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昌港设计提供资料.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海昌港设计提供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昌港设计提供资料.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海昌港设计提供资料.精品文档.1.1地理位置江都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郊区和邗江区,东与姜堰市、泰州市海陵区、高港区接壤,北与高邮市、兴化市毗连。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总面积1332.54km2。拟建码头工程位于江都市经济开发区内,长江北岸三江营下游不远处,距江都市区20km,下距吴淞口222km,上距南京120km。1.1 气象拟建工程所在河段地处亚热带季风区,临江近海、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梅雨”、“台风”等地区性气候明显,一月为最冷月,七月月平均气温最高。根据气象台的风向
2、观测,本区域冬季盛行西北风和东北风,夏季以东南方向的海洋季风为主,春、秋季为过渡期,以偏东风为主。扬州市气象观测站位于北纬3225, 东经11925,依据扬州气象站1953年建站以来长期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本地区各气象特征值分述如下:1.1.1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5.2最高年平均气温:19.6最低年平均气温:11.5多年最高气温:38多年最低气温:-14.4最低月平均气温:2.3最高月平均气温:27.81.1.2 风况多年最大风速:20m/s年平均风速:3.1m/s6级以上大风天数年平均:15天历年最多:49天8级以上大风天数年平均:8天历年最多:26天本工程风玫瑰图1.1.3 降水年平均降
3、水量:1002.6mm年最大降水量:1342.5mm年最小降水量583.9mm一日最大降水量:219.6mm多年平均降雨天数:5.0mm50天10mm30天25mm20天50mm3天1.1.4 雾况本地雾日相对较多,一般发生在冬、春季的清晨及夜间,上午10时以后消散。年平均雾日:29.6天;能见度1000m雾日:年平均:6.5天;年最多:11天;多年持续至上午8时后的雾日:8天。1.1.5 湿度多年平均湿度为80%,七、八、九月份的相对湿度显得较大,最大湿度为87%,最小湿度为63%。1.2 水文大通水文站位于安徽贵池县梅龙乡,成立于1922年,是长江干流最下游一个具有系统水文观测资料的永久性
4、水文站。本河段处于长江枯季潮流界上游,河床演变主要受径流控制,但也受潮流的影响。河段内的水位在潮汐的作用下,每日有两涨两落的变化。汛期大部分时间处于潮区界范围,多呈单向流(只有小水年的汛期为双向流),枯水期为双向流。枯季上游流量小,潮流作用明显,此时该水域处于潮流界范围。1.2.1 径流、泥沙大通是长江口外潮汐影响的上边界,距本河段约340km,大通站以下较大的入江支流有安徽的青弋江、水阳江、裕溪河,江苏的秦淮河、滁河、淮河入江水道及太湖流域等水系,但入汇流量仅占长江总量的3%5%,故大通站的径流资料可以代表本河段的径流。据大通站近60年的实测资料统计,其水、沙特征值如下:多年最大流量9260
5、0m3/s(1954年8月1日)多年最小流量4620 m3/s(1979年1月31日)多年平均流量28300 m3/s多年平均输沙率14410kg/s多年平均含沙量0.52kg/m3多年平均年输沙量4.7108t大通站年内最小流量较多出现在1、2月份,至4月份流量开始增长,5月份增幅最大,最大流量一般出现在7月份,最早在5月份,最迟在9月份,10月份以后流量明显回落。汛期(510月)平均流量39300 m3/s,平均输沙率25220kg/s,汛期水量和输沙量分别占全年总水量与输沙总量的70.6%和87.5%,表明汛期水量,沙量都比较集中,且沙量的集中程度大于水量的集中程度。近年来长江连续几年出
6、现大洪水,1995年洪峰流量为75500 m3/s,1996年洪峰流量为75100 m3/s,1998年洪峰流量为82300 m3/s,1999年洪峰流量为83900 m3/s。1.2.2 潮汐(1) 基面换算关系0.03m85国家高程基准黄海高程基面1.90m冻结吴淞基面(2) 潮位特征值(85国家高程,下同)根据码头上游三江营水文站长期观测资料分析,确定本水域主要潮位特征值如下:多年最高潮位:6.11m多年最低潮位:-1.10m最大潮差:2.65m最小潮差: 0m平均潮差:1.19m平均涨潮历时:3小时50分平均落潮历时:8小时35分1.2.3 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 6.06m(五十年一遇
7、高水位)设计低水位:-0.47m(当地航行基面)防洪水位: 6.30m1.2.4 作业天数本港区地处长江下游,影响码头作业的主要因素分别为风、雨、雾、雪等自然条件。当风大于6级,雾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大雪天或降雨量在中雨以上的情况均不进行装卸作业。按此要求,对影响码头作业天数的风、雨、雾、雪等自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本码头作业天数为330天。1.3 地形、地貌与工程泥沙1.3.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微地貌形态为河漫滩和河床,陆域属河漫滩,水域属河床。陆域沿江筑有四道大堤,头道堤部分地段被洪水冲毁,现以三道堤作为主堤,堤间地带原为农田,零星分布有水塘,地势较平坦,
8、地面标高在2.5m左右。因场地整平需要,在原头道堤附近筑有新堤,堤间地带经吹砂冲填,现地面标高在6.5m左右。头道堤外有2070m左右的浅漫滩,地面标高在-0.2+2.6m。水域地形形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原为村庄,后经几次洪水在江水的冲刷淘蚀作用下形成了现在的水下地形,水下岸坡较陡,坡度约为1:1.501:1.80。沿岸线分布有大量为护坡抛填的块石、碎石。建议: 扬中河段经历了多洲多汊、水流不稳、主流左右摆动、冲淤多变到目前的分汊型河道的演变过程。经过多年的护岸整治后,嘶马弯道左岸岸线崩退得到了初步控制,河床仍处于冲淤调整中,近年来河势向稳定方向发展。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嘶马弯道的冲淤调
9、整仍将继续。 工程附近江岸近期基本稳定,近岸深槽河床变化相对不大,且多年护岸工程的作用,崩坍趋缓,岸线常年深槽傍岸,水深条件理想。码头前沿岸线较平顺并与水流方向基本一致,码头靠泊条件较好,具有建设深水码头的条件。 码头附近水域局部范围在一定时期内水位及流速将略有变化,但其变化调整幅度及范围有限;同时,随着河床的自身调整,其水位及流速的变化将相应有所减少,对长江洪水位及河势不致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码头前沿水域开阔,岸线较顺直,码头兴建后对过往行驶的船舶影响不大。 拟建港区近岸河床为深槽区,近岸坡度较陡。从港区段河床稳定性及近岸水陆域条件来看,本段近岸河床为全新统松散的河流沉积物,边界抗冲性较差,
10、因此岸坡的稳定性关系到岸线开发和利用,建议有关部门对该段岸线护岸工程较薄弱区域进行护岸、护底工程措施。 拟建码头紧邻杨湾河口上游,建议工程兴建后加强观测,遇不利情况及时采取清淤措施。 本工程兴建后,码头附近局部范围在一定时期河床将有所调整,因此,应注意加强码头附近河道地形和水文资料的观测及分析研究工作。1.4 工程地质本工程征地范围内所揭示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长江冲积堆积物组成,上部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块石混碎石、淤泥质粉质粘土,下部主要为细砂、粗砂。根据芜湖第二水文工程勘察院2009年4月编制扬州港江都港区海昌码头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图阶段),场地内可分为8个岩土单元体,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昌港 设计 提供 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