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炎性疾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特发性炎性疾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发性炎性疾1.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特发性炎性疾1.精品文档.特发性炎性肌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免疫内科 肖进益特发性炎性肌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骨骼肌非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近端肌无力,具有异质性、系统性。炎性肌病常用分类:1、成人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2、成人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3、儿童皮肌炎(JDM)4、伴发恶性肿瘤相关性肌炎5、伴发结缔组织疾病的肌炎6、包涵体肌炎7、其他:嗜酸性细胞性肌炎、骨化性肌炎、局限性肌炎、巨细胞肌炎等特点:1、是自身免疫病。2、主要累及骨骼肌,严重者累及全身肌肉,也可累及内脏。表现为对称性近端肢
2、带肌、颈和咽部肌无力和萎缩,严重者累及心肌、呼吸肌,导致死亡。3、DM指有本病表现伴皮肤损害者。4、可伴发恶性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疾病。流行病学特点1863年,德国医生Wag ner 报告首例多发性肌炎。1891年Unverricht 报道皮肌炎。20世纪30年代开始有流行病学研究,目前:国内发病率尚不清楚,国外研究表明,发病率0.5/10万8.4/10万,有增多趋势。有种族差异女男,约2:1,包涵体肌炎病人,男女。发病年龄:呈双峰状态,1015岁及50岁左右2个年龄段。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不明?1、感染因素2、遗传因素3、免疫异常感染因素: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尤其病毒因素。迄今为止尚无可
3、靠的证据证明病毒感染是PM/DM的直接病因。遗传因素:HLA-B8及HLA-DR3、DRW52表型多见,尤其白人。家族聚集现象种族差异资料显示:白人:黑人=3:1儿童皮肌炎亚非较欧美高免疫异常:1、PM/DM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常与其它结缔组织病(CTD)伴发。血中多种自身抗体存在:抗Jo-1抗体、抗PL-7抗体、抗PL-12抗体、抗Mi-2抗体、抗PM-Scl抗体,抗核抗体等。2、细胞免疫异常:肌组织炎性细胞浸润,MHC-I、II类分子表达3、体液免疫异常:多克隆高球蛋白血症免疫球蛋白增多补体下降免疫复合物增多4、相关免疫因子表达及分泌:细胞因子的表达:IL-1、IL-6、TNF-、TGF-
4、等粘附分子的表达:ICAM-1等协同刺激因子:CD40分子等抗凋亡分子表达:hILP、FLIP、Bcl-2等5、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临床表现各种症状差异大,开始感乏力、倦怠、体重下降, 以后渐出现各系统症状,多缓慢起病,少数呈急性发作,多因日晒、过劳、感染等诱发。一、肌肉:本病通常累及横纹肌,有时可累及平滑肌和心肌。任何部位肌肉均可累及,肢带肌、四肢近端及颈部肌肉先累及。1、肢带肌(肩胛带肌、骨盆带肌和四肢近端肌肉)和颈前肌对称性肌无力,约半数可伴肌痛及/或肌肉压痛。(肌无力与肌痛常同时发生,其次可单独发生。)表现为行走、起立、上、下梯、梳头、穿衣、抬头困难,多重肌肉累及可卧床不起。2、
5、严重者累及吞咽肌、呼吸肌、心肌,表现为吞咽障碍、呛咳、构音障碍、食道返流,呼吸困难及心脏功能改变。3、眼轮匝肌及面肌受累较罕见。4、肌萎缩:早期肌肉呈非凹陷性肿胀,晚期肌萎缩、纤维化、肌肉变硬。肌无力分级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能轻微收缩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能做平面移动,但不能抬起;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抗地心吸引力);4级:能抗阻力;5级:正常肌力。肌无力是衡量病情、观察疗效主要指标。二、皮肤:皮肤损害程度与肌肉病变程度常不平行。皮肤损害出现的早晚亦不同,可先期发生 (5055%),同时发生(25%),后期发生(15%)。约7%始终无肌炎表现,“无肌炎性皮肌炎”。皮损差异大,类型可转
6、化。特征性皮损主要有:1、眶周为中心的水肿性紫红色斑(Heliotrope rash),约占60-80%,渐扩展至前额、颊部、耳前、颈前上胸部“V”字区“V字征”,颈后肩背部“披肩样分布”。2、高雪征(Gottron s sign):占60-80%。3、甲根皱襞处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或瘀点(46%)。4、“机械师手”:双手外侧掌面皮肤角化、裂开、粗糙,伴脱屑。尤见于抗Jo-1抗体综合征患者。5、异色病样改变:多发性角化性小丘疹伴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或脱失。6、恶性红斑:全身弥漫性肿胀红斑,提示合并恶性肿瘤。7、其它:光过敏,雷诺氏现象,皮下钙质沉着,风团,少数有剧痒,皮肤硬化,结节和慢性溃疡。
7、 三、关节症状:约占20-60%。伴发其它CTD时更易出现,多为非侵蚀性非 对称性多小关节炎。个别可首发,多症状轻,呈一过性。四、肺部改变(5-30%):各年龄组均可见到,多见于20-40岁女性,表现为肺间质病变、肺动脉高压、胸膜炎、吸入性肺炎、肺部恶性肿瘤等。4%肺部病变先于皮肤和肌肉表现出现。肺间质病变最常见,约占肺部病变的40%,另有人报道达8%-65%。抗Jo-1抗体阳性者可达60%。肺间质病变类型:*弥漫性肺泡损害(DAD)*普通间质性肺炎(UIP)*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BOOP)一般BOOP治疗效果较好,UIP、DAD治疗效果差。合并肺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特发性炎性疾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