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掌栽培技术.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红掌栽培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掌栽培技术.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红掌栽培技术.精品文档.红掌花栽培技术一科属:红掌别名火鹤花、安祖花,是天南星科花烛属多年生附生性常绿草本植物。二.生态习性:红掌原产于中、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性喜温暖、潮湿和半阴的环境,但不耐阴,喜阳光而忌阳光直射,不耐寒,喜肥而忌盐碱。最适生长温度为20-28,最高温度不宜超过35,最低温度为15,低于10随时有冻害的可能。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75%-80%,不宜低于50%。保持栽培环境中较高的空气湿度,是红掌栽培成功的关键。因此,一年四季应经常进行叶面喷水。红掌喜光,但是不耐强光,全年宜在适当遮荫的环境下栽培,即选择有保护性设施的
2、温室栽培。春、夏、秋季应适当遮荫,尤其是夏季需遮光70%以上。阳光直射会使其叶片温度比气温高,叶温太高会出现灼伤、焦叶、花苞褪色和叶片生长变慢等现象。现代化大温室主要采用床栽、槽栽和盆栽等三种方式。床栽:一般情况下,栽培床取决于温室布局,过宽不利于操作,过窄浪费宝贵的温室空间,根据温室的布局设计栽培床的长度和宽度。以1公顷法国瑞奇温室为例,东西长64m,共8跨,每跨8m,南北长160m。床宽为1.2m,过道0.8m,可并排四个床。每床可设计为20m长,南北共计8个床,1公顷的温室一共256床。栽培床深度为25cm,可在地底挖20cm的土坑,地面5cm,四周用硬质材料围起来,材料可用砖块、PVC
3、板。水泥板等。栽培床用塑料薄膜衬底,准备好的栽培床在铺膜之前要进行消毒处理。栽培床需挖5cm深,4cm宽的沟,安装扫(水管,倾斜度为0.03%,周围铺23cm大小的鹅卵石。床底部应从两边向中间呈V字状倾斜,利于多余的水分流向排水管。床栽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栽培方式。槽栽:主要使用聚苯乙烯栽培槽替代床栽。沟内铺塑料薄膜,放入排水管,然后槽内装栽培基质。常用“V”和“W”字型两种栽培槽。槽栽使用基质较床栽少,保温性能好,但投资比较大。盆栽:使用容积610L的塑料盆器作为栽培容器,能够较好的避免病害的传播,基质用量少,可迅速对营养进行控制,但需滴灌系统,投资比较大,缓冲能力差,切花的寿命较床栽短。栽培
4、基质红掌在野生的状态下,生长在排水良好且通气的环境中,种植红掌的基质需要达到下列要求:保水保肥力强,良好的排水力,一定的支撑能力,不含有毒成分,水、空气维持一定的平衡,比例为11,小块颗粒必须在25cm之间。基质不能混用,否则空隙度下降。选用种植基质取决于作物的需水量、种植的方法、灌溉的方法、灌溉系统、栽培所需的时间等因素。红掌球的经济寿命一般68年,所以应选择结构比较稳定的材料作栽培基质,花泥是目前最常用的栽培基质。红掌的种植种植前的准备检查温室、各种辅助设备以及计算机、灌溉系统等是否正常。在种苗栽种前一周进行温室消毒,可用敌敌畏烟雾或百菌清烟雾密闭熏棚,在温室仔细喷洒广谱性杀虫剂,拔除杂草
5、,彻底清洁温室和各种工具。花泥的制作和处理。根据温室栽培床的容积购买花泥,静置5d以上释放有毒气体,将花泥切成34cm大小的立方体放入栽培床中,加水浸泡24h以上。浸泡时,采用间隔方式,先泡一定时间后停止浸泡,然后继续,如此多次。另外,种植前,最好用营养液浸泡,否则定植后再施营养液很难吸收。排水后检查花泥的EC和pH值,同时可加入石灰调节花泥的pH值,每立方米加入1.5Kg,pH范围在5.26.0之间,EC控制在1.0mS/cm以下。定植时期一般红掌可周年种植,但要避免极热或极冷的季节,在气候比较温和的季节栽种。在华北地区(以北京为例)每年的3、4月和9、10月是最佳的种植时期。此时温度、光照
6、最适宜种植幼苗。定植密度植株的种植距离根据种植的品种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不同,通常为每平方米1214株,每公顷1214万株,株行距依栽培床的情况合理设定。定植深度以种苗颈部与栽培基质的表面持平为准,不可将心叶埋在花泥下。定植方式与方法红掌切花的定植方式一般有单株或双株两种,一般为单株。根据每次定植的种苗数量,安排合理的工人数量,将人员进行分组,两人一组栽种一个栽培床。种植时不要将种植托盘或种苗箱直接放在苗床上,要尽快将苗种到栽培床上。种前用600倍的普力克进行蘸根,防止根部病害,同时又能刺激根的生长。种植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工具和人为的交叉感染。定植后的管理红掌切花种植后,前2030d不要使用营养液
7、灌溉,每天采用人工喷水或是用喷雾系统喷雾保持花泥表面微湿和植株叶片湿润。用600倍的普力克每周灌根一次,连续三次。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晚上20左右。光照在5000Lux以下。相对湿度7080%。田间种植管理红掌是一种喜阴植物,需要20以上的高温和80%的相对湿度,通过育种培育的品种必须适应不同栽培地区的要求。所以,专业化生产红掌的理想环境气候并非是很严格的符合其起源地的气候。阴天温度保持在1820,湿度在7080%之间。晴天,温度保持在2028,湿度在70%左右。总之,温度应保持低于30,湿度要高于50%。红掌能够忍受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分别为14和35。温度与湿度的相互作用对红掌生长发育的
8、影响较大,如相对湿度80%温度35时没有大的影响,而相同温度下湿度20%时即对其带来损伤,所以在高温时要保持较高的湿度,最低温度在14左右会造成减产。叶片的温度是影响生长的决定性因素,最好能将叶片温度控制在30以下。可以通过喷雾系统来降低温度,既可增加湿度又可以保持植株干燥,降低病害的侵染机会。在晴天少的时期或春天,可采用一边加温一边通风的方式来刺激蒸发,促进植物生长。光照的调节红掌切花的光照在1500025000Lux之间。温室中最理想的光照度在20000Lux左右,很大程度根据品种而定。温室中的光照度不宜长时间超过25000Lux,光照过强会使植株生长缓慢,发育不良,导致某些品种褪色,同时
9、引起24h平均温度升高,引起花芽早衰,盲花现象明显增加。光照过强必须通过开启遮阳网或者通过涂刷遮阳涂料,使光照适合红掌生长。在冬天或阴天,应尽可能的增加光照,刷掉涂料或调整遮阳网增加温室光照。一般地,当光照是唯一限制因子时,每增加1%的光照度就可增加1%的产量。同时清洗塑料薄膜或玻璃墙面,也能有效的增加光照。或者通过补光增加光照。水肥的管理植物对微量元素铁、锰、锌、硼、铜、钼的需求量虽然很小,但缺少它们同样营养不良。特别是在肥液或基质pH值不合适的时候,植株更容易出现缺素症。栽培红掌应使基质pH值保持在5.26.2,以5.7最为理想。由于植株对营养元素的选择性吸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质的pH
10、值,所以,栽培要经常检测并适时调整基质或肥液的pH值。如果采用雨水灌溉,灌溉的EC在1.01.5mS/cm之间,如果使用其它水源则应加上灌溉水本身的EC值。在秋冬季节EC可适当的高一些,可达1.31.5mS/cm之间。春夏低一些,1.01.2mS/cm即可。由于红掌对盐分敏感,电导值高会导致花变小、产量降低以及花茎变短的现象。定期检测花泥的EC和pH。每次取样不少于20个点,在不同的苗床取样。每两周进行一次。采样时不同的苗床需要更换橡胶手套,防止相互感染,取样深度应为表层50m以下中间花泥,同时检测排水中的EC和pH情况。应每月一次将所取样品进行营养液成分分析,根据情况适时调整肥料配方。水质水
11、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钠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的含量。一般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必须低于3mmoL/L,碳酸氢根的浓度必须低于0.5mmoL/L,如果后者的浓度太高,则可用酸中和。中和最好用硝酸,不要用硫酸和磷酸,否则易造成硫和磷元素的过量。红掌对盐很敏感,溶液浓度过高会引起花朵缩小、产量降低和茎秆矮小等情况的出现,水质太差的水源可以使用水处理设备进行脱盐。定期使用洁净灌溉水淋洗栽培床,可以降低盐分在基质中的积累。营养液的灌溉红掌根部施肥效果比叶面追肥效果好,主要由于红掌叶表面有一层蜡质,使叶片不能对肥料进行很好的吸收,而且这种方法能保持叶片和花朵的清洁。红掌的营养供给量与基质、季节和植
12、株的生长发育时期有关。一般要求每立方米每天喷灌3L或滴灌2L,每升肥料溶液所含的营养量应不少于1g。在最好的设施栽培条件下,供水量一般为冬季每周孔,夏季每周21L。或者通过排水控制灌溉量,夏天排水量为40%左右,冬天为2530%。另外,如果花泥中的EC偏高,应加大灌溉量来冲洗过多的盐分。补充二氧化碳自然条件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340L/L左右,在温室中补充至800L/L,在其它因素都适合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质量和产量。田间管理田间管理主要有以下的工作:剪叶,除草、拉线、去除坏花等。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要定期修剪老叶,叶片太多花芽很难露出或产生盲花,茎弯曲,损伤花芽和花朵。打老叶利于促进株间
13、通风和增加更多光照,同时控制病虫害,不同的品种剪叶次数和保留的叶片数量不同。大叶或水平叶较多的品种一般保留1.5片叶(0.5片指刚长出的新叶)。其它品种保留22.5片叶。剪叶视植株生长情况和密度,有时还要考虑天气情况。每个栽培床各自使用一把小刀或剪刀,定期消毒以防病害传播。当植株生长到一定高度的时候,需要在栽培床两边拉线,防止植株向两边倒伏,使走道足够宽敞,减少工人操作对花和叶的伤害。定期拔除栽培床和地面的杂草,减少病原物的寄主,避免和红掌争水争肥。切忌使用除草剂,否则红掌的生长会受到抑制。在生产过程中,一些切花会受到损害,应及时地去掉,以便下枝花的生长。同时要密切观察植株的长势和温室设施运行
14、情况。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红掌切花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其中搞好化学防治之外的工作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的预防措施:清洁温室,拔除杂草。对切花小刀等工具定期消毒。温室开口处安装防虫网。及时清除病残体。温室严格管理,非生产人员严禁出入,如要进入必须按要求进行消毒。生产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培养健壮植株。化学农药的使用要谨慎,有些品种对农药十分敏感,铜制剂容易对红掌造成伤害。新农药在使用前一定要小面积低剂量进行试验后再使用。农药的使用时间适宜在早上或傍晚以避免药害。细菌性病害是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常常造成毁灭性的灾害,主要有细菌性疫病和枯萎病,采取预防措施对这两
15、种病害十分有效,化学防治主要采用1.5%的农用链霉素防治。真菌病害主要有炭疽病、根腐病等,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加75%的百菌清800倍液防治。虫害主要有蓟马、红蜘蛛等,用20%的绿威乳油等防治。生理病害主要有玻璃化或蓝斑现象,产生原因是根压过高而细胞较弱,蒸腾作用增强则会消失。肥料浓度,pH低、基质湿度大易发生。冷害发生表现为茎、叶和花上出现同心圆环或斑点,气温低于12易发生。红掌的佛焰苞边缘有发白现象,表明花泥中pH过低。佛焰苞边缘发黑,需要增加钙元素的浓度和数量。切花的收获和销售收获红掌肉穗花序的雌蕊首先成熟,成熟开始于花序的底部,收获时雄蕊部分还没成熟,当花序3/4着色时即可采收。
16、但并非所有的品种如此,也可根据佛焰苞下面的花茎是否挺直坚硬作为判断依据,还可通过花瓶期测试最佳收获时期。同时结合市场情况,适当调整采切时间和采切量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切花在搬运、分级、包装、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损伤,所以要小心的收获。切花时一只手剪切,另一只手握采收好的切花,花枝在手上交错分布,避免相互碰伤。一般情况下,一只手最多拿810枝花。采切时尽量将花茎切至最长,但注意切花时植株上应保留3cm的茎,以防烂茎。剪切下来的花枝应尽快放入盛有净水的带分隔的水桶中。在放入桶中和运送的过程中要十分小心,不要对花朵造成伤害,同时注意运花的水桶必须每天清洗并每周消毒。分级分级前需要清洗不
17、干净的花朵,同时挑选出有病斑或有伤害的花朵。分级时,操作熟练的工人能够目测估计出每支花的级别。在荷兰等国家,红掌的分级等工序通常由机械完成。一般以花茎的长度和佛焰苞的大小作为分级标准。佛焰苞直径大小,通常以通过肉穗基部位置花的宽度为标准来衡量。一级花的花形较大;佛焰苞直径13cm以上。二级花的花形中等;佛焰苞直径913cm。三级花的花形较小:佛焰苞直径9cm以下。包装包装可以防止冷害和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带来的损伤,还可识别质量和产地。包装应注明产品信息如注意事项和用途等,并做好产品介绍以吸引客户刺激销售。按等级进行包装。不同的等级每盒包装不同数量的花朵。同一盒装同一个品种或颜色。用聚乙烯袋包在花
18、的外面;在花茎下端套装有1020mL新鲜水的小塑料瓶;在花的下面铺设聚苯乙烯泡沫片;包装箱四周垫上潮湿的碎纸;用塑料胶带将花茎固定在包装盒中。如果运输距离比较近,也可直接将包好的花置于盒中。还可510枝扎成一束并用绿叶陪衬,整束销售。储藏红掌的最适贮藏温度为1820,低于15容易发生冷害,高于23瓶插寿命明显缩短。包装加工区需要空调来保障适合的温度。水中的细菌含量高,用作瓶插前必须采取预防措施。使用保鲜剂,可以灭菌,还能为花卉提供营养,延长瓶插寿命。红掌对乙烯有忍耐力,本身很少产生,不用乙烯阻断剂或保护剂。红掌的致命病害-细菌性叶斑病红掌细菌性叶斑病(Bacterial Blight)最早是于
19、1 960年在巴西发现的,1971年开始在夏威夷地区出现,二十世纪80年代相继在一些生产红掌的地区逐渐传播开来。随着花卉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引进种植红掌切花和盆花的规模逐渐扩大,红掌细菌性叶斑病也随之悄悄进入我国。红掌细菌性叶斑病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红掌细菌性病害。二十世纪90年代,此病害差点毁了整个夏威夷地区的红掌花卉产业。荷兰也有专业从事红掌育种、栽培的企业因预防不力而惨遭重创。就像红掌上的检疫性穿孔线虫一样,红掌细菌性叶斑病也成为红掌的一个致命杀手,应引起我国红掌花卉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一、侵染方式及其症状 该细菌有两种侵染方式。第一种侵染类型开始于叶子上,称为叶部侵染。叶部侵染通常开
20、始于叶缘及叶片下部气孔较多的地方。初期,在叶背面可见水浸状斑点,后期,叶缘出现褐斑,且边缘有黄色晕环。第二种侵染类型开始于茎上,通过维管束系统迅速传遍整个植株,称为系统侵染(或称维管束侵染)。系统侵染可以通过变黄的叶子被发现,在细菌侵染初期新叶叶色暗淡。维管束内由于细菌的填堵,阻碍了体内水分流动与营养向叶片运输,使叶色暗淡,叶片发黄。在较短的时间内,该类型的侵染就能导致花梗和叶片从植株上脱落,生长点迅速腐烂,并有菌浓涌出。有时,当汁液携带细菌流向叶子时,叶部会出现水浸状斑点,类似于叶部侵染,不同的是这种情况下水浸状斑点多出现在叶子中间的主脉附近。系统侵染是无法挽救的。 二、病原 病原菌Xant
21、homonas campestris pv. Dieffenbachiae(Mc Cull och et Pirone)Dye称黛粉黄单胞杆菌。细菌杆状,大小为0.7-1.80.4-0.7微米。革兰氏阴性,好气性具单极生鞭毛,善游。单生为主,适宜生长温度25-30。 三、寄主范围 除安祖花属的作物外,该病原菌几乎可危害所有天南星科的植物,如黛粉叶属(Dieffenbachia spp.)、合果芋属(Syngonium spp.)、蔓绿绒属(Philodendron spp.)等属内的一些植物皆是其寄主。 四、传播及侵染途径 该病原菌可通过茎、叶上的伤口,或者通过植株上气孔、叶缘吐水孔强制进入植
22、物体内。水分是病菌传播和侵入的主要媒介。侵入叶片表面需要20分钟以上,主要侵染一定发育阶段较幼嫩的组织(气孔形成多,开放型,中隙大)。病害除了经由病株的接触或植株表面带菌水滴落植株表面的传播外,工作人员受污染的双手、衣服、采花切叶的工具、飞溅的雨水、污染的灌溉水、带菌的介质以及带病菌的鞋子、车轮等都是传播的途径。 五、病害特点 环境影响 潜伏时间 营养元素影响 六、诊断方法 1.肉眼观察法 .菌雾检查 3.染色检查 七、防治措施 1.加强预防,防止病菌进入园区 要求种植清洁无病菌的组培健康种苗。在选择引进国内外的红掌种苗时,一定要选择有卫生检疫证明的正规种苗生产商生产的健康种苗。 生产区门口放
23、置消毒池,每天添加消毒液,进出温室的人员都必须对鞋子进行消毒。进入温室的人员必须穿可以用来消毒的白大褂,并定期更换和消毒。尽量减少生产区人员的更换与流动。 减少生产区内作业工具的流动,防止病区工具带进园区。采花切叶刀具分区使用,做到定期消毒。 避免随意从外界带入红掌生产区该病害的寄主植物(如天南星科的植物)。 2.全面综合防治,防止病菌在区内传播蔓延 如果病害已经在园区内发生,防止病菌在园区内传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强生产区的卫生措施,前面所提到的卫生措施仍是十分重要的。 定时排查,尽早去除被感染的叶片(叶部侵染的),装入密闭的塑料袋中带出园区销毁。或整株拔除(系统侵染的),临近的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栽培技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