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柳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doc
《浅谈柳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柳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浅谈柳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精品文档.浅谈柳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2009-08-16 16:21:37)近日,我随同2009年中共桂林市委完善桂林工业产业体系,提高桂林工业竞争力课题调研组来到邻居工业强市柳州,进行为期2天的调研、参观和座 谈。我们先后走访了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柳州市大型工业企业。 调研中,柳州经济特别是柳州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柳州市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已经远远超过桂林市。2008年,柳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900.6亿元,增长13.2%;工
2、业总产值1750亿元,增长25.9%;全年财政收入140.1亿元,增长20.4%。而同期,桂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 值883.02亿元,增长12.9%;工业总产值1024.37亿元,增长29.6%;全年财政收入85.55亿元,增长18.0%。柳州市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财政收入分别是桂林市的1.41倍、2.37倍、2.27倍。(注:2007年末,柳州全市总人口362.5万人,桂林市人口 为年末总人口为504.62万人) 而工业经济对于柳州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2008年,柳州市工业增加值511.23亿元,增长19.2%。柳州市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达到了 56.7%,工业对国民经济
3、增长贡献率达到了53.9%。如果说柳州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全面超过桂林市的话,还不如是柳州市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引领着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超过桂林市。 那么,柳州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动力是什么呢?我们认为,除了其工业基础雄厚和持之以恒抓工业、厚积薄发等因素外,更主要的还是他们在加快工业发展 上指导思想明确、组织领导到位、政策支持有力、政府服务超前、发展环境优越,使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支柱作用真正得到了落实。柳州发展工业的 成功经验和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主体地位突出,组织领导力量强大,是柳州工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柳州工业一路领先且继续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与柳州
4、市党委、政府多年了坚持集中力量抓工业、一以贯之抓工业是密不可分的。早在2000年,柳州市就明确提出 了“工业立柳、强市富民”的发展思路。2002年,柳州市又提出了“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发展战略,将“全力打造工业名城”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柳州 全市上下把工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所在。 在发展氛围上,全市上下逐渐形成了如下共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保持城市强大发展后劲的关键,如果没有现代工业,没有基础产业,没有骨干企业,经济快速发展就难以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基础,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就无从发挥。 在领导体制上,柳州各任各届领导、全市上下都建立了党政班子齐抓共管的工业领导体制
5、,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的工业发展领导小组。柳州市一直以工业为柳州“安身立命”之本,以工业发展的成效论英雄,注重在工业的主战场上锻炼、发展、取用干部。 在推进机制上,柳州市先后制定了 “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工业化进程,建设全区率先实现工业化示范城市的决定等重要文件;编制了“四大成长计划”(产业成长计划、强优企业成长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品牌成长计划);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保障措施。 在工作机制上,柳州市开辟了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项目与市领导直接联系的“绿色通道”,建立了“中小企业服务月”和“市长企业接待日”制度,营造发展工业经济的良好氛围。 2、坚持工业项目引
6、领,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是柳州工业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 多年来,柳州市把培育一批规模档次高、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大企业、大集团,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在汽车、机械、钢铁、化工等主导产业中,柳 州市先后建成了五菱、柳工、柳钢、金嗓子、两面针一批重点骨干项目,有效提升了产业水平,优化了产业结构。2008年,柳州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超 过150家,达157家,比上年净增41家。其中,总产值过50亿元的企业5家,过200亿元的企业2家,过300亿元的企业1家。目前,全市共全国大型 工业企业9家,全国500强工业企业5家。 在大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同时,柳州市围绕大企业、大集团,强力推动
7、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目前,柳州市已形成了以微型汽车和中重吨位汽车为主的汽车及零部 件制造业,以工程和通用机械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以钢铁和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为主的冶金工业等三大支柱产业;化工、制糖、造纸、建材、日化等五大优势产业;新 材料、生物及制药、机电仪一体化与电子信息、新能源及环保四个新兴产业为龙头的现代化工业产业格局。“大企业顶天立地,配套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集群蓬勃 发展态势,支撑了柳州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其中,2008年,柳州市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显著。规模以上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94.35亿元, 增长28.02%,对规模以上工业
8、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7.7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88个百分点。以柳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为 例,柳州以上汽通用五菱、东方柳汽、一汽柳州等大型企业为龙头,延伸产业链,带动一大批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形成完整汽车产业链,具有产微型汽车50 万辆、中重型货车7.5万辆、轻型客车4万辆、发动机50万台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全系列整车制造企业的地级市。3、立足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是柳州工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 多年来,柳州锐意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了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柳州的实践证明,工业要跨越,企业是主体,技术是灵魂,品牌是生命,人才是核心
9、。 1999年始,柳州启动实施首轮“创新计划”。提出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推广组装配套成熟技术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大力引进和消化先进技术,改进现有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大力开发新产品,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全面提高产品创新的能力。 2002-2004年,柳州市又实施第二轮“创新计划”。把工作重点放在产品创新的源头上,放在为产品创新提供所需的技术和知识、强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 设、构建技术进企的桥梁、疏通技术转移的渠道上,放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机制、能力和环境建设上,强调出新产品、出效益、出产业、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5年到2007年,柳州市实施了第三轮“创新计划”。三轮 “创新计划”后,柳
10、州基本形成了特色科技创新体系。2007年,柳州顺利成为“国家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国家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和“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 从2008年开始,柳州又开始实施第四轮“创新计划”,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如今,柳州的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了技术开发机构。全市拥有4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3个自治区级技术中心,5个博士后工作站。其中,欧维姆建机厂的技术研发中心位居业内全球八大技术中心行列。 目前,柳州已经拥有4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国家免检产品,60个广西名牌产品,19个广西著名商标。两面针、柳工、五菱、柳汽、柳钢、金嗓子、花红、欧维姆等品牌享誉国内外。 在推进自主创
11、新的过程中,柳州十分重视工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成立了高级管理人才评价中心,研究高级管理人才搜寻、选拔、培养、评价、推荐的科学方法与途径,积累了一定的高级管理人才中介服务的经验。 近年来,柳州市坚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地培养科技人才,为专业技术人才营造宽松、宽容的成长环境和氛围。一方面,把全方位引进高端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决策, 柳州市每年拿出100万元,大力实施“双百人才工程”。仅2006年,柳州就邀请了清华、复旦等42所名校的54名中外专家、教授针对柳州的新材料、制 药、光机电一体、汽车制造等高新技术,为50多家企业的60多个项目进行指导会诊和技术研究,为企业对接国际市场提供了全面的智力支撑。 另
12、一方面,利用国家级技术中心、人才小高地等载体,构建平台,广纳群贤,聘请来自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法国等外国专家为柳州所用,不仅为上汽通用五菱、柳化、两面针等企业攻克技术难题,而且还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 此外,柳州市坚持开展选拔科技拔尖人才活动,设立政府科技奖励基金,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以市政府的名义授予“荣誉市民”称号等等。目前,全市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超过60,拥有技术工人21万人。 4、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遗余力改革开放,是柳州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法门。 坚持解放思想抓工业,不遗余力改革开放,引进强大的战略合作伙伴,是柳州工业发展的又一大气、高明之举。上世纪90年代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柳州 工业经济 发展 基本 经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