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第六次月考理综试题.doc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第六次月考理综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第六次月考理综试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第六次月考理综试题.精品文档.杭高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六次月考理科综合试卷命题人:理综备课组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所采用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Al27 Mg24 O16第卷 (选择题 共120分)一、选择题(本题17小题,每小题6分,共10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或不选的均得0分 ) 1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再用
2、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处理这些小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内膜破裂位置基质+尿素超声波内膜F0F1颗粒嵴F1颗粒含F0颗粒内膜小泡含F0F1颗粒内膜小泡 A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其结构由突出于膜外的疏水头部和嵌入膜内的亲水尾部组成 B将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 C用离心方法能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原因仅是两个结构的大小不同 D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水、丙酮酸、葡萄糖、ATP、核苷酸、氨基酸 2细胞代谢中某种酶1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1
3、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 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 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3科学家将离体叶绿体浸泡在pH=4的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ATP(见图1),当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均达到pH=4时(见图2),将其转移到pH=8的碱性溶液中(见图3)发现ATP合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光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 B该实验中叶绿体完整,保证反应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 C产生ATP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 D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依靠水的光解产
4、生类似于图3的条件 4研究人员把噬菌体和细菌按110混合,然后除去游离的噬菌体,在培养过程中定期取样,稀释涂布在连片生长的细菌平面(菌苔)上,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后24min内取样涂布,菌苔上产生空斑的数目不变;混合24min后取样,菌苔上空斑数目迅速增加;再过10min取样,菌苔上空斑数稳定。下面的分析和推理不正确的是 A24min内取样,新复制的噬菌体还未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B34min时取样,根据空斑数量可推测样液中噬菌体的数量 C取样液中的噬菌体涂布到菌苔上以后噬菌体不再增殖 D实验证明病毒是一种生物,其具备在细胞内增殖的特性 5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
5、因频率的改变,但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B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 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不仅仅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6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 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 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 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PM 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C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一定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
6、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贝采里乌斯提出了有机化学概念,维勒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界限,范特霍夫提出了有机化合物的三维结构。B同位素示踪法、比色分析法都是科学家经常使用的研究化学反应历程的手段之一。C降低能耗是重要的节能措施,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工艺路线,优化工艺条件和研制性能优良的催化剂等来实现。D科学家将蛋白质的结构层次分为四级进行研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依靠肽链中-NH-上的氢原子与羰基上的氧原子形成氢键而实现的。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容量瓶、量筒和滴定管上都标有使用温度,量筒、容量瓶无“0”刻度,滴定管有“0”刻度;使用时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但容量瓶水洗
7、后不用润洗B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1mL无水乙醇和1.5g苯酚固体,再加等量等体积的钠,比较乙醇、苯酚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C . 在2ml 紫色的COCl2 溶液中加入浓盐酸,可使溶液显蓝色;在测定某些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可以用分光光度计对于某些有颜色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比色分析,根据溶液颜色与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关系换算成反应物或生成物在不同反应时刻的浓度来计算反应速率D制备摩尔盐时,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加热至液体表面出现晶膜为止,不能将溶液全部蒸干 9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为半径最小的原子,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A、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D原子和B原子
8、最外层电子数的和为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电子层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B C D AB四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它们之间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B、C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DBA4、CA两种微粒都具有正四面体结构,B、C、D三种元素都有属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同素异形体10绿色电源“二甲醚-氧气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应从c处通入,电极Y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H2O=4OH-B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电极X周围溶液的pH增大C二甲醚应从b处加入,电极X上发生的反应为(CH3)2O
9、 -12e-+3H2O=2CO2+12H+D当该电池向外电路提供2mol电子时消耗O2约为22.4L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 可命名为3,7-二甲基-4-乙基辛烷B1 mol的 最多能与含3 mol 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C纤维素 和壳聚糖 均属于多糖D在一定条件下,1.0 mol的 最多能与含3.0 mol NaOH的溶液完全反应12可逆反应A(g)+3B(g) 2C(g);H= QkJ/mol。有甲、乙两个容积相同且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向甲容器中加入1molA和3molB,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kJ;在相同的条件下,向乙容器中加入2molC达到平衡后吸收热
10、量为Q2kJ,已知Q1=2Q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中A的转化率为75 BQ1 + Q2 0B图中C点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V20.00 mLC图中C点时溶液的KW略大于11014 molL1,溶液中c(H)1107 molL1D图中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成的NaA水解吸热(4)常温下在2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HCl溶液40 mL,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各种微粒(CO2因逸出未画出)物质的量分数(纵轴)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CO_(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 当pH7
11、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主要微粒为_,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 已知在25 时,CO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即水解常数Kh2104 molL1,当溶液中c(HCO)c(CO)21时,溶液的pH_。27(16分)研究化肥的合成、废水的处理等有现实的重要意义。尿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氮化肥,工业上合成尿素的反应如下:2NH3(l)CO2(g)H2O(l)H2NCONH2 (l) H103.7 kJmol1试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尿素的产率的是_。A采用高温 B采用高压 C寻找更高效的催化剂 (2)合成尿素的反应在进行时分为如下两步:第一步:2NH3(l)CO2(g) H2
12、NCOONH4(氨基甲酸铵) (l) H1第二步:H2NCOONH4(l)H2O(l)H2NCONH2(l) H2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的条件,在一体积为0.5 L密闭容器中投入4 mol氨和1mol二氧化碳,实验测得反应中各组分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已知总反应的快慢由慢的一步决定,则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 步反应决定。 反应进行到10 min时测得CO2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则用CO2表示的第一步反应的速率v(CO2) 。 第二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如上右图所示,则H2 0(填“”“”或“”)以硫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所得的酸性废水中砷元素含量极高,为控制砷的排放,采用化学沉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杭州 高级中学 2014 届高三 第六 月考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