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写作.doc





《浅谈小学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写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写作.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浅谈小学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写作.精品文档.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写作摘要: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主题性、实践性及活动内容的科学性,能够大大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学生积累作文题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目前学生作文的现状、作文主题的建构和主题实施的环节等方面来简要介绍小学阶段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写作。关键词:主题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 写作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以语文学科为主并综合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是以拓宽学习空间,增强实践机会,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
2、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前,学生往往苦于作文没有题材而惧怕作文,而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它以它的综合性、主题式,实践性等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很好的题材。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构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引导学生在语文课中,在学科中,在生活实践中,从地域文化中,从时事变幻中,发现捕捉主题,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积累他们的写作题材。本文广泛吸收国内专家及一线教师有关研究的理论成果,并在对现状作进一步的反思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主要从作文主题的建构和主题实施的环节等方面对小学阶段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写作进行
3、简要的分析。一、学生作文的现状(一)题材单一 在学生作文中,选材的单一化、模式化现象相当普遍。写老师,不是带病上课,就是深夜批改作业;写父母,不是生病送“我”到医院,就是雨天送伞到学校。如果要表现好人好事,总是虚构上车“让位置”,走路“扶瞎子”,帮人“推车子”,街上“拾钱包”等。写人,千人一面,张冠李戴;抒情,无病生吟,言不由衷;议论,无感而发,人云亦云。题材的单一化就不可能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主题新颖深刻,而且限制了结构的多样性。 (二)作文乏味 孩子们生活单调枯燥,缺乏生活体验,缺少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的能力,无法从单调乏味、似乎每天一样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可写的东西,见识面的狭窄决定了学生
4、作文内容的单调,空洞、乏味。如写事一类的文章,学生大多用流水帐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难以写具体;或者找来一些作文书,作文刊物照搬照抄,或是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过多的借鉴,根本不是自己亲身经历,长此下去,就会让学生产生依赖的心理,即某天要是不看作文书了,将不知从何处落笔。教师们也不善于开发学生身边有价值的其他作文教学资源,造成小学习作教学资源结构单一。这样的现状,不仅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作文乏味,且会对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人格的正常形成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三)缺乏创新朱自清曾说:“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蠢材。”可见,创新意识对人
5、对文的重要性。而现在的孩子,他们所观察到的是自己的狭小的世界,每天见到的是同样的人,做的是同样的事,说的是同样的话。一到作文课,学生就觉得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无内容可写,因此作文也往往拘泥于课堂,拘泥于家庭,千人一面,千景一色,千物一形,千部一腔。有的学生甚至记诵“好词、好句、好段”一类的东西,以备不时之需。这样的文章缺乏创新,读起来索然无味,自然就很难吸引别人眼球。二、主题构建的途径儿童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中,作为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内容上必须丰富多彩。因此主题建构上就要有“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的包容气度,力求将儿童世界中最真、最善、最美、充满文化意蕴的生活吸纳进
6、来,使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开阔丰盈,让儿童在一个充满童年感召力的文化场域中体验到写作活动的鲜活动感,感受到写作行动的亲切自然。(一)在语文课中生发主题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阵地。课程专家吴刚平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几个认识问题中强调:“与纸质印刷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目前也仍然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既然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就要发挥教材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可结合教学,抓住机会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把有限的课堂学习空间引向无限的、充满个性的课外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运用和提高。如读了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指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如提出学
7、校周围的自然物会有什么语言?然后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调查采访,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加以整理,形成自已的观点,再让学生策划,组织观点交流会(组内交流,组际交流)。最后回到课文,续写课文。(二)在其它学科中挖掘主题数学、科学、体育、艺术等学科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建构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各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观察、思维、评价的能力。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各科知识综合运用和表达能力提高的统一过程。教师应有意识地抓住习作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交融,是习作成为学生建构各科知识的一种有力手段,进而产生强烈的习作动机,跨越语文学科,更充分地锻炼观察、思维、表现、
8、评价的能力。比如,科学课中其中有一单元,让学生种凤仙花,让学生观察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写观察日记,学生兴趣也很浓。 (三)在生活实践中提取主题叶圣陶老先生认为,人在生活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是学生多姿生活的重要组成。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校园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策划、参与、积极体验并享受习作的乐趣很重要。学生积极参加了活动,才会做到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学生在活动中增加了见闻,得到了锻炼,才会有真切的感受,产生倾吐的欲望。基于此,教师再恰当地引导、唤起回忆,组织交流,既沟通情感,又提高表达能力。校园是学生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对校园的
9、集体活动司空见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为此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如上学期,本班里兴起了一股养蚕风,好多学生甚至把蚕宝宝带到教室里,课间他们经常围在一起交流养蚕心得,于是,我问学生:“你们真的喜欢蚕宝宝啊?”学生非常激动,“喜欢,喜欢,我家里有。”看着学生涨红的小脸,我说:“这样吧,既然大家都喜欢养蚕,我也支持你们,但必须答应我两个条件。第一,不能随便把蚕带到教室,就每星期抽出一个下午让你们带。第二,每天好好观察自己的蚕宝宝,看看有什么变化,及时记下观察记录,最好能写几篇观察日记,不清楚的上网查询。”教室里传来响亮的“耶”字,看着他们激动的样子,就知道收获的日子不远了。真的,接下来的日子,
10、 常常能看到日记本中,学生带来的惊喜。如学生季琳伊的日记养蚕小记: 最近我养了四条蚕,其实,蚕也不可爱,是因为班上刮起了一股“养蚕”风,我才跃跃欲试的。 我先讲讲这四条蚕的来历,1号最大的和2号中间的是我自己买的,3号最小的是陈崇洁同学送的,4号有标记的是吴金洋寄养在我家的,真可谓是来路各不相同。不知为什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吃。你瞧,一片新鲜桑叶刚放进去,我就惊奇地发现1号蚕已经开口了,没多久,就已经“进军”了一个大口子,它的食量可真惊人啊!一天过去,我再去看它们,那片桑叶已经“残”得不成样子了,也已经枯萎了,上面还布满了巨大的黑色大便和蚕丝。可是4号蚕一点儿挑剔,还吃得津津有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小学 主题 语文 综合性 学习 中的 写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