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重点.do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重点.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重点.精品文档.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复习与应试策略 没有万能的策略 针对自身特点确定相应策略,制订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确保正常水平的发挥,目的通过考试 如果水平不行,最好的策略都是空话 通过培训,希望应试技能不足的人员折扣打得少一些 在边缘晃荡的人员能够达到要求复习基本策略 建议至少认真全面阅读教材一遍,将你认为的重点、要点划下来将书读薄了 针对大纲,将要求“掌握”的部分汇总,有条件自己形成一个文件,一定要牢记 针对大纲,将要求“熟悉”的部分划下来,多看几遍复习基本策略 如时间比较充裕,大纲中要求“了解”的部分也适当多看几
2、遍 为了保险,有时间的话,教材的全面阅读可以多次 为了便于系统全面记忆,建议适当总结,对比复习基本策略 在一定复习的基础上,争取融会贯通,将书读厚了 关于习题问题,个人建议先针对大纲读教材,在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再做适量的习题,特别要注意教材和习题集可能出现的错误 复习时可以自己构造习题,以增强复习效果复习基本策略 “评价技术方法”可以与“导则”一起复习,两者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 只是“评价技术方法”更具有一般性, “导则”具有特殊性(适合中国国情)应试策略 拿到试卷,一定要冷静,不要先入为主 拿到试卷,一定不要急着做题,先通读试卷,了解试题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一定要看清题意,单项选择与多
3、项选择题要区分清楚应试策略 先做会的,没有必要非按顺序做 做选择题时,一定不要空,先填1个或几个把握不是十分大的答案,在题旁作记号,有时间检查时再细细琢磨 多采用排除法,可以明显排除的打 应试策略 做选择题时,一定要读完全题,千万不能发现了一个自认为准确的答案而不顾后面试题的内容。 从2005年的考试题目来看,出题范围较广,在大纲中很多是“了解”的部分都出了题目。 复习应全面。大纲分析 从2005年和2006年大纲的变化可以看出:第一,考试内容明显增多。第二,考试的要求提高。 “掌握”、“熟悉”的内容所占比例增加。2005年“掌握”、“熟悉”部分所占比重为72.6%,2006年“掌握”、“熟悉
4、”部分上升至85.6%。大纲分析 从命题人的角度来说,增加了命题的范围,出题的角度更有空间,出现超纲的现象机率减少。 从考生的角度来说,增加了复习的难度,看书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要多,要考出好成绩更不容易。 大纲分析 根据命题的一般规则,如果“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大致相当的情况下,题量中“掌握”的占60%,“熟悉”的占30%,“了解”的占10%,但存在内容交错的情况。 对于本科目, “掌握”和“熟悉”的内容达到了85%以上,与此有异。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业务所必需的技术方法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及相关业
5、务工作中正确把握、运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能力。 一、工程分析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1)掌握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的基本原理、计算与应用;(2)熟悉使用工艺流程图分析产污环节;(3)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4)掌握水平衡计算的方法;(5)熟悉无组织排放的含义;(6)掌握无组织排放的统计内容;(7)熟悉事故风险源强识别与源强分析的方法;(8)掌握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9)掌握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含义及计算;(10)熟悉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和程序;(11)了解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清洁生产分析的编写要求;(1
6、2)熟悉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13)了解总图布置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的基本原理、计算与应用 类比法: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使用时要求:(1)工程一般特征相似;(2)污染物排放特征相似;(3)环境特征相似。 可以利用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来计算污染物的总排放量。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的基本原理、计算与应用物料衡算法:是用于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和最基本的方法。总物料衡算单元或某工艺操作过程的物料衡算可以确定这些单元工艺过程、单一操作的污染物产生量常用的物料衡算:(1)总物料衡算;(2)有毒
7、有害物料衡算;(3)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的基本原理、计算与应用资料复用法: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方法简单,但数据准确性很难保证,只适用于低等级评价的建设项目P10-12产污环节分析 利用工艺流程图或流程示意图进行,工艺流程中标出污染物产生的具体部位,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必要时列出主要化学方程式和副反应式 P13-15源强分析与核算水平衡(P17-18)无组织排放源的统计P18-19 无组织排放:无排气筒或高度低于15m的排放源排放的污染物,如工艺生产过程中设备的跑冒滴漏 无组织排放量的确定 物料衡算法 类比法
8、:与工艺相同、原料类似的同类工厂相比 反推法:通过对同类工厂,正常生产时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进行现场监测,利用面源模式反推。无组织排放源的统计 将评价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可以评价区的左下角为原点;分别以东(E)和北(N)为正X和正Y轴。网格的单元,一般可取11(km2),评价区较小时,可取500500(m2),建设项目所占面积小于网格单元,可取其为网格单元面积。然后,按网格统计面源的下述参数: a.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 b.面源排放高度(m),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 c.面源分类,如果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
9、均高度将面源分为23类。 P39-40事故风险源强识别与源强分析的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类比法,加权法和因素图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概率法和指数法 详细内容见(HJ/T 1692004) 事件树或事故树、类比分析法(P28 )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P214-215)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LCA分析); 体现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 容易量化; 满足政策法规要求并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清洁生产分析指标(P215-218)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物耗指标 能耗指标 新水用量指标 产品指标 污染物产生指标 废水、废气、固体废物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环境管理要求清洁生产水平
10、分析 分析程序:收集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标准,若无与国内外同类装置清洁生产指标比较;预测环评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值;对比预测值与标准值,得出清洁生产评价结论,提出清洁生产改进方案和建议 分析方法 指标对比法 分值评定法P218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分析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分析项目采用污染处理工艺后,排放污染物达标的可能性 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投资中占的比例 依托设施的可行性分析:如接纳外排废水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 先分析可研报告等提出的措施,若达不到要求,再提出改进意见(P19)总图布置方案与外环境关系分析 厂区与周围保护目标之间所定卫生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的保证性 工厂和车
11、间布置的合理性(考虑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 对周围环境敏感点处置措施的可行性(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1)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技术要点;(2)掌握分析项目组成、布置和工程特点的基本方法;(3)熟悉分析项目施工期、运行期主要生态影响的技术方法。 工程分析基本内容 工程概况 施工规划 生态环境影响源强分析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替代方案工程分析技术要点 工程组成完全 重点工程明确 全过程分析 污染源分析 其他分析:施工期建设方式、运行期运行工况 P23-27分析项目组成、布置和工程特点的基本方法 要把所有的工程活动都纳入分析中,如主体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辅助工程、大临工程、
12、储运工程等,一般应有完善的项目组成表。 有布置图 识别重点工程分析项目施工期、运行期主要生态影响的技术方法 实地调查法 类比法 见生态影响预测的基本方法例题(不定选择题) 无组织排放源的确定方法有( ) A 物料衡算法B 类比法C 反推法D 示踪法E 遥感法例题(不定选择题) 无组织排放是指()A没有排气筒B排气筒高度低于20米C排气筒高度低于15米例题(不定选择题) 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有( )A 工程概况B 施工规范C 生态环境影响源强分析D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E 替代方案例题(不定选择题) 生态影响评价工程分析技术特点有( )A 工程组成完全B 重点工程明确C 全过程分析D 污
13、染源分析E 其他分析例题(不定选择题) 清洁生产分析指标的选取原则有( ) A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B体现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C容易量化D方便环境监督管理E满足政策法规要求并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例题(不定选择题) 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有( )A指标对比法B类比调查法C指标评价法D分值评定法E专业判断法例 题 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已知其取用新鲜水量1000m3/d,重复利用水量500m3/d,问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 A50%B33%C67%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1)掌握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要求; (2)掌握评价因子筛选的方法。环境影响识别一般技术要求P108 项目的特性 项目涉及的当环境
14、特性及环境保护要求 识别主要的环境敏感区和环境敏感目标 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识别环境影响 突出对重要的或社会关注的环境要素的识别环境影响识别 初步识别(定性识别)P108-109 识别方法P110-111 清单法 矩阵法 叠图法 网络法等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P111 依据:拟建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污染状况 优先选择等标排放量较大的污染物 在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影响的污染物 列入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污染物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 依据:拟建项目废水排放特点和水质现状调查结果 从所调查的水质参数中选取:常规水质参数、特殊水质参数及与水生生物、底质有关的其他参
15、数 具体说:对地表水环境危害大以及国家和地方要求控制的污染物 P112例题(不定选择题) 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技术考虑方面有( )A项目的特性B项目涉及的当地环境特性及环境保护要求C识别主要的环境敏感区和环境敏感目标D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识别环境影响E突出对重要的或社会关注的环境要素的识别例题(不定选择题)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依据和选择方法有( )A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B结合当地大气污染状况C该建设项目等标排放量Pi 值较大的污染物D在评价区内已经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E列入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物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二)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
16、评价 (三)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四)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五)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六)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1)掌握自然环境主要要素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技术要求;(2)了解社会经济环境状况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技术要求。自然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技术要求P34-36地理位置: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要说明项目所在地的距离和交通条件。地质:当地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的基本形式及与其相应的地貌表现,物理与化学风化情况,当地已探明或已开采的矿产资源情况。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土壤与水土流失动植
17、物与生态等社会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技术要求 社会经济: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包括人口、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 文物与景观: 人群健康状况:项目传输某种污染物或拟排污染物毒性较大时进行(二)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掌握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2)掌握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的应用; (3)熟悉气象台站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应用及与现场观测资料相关性分析的方法; (4)掌握常用地面气象资料(风场、风玫瑰图、风速随时间的保护、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调查分析方法; (5)熟悉高空气象资料(风廓线、温廓线、混合层高度)调查分析方法; (6)掌握不利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7)掌握大气环境质量
18、现状监测的布点方法; (8)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方法; (9)掌握采用单项质量指数法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 大气污染源分类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 现场实测法 如排气筒排放的SO2、NOX或颗粒污染物,可根据废气流量和污染物浓度计算 物料衡算法:适合于整个生产过程及任意局部 经验估计法:适用于某些特征污染物的排放量估算,如染煤排放的SO2,可借助于经验公式或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气象台站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应用及与现场观测资料相关性分析的方法 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应用P41地面气象资料高空气象资料 常规气象资料与现场观测资料相关性分析的方法P40 分量回归法:将两地的同一时
19、间风矢量投影在X和Y轴上,然后分别计算其X、Y方向速度分量的相关性。 一级,相关系数不宜小于0.45;二级,相关系数不宜小于0.35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风场 风是空气水平运动,属于矢量,具有方向(风向,16个方位)和大小(风速) 风频:表征下风向受污染的频率 风玫瑰图:16方位风频联连而成的图 污染系数与污染系数玫瑰图:综合反映风速风向影响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大气湍流与大气扩散系数 大气污染物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扩散方式:连续点源扩散、相对扩散(烟团扩散) 大气扩散参数:表征大气湍流强弱及扩散能力的参数。可采用示踪剂法、平衡球法、照相法、双向风标、激光雷达扫描法、环境风洞模拟实验法、经验公式法(国
20、标法)确定大气稳定度 风和湍流是动力因子,大气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属于热力因子,均影响污染物扩散 大气稳定度:指空气的稳定程度,即反映大气对位于其中的气团作垂直运动是加速、遏制还是无影响的一种热力学性质 判断方法:gd法、Ri法(里查逊法)、M-O法、P-T法(帕斯圭尔-泰勒法)等,其中P-T法仅用地面常规气象观察资料来判断大气稳定度,在我国环评中常用P-T法具体应用 将稳定度分为A、B、C、D、E、F六类 考虑因素:地面风速(U10)、日照量、云量 具体做法:首先确定太阳辐射等级,然后与地面风速结合确定大气稳定度等级(见表3-6和表3-7),其中太阳高度角按下式计算联合频率 综合反映风速、风
21、向、大气稳定度对某点位共同造成的影响 是风向、风速和大气稳定度构成的组合频率,即不同风速、风向和大气稳定度出现的几率。其中风向取17个方位、稳定度分为不稳定(ABC)、中性(D)和稳定(EF)三类。 具体示例见表3-5大气边界层风场 风速廓线:风速随高度变化的曲线温廓线 温廓线:反映温度随高度变化影响热力湍流扩散的能力。 温度层结 正常: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温度梯度大于gd,有利于污染物质扩散; 中性: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温度梯度等于gd; 等温:气温不随高度而变化; 逆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干绝热温度递减率:gd=0.89K/100m混合层高度 混合层高度是指边界层中存在湍流特征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 方法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