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师培训第二章管理学基础知识与应用2.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物业管理师培训第二章管理学基础知识与应用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业管理师培训第二章管理学基础知识与应用2.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物业管理师培训第二章管理学基础知识与应用2.精品文档.第四节 企业经营战略一、企业经营战略的含义(一)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及战略思想(*)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在现代市场经营观念的指导下,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全面估量和分析,从企业发展全局出发而做出的较长时期的总体性谋划。制定企业经营战略需要有正确的战略思想指导。正确的经营战略包含以下四个观念:(1)全局观念。即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2)市场观念。首先要坚持满足市场需求、以顾客为本、以需定产的原则
2、,进行市场调研和预测,掌握市场需求情况和顾客的要求,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良好的服务;其次是要努力开拓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3)竞争观念。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企业之间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较量。因此,要特别注意人的因素的作用,只有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4)效益观念。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提高经济效益就是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为此,企业就要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费用开支,加速资金周转,降低产品成本。(二)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的意义(*)1使企业能够顺利发展2提高生产经营的目的性3
3、增强管理活力4提高企业家的素质(三)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1全局性。战略是带全局性的策略,确定企业战略就要从整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加以考虑。2长远性。战略是要考虑未来一个较长时期的问题,它的效果有时不能在短期内体现。3政策性。战略的政策性是指一方面企业经营战略不能违反政策法律的规定;另一方面,企业经营战略确定后,还必须进一步在企业内部制定一系列政策等,以保证经营战略能正确地加以执行。4应变性。企业经营战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就要求战略制定后不能一成不变,而应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适时地加以调整,以适应变化后的环境情况。(四)企业经营战略的类型(*)(1)按照企业在行业中经营的态势
4、分类,经营战略包括:1)进攻型战略。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联合其他企业在事业上积极进取、主动发展和创新,以争取在行业中领先地位的战略。2)防御型战略。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市场等方面采取不求超越,紧紧跟随并以守为攻、伺机而动的一种安全型战略。3)撤退型战略。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缩小产品市场规模的战略,也称为紧缩型战略。(2)按照企业竞争的优势分类,经营战略包括:1)总成本领先战略。即以低成本取得在行业中领先地位的战略。成本领先战略的基础是规模化生产和高效率管理带来的低成本。这一战略对于建立行业壁垒,排斥竞争对手有直接意义。2)差别化战略。即通过形成在行业中独特的、其他企业不具备的特点,使企业获得较高
5、的边际利润,并以此补偿因追求差别化而造成的成本劣势的经营战略。差别化战略可以有多种方式,如树立名牌形象等。3)专业化战略。即主攻某一特殊的细分市场或某个特殊的产品的战略。实施这一战略的前提是,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能够以更高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较为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超过那些有较宽业务范围的竞争对手。(3)按照企业的经营功能分类,经营战略包括:1)产品市场战略。即有关企业经营领域、产品和市场结构的选择、开辟和拓展的战略。2)要素市场战略。即有关确保原材料、配件、能源供应等的战略。3)研究开发战略。即有关研究开发投入、新产品研究开发等方面的战略。4)技术进步和投资战略。即有关
6、技术进步、设备更新改造以及技术密集型项目的投资的战略。5)人类资源和人才开发战略。即有关确保人类资源、提高员工素质、选拔人才和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战略。6)财务战略。即有关资金筹集、分配、使用、周转的战略。7)组织革新战略。即有关组织结构的优化、组织运行的高效率、权力配置的合理化等战略。二、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基本过程(*)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即战略分析、战略形成、战略实施与控制。(一)经营战略分析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具体包括:(1)确立企业正确的经营思想与指导方针;(2)进行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找出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威胁;(3)进行企业的内部条件分析,找出优势与劣势;
7、(4)确定企业的使命与目标。该阶段经营战略管理的目的是确定企业的使命和经营战略目标。具体工作有:(1)收集各种有关制定经营战略的资料和信息;(2)分析企业的用户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及其发展动向;(3)分析研究企业外部环境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威胁;(4)分析研究企业自身的实力,找出优势和劣势;(5)最终明确企业经营战略的使命、任务和目标。(二)经营战略形成阶段该阶段工作,进行(1)经营战略的选择,(2)拟定并设计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经营战略方案,以及(3)对经营战略方案进行评估并最终决策。同时,(4)围绕经营战略的要求阐明经营战略的政策,为经营战略实施提供条件。该阶段具体包括四项重要内容:经营战略类型
8、的选择、经营战略方案的设计、经营战略方案的评估与决策、制定阐明经营战略的政策。(三)经营战略实施与控制阶段该阶段工作包括:经营战略的实施准备;经营战略的实施推进;经营战略实施评审与控制。该阶段的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目的是:保证经营战略在企业今后的运行中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并达到预定的经营战略目标。该阶段的具体工作有:经营战略实施行动计划的制定、企业组织机构的战略适应性配置、经营战略实施准备与推进、经营战略实施业绩的评审、经营战略实施过程的控制等。第五节 创新管理一、创新的一般理论(一)创新的概念和特征(*)创新指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方法、手段和结果的质的飞跃。这种质的飞跃表现为:(1)
9、发明(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技术的创造)、(2)发现(经过探索和试验,人们对未知事物或规律的揭示,包括科学事实的发现、科学定律的发现和科学理论的建立三个层次)、(3)革新(体现技术发展连续性的技术发展的渐进形式)、(4)开发(技术发明的推广和应用)。创新还包括管理活动的创新。管理活动的创新指组织活动的管理者,为科技创新活动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和提供必要的创新条件。创新活动具有以下特征:(*)(1)高风险性。(2)高效益性。(3)相对性。(4)继承性。(5)创造性。(二)创新动力与创新激励(*)1创新动力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包括:(1)创新的科技推动企业进行创新主要动力是它所看重的新产品、
10、新工艺的第一次应用和垄断,及其知识产权的独占。(2)创新的市场需求拉动人们想通过创新解决经济问题或利用经济机会的动机构成了创新的重要动力。(3)创新的制度推动专业化分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引起组织创新,组织创新导致了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反过来需要进一步的组织创新,由此而达到新技术潜力的最佳释放。2创新激励创新激励的方式有四种:(1)产权激励通过调整创新者与创新成果的产权关系,刺激创新行为主体的创新意愿,激发行为主体的创新冲动。(2)市场激励运用市场的力量,催促创新,如竞争程度、企业规模、垄断力量等。(3)企业激励在企业或创新小组内部,形成激起员工创新的动机,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4)政府激励是不可
11、替代的,无论是产权激励、市场激励,还是企业激励,都需要政府运用种种手段去鼓励、调整和保障实施创新活动。二、创新过程与创新活动管理(*)(一)创新过程及创新模式1.创新过程创新过程是指从创新构思产生到创新实现,直至创新投放市场后改进创新的一系列活动及其逻辑关系。创新过程涉及的活动主要有:研究开发、技术管理、组织、工程、制造、营销、用户参与及管理和商业活动等。创新过程伴随着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生产创新和商业营销创新等。2.创新模式企业创新模式主要有:“内生型”创新模式、“外生型”创新模式和“混合型”创新模式三种。企业对创新模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科技资源及技术控制能力。例如,技术基础雄厚的
12、大型企业,尤其是垄断性企业,大都采用“内生型”技术创新模式。(二)企业创新活动管理企业创新活动管理的重点是创新源管理和研究开发管理。(三)创新成功因素与成功创新的一般特征1.创新成功因素包括:过程因素和战略因素。2.成功创新的一般性特征:(1)成功是多因素的。创新成功意味着多个职能部门都能胜任其工作,并且它们之间保持了平衡与协作,而不只是个别事情做得很卓越。(2)成功因素具有一般性。对所有行业来说,成功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共性。(3)成功是“以人为中心的”。常规的管理技术不能替代高质量的管理人员和管理能力。三、企业创新机制(*)(一)企业创新机制企业创新机制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内在机能和相应的运转方
13、式。企业创新活动是一个循环过程,它从创新设想的产生与形成到研究与开发,从创新内容的形成到创新结果的扩散,再到市场效益的形成,既有顺序,也有交叉和交互作用。(二)企业创新机制体系企业创新机制体系主要由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机制构成。1.企业创新动力机制企业创新动力机制是能够推动企业创新实现优质、高效运行并为达到预定目标提供激励的一种机制。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者来说,这种机制主要是自身的经济利益,是利益最大化。要使企业创新具有强大的动力源泉,首先,要进行企业制度创新,这是建立创新机制的前提条件。其次,要求企业家具有创新精神。再次,企业要建立激发创新意识的人事制度、工资制度和鼓励人们勇于创新
14、的其他激励制度。最后,要搞好推动创新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精神。2企业创新运行机制企业创新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创新管理的组织机构、运行程序和管理制度。在运行机制建设方面,企业应建立一套能够有效进行决策、指挥、控制、信息反馈的组织、制度和各种人才的合理结构。企业内部各组织环节、各类人员、机构成为一个有机协调的整体,企业才能实现创新的要求。3企业创新发展机制企业创新发展机制是在企业创新效益的驱动下,加强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储备,建立能够吸纳外部资金,不断谋求企业发展的机制。企业要能够不断地创新,就要有资源的储备和积累机制,处理好近期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第六节 管理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业管理 培训 第二 管理学 基础知识 应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