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化学物质危害预防标准.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特定化学物质危害预防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定化学物质危害预防标准.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特定化学物质危害预防标准.精品文档.【法规名称】特定化学物质危害预防标准【颁布部门】【颁布时间】2001-12-31【效力属性】已修正【正文】特定化学物质危害预防标准第 1 条本标准依劳工安全卫生法第五条规定订定之。第 2 条本标准所称特定化学物质如下:一甲类物质:系指附表一第一款规定之物质。二乙类物质:系指附表一第二款规定之物质。三丙类物质:系指下列规定之物质。(一) 丙类第一种物质:系指附表一第三款第一目规定之物质。(二) 丙类第二种物质:系指附表一第三款第二目规定之物质。(三) 丙类第三种物质:系指附表一第三款第三目规定之物质。四丁类物
2、质:系指附表一第四款规定之物质。第 3 条本标准所称特定管理物质,系指下列规定之物质:一二氯联苯胺及其盐类、荼胺及其盐类、邻二甲基联苯胺及其盐类、二甲氧基联苯胺及其盐类、次乙亚胺、氯乙烯、,二氯,二胺基苯化甲烷、四羰化镍、对二甲胺基偶氮苯、丙内酯、奥黄、苯胺红、石绵 (不含青石绵、褐石绵) 、铬酸及其盐类、三氧化二砷、重铬酸及其盐类 (含各该列举物占其重量超过百分之一之混合物) 。二铍及其化合物或含铍及其化合物之重量比超过百分之一之混合物 (铍合金时,以铍之重量比超过百分之三者为限) 。三三氯甲苯或其重量比超过百分之五之混合物。四苯或其体积比超过百分之一之混合物。五煤焦油或其重量比超过百分之五
3、之混合物。第 4 条本标准所称特定化学设备,系指制造或处理、置放 (以下简称处置) 、使用丙类第一种物质、丁类物质之固定式设备。第 5 条本标准所称特定化学管理设备,系指特定化学设备中进行放热反应之反应槽等,且有因异常化学反应等,致漏泄丙类第一种物质或丁类物质之虞者。第 6 条为防止特定化学物质引起职业灾害,雇主应致力确认所使用物质之毒性,寻求替代物之使用、建立适当作业方法、改善有关设施与作业环境并采取其他必要措施。第 7 条雇主不得使劳工从事制造或使用甲类物质。但供试验或研究时,雇主应填具格式一之申请书,报请劳动检查机构审查,转报中央主管机关核定。第 8 条前条核定基准如下:一制造设备应为密
4、闭设备。但在作业性质上设置该项设备显有困难,而将其置于气柜内者,不在此限。二设置制造设备场所之地板及墙壁应以不浸透性材料构筑,且应为易于用水清洗之构造。三从事制造或使用甲类物质者,应具有预防该物质引起危害健康之必要知识。四储存甲类物质时,应采用不漏泄、不溢出等之坚固容器,并应依危险物及有害物通识规则规定予以标示。五甲类物质应保管于一定之场所,并将其意旨揭示于显明易见之处。六供给从事制造或使用甲类物质之劳工使用不浸透性防护围巾及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具。七制造场所应禁止与该作业无关之人员进入,并将其意旨揭示于显明易见之处。第 9 条雇主使劳工从事制造 (供试验研究之制造除外。) 乙类物质时,应填具格
5、式二之申请书,报请劳动检查机构核定。第 10 条雇主使劳工从事乙类物质中之铍及其化合物或含铍及其化合物占其重量超过百分之一 (铍合金时,以铍占其重量超过百分之三者为限) 之混合物 (以下简称铍等。) 以外之乙类物质之制造时,其核定基准如下:一制造场所应与其他场所隔离,且该场所之地板及墙壁应以不浸透性材料构筑,且应为易于用水清洗之构造。二制造设备应为密闭设备,且原料、材料及其他物质之供输、移送或搬运,应采用不致使作业劳工之身体与其直接接触之方法。三为预防反应槽内之放热反应或加热反应,自其接合部分漏泄气体或蒸气,应使用垫圈等密接。四为预防异常反应引起原料、材料或反应物质之溢出,应在冷凝器内充分注入
6、冷却水。五必须在运转中检点内部之筛选机或真空过滤机,应为于密闭状态下即可观察其内部之构造,且应加锁;非有必要,不得开启。六处置铍等以外之乙类物质时,应由作业人员于隔离室遥控操作。但将粉状铍等以外之乙类物质充分湿润成泥状或溶解于溶剂中者,不在此限。七从事铍等以外之乙类物质之计量、投入容器、自该容器取出或装袋作业,于采取前款规定之设备显有困难时,应采用不致使作业劳工之身体与其直接接触之方法,且该作业场所应设置包围型气罩之局部排气装置;局部排气装置应置除尘装置。八为预防铍等以外之乙类物质之漏泄及其暴露对劳工之影响,应就下列事项订定必要之操作程序,并依该程序实施作业:(一) 阀、旋塞等 (制造铍等以外
7、之乙类物质之设备于输给原料、材料时,以及自该设备取出制品等时为限。) 之操作。(二) 冷却装置、加热装置、搅拌装置及压缩装置等之操作。(三) 计测装置及控制装置之监视及调整。(四) 安全阀、紧急遮断装置与其他安全装置及自动警报装置之调整。(五) 盖板、凸缘、阀、旋塞等接合部分之有否漏泄铍等以外之乙类物质之检点。(六) 试料之采取及其所使用之器具等之处理。(七) 发生异常时之紧急措施。(八) 个人防护具之穿戴、检点、保养及保管。(九) 其他为防止漏泄等之必要措施。九自制造设备采取试料时,应依下列规定:(一) 使用专用容器。(二) 试料之采取,应于事前指定适当地点,并不得使试料飞散。(三) 经使用
8、于采取试料之容器等,应以温水充分洗净,并保管于一定之场所。一劳工从事铍等以外之乙类物质之处置作业时,应使该劳工穿戴工作衣、不浸透性防护手套及防护围巾等个人防护具。第 11 条雇主使劳工从事铍等之制造时,其核定基准如下:一铍等之烧结或煆烧设备 (自氢氧化铍制造高纯度氧化铍制程中之设备除外。) 应设置于与其他场所隔离之室内,且应设置局部排气装置。二经烧结、煆烧之铍等,应使用吸出之方式自匣钵取出。三经使用于烧结、煆烧之匣钵之打碎,应与其他场所隔离之室内实施,且应设置局部排气装置。四铍等之制造场所之地板及墙壁,应以不浸透性材料构筑,且应为易于用水清洗之构造。五铍等之制造设备 (从事铍等之烧结或煆烧设备
9、、自电弧炉融出之铍等制造铍合金制程中之设备及自氢氧化铍制造高纯度氧化铍制程中之设备除外。) 应为密闭设备或设置覆围等。六必须于运转中检点内部之前款设备,应为于密闭状态或覆围状态下可观察其内部之构造,且应加锁;非有必要,不得开启。七以电弧炉融出之铍等制造铍合金制程中实施下列作业之场所,应设置局部排气装置。(一) 于电弧炉上之作业。(二) 自电弧炉泄浆之作业。(三) 熔融铍等之抽气作业。(四) 熔融铍等之浮碴之清除作业。(五) 熔融铍等之浇注作业。八为减少电弧炉插入电极部分之间隙,应使用砂封。九自氢氧化铍制造高纯度氧化铍制程中之设备,应依下列规定:(一) 热分解炉应设置于与其他场所隔离之室内场所。
10、(二) 其他设备应为密闭设备、设置覆围或加盖形式之构造。一铍等之供输、移送或搬运,应采用不致使作业劳工之身体与其直接接触之方法。一一处置粉状之铍等时 (除供输、移送或搬运外。) ,应由作业人员于隔离室遥控操作。一二从事粉状之铍等之计量、投入容器、自该容器取出或装袋作业,于采取前款规定之设施显有困难时,应采用不致使作业劳工之身体与其直接接触之方法,且该作业场所应设置包围型气罩之局部排气装置。一三为预防铍等之粉尘、熏烟、雾滴之飞散致劳工遭受污染,应就下列事项订定必要之操作程序,并依该程序实施作业。(一) 将铍等投入容器或自该容器取出。(二) 储存铍等之容器之搬运。(三) 铍等之空气输送装置之检点。
11、(四) 过滤集尘方式之集尘装置 (含过滤除尘方式之除尘装置。) 之滤材之更换。(五) 试料之采取及其所使用之器具等之处理。(六) 发生异常时之紧急措施。(七) 个人防护具之穿戴、检点、保养及保管。(八) 其他为防止铍等之粉尘、熏烟、雾滴之飞散之必要措施。一四劳工从事铍等之处置作业时,应使该劳工穿戴工作衣及防护手套 (供处置湿润状态之铍等之劳工应着不浸透性之防护手套。) 等个人防护具。第 12 条雇主为试验或研究使劳工从事制造乙类物质时,应依下列规定:一制造设备应为密闭设备。但在作业性质上设置该项设备显有困难,而将其置于气柜内者,不在此限。二制造场所应与其他场所隔离,且该场所之地板及墙壁应以不浸
12、透性材料构筑,且应为易于用水清洗之构造。三使从事制造乙类物质之劳工,具有预防该物质引起危害健康之必要知识。第 13 条雇主使劳工处置、使用乙类物质,将乙类物质投入容器、自容器取出或投入反应槽等之作业时,应于该作业场所设置可密闭各该物质之气体、蒸气或粉尘发生源之密闭设备或使用包围型气罩之局部排气装置。第 14 条雇主使劳工从事铍等之加工作业 (将铍等投入容器、自容器取出或投入反应槽等之作业除外。) 时,应于该作业场所设置可密闭铍等之粉尘发生源之密闭设备或局部排气装置。第 15 条雇主使劳工从事制造丙类第一种物质或丙类第二种物质时,制造设备应采用密闭型,由作业人员于隔离室遥控操作。但将各该粉状物质
13、充分湿润成泥状或溶解于溶剂中者,不在此限。因计量、投入容器、自该容器取出或装袋作业等,于采取前项设施显有困难时,应采用不致使劳工之身体与其直接接触之方法,且于各该作业场所设置包围型气罩之局部排气装置。第 16 条雇主对散布有丙类第一种物质或丙类第三种物质之气体、蒸气或粉尘之室内作业场所,应于各该发生源设置密闭设备或局部排气装置。但设置该项设备显有困难或为临时性作业者,不在此限。依前项但书规定未设密闭设备或局部排气装置时,应设整体换气装置或将各该物质充分湿润成泥状或溶解于溶剂中者,危害劳工健康之程度者。第一项规定之室内作业场所不包括散布有丙类第一种物质之气体、蒸气或粉尘之下列室内作业场所:一于丙
14、类第一种物质制造场所,处置该物质时。二于熏蒸作业场所处置氰化氢、溴甲烷或含各该物质占其重量超过百分之一之混合物 (以下简称溴甲烷等。) 时。三将苯或含有苯占其体积比超过百分之一之混合物 (以下简称苯等。)供为溶剂 (含稀释剂。) 使用时。第 17 条雇主依本标准规定设置之局部排气装置,依下列规定:一气罩应置于每一气体、蒸气或粉尘发生源;如为外装型或接受型之气罩,则应接近各该发生源设置。二应尽量缩短导管长度、减少弯曲数目,且应于适当处所设置易于清扫之清洁口与测定孔。三设置有除尘装置或废气处理装置者,其排气机应置于各该装置之后。但所吸引之气体、蒸气或粉尘无爆炸之虞且不致腐蚀该排气机者,不在此限。四
15、排气口应置于室外。五于制造或处置特定化学物质之作业时间内有效运转,降低空气中有害物浓度。第 18 条雇主对排水系统、坑或槽桶等,有因含有盐酸、硝酸或硫酸等之酸性废液与含有氰化物、硫化物或多硫化物等之废液接触或混合,致生成氰化氢或硫化氢之虞时,不得使此等废液接触或混合。第 19 条雇主对受特定化学物质污染之破布、纸屑等,为防止劳工遭受危害,应收存于不浸透性容器,并加栓、盖等措施。第 20 条雇主对其设置之特定化学设备 (不含设备之阀或旋塞) 有丙类第一种物质或丁类物质之接触部分,为防止其腐蚀致使该物质等之漏泄,应对各该物质之种类、温度、浓度等,采用不易腐蚀之材料构筑或施以内衬等必要措施。雇主对特
16、定化学设备之盖板、凸缘、阀或旋塞等之接合部分,为防止前项物质自该部分漏泄,应使用垫圈密接等必要措施。第 21 条雇主对特定化学设备之阀、旋塞或操作此等之开关、按钮等,为防止误操作致丙类第一种物质或丁类物质之漏泄,应明显标示开闭方向。前项之阀或旋塞,除依前项规定外,应依下列规定:一因应开闭频率及所制造之丙类第一种物质或丁类物质之种类、温度、浓度等,应使用耐久性材料制造。二特定化学设备使用必须频繁开启或拆卸之过滤器等及与此最近之特定化学设备 (不含配管;以下于次条至第三十六条均同。) 之间设置双重开关。但设置有可确认该过滤器等与该特定化学设备间设置之阀或旋塞确实关闭之装置者,不在此限。第 22 条
17、雇主对于设置特定化学设备之室内作业场所及其建筑物,应有二处以上直接通达地面之避难梯、斜坡道;仅能设置一处避难梯者,其另一部分得以滑梯、避难用梯、避难桥、救助袋或避难用升降梯等避难用具代替。前项规定之避难梯或斜坡道之一应置于室外,但设置前项后段规定者,不在此限。第 23 条雇主使劳工处置、使用丙类第一种物质或丁类物质之合计在一百公升 (气体以其容积一立方公尺换算为二公升。以下均同。) 以上时,应置备该物质等漏泄时能迅速告知有关人员之警报用器具及除却危害之必要药剂、器具等设施。第 24 条雇主对处置、使用乙类物质之作业场所 (于乙类物质制造场所处置乙类物质者除外。) 或制造、处置、使用丙类第二种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特定 化学物质 危害 预防 标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