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轨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轨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深圳轨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精品文档.目 录轨道工程工监理细则1、工程概况12、工程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13、总则24、工程测量监理35、材料、实验监理6、钢轨焊接监理.7、短轨枕整体道床轨道铺设监理8、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监理9、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监理10、轨道检测监理.11、线路附属工程监理.轨 道 工 程 监 理 细 则1工程概况:龙岗线西延段中心公园停车场位于莲花村站与华强北站之间,位于中心公园内。结合中心公园改造,整个中心公园地铁停车库设置在地面以下。龙岗线西延段正线全长8.752km(双线),全部为地下线。中心公园停车场入场线:
2、RK0+0.00RK0+695.008,出场线CK0+0.00CK0+701.440,停车场:JK0+0.00JK0+500。出入线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195m,线路纵断面最大坡度:29.2。出入场线、牵出线、车场线均为50kg/m-25mU71Mn钢轨,跟3159标的轨道联结采用两对12.5 m5060kg/m异型轨联结。轨枕及扣件:出入场线采用弹条I型分开式扣件和钢筋混凝土短轨枕,钢筋混凝土短轨枕1600根/km;库内一般整体道床采用弹条I型分开式扣件和钢筋混凝土短轨枕,钢筋混凝土短轨枕1440根/km;库内检查坑地段采用弹条I型分开式扣件,无枕式整体道床。停车场设停车列检线(2股)、停车线
3、(7股)、临修线(1股)。停车库总长271.5m,宽88.4m,咽喉区部分长约216.0m。采用B型车,最高运行速度25km/h,接触网供电。轨道采用1435mm标准轨距、1/40轨底坡。2工程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施工监理中严格遵守以下技术标准,如以下技术标准有更新版本的,将遵照新版本执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3029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混凝土
4、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32003)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92)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2009)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方法(TB/T20981989)钢轨焊接(TB/T16322005)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探头(Q/BT178-1999)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3总则:3.1本细则适用于深圳市轨道交通工程3号线西延段3154标轨道工程施工监理。3.2熟悉深圳市轨道交通工程3号线西延段有关管理规定及各种报表文件。3.3熟悉深圳的有关法规、规定及
5、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3.4建立健全各种监理规章制度。3.5熟悉施工图纸并进行图纸会审。3.6工程测量资料齐全、准确。3.7施工所需的人员、设备、材料及工程范围内的“三通一平”应符合开工条件。3.8施工中有关安全、环保、消防、防洪和劳动保护等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3.9监理工作所用的工程检验、评定等表格必须标准化、规范化。3.10工程完成后,提交的各种检验、评定、竣工图及施工记录等资料应真实、齐全。4工程测量监理4.1 质量目标严格按现行测量规范要求组织实施测量工作,规范操作过程,确保测量成果满足规范要求的各项精度指标,精益求精,准确无误地反映设计意图,杜绝测量出错事故,为建成高水平
6、的轨道线路工程提供有力保障。4.2 执行标准和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合同文件、设计图纸、深圳勘察测绘院下发的有关技术文件。4.3 职责分工4.3.1测量监理职责4.3.1.1 熟悉设计图纸,指挥部下发的各类文件,执行标准和规范要求。4.3.1.2协助勘察测绘院向承包商交付合格的测量控制网点。4.3.1.3审查承包商针对本工程设计的施工测量方案,其中人员资质和数量、仪器设备、测量方法、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措施均要满足本工程施工需要。4.3.1.4对承包商报检的项目如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复测、控
7、制网加密点测量、轨道控制基标、轨道加密基标、轨道定位放样、竣工测量等进行100%检查复核,合格后予以签认。4.3.1.5建立完善的测量管理制度,有完善的测量台帐和记录,准确的完成各项检测工作,做好检测资料管理、归档工作,及时检查承包商的资料归档工作。4.3.1.6与勘察测绘院、承包商密切配合,抓好轨道工程施工测量检测等工作。4.3.2 承包商测量队职责4.3.2.1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规范要求、测量条件等配置相应精度等级的测量仪器及配套工具,进场后必须要经本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4.3.2.2 成立专职测量队68人,要求至少一名测量工程师,其它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测量资格证书,并明
8、确一名测量负责人。将组成人员在测量方案中明确,如测量工程师、测量主管人员更换应履行变更审批手续。4.3.2.3 进行施工测量前应熟悉施工图纸,对图中测量定位有关的平面线路、坡度设计,及全部的坐标、标高、相关尺寸数据等予以复核理解,发现错误数据、模糊不清或存在疑问应在施工前及时以书面形式上报监理部或提交图纸会审。4.3.2.4组织实施控制网的复测、加密控制点测量、轨道永久性控制基标布设,测量、加密基标布设,测量、铺轨施工放样、施工过程中控制、施工后自检、填写测量报验资料、测量资料存档等所有相关测量工作。4.3.2.5服从测量监理和深圳市勘察测绘院的监督指导,落实下发的各项管理办法和施工指令。4.
9、4测量工作程序4.4.1 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前测量准备后,监理联系勘察测绘院向承包商进行平面控制网点的现场交桩及资料交底,三方确认后签认交接桩记录。4.4.2 承包商接桩后应对桩点进行保护、复测,并于5天内完成复测形成复测报告上报监理,监理复测合格后再上报测量中心审定。4.4.3控制点加密测量、控制基标测量承包商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复核,合格后报测量中心100%检查。4.4.4 依据合格的测量控制网进行首次加密基标测设、轨道定位放样及关键部位放样、竣工测量必须经监理检查合格后报测量中心复核,其它情况视测量中心要求可随时进行抽查。4.4.5 所有施工测量放样必须报测量监理进行100%检查。4.4.6
10、从整体控制到局部放样每道工序必须在获得测量监理或测量中心合格签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4.5 测量工作制度4.5.1控制网定期复测:由于轨道施工的特点是流动性强,施工中要经常检查控制点和基标是否稳固,施工段前后加密控制点应每周复测一次,控制基标、加密基标要每次使用前复测并注意交叉检验,如发现点位偏差大应及时上报监理和勘察测绘院。首级控制网点位应根据测量中心的定期复测成果作相应的复测和调整。4.5.2 坚决执行换手复核、施工自检制度,做到观测和数据处理至少两人换手复核,作业人应按要求在成果资料上签名确认。4.5.3 加强测量仪器搬运、保管保护、定期检查制度,确保测量仪器始终保持良好状态。4.5
11、.4 制定测量点位保护方案并报监理部,将保护要求传达到现场作业的每个班组人员。4.5.5 需要报测量中心检查的项目应提前48小时将相应测量报验资料报到监理部。4.5.6 仅需测量监理复核的一般项目应提前24小时将相应测量报验资料报到监理部。4.5.7 所有上报资料均报送监理部现场办公室,履行收发文登记手续。4.5.8 测量监理或勘察测绘院到现场进行复核检查时,承包商应提供条件积极地予以协助配合。4.6 测量细则施工测量前应对勘察测绘院交付的控制网进行保护和复测。依据施工设计图、设计单位提供的调坡调线变更资料,测量方案拟定的基标位置与线路关系等计算控制基标和加密基标的坐标和高程以及线路的外轨超高
12、和轨距加宽数据打印成册报监理部审核。4.6.1 导线测量:测量前应对仪器进行常规检查和校正,正确输入与现场相符的温度、气压、折光系数、棱镜常数、仪器架,乘常数等改正值。导线网复测、加密点测量应按精密导线网要求的各项精度指标进行操作。视线应超越或旁离障碍物1米以上,并应采用分时段观测、测回间测站变换仪器高、重新对中等方式提高观测精度。4.6.1.1水平角测量:级全站仪至少观测4个测回,级全站仪至少观测6个测回,并进行测站平差计算,剔除粗差。选用方向法观测水平角时各限差要求见下表,当限差超出规定时应进行重测。全站仪等级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2C较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级696级8139按总测回数的一半
13、分别测量左右角,平均分配度盘起始方向。左角平均值、右角平均值的和与360度较差应小于6秒。前后视边长相差较大需要调焦时,宜采用同一方向正倒镜同时观测法,此时一个测回中不同方向可不考虑2C较差的限差。在洞口附近进行观测时,由于洞内洞外光线差异大,要考虑折光的影响,应选在阴天或夜间进行观测。洞内观测时要避免受到电弧焊、中间强光照射等影响。4.6.1.2距离测量:应对导线边长进行往返各2测回(一测回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4次),当测量数值符合下表的限差要求时取平均值:全站仪等级一测回中读数间较差单程各测回间较差往返测或不同测量时段结果较差级3mm4mm2倍仪器标称精度级4mm6mm边长应归化到测区平均高
14、程面上。4.6.1.3导线网平差:外业观测结束后应对导线方位角闭合差、测角中误差进行计算。方位角闭合差5N、测角中误差2.5秒时可进行严密平差,使用的软件必须经行业有关部门鉴定,平差后的成果包括单位权中误差、相对点位中误差、最弱边的边长中误差或最弱相邻点位中误差等均应小于规范的限差要求。4.6.2 水准测量:测量前应对仪器的i角误差、交叉误差进行检验和校正,确保仪器状态良好。本工程水准控制选用二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测段往返测较差附合或闭合差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2mm4mmDS1铟瓦尺或条码尺往返测各一次8L8L表中L为水准路线长。观测方法应
15、按以下规定进行:4.6.2.1往测:奇数站上:后-前-前-后;偶数站上:前-后-后-前。4.6.2.2返测:奇数站上:前-后-后-前;偶数站上:后-前-前-后。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必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设置仪器高度。4.6.2.3水准测量的视线长度应60米,单站前后视距差2米,累计前后视距差4米,视线高度应0.4米。4.6.2.4记录者应对测站观测数据进行检查,要求二等水准测量的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3mm,基、辅分划读数之差0.5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0.mm,若不符值超限应分析原因,进行重测。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时应进行全段重测。4.6.2.5水准网应采用严密平差法
16、进行平差计算。4.6.2.6由于本地区地面和地下构筑物可能存在隆沉现象,复测原有水准点时如复测值与原测值较差小mm时可使用原测值和复测值的平均值,如大于mm时应重测,重测的两次测量值较差符合规范要求时应使用新成果。4.6.3 铺轨基标测量4.6.3.1铺轨基标应根据铺轨综合设计图,利用调整好的线路中线点或贯通平差后的控制点进行测设。4.6.3.2铺轨基标测设应对控制基标和加密基标进行测设。基标测设时,应首先测设控制基标,然后利用控制基标测设加密基标。4.6.3.3铺轨基标宜设置在线路中线上,也可设置在线路中线的一侧。4.6.3.4道岔基标应利用控制基标单独测设,道岔基标分为控制基标和加密基标,
17、道岔宜设置在道岔直股和曲股的外恻。4.6.3.5控制基标埋设应等高等距埋设永久标志;加密基标可设置成等距不等高,埋设临时标志。4.6.3.6铺轨基标应使用不低于II级全站仪和DS1级水准仪测设。4.6.3.7铺轨基标测设完成后,应提交控制基标,加密基标和道岔基标的测量成果表。4.6.3.8控制基标:1)控制基标是永久使用的测量标志,埋设要稳固耐久,埋设位置与对应段轨道中心和轨顶高程保持相对固定值,即要求布设时做到等高等距。本工程直线段每米设置一个,曲线段除在各要素点上及竖曲线的变坡点和道岔中心点设置控制基标外,还应每米设置一个。2)控制基标设置在线路中线上时,在直线上,可采用截距法在曲线上时曲
18、线要素点的控制基标可直接埋设,其他基标利用中线点采用偏角法进行测设,控制基标设置在线路中线的一侧时,可依据线路中线点按极坐标法测设。3)控制基标埋设位置的结构地板上应凿毛处理,依据设计值与底板间高差关系埋设基标底座,基标标志调整到设计平面和高程位置,并初步固定。4)控制基标是铺轨的首级测量控制点,测量控制基标的夹角时左右角各测两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度较差应小于6秒;距离往返测各两测回,测回较差及往返测较差应小于5mm,取平均值。应与就近的加密控制点组成附合导线,按精密导线要求进行测量平差。5)直线段控制基标的夹角与180度较差应小于8秒,实测距离与设计距离较差应小于10mm;曲线段控
19、制基标间夹角与设计值计算出的线路横向偏差应小于2mm,弦长测量值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5mm。6)控制基标高程测量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实施。高程实测值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2mm,相邻控制基标间高差与设计值的高差较差应小于2mm。7)各项限差满足要求后,应进行永久固定,对未满足要求的要,应进行平面位置和高程调整,调整后按照以上条款进行检查,直至满足要求为止。4.6.3.9 加密基标:1)加密基标分布在控制基标之间,供铺轨时临时使用,埋设要稳固,与控制基标一样距轨道中心在法线上的距离要求相等,高度可根据现场调整,埋设间距每5m一个,道岔处和加密基标按图纸要求设置。2)直线段加密基标的测设方法和限差要求
20、,依据相邻控制基标采用加密基标的位置和高程。(1)加密基标平面位置和高程测定的限差要求:a纵向相邻基标纵向距离误差5mm;b 横向偏离两控制基标间的方向2mm;c 相邻基标实测高差与设计高差较差应不大于1mm,每个加密基标的实测高程与设计高程较差不应大于2mm。3)曲线段加密基标的测设方法和限差要求,依据曲线上的控制基标,采用偏角法和水准测量方法,逐一测设曲线加密基标的位置和高程。(1)加密基标平面位置和高程测定的限差要求a 纵向相邻基标纵向距离误差5mm;b 横向加密基标相对于控制基标的横向偏差为2mm;c 高程相邻基标实测高差与设计高差较差应不大于1mm,每个加密基标的实测高程与设计高程较
21、差不应大于2mm; d加密基标经检测满足各项限差要求后,应进行固定。4.6.3.10 道岔基标测量:1)道岔基标应依据道岔铺轨设计图,利用控制基标测设道岔控制基标,然后利用道岔控制基标测设道岔加密基标。2)各类道岔控制基标应按下列位置埋设(1)单开道岔控制基标应测设在岔头、岔尾、岔心和曲股位置或一侧。(2)复式交分道岔控制基标应测设在长轴和短轴的两端及岔头、岔尾位置或一侧。(3)交叉渡线控制基标应测设在长轴和短轴的两端及岔头、岔尾以及与正线相交的差心位置或一侧。3)道岔控制基标应利用控制基标采用极坐标法测设,测设后应对道岔控制基标间及其与线路中线几何关系进行检查。4)道岔控制基标间及其与线路中
22、线几何关系应满足下列要求(1)道岔控制基标间与设计值较差距离应小于2mm。(2)道岔控制基标高程与设计较差应小于2mm,相邻控制基标间高差与设计值的高差较差应小于1mm。(3)岔心相对于线路中心的里程(距离)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10mm。(4)道岔控制基标与线路中线的距离和设计值较差应小于2mm。(5)正线与辅助线交角的实测值与设计值较差:单开道岔不应大于20,复式交分道岔、交叉渡线道岔不应大于10。(6)道岔控制基标经检测满足各项限差要求后,应埋设永久标志。4.6.4 线路轨道竣工测量4.6.4.1 竣工测量主要包括轨道竣工测量,竣工测量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图式等应与原施工测量一致。4.
23、6.4.2竣工测量时,应收集已有的测量资料并进行实地检测;对符合要求的测量资料应充分利用,对不符合测量要求的资料要重新测量。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应与施工测量相同,并应按实测的资料编绘竣工测量成果。4.6.4.3竣工测量成果资料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竣工测量与验收的要求。4.6.4.4竣工测量完成后应提交下列成果:1)竣工测量成果表;2)竣工图;3)竣工测量报告。4.6.4.5线路轨道竣工测量应包括铺轨基标和轨道铺设竣工测量。4.6.4.6在隧道内应以控制基标为起始数据,在地面应以地面控制点或控制基标为起始数据,进行轨道线路竣工测量。控制基标或地面控制点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控制测量,并以新的控制
24、测量成果作为起始数据。4.6.4.7铺轨基标竣工测量应在道床铺设之后进行,宜主要检测控制基标间的夹角,距离和高程,其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按相关规定执行。4.6.4.8轨道锁定的后,采用轨道尺对轨道与铺轨基标的几何关系和轨距进行测量。直线段测量右股钢轨至铺轨基标的距离和高程以及两股钢轨间的轨距和水平,曲线段还应测量轨距加宽量和外轨对内轨的超高量。轨道距铺轨基标或线路中心线的允许偏差为2mm,轨道高程允许偏差为1mm,轨距允许偏差为(-12)mm,左右轨的水平允许偏差为1mm。测量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偏差的1/2。4.6.4.9道岔区的道岔岔心里程位置允许偏差15mm,轨顶全长范围内高低差应小于2mm
25、,道岔轨道的高程、水平、轨距以及距铺轨基标的距离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上条规定。4.6.4.10测量资料管理:所有测量资料应使用深圳地铁工程表格,格式由勘察测绘院或监理部提供,不得随意改变格式或内容,填写要规范、清晰,不得涂改,责任人签字要齐全。测量报验资料一般情况下报监理部一式两份,签认后监理部留存一份,返施工单位一份。如需报勘察测绘院审核的项目应报三份资料,勘察测绘院签认后要留存一份。5材料试验监理5.1主要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案轨道工程检测实验主要是轨道材料、道床材料、钢轨焊接等检测实验,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轨道工程使用的材料应按乙购关键材料的要求进行供应商的审定,确定供应商后,对进场的轨道
26、材料由监理进行见证取样,材料经检测合格报监理审核通过后方能使用。轨道工程因其特殊性,其中大部分检测项目专业性很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1道床砼检测:主要是开工前混凝土配合比检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和易性检测及强度检测。5.1.2道床钢筋检测:主要是钢材的拉伸试验(屈服点或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弯曲试验等。采取查验出厂合格证及现场取样,监理见证,委托深圳市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检测。5.1.3钢轨、道岔检测:钢轨为特殊轨道材料,属于铁道部定点厂家生产,其材质等由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检测。5.1.4扣配件检测:轨道工程扣配件按照设计单位提供的扣配件生产技术要求进行检查验收,检测采取查验出
27、厂合格证及现场抽检,监理见证,部分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检测。5.1.5钢轨焊接检测:钢轨焊接前要进行型式检验,焊接过程中要进行周期检验,检验时采取现场取样,监理见证,委托有相应资质的验室进行检测。焊接过程中的钢轨探伤由施工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全部的钢轨超声波探伤检测。5.2.1检测依据的标准5.2.1.1钢轨焊接(TB/T16322005)5.2.2检验规则检验分为成品检验、型式检验及生产检验。5.2.2.1成品检验:5.2.2.1.1应对每个焊接接头(成品)进行成品检验。5.2.2.1.2成品检验的项目包括外观和超声波探伤。5.2.2.1.3外观和超声波探伤检验应符合第3部分的
28、要求。5.2.2.2 型式检验:5.2.2.2.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 焊轨组织初次生产;b) 正常生产后,改变焊接工艺,可能影响焊接接头质量;c) 更换焊轨设备;d) 钢轨生产厂、或钢轨型号、或钢轨牌号、或钢轨交货状态改变,首次焊接时;e) 生产检验结果不合格;5.2.2.2.2 型式检验的项目及受检试件数量见下表(适用于现场移动式闪光焊):型式检验的项目及试件数 单位:个外观超声波探伤落锤静弯疲劳拉伸冲击硬度显微组织断口轨头受压轨头受拉全部试件全部试件1512331121(利用硬试件15(利用落锤试件)注:硬度试件2个,包括测试轨顶面硬度1个和测试纵断面硬度1个。5.2.
29、2.2.3 型式检验受检试件所用钢轨的生产厂、型号、牌号、交货状态应与焊接生产用钢轨相同,受检试件应是相同工艺焊接的接头。5.2.2.2.4 不同牌号钢轨之间的焊接,焊接接头的质量要求按照强度级别较低的钢轨执行;热轧钢轨与热处理钢轨之间的焊接,焊接接头的质量要求按照热轧钢轨执行。5.2.2.2.5 型式检验结果符合标准规定的试件为合格试件。静弯受检15个试件应连续试验合格;移动式闪光焊落锤受检15个试件应连续试验合格;固定式闪光焊落锤受检25个试件应连续试验合格。一次型式检验中,应在各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后,方可判定本次型式检验合格。型式检验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5.2.2.2.6 型式检验报告中,
30、应明示以下内容:焊轨组织名称、焊机型号、焊机出厂编号、钢轨生产厂、钢轨型号、钢轨牌号、钢轨交货状态、检验设备、详细的检验结果等。5.2.2.3 生产检验:5.2.2.3.1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生产检验:1)连续焊接500个接头;2)焊机工况变化,对某个焊接参数进行修正之后;3)焊机出现故障、记录曲线异常,故障排除之后;4)焊机停焊钢轨1个月以上,开始焊接生产前。5.2.2.3.2 生产检验的项目及试件数量见下表:生产检验的项目及试件数 单位:个外观超声波探伤落锤硬度断口77525(利用落锤试件)注1:硬度试件2个,包括测试轨顶面硬度1个和测试纵断面硬度1个。注2:外观和超声波探伤检验合格
31、后的试件作为落锤和硬度试件。5.2.2.3.3 生产检验使用随机加焊的试件,生产检验结果应符合标准相关规定,检验合格方可继续生产。5.2.2.3.4 生产检验有1个及以上试件不合格时应予复验。第一次复验:对不合格试件加倍取样复验,经检验合格表示生产检验结果合格;若试件中有1个及以上不合格,应再复验。第二次复验:对不合格试件加倍取样复验,经检验合格表示生产检验结果合格;若试件中有1个及以上不合格,应判生产检验结果不合格。5.2.3检测要求及检测方法试件、试样制作及取样数量、检测方法及要求、合格标准详见相关标准和经审批的试验检测方案。6钢轨焊接监理6.1焊接工艺及操作要点6.1.1焊机检查6.1.
32、1.1焊前必须检查焊机的供电电压,供电电压值必须在焊机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否则应对焊机进行必要的调节。在生产过程中也应随时检查与调节。6.1.1.2焊机和冷却水液压油必须符合规定要求,每日应进行检查。6.1.1.3焊机主机附属设备及计算机可编程控制系统、记录打印系统应完好,否则必须及时修复。各工艺参数应按标准工艺调整到位,每班开工前应进行检查。6.1.2钢轨的焊前检查与除锈打磨6.1.2.1准备焊接的钢轨进行外观检查,发现不合格钢轨必须剔除。准备焊接的钢轨在全长范围内轨顶面和侧面平直,不得有硬弯扭曲.钢轨端部不垂直度不得0.5mm。6.1.2.2用除锈打磨机打磨掉钢轨轨端650mm范围内铁锈.用
33、砂轮打磨机打磨钢轨轨腰两侧650mm范围内表面,直至打出金属光泽,如遇轨腰有钢号,需打磨掉钢号。其与导电钳口接触部位的面积不小于接触。6.1.2.3除锈打磨面在钢轨待焊时间超过小时或打磨后有油、水、污垢污染时,必须重新打磨处理。6.1.3接触焊焊接6.1.3.1钢轨进入焊机,必须检查焊前处理及除锈工作质量,发现不合格的钢轨应退出重新处理及除锈。6.1.3.2钢轨对头时,检查轨缝尺寸为1-2mm,轨缝过大应重新对头.焊缝位置以去瘤刀面为基准,使轨端外露25mm为宜。6.1.3.3焊后应对焊头外观质量进行检查,不得存在各类缺陷。6.1.3.4焊接结束,应对焊头进行编号。编号前,在焊头前方2m处腰上
34、将钢轨表面除锈,于其上先涂防锈漆,再涂上白色油漆标出编号,书写字迹清晰、端正并能保持长久。6.1.4焊头热处理6.1.4.1钢轨焊头热处理采用火焰加热全断面正火处理。6.1.4.2正火处理时,待钢轨焊头温度低于500时方可重新加热,轨头加热的表面温度一般应不超过950,轨底角的表面温度不低于820。正火加热温度采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正火温度应记录。6.1.5焊后打磨6.1.5.1焊后打磨是焊头成型的最后工序,分粗打磨和细打磨。6.1.5.2粗打磨时应将轨头顶面和两侧面腭部轨底角上表面及轨底角底面的残瘤及全部毛边除尽,保持轨顶面圆弧部分形状,切勿打亏。6.1.5.3精打磨时在焊缝两侧各1米范围内
35、,对轨头及两侧面的平直度进行修磨,使轨头踏面的不平直度不超过0+0.3mm/m,作用面一侧钢轨侧面的不平直度不超过0.3mm/m,最后用扁平锉按钢轨断面形状锉磨,除去夹角突棱。6.1.6超声波探伤6.1.6.1每个焊头均应进行全断面超声波探伤。6.1.6.2探伤记录必须完整、齐全、确切,发现缺陷应将情况附图说明,并填写处理结果。6.1.6.3探伤前应将焊头表面温度降至50以下,冷却前钢轨温度不得大于250。6.2钢轨焊接接头质量检查6.2.1钢轨焊接接头缺陷探伤6.2.1.1钢轨焊接接头内不得存在光斑灰斑气泡缩孔夹渣和未焊透等缺陷。对焊接接头必须经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判定不合格焊缝不得铺设,必
36、须锯开重焊。6.2.1.2参加焊接接头探伤人员应符合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通则GB9445-88和其它有关标准,持有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或钢轨探伤工证书,并经过焊缝超声波探伤专门培训的人员准许探伤作业。6.2.1.3钢轨焊接接头探伤和伤损判废执行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工艺及缺陷判定Q/BT179-1999标准。6.2.1.4钢轨焊接接头探伤的仪器必须符合多通道A型显示钢轨超声波探伤仪技术条件TB/T2340-93,探伤探头必须符合钢轨超声波探伤探头技术条件TB/T2634-1995和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探头Q/BT178-1999标准。6.2.1.5焊缝探伤作业严格按照标准中规定的操作程序。6.2
37、.1.6焊缝探伤作结果必须填写在规定的表格内,呈送上级技术部门审核签字,合格后投入使用。6.2.1.7探伤设备应按钢轨超声波探伤仪检定规程JJG130(铁道)-92标准进行周期检定。检定合格的准许使用,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6.2.2钢轨焊接接头外观鉴定6.2.2.1钢轨焊缝两侧100mm范围内不得有明显压痕、碰痕、划伤等缺陷,焊头不得有电击伤。6.2.2.2轨底上表面焊缝两侧各150mm范围内及距两侧轨底角边缘各35mm范围内应打磨平整,不得打亏。6.2.3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应符合下表规定。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v120km/hV120km/h1轨顶面+0.30+0.302轨头内侧工作面+
38、0.300.33轨底(焊筋)+0.50+0.507短轨枕整体道床轨道铺设监理7.1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7.1.1道床基底处理:在整体道床轨道施工前,必须对混凝土道床宽度范围内的基底进行凿毛处理,在人工清扫后用高压风清除剩余浮碴,同时检查铺底填充质量,若有不密实或渗漏必须处理。7.1.2基标测设:详见本细则4.6.3。7.1.3钢筋网的铺设:钢筋网采取基地下料、加工,洞内焊接,并在轨排架设好以后进行铺设。防杂散电流用纵向钢筋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焊接,在经过混凝土变形缝处,钢筋应断开,并用扁铜将纵向钢筋用热焊法焊接,在道床两端引出连接端子,经过电路测试符合设计及杂散电流专业要求后,转入下道工序。7
39、.1.4短轨枕轨排组装轨排组装前须做好配轨计算,并保证焊轨的需要,根据设计文件、技术资料及报经业主批准的无缝线路施工设计方案编制轨排表。直线段长度根据各坡段分段计算,配轨时应按钢轨长度和预留轨缝连续计算,并确定曲线始点前(或后)的钢轨接头。曲线段长度以外股为依据,配轨按外股钢轨长度和预留轨缝连续计算,并确定曲线始点前(或后)的钢轨接头到曲线终点的距离。同一轨排宜选用长度公差相同的钢轨配对,相差量不得大于3mm。短轨枕按照设计规定数量等距悬挂,前后两块间距允许偏差为10mm。过渡段短轨枕间距按设计要求布置。枕位先用白油漆标于轨腰内侧,曲线段标于外轨轨腰内侧。短轨枕应与钢轨中轴线垂直,内外对齐,并
40、根据不同地段组装不同型号扣件。轨排应根据铺设顺序来编号,先铺设者在上,后铺设者在下,顺序装车。轨排组装在基地组装作业台完成。先将扣件与短轨枕组装在一起,再用弹条将组装了扣件的轨枕挂到钢轨上,组成轨弦,采用轨距控制装置将轨弦组装成25m轨排。7.1.5道床混凝土施工7.1.5.1道床混凝土浇筑前,在结构边墙上弹出道床混凝土顶面线,并洒水将结构底板及短轨枕充分湿润,并排干施工用水。7.1.5.2整体道床分两次灌注,先灌注道床中间部分,然后灌注两端侧沟,以便于龙门吊机走行轨铺设和使用。7.1.5.3模板安装必须平顺,位置正确,并牢固不松动。模板安装完成后要组织预检。模板安装质量要求:位置偏差不大于,
41、垂直度不大于2mm,表面不平整度不大于3mm,高程误差不大于+0、-5mm。7.1.5.4整体道床应按照设计要求在设计位置设置道床伸缩缝,变形缝内嵌2cm沥表木板,并用沥青麻筋封顶。结构变形缝处应设道床伸缩缝,伸缩缝应避开轨枕。7.1.5.5排水沟纵向坡度与线路一致,模板采用P3015钢模拼装,模板用钢管连接固定成一个整体,吊挂在钢轨上。7.1.5.6混凝土浇筑完毕12小时后开始进行养护,要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强度达到期2.5Mpa以上后方可拆除模板,达到70%后,轨道上方可载重、行车。7.2轨排及整体道床质量检查7.2.1轨排组装架设质量检查7.2.1.1支承块、轨枕进场时,应对型
42、号、外观进行验收,四周边角无破损、掉块,外观无可见裂纹,质量符合设计要求。7.2.1.2扣件进场时,应对型号、外观进行验收,质量应符合产品标准规定。7.2.1.3轨道位置调整允许偏差表序号检查项目允 许 偏 差1轨枕间距5mm2轨距+2/-1mm,变化率不得大于13水平两股相对水平差不得大于1mm,在18m距离内,不得有大于1mm的三角坑4扭曲2mm(基长6.25m)5轨向直线不得大于2mm/10m弦,曲线见下表“曲线正矢允许偏差表”6高低直线不得大于2mm/10m弦7中线不得大于3mm8高程不得大于2mm9轨底坡1/407.2.1.4曲线20m弦正矢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曲线正矢允许偏差表
43、曲线半径(m)缓和曲线正矢与计算正矢差(mm)圆曲线正矢连续差(mm)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mm)251-350357351-450245451-6502346501237.2.2整体道床施工质量检查7.2.2.1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钢筋间距202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为2535mm时+5,-2设计为小于25mm时+3,-17.2.2.2整体道床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序号项目允许偏差备注1高度5均为模板内侧面间的允许偏差2宽度53位置54凹槽的长、宽、高55中线26模板平整度2用1m靠尺检查7.2.2.3整体道床中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
44、规定: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道床板顶面宽度102道床面与承轨台顶面相对高度53道床板间伸缩缝宽度54中线28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监理8.1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8.1.1整体道床道岔及交叉渡线铺设工艺参照7.1短轨枕整体道床工艺。8.1.2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8.1.2.1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之前,应进行预组装.按设计图纸检查制造尺寸和公差,发现不符合公差要求的部件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等问题,应进行整修。厂内组装验收合格后,整组运往铺设现场。8.1.2.2铺设前,根据计算的伸缩预留量确定伸缩调节器的铺设长度。8.1.2.3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应在整体道床施工完毕,并达到设计的轨道几何形态后再进行安装8
45、.1.2.4按设计图纸规定检查轨枕螺栓间距,间距偏差不得超过0.5mm。8.1.2.5铺设钢轨伸缩调节器时,要先铺单股并以线路上已有轨道做基准控制方向,另一股以此为基准控制轨距。8.1.2.6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就位后,扣件要隔1紧1,直到轨距、水平、方向达到规定要求后,再上紧全部扣件。上扣件时,拧紧力矩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并要要确保尖轨固定,基本轨伸缩自如。8.1.2.7伸缩调节器铺设后,随即在基本轨的始端做好位移观测桩标记,记录铺设日期、轨温及位移初始读数。8.1.2.8以每组伸缩调节器为单位,对于伸缩预留量、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情况及高低差、连接零件安装情况、轨向、轨距、水平等,按照曲线型钢轨伸缩调节器及铺设、养护维修技术条件的相应规定进行检查和整修,使之达到验收标准。8.2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质量检查:8.2.1.1道岔及岔枕的类型、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标准规定。再用道岔应符合再用道岔技术条件的规定。8.2.1.2混凝土岔枕螺旋道钉锚固抗拔力不得小于60 kN。8.2.1.3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1391 mm;护背距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