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镇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规划初.doc
《澄江镇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规划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澄江镇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规划初.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澄江镇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规划初.精品文档.澄江镇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规划为进一步深化“双学三培两带”活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进程。2009年起,我镇加大力度实施“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缺过渡用语:如三年规划如下。一、目标要求全镇实施“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的总体目标: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全镇发展5个以上具有较大规模、达到全县先进技术水平能带动大批农民致富的特色产业;造就一支包含优秀农村干部、农民企业家、种养能力、农产品流通大户、工匠艺人及其它服务业经营者在内的乡土人才队伍,力争乡土人才在农村劳动力中的比例达到
2、40%以上。二、载体链接围绕我县“决战两区”战略部署,依托我镇区位条件、交通便利的优势,建设了澄江镇科技孵化园,吸收和引进了优秀人才和企业,为入园企业和区内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投融资服务、中介服务、技术交流、市场推广、企业家培训、人才服务、商务服务和后勤保障等服务,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帮助企业做大强,提高地方综合科技经济实力。人才对接整合镇内才资源,就近搞好人才对接工作。深入开展乡土人才调查,摸清优秀农村干部、农民企业家、种养能手、农产品流通大户、工匠艺人及其它服务业经营者的详细情况,上报乡土人材档案。建立全镇乡土人才库,开展人才对接。一是村与村对接。要通过推介、联络、服务等方式,促
3、进乡土人才和其它农户间开展人才寻标对接活动。同时,要因地制宜建蔬菜协会、杏岭“三宝”协会,乌鸡协会、水产协会、养牛协会等,将乡土人才吸纳到相应的协会,定期在协会内部开展培训、交流与协作。组织协会会员与农户开展“1+1”结对帮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农户提高致富能力。二是与其它乡镇对接。要积极获取其它乡镇的人才和产业信息,及时提供给有关农户;要通过能人协会、产业协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其它乡镇人才的经济交流和协作。三是与县直部门、县内企业对接。要充分挖掘县直部门与县内企业的人才资源,聘请优秀人才到镇乡土人才培育学校作长期客座教师,或担任相关行业、产业的技术指导员;定期邀
4、请相关县直部门和县内企业到乡镇开展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有条件的村(居)要选派干部、农民到企业挂职和打工。积极开展对外人才对接工作。一是大胆走出去,与发达地区对接。寻找一些发达地区的知名企业、农业科技园及基层党组织,建立长期稳固的协作关系,定期组织党员干部、乡土人才到该地参观学习、挂职锻炼,同时邀请该地人才到我镇进行技术指导,传授经验,帮助培养本地人才。二是与高等院校对接。利用高等院校现有先进科学技术,培训乡土人才,改造地方产业,委托高等院校开发出与本地主导特色产业相关的新品种。三是与外地相关企业对接。积极寻找与本地特色产业相关的加工、销售企业进行对接,结成利益共同体,帮助培训乡土
5、人才和其它农户,逐步成为外地大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产品加工基地和劳务输出基地。三、工作衔接围绕县“两区”建设和各重点工程项目,紧密结合城镇建设实际,举全镇之力,全方位,大规模地开展征地拆迁工作。我镇充分认识征地拆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到坚持“一个统一”、突出“两个重点”、确保“三个到位”、解决“四大问题”、处理好“五个关系”,确保征地拆迁工作顺利进行,为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产业链接通过举办产业技术培训班、推进技术特派员制度等办法,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来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低市场和技术风险,提升产业档次。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村党嘤、村组干部和致富能人,围
6、绕富民产业,带头兴办经济实体和示范基地。(1)在三溪、南圳等村以“猪沼菜”生产模式巩固7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着重抓好以南圳村为中心的5000亩白萝卜基地。在福林酱业有限公司的基础上,通过项目扶持和招商引资办法,投资1000万元,在工园建设一个菜蔬加工龙头企业,占地面积100亩以上,达到年加工酱菜1万吨、榨菜1万吨、保鲜蔬菜4万吨的生产能力,年总产值6000万元,税金48万元,实现利润638.9万元。(2)筹建西门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在西门村停车场筹建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合理规划出鲜菜区、干菜区、青菜区、瓜果区、无公害区等专业区域,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管理制度。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提高批发市
7、场的知名度,做强做大泰和菜市,使之成为赣中南地区规模较大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3)组建杏岭村“三宝”(咸菜、西红柿、扫把草)协会。制定协会章程和有关管理制度,拿出年度计划和5年发展规划。安排种植计划,以定单形式与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规模达2000亩以上。扩大初级产品加工规模,实现年腌制初级产品240万斤以上。整合产品销售队伍,打造“三宝”品牌,扩大县内外销售市场,实现年销售扫把草10万把,咸菜半成品200万斤,西红柿300万斤,每年“三宝”产品产值达260万元,全村人均增收380元以上。(4)组建乌鸡养殖协会。以刘梁养殖场为龙头组建乌鸡养殖协会,带动发展养殖大户,并为养殖散户提供产供销服务,
8、壮大乌鸡产业。通过三年努力,使大户扩展到300户,乌鸡饲养总量达1000万羽。(5)组建水产协会。以福海养殖基地为龙头,带动全镇水面立体开发,产鲜鱼1000万公斤,出栏生猪50000头。(6)组建肉牛养殖协会。以上田种草养畜基地为龙头组建肉牛养殖协会,按照“种养结合,立体开发,产供销服务”一体化思路,发展养牛专业户400户,种草10000亩,养肉牛10000头。(7)组建果品供销公司。以万亩果园为依托,推广果牧、果渔、猪沼菜等多种生态模式发展果业,提高果品质量,打造澄江果业品牌,年产优质鲜果10000吨,提供产供销服务。(8)在现有的基础上,把“能人群”扩大30%,产业覆盖面扩大40%。到20
9、12年,每个村选准的富民产业都要实现全县性的产业链接,形成技术共享、品牌共用、市场共闯、风险共担的产业运作模式。澄江镇乡土人才选拔和管理办法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镇党委决战“两区”、跨越发展、做大总量、加快集聚的战略部署,面向农村,服务农业,大力抓好乡土人才的开发、培育,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二、选拔范围、对象和条件1、选拔范围和对象:在本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居民。3、选拔条件: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纪守法,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在一定区域、行业内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
10、出较大贡献,是群众公认的行家(指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村能人,如建筑、建材、工艺、竹木加工、农村文艺等行业带头人)、“田秀才”(指种田能手)、种养殖能人(果树、竹森、畜牧水产等行业能人)、农民企业家(指乡镇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指流通领域的能人)、科技人才(指在农业科技推广运用中作出较大贡献的人才)。三、选拔程序1、村(社区)级乡土人才由村(社区)评选,报镇备案。2、镇级乡土人才由村(社区)推荐,镇审批建档,并从中评选出部分优秀人才报县备案。四、管理措施1、建立乡土人才库。通过调查摸底、群众举荐、组织考核等办法,将农村中懂经济、会经营、精技艺、头脑灵活的村干部、党员、专业户、个体户、文化
11、大户等乡土能人筛选、登记造册,分别建立镇、村(社区)两级乡土人才资源库。根据乡土人才各自的特长,建立包括创造发明、技术革新、生产经营等方面在内的乡土人才档案,分类进行管理。2、建立联络员制度。以乡土人才为基础,引导组建各级各类农业技术协会、研究会、咨询站等民间群众组织。从这些群众组织的乡土人才中选出一批活动能力较强的乡土人才作为联络员,以镇农技推广中心、企业管理站为活动场所,以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为职责,加强同县、镇人才服务中心、科技推广中心、文化中心的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乡土人才联络员会议,互通情况,交流经验,传达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3、加强教育培训。依托镇人才培训中心和各基地,建立乡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澄江 富民 产业 对接 链接 工程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