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doc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doc(1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精品文档.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讲课人:牛全林2009年1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一 强 度 与 耐 久 性普通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的多孔材料,强度受到孔隙率和孔结构制约。因此,需要降低孔隙率来提高强度。通常通过降低水灰比可得到低孔隙率的浆体基相,从而提高强度。但在工程中仅有此方法,不足以使混凝土抗压强度超过70Mpa, 高强度混凝土是通过降低水灰比和掺入高效减水剂而获得的。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是通过降低水灰比,使用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而获得高性能和高强度。目前国际上强度为150Mpa的高性能混凝土已在工程中大量应用。如日
2、本大成建设(株)已将150N/mm2级的高强混凝土应用于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柱中。混凝土的耐久性取决于微观结构,尤其是浆体的孔隙率。由于强度高的混凝土孔隙率比普通混凝土低,因此,浆体中的水或侵蚀介质输送过程的有关物理和化学侵蚀作用便被削弱。所以从本质上讲强度高的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更耐久。混凝土可视为三相复合材料,即水泥浆体、骨料和浆体与骨料之间的界面区三个相。界面区常常被称为过渡区,其结构与硬化水泥浆体和骨料差别很大。混凝土的抗拉、抗压强度、破坏方式及渗透性明显的受到界面区特性的影响。掺入火山灰质材料,可以改善界面区,进而在生产实践中生产高性能混凝土,从而也提高了混凝土耐久性。如图1-1所示。
3、普通强度混凝土不掺硅粉W/C0.4高性能混凝土掺硅粉W/C0.4图 1-1 普通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在水化前后的微结构示意图在讨论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时,重视的是混凝土的力学和化学性能, 力学性能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指标是抗压强度。日本的港湾空港技术研究所,在神奈川县和横须贺县进行了海洋环境下的混凝土长期暴露试验,经过30年的持续试验得出了图1-2的试验结果。试验混凝土的水灰比52-55%,试件尺寸1530cm圆柱体,混凝土用海水拌合,采用7种不同水泥拌制混凝土。在海水作用下,混凝土抗压强度5年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步降低,到10年左右甚至低于原来28d强度。而且还继续下降。说明混凝土
4、强度随着龄期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迅速下降。图1-2 在海洋环境下混凝土强度日本小樽港通过砂浆试块长期暴露试验(100年)。砂浆试件如图1-3所示,为8字型抗拉试件,共制作了6万个,分别存放于海水中、空气中和淡水中。砂浆试件的抗拉强度试验的经时变化如图14。由图可见,含与不含火山灰在空气中或海水中存放的试件,经过4050年,抗拉强度达最大值,然后缓慢下降。何时抗拉强度降至初始强度值还不能明确判断,但继续进行长期试验,会得到明确结果的。 图1-3 水泥砂浆抗拉试块图14 砂浆试件抗拉强度的经时变化 图1-5 在海洋环境下混凝土强度发展概念图以上试验说明,暴露试验开始后至某一时期,强度(抗压强度、抗
5、拉强度)逐渐上升,达到某一值后就开始下降。这个变化点受环境条件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为此,提出了图15的概念图。当然,混凝土的耐久性好坏不能以此简单的表示,但对于耐久性优良的混凝土,强度上升值大,而且会长期发展,强度下降的速率小。因此,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时,不仅考虑到满足28d强度要求,还要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使用年限出发,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保证结构使用过程中不至于强度降低而失效。我国公路桥梁结构设计的安全设计水准与国外相比,偏于不安全。桥梁设计的承载能力仅为美国的68和英国的60。因此,更需要提高安全系数。对混凝土强度选择上要有足够的强度等级和强度储备。参考文献:1. 王复生:青海察尔汗盐湖条件
6、下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侵蚀破坏的研究探讨, 青海建材所,1992年5月。 2. 冯乃谦,邢锋: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原子能出版社,2000年6月。3. H.索默编,冯乃谦等译: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科学出版社,1998.4. 陈肇元: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现状、问题与对策(送审稿)2003年9月二 混凝土冻害破坏与对策的研究混凝土的冻害破坏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重要因素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外在评价混凝土的耐久性时,常以抗冻性作为主要指标或综合指标,甚至把抗冻性试验也叫做耐久性试验,因此,混凝土工程必须设计具有较高的抗冻性等级。混凝土的受冻破坏基本上有三种情况:1)水中受冻破坏,如我国三北地
7、区的水库大坝混凝土工程;2)在盐水中受冻破坏,如海工、港工混凝土工程,特别是北方海水中的混凝土结构,处于干湿变化区部分;3)受除冰盐的冻融破坏,如三北地区及寒冷地区混凝土桥梁及高速公路,冬天撒除冰盐时,混凝土受到除冰盐冻融破坏。 桥梁、水工混凝土结构物、各种海工结构物,这部分混凝土常处于潮湿状态,并受到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经常发生冻融破坏。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耐久性及病害处理调整报告,所调查的32座大型混凝土坝工程和40余座中小工程中,有22%的大坝和21%的中小型工程都存在着工程不同的混凝土冻融劣化现象。冻融破坏是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水工,海工混凝土结构物,在运行
8、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病害。尤其是东北盐害地区兴建的混凝土结构物,几乎100%的工程,局部或大面积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冻融破坏,如丰满坝、云峰坝、参窝坝等;有的工程在竣工后不久就遭受到严重冻害。对于中小型水工混凝土建筑物,冻融破坏问题,不仅在“三北”地区存在,而且在气候比较温和、但冬季仍然出现冰冻的华东、华中如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区也广泛存在着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现象。由于冻融循环引起的混凝土老化、破坏,有2种形式:图2-1是由于冻融循环的增加,混凝土内部龟裂密度的变化。mm/sq.mm龟裂密度mm/sq.mm龟裂密度 对数坐标冻融循环次数 图2-1混凝土冻融循环与龟裂密度变化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是国内
9、外研究较早,较深入的课题。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原苏联、欧洲、日本等均开展过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的研究,提出了多种破坏理论:(1)水的离析成层理论,珂林斯(A.R.Collins)认为: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是由于由表及里,孔隙水分层结冰,冰晶增大而形成一系列平行的冷冻薄层,最后造成混凝土层状剥离破坏。(2)水压力理论,鲍而斯(T.C.Powers)1945年提出的,他认为混凝土遭受冻融破坏的应力,来源于孔隙水结冰时的体积膨胀,和结冰过程中孔隙水的迁移压力,当冰压力和水的迁移压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产生了破坏。(3)渗透压理论,鲍而斯和海尔姆斯(Helmuth)在研究渗透压的基础上提出来
10、的。他们认为混凝土冻结时,毛细孔中水的冰点与孔径有关;孔径越小,冰点越低,当大毛细孔中水结冰时,空隙中水的离子浓度将提高,蒸气压将下降,这时小毛细孔中未结冰的水就可能向大毛细孔中渗透而形成压力。这种渗透压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受到破坏。(4)充水系数理论,一些学者认为,混凝土能否发生冰冻破坏,关键决定于混凝土的充水系数,即混凝土中毛细孔中水的体积与孔体积之比,当充水系数大于0.92时,混凝土就可能发生冰冻破坏。(5)临界饱水值理论(极限充水程度理论),1975年瑞者的G.Fagerlund提出的。他认为混凝土产生冻融破坏有一个临界饱水值Scr,当混凝土充水程度S小于Scr时,混凝土不
11、会产生冻融破坏。他认为,普通混凝土的Scr=0.850.90,而引气混凝土Scr=0.750.80(6)现象学理论,按系统分析的原则,将混凝土划分为不同的构造水平如表2-1。表2-1 混凝土的构造水平水平编号体系构成组分密实组分毛细孔多孔体系1混凝土粗骨料水泥砂浆2水泥砂浆细骨料水泥石3水泥石熟料颗粒水化物质4水化物质晶体骨架孔隙损伤出现和积累自应力自变形静水压力渗透压力其他现象学原因学由表2-1,2-3构造水平组成相似,都由一种密实骨料和一种毛细孔多孔胶结料组成。可用一个模型来研究它们的性能。各构造水平之间有着密切的连系,较高水平的一种组分就是较低水平的体系(堆积体)。第4构造水平是上述各种
12、冻害理论的结构层次,主要分析在物理和物理化学分析过程中内应力形成原因。由于内应力使组分和整个结构发生自变形。如果把上述各种理论归纳起来,他们的关系如图2-2所示:2-2 混凝土冻融破坏的各理论关系混凝土抗冻性的全面研究,应结合更微观与宏观的层次,不仅从材料科学的角度加以分析,也要考虑与力学交叉。混凝土冻害如表2-2所示,受影响的原因很多,可归纳为内因与外因2个方面。内因有:设计条件,施工条件;外因有: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冻害的劣化机理已在前面引言中阐述。表2-2 冻害的主要原因区分主要原因细节常常发生变化现象有关规范规定内因骨料质量软弱颗粒骨料类型(过渡区,热膨胀率)混入软弱颗粒引起外表爆裂降
13、低混凝土抗冻性吸水率、稳定性,质量损失混凝土质量含气量结构致密程度(W/C)裂缝降低混凝土抗冻性含气量不是,引起膨胀,劣化组织致密程度与表面剥落有关W/C,含气量或根据冻融试验判断养护养护不好,降低混凝土抗冻性养护方法,天数饰面施工表面剥落饰面时期外因地域条件混凝土构件所处条件日照与水接触部位冻融作用耐久性系数从表2-6可见,要提高混凝土抗冻耐久性,首先要选择水灰比和水泥的最低用量。选择抗冻性好的骨料;保证混凝土有必要的含气量。我国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269-96)中关于海水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及最低水泥用量如表2-3。其他各国规定,如表2-4。骨料质量要求如表2-5。我
14、国和其他各国对抗冻融混凝土含气量规定如表2-6。表2-3 海水环境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和最低水泥用量允许值(JTJ269-96)环境条件(水位变动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素混凝土北方南方北方南方水灰比水泥用量(Kg/m3)水灰比水泥用量(Kg/m3)水灰比水泥用量(Kg/m3)水灰比水泥用量(Kg/m3)严重受冻0.45395-0.45395-受冻0.50360-3600.50360-280微冻0.55330-0.55330-偶冻不冻-000.50-3000.65表2-4 各国海工混凝土结构要求的最大水灰比和最低水泥用量标准代号或名称混凝土所处位置大气层浪溅区水下区水灰比水泥用量(Kg/m3)
15、水灰比水泥用量(Kg/m3)水灰比水泥用量(Kg/m3)FIP海工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建议0.403600.404000.45360ACI357美国(1989)0.403500.403500.40350AS1480澳大利亚0.454000.454000.45360DNV挪威(1989)0.453000.454000.45300日本土木学会编混凝土标准规范0.453300.453300.50300表2-5 骨料的质量劣化外力区分细骨料粗骨料细水率安定性试验质量损失(%)细水率安定性试验质量损失(%)准冻害地域3.5103.012一般冻害地域3.0=6=5=4BS110英国(1985)102040
16、754ACI357美国(1989)1020406(7.5)5(6)4.5(5.5)AS1480澳大利亚(1982)1020406104836DNV挪威(1989)102040=5=3注:ACI318括号内的含气量是指混凝土处于严重受冻环境条件下的要求。总结:1)W/C30%的高性能混凝土,可不掺引气剂,具有优良抗冻耐久性。水中冻融,盐水中冻融,均能达300次冻融循环,相对动弹性模量60%。耐久性系数60。当W/C25%时,盐冻剥蚀破坏可以避免。2)W/C38%的混凝土必须引气,使混凝土含气量4%6%,可以经受300次冻融循环,相对动弹性模量60%,耐久性系数60。3)30%W/C38%的高性能
17、混凝土也需要掺入引气剂,使混凝土含气量4%6%,混凝土能经受300次以上的快速冻融循环。4)抗除冰盐剥蚀混凝土的技术关键是:严格控制W/C,控制单方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395Kg/m3,粗骨料吸水率2.0%,细骨料吸水率56%。参考文献:1.蔡昊 混凝土抗冻耐久性预测模型 申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 1998.42.水电部水工混凝土耐久性调查组 全国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耐久性及病害处理调查报告 19873.李金玉 曹建国等 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的研究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7年学术年会 论文集 1997.5 4.杨全兵、吴学礼、黄士元 除冰盐对混凝土路面的破坏,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1997年学术年会
18、论文集 1997.55.陈翠红、王元、李景欢 高性能混凝土的抗盐冻害性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辽宁大学出版社,冯乃谦 王元 主编)2004.3.126.刘铁军 李家和 张志春 引气型减水剂和掺合料对道路混凝土抗盐冻性能的影响,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辽宁大学出版社,冯乃谦 王元 主编)2004.3.127.王立久 王丹江 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研究现状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辽宁大学出版社,冯乃谦 王元 主编)2004.3.128.Powers T.C. The air reguiremenT of frost-resifance concrete Proceedings of Hig
19、hway Research Board,1949.299.日本建筑学会 Recommendations for Durabilify Design and Consfraction Practi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2004三 混凝土的碳化及其预防混凝土碳化通常是指大气中的2或其它酸性介质不断向混凝土内部扩散,并与其中的碱性水化物()2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碳化也可对水泥中其它水化产物形成腐蚀和破坏,结果首先是降低混凝土碱度,当碳化达到钢筋表面并使钢筋表面的值降到10以下时,钢筋的钝化保护膜被破坏,也就失去对钢筋的保护作用,随着氧和水的渗透,产生腐蚀和破坏,造成钢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凝土结构 耐久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