜色是最稳定的。比色反应需在1h内完成。(2)测定中,蛋白-染料复合物会有少部分吸附于比色杯壁上,实验证明此复合物的吸附量是可以忽略的。测定完后可用乙醇将蓝色的比色杯洗干净。实验三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目的】通过对氨基酸的分离,学习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实验原理】层析法又称色谱法。1903年,发现用挥发油冲洗菊粉柱时,可将叶子的色素分成许多颜色的层圈。此后,把这种利用有色物质在吸附剂上因吸附能力不同而得到分离的方法称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虽然后来将色谱法应用于无色物质分离,但是这个名字一直沿用下来。层析法除了吸附层析以外,还有离子交换层析和分配层析。一
14、般认为纸层析是分配层析中的一种,但也并存着吸附和离子交换作用。分配层析是利用不同的物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到分离的。通常用表示分配系数。=一个物质在某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在一定的温度下是一个常数。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滤纸纤维上的OH基具有亲水性,因此能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而通常把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有机溶剂自上而下流动,称为下行层析;自下而上流动,称为上行层析。流动相流经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使物质在两相之间不断分配而得到分离。显然两个物质的分配系数差得越大,则越易分开。纸层析的实际操作是在滤纸的一端(通常距纸边缘2厘米),点上样品,干后,在
15、密闭的容器内,待纸饱和了适当的溶剂蒸气后,令溶剂从有样品的一端经过毛细管的作用,流向另一端,使样品中的混合物得到分离。这种操作常称单向层析。为了得到更好的分离,还可以作双向操作或称双向层析。即在滤纸的一角上点样品,先用一种溶系统展层后,使滤纸干燥,将纸调转90,再用另一个溶剂系统展层物质分离后,层析点在图谱上的位置,即在纸上的移动速率,用Rf表示。Rf=每一物质的Rf值决定于该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和两相的体积比(AS/AL)。这两种相即是水(固定相)和有机溶剂(流动相)。 两相体积比在同一实验情况下是不变的,所以R f值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分配系数()。对于某一物质在一条件下的值是固定的。因
16、此R f值为其特征常数。现将影响R f值的因素概括如下:1、物质结构的影响:极性物质是易溶于极性溶剂(水)中,非极性物质是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有机溶剂)中,所以物质的极性大小决定了物质在水和有机溶剂之间的分配情况。例如酸性和碱性氨基酸极性大于中性氨基酸,所以前者在水(固定相)中分配较多,因此R f低于后者。CH2基是疏水性基团,如果分子中极性基数目不变,则CH2基增加,整个分子的极性就降低,因此易溶于有机溶剂(流动相)中,Rf值亦随之增加,例如氨基酸的R f值: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二羧基氨基酸中,天冬氨基酸谷氨酸。极性基团的位置不同也会引起R f变化,例如在正丁醇-甲酸-水系统中层析时,-丙氨酸
17、的R f值大于-丙氨酸。2、溶剂的影响: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R f值不同,选择溶剂系统时应使被分离物质在适当Rf值范围内(0.005到0.85之间),并且不同物质的R f至少差别为0.05才能彼此分开。溶剂的极性大小也影响物质的Rf值。在用与水互溶的脂肪醇作为溶剂时,氨基酸的Rf值随着溶剂碳原子数目增加而降低。3、pH的影响:溶剂系统的pH会影响物质极性基团的解离形式,例如氨基酸在酸性或碱性溶剂中变化如下:对于酸性氨基酸则在酸性时所带净电荷比碱性时少。带电荷越少亲水性越小,因此在酸性溶剂中Rf值较碱性中大。而碱性氨基酸则与此相反。借此性质用酸相和碱相溶剂进行双向层析,可使酸碱性不同的氨基酸达到
18、分离的目的。溶剂的pH还可影响有机溶剂(流动相)含水量,溶剂酸碱度大,则含水量多。对于极性物质如(氨基酸)来说Rf值增加,非极性物质则减少。若pH不适合,使同种物质有不同解离形式,其Rf也略有不同,则此物质层析呈带状图谱。因此溶剂中的酸或碱的含量必须足够,并且层析缸(或箱)中用酸或碱的气体饱和才可以防止上述现象,使物质得到圆点状图谱。4、滤纸的影响:层析滤纸必须质地均匀、紧密,有一定机械强度,并且杂质较少,如纸中含有Ca2+、Mg2+、Cu2+等金属离子杂质,可与氨基酸形成络合物使层析图谱出现阴影,可用稀酸(0.01molL1或0.4molL1HCl)洗涤滤纸除去之。5、温度的影响:温度不仅影
19、响物质在溶剂中的分配系数,而且影响溶剂相的组成及纤维素的水合作用。温度变化对Rf值影响很大,所以层析最好在恒温室中进行,控制温度相差不超过0.5。除上述因素影响Rf值外。样品中含有盐份和其他杂质以及点样过多均会影响样品的有效分离。无色物质的层析图谱可用光谱法(紫外光照射)或显色法鉴定,氨基酸层析图谱常用茚三酮或吲哚醌作显色剂。茚三酮显色反应受温度、pH、时间影响较大,如果要使实验结果能很好重复,必须严格控制上述条件。样品中如含有大量盐酸会使氨基酸不易显色,如含有大量盐时显色点上会出现白斑,此外空气中的杂质如氨、硫化氢或酚等都会影响显色结果。铜离子可以与氨基酸-茚三酮显色物形成络合物,颜色较稳定
20、。用硫酸酮乙醇溶液洗脱层析后的显色斑点,借比色法可定量测定氨基酸含量。【实验器材及试剂】1器材:层析缸毛细管喷雾器培养皿层析滤纸2试剂:扩展剂:4份水饱和的正丁醇和1份醋酸的混合物。将20毫升正丁醇和5毫升冰醋酸放入分液漏斗中,与15毫升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分层,放出下层水层。取漏斗内的扩展剂约5毫升置于小烧杯中做平衡溶剂,其余的倒入培养皿中备用。氨基酸溶液:0.5%的赖氨酸、脯氨酸、缬氨酸、亮氨酸溶液及它们的混合液(各组份浓度均为0.5%)。显色剂:0.1%水合茚三酮丙酮溶液。【操作步骤】1将盛有平衡溶剂的小烧杯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2取层析滤纸(长1820厘米,宽14厘米)一张。在垂直于
21、纸的纹路一端距边缘23厘米处用铅笔划一条直线,在此直线上每间隔2厘米作一记号,作为点样位置,并用铅笔在点样点下端写出所点氨基酸的名称。3点样:用毛细管将各氨基酸样品分别点在这五个位置上。电吹风吹干后再点一次,共点三次。每点在纸上扩散的直径最大不超过3毫米。4扩展:用线将滤纸缝成筒状,纸的两边不能接触。将盛有约20毫升扩展剂的培养皿迅速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并将滤纸直立于培养皿中,点样的一端在下,扩展剂的液面需低于点样线1厘米。待溶剂上升15厘米左右时即取出滤纸,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界线,自然干燥或用吹风机热风吹干。5显色:用喷雾器均匀喷上0. 1%茚三酮丙酮溶液;然后置烘箱中烘烤5分钟(100)或
22、用热风吹干即可显出各层析斑点。【结果与讨论】1计算出各种氨基酸的Rf值,并根据Rf值鉴定出混合氨基酸中的各组分,在层析图谱上标出各氨基酸名称。2对氨基酸移动快慢的原因给予简要分析。 实验四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一、目的和要求了解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并学会用这种方法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二、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之所以能将不同的大分子化合物分开,是由于这些大分子化合物所带电荷的差异和分子大小不同之故,如果将电荷差异这一因素除去或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这些化合物在凝胶上的迁移率则完全取决于相对分子质量。SDS是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化学 蛋白质 性质 实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