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蚌基础知识与养殖.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珍珠蚌基础知识与养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珍珠蚌基础知识与养殖.doc(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珍珠蚌基础知识与养殖.精品文档.基础知识与养殖育珠蚌的生态习性一、生活方式1 摄食蚌的饵料主要是水中的有机碎屑和微小生物,如轮虫、鞭毛虫、单细胞藻类等。蚌没有捕食器官,不能主动摄取食物,只能被动性滤食,即在蚌呼吸时,依靠鳃上的纤毛有规律的摆动,产生水流,使水中的微小食物随着入水孔的水流进入外套腔中,被鳃过滤后,形成食物粒,再经纤毛及唇瓣纤毛的输送,不断选择合适的饵料送入口中。在输送饵料的过程中,较大的颗粒掉入外套腔中,被外套膜表皮上的纤毛摆动而送至边缘,在闭壳运动时排出体外。由此可见,蚌对食物的大小有一定的选择,但对饵料的性质似乎没有什么选择
2、。蚌过滤水的能力很大,每天经单个蚌过滤的水量,可达到4OL 左右。2 栖息河蚌作为水生底栖动物,栖息于淡水的湖泊、江河、池沼等水底或泥沙中,营埋栖生活。生活在自然水域的蚌在高温或低温时,其身体全部或部分埋藏在泥沙中,蚌体的前端向下,后端朝上外露,出水孔和入水孔露于壳外。3 .生长一般来说,河蚌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其生长速度随种类、年龄、环境条件不同而有变化。蚌的一生中,在胚胎初期,体积一般不增长,到幼体开始摄食时才开始增长,但增长速度很慢。进入幼年时生长迅速,到老年时又逐渐变慢或停止生长。蚌类的生长不仅由内在的条件决定,而且与其生活环境条件(主要是水温与饵料)关系极为密切。一般来说河蚌的寿命较
3、长,通常为10 年,其中珍珠蚌的寿命最长,能活到80 年左右。4.行动蚌的行动能力较弱,只是依靠其斧足的伸缩移动位置,每次只能移动2-3cm 的距离。5 繁殖在繁殖期内,雄蚌的成熟精子由输精管经生殖孔排到鳃上腔再随水流从出水孔排至体外的水体中,含有精子的水又顺着水流,经雌蚌的入水孔进入雌蚌的外鳃瓣的鳃腔中,这时候雌蚌的卵巢经输卵管从生殖孔送到自己的外鳃瓣的鳃腔中。这样,精子就和卵子相遇而受精。受精卵在鳃腔中分裂、发育、孵化(外鳃腔有育儿囊的功能),经过囊胚、原肠胚,最后发育成钩介幼虫。6 ,发育从受精卵到钩介幼虫,约需一个冬季的时间,每年春季,成熟的钩介幼虫随水流排出体外,在水中开闭双壳,自由
4、地游泳、当遇到水中的鱼类时,则用长长的足丝附在鱼体上,用壳钩钩在鱼的鳃和鳍条上。被钩着的鱼因受钩介幼虫的刺激,组织发生反常的增殖,使钩介幼虫藏在其中,逐渐形成被囊状态。附着在鱼体上的钩介幼虫以外套膜上皮吸收鱼体的养料,营寄生生活,直至幼体变态,也就是足丝消失,形成口、足、平衡器、鳃、神经等器官时经2-5 周的时间,幼虫破囊而出,离开鱼体,沉落到水底,变成稚蚌,开始营底栖生活。河蚌的发育较缓慢,一般要到第3 年鳃瓣才渐渐长全,到第5 年才能达到性成熟,进入繁殖阶段。育珠蚌的生活史1-受精卵;2-多细胞期;3-原肠期;4-未成熟的钩介幼虫节虫;5-成熟的钩介幼虫;6-寄生在鱼体上;7-从鱼体上脱落
5、的稚蚌;8-成蚌二、对环境的要求1 水温蚌是生活在水中的水生动物,水温直接影响到它的新陈代谢。三角帆蚌的适应水温为8-35 ,最适水温为26 左右,这正是繁殖高峰阶段的水温。当水温为8 左右时,蚌开始处于半体眠状态;当水温37-38 并持续5-7 天时,蚌多发生热昏迷现象。育珠水域的水温,也影响到水体中的物质循环,即间接影响到三角帆蚌可能获得的营养物质。 2 . pH 值三角帆蚌育珠水域的pH 值宜控制在7-8 。在该pH 值范围的育珠水域中,饵料生物的生产力较高,更有利于育珠蚌对钙离子的吸收和珍珠质的沉积。3 ,溶解氧充足的溶解氧能促进蚌的新陈代谢,三角帆蚌育珠时,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低于2mg
6、 / L 时,则蚌的呼吸频率加快,能量消耗增加,滤食减少,甚至停止滤食。当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低于1mg / L 时,蚌在几天内即会窒息死亡。育珠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主要是从大气中溶人和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除动物的呼吸作用外,还包括有机物的分解、其他气体的上升氧化、水温的升高、地下水的流人等方面。4 透明度育珠水域的透明度,主要取决于浮游生物量和其他有机物质的含量。在集约式的较高密度育珠中,最适宜的透明度为40-50cm 。如果透明度过小,即低于30cm 时,不利于育珠蚌的生长发育。在此种水体中,也不适宜饵料生物的繁殖。如果水体透明度在50cm 以上,则表明水域中蚌的饵料
7、基础薄弱,不利于育珠蚌中珍珠的形成,这时应予以施肥培水。育珠蚌的人工采苗钩介幼虫的鉴别与采苗鱼的选择1 ,钩介幼虫成熟度的鉴别其方法是先用开壳器撑开河蚌,加塞固定到一定的宽度,然后用探针的尖端,在孕育鳃瓣的中部刺挑出少许钩介幼虫,如果挑出的钩介幼虫能互相粘连成一条链丝,为发育成熟。或者用小吸管刺破孕育鳃瓣,吸出少许,放在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如视野里的钩介幼虫大部分或全部破膜,两壳张开活动,足丝互相粘连,说明本批钩介幼虫已大部分或全部发育成熟,可以进行采苗。否则,视为尚未成熟,暂不宜用于采苗。 作为采苗的钩介幼虫一定要发育成熟,只有发育成熟的钩介幼虫才能脱离卵膜,从亲蚌(雌蚌)的鳃腔中排出
8、,可用其足丝和钩。附着鱼鳍和鳃上。倘若排出的钩介幼虫尚未成熟,还裹在卵膜中不能附着,则达不到人工采苗的目的。同时,还要注意雌蚌的钩介幼虫的成熟规律,即鳃瓣后端的钩介幼虫先成熟,前端的后成熟,成熟一批,释放一批,分批排尽因此,在检查时,应在鳃瓣的近前端部位取样,如大部分卵成熟,表明此蚌的钩介幼虫破膜一半以上,可以进行采苗。在检查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时间短,防止“早产”或“流产”。2 采苗鱼选择选好寄主鱼在人工育蚌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没有寄主鱼,钩介幼虫就完成不了胚胎发育的全过程,达不到繁殖后代的目的。寄主鱼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钩介幼虫的附着效果和变态率。选择合适的寄主鱼,是钩介幼虫顺利地完成变态发
9、育,继而获得更多仔蚌的关键。各地的实践表明:采用黄颡鱼代替鳙鱼作寄主鱼,能获得最佳效果,因为黄颡鱼具有耐低氧、生活力强、不易死亡、外鳃大、寄生率高、性情温和、操作方便和容易管理等优点。也有人采用缩鱼。鳙鱼虽然温顺易养,但三角帆蚌的钩介幼虫通过其鳃时,多被滤食掉,附生的数量较少。育珠蚌的雌雄鉴别育珠蚌的雌雄,在外观上差异甚微,难以区别,从蚌体内部才可准确地把它们区分开来。育珠蚌的性腺埋藏于斧足上方的内脏囊里,包在肠管的周围。这就给一般情况下鉴别雌雄个体带来困难。实践证明,可通过以下方法区分雌雄育珠蚌。1 从性腺上区别胜腺成熟时,雄蚌的性腺呈白色,用针刺后有白色浆液流出;雌蚌性腺呈黄色,用针刺后有
10、颗粒状物流出。2 从鳃丝上区别鉴别雌雄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看它的鳃,雌蚌鳃瓣上的鳃丝排列细密,沟纹不明显,淡褐色,不透明;雄蚌鳃瓣上的鳃丝排列稀疏,沟纹明显,淡黄色,透明状。雌蚌鳃丝密度为雄蚌鳃丝密度的2-3 倍。3、外形:雌蚌两壳比较膨大,宽距略大,后缘较圆钝。雄蚌两壳定距比雌蚌略小,后缘略尖。珍珠养殖:亲蚌的培育、繁殖培育亲蚌水域总的要求应是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阳光充足、饵料丰富的池塘,水质要“肥、活、嫩、爽”,呈微黄色,无污染,透明度25cm 左右,水深1.5sm 左右。1 雌雄配组亲蚌一般按1:1 的性比选留。配组时,可采取雌雄相间成单行配组排列;也可采取雌雄相对成双行配组排列;无
11、论单行还是双行排列,雌雄亲蚌的间距宜在30-50cm 。吊养的密度不宜过大,一般每亩400-500 只为宜,并在雌雄蚌上分别刻上记号。2 受孕培育在具缓流水水域中培育亲蚌时,雄性亲蚌宜养殖在雌蚌的上流方位,可保证雌性河蚌通过呼吸接纳足够数量的精液,提高受精率。在静水水域中培育亲蚌时,则宜成片集中培育。由于精液呈水平状喷射,所以无论何种水体培育亲蚌,雌雄亲蚌宜养殖在同一水位深度。3 水质控制亲蚌培育的水质条件是:pH 值6.5-8.0,养殖水层溶解氧含量4.0-8mg/L ,饵料生物(包括腐殖质)量10-20mg/L 为宜。因此,要注意及时施肥和投饵。4 根据孕熟程度而分级养殖每年采苗期前的3-
12、4 月,对全部受孕雌蚌做一次孕熟程度的检查。按胚胎发育进行的程度,分级处理。一般分三级:胚胎发育基本完成,成熟度80以上,为一级;胚胎发育一般,成熟度为70以上,为二级;胚胎发育差,成熟度低于60%,为三级。并按孕熟程度的级别分养在不同的水域部位。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准确做出各级孕熟雌蚌采苗期的预报;二是可以避免频繁地开蚌检查,造成“人工”早产现象。5 亲纬强化培育的方法亲蚌的培育池一般以5 亩左右为宜,培育池的水深保持在1.5m 左右,水色以黄绿色为佳,透明度30-4ocm (常换水,每15天一次)。在亲蚌培育期间的6-9 月,每月施化肥和间隙施生石灰一次,每亩25kg ,同时搭养
13、一定量的鱼类,达到立体开发水体的目的。施肥投饵量和搭养鱼类品种与数量见表4-2 和表4-3在亲蚌(雌蚌)的培育后期,即第二年的春节,把已钩介幼虫的雌蚌,养于面积为3亩左右的池中,保持水深在1-1.5M之间,长期保持微流水(不可大量流水,特别是在4月份)。其目的有二:一是春季水温低,水少易升温;二是使亲蚌感到有返回自然水体的感觉,使之能正常发育。在此时期投喂已发酵的菜饼之类的高蛋白物质,同时施少量的磷肥,以保证有足够的饵料生物来源。珍珠养殖:育珠蚌的人工采苗钩介幼虫的鉴别与采苗鱼的选择-繁殖1 ,钩介幼虫成熟度的鉴别其方法是先用开壳器撑开河蚌,加塞固定到一定的宽度,然后用探针的尖端,在孕育鳃瓣的
14、中部刺挑出少许钩介幼虫,如果挑出的钩介幼虫能互相粘连成一条链丝(图4-5 ) , 为发育成熟。或者用小吸管刺破孕育鳃瓣,吸出少许,放在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如视野里的钩介幼虫大部分或全部破膜,两壳张开活动,足丝互相粘连,说明本批钩介幼虫已大部分或全部发育成熟,可以进行采苗。否则,视为尚未成熟,暂不宜用于采苗。作为采苗的钩介幼虫一定要发育成熟,只有发育成熟的钩介幼虫才能脱离卵膜,从亲蚌(雌蚌)的鳃腔中排出,可用其足丝和钩。附着鱼鳍和鳃上。倘若排出的钩介幼虫尚未成熟,还裹在卵膜中不能附着,则达不到人工采苗的目的。同时,还要注意雌蚌的钩介幼虫的成熟规律,即鳃瓣后端的钩介幼虫先成熟,前端的后成熟,
15、成熟一批,释放一批,分批排尽因此,在检查时,应在鳃瓣的近前端部位取样,如大部分卵成熟,表明此蚌的钩介幼虫破膜一半以上,可以进行采苗。在检查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时间短,防止“早产”或“流产”。2 采苗鱼选择选好寄主鱼在人工育蚌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没有寄主鱼,钩介幼虫就完成不了胚胎发育的全过程,达不到繁殖后代的目的。寄主鱼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钩介幼虫的附着效果和变态率。选择合适的寄主鱼,是钩介幼虫顺利地完成变态发育,继而获得更多仔蚌的关键。各地的实践表明:采用黄颡鱼代替鳙鱼作寄主鱼,能获得最佳效果,因为黄颡鱼具有耐低氧、生活力强、不易死亡、外鳃大、寄生率高、性情温和、操作方便和容易管理等优点。也有人
16、采用缩鱼。鳙鱼虽然温顺易养,但三角帆蚌的钩介幼虫通过其鳃时,多被滤食掉,附生的数量较少。珍珠养殖:流水采集和培育仔蚌的方法流水采集需要有贮水池、沉淀池、培育池三个部分,用水泥砖头砌成。培育池的大小一般为1-1.5平米 ,深25-40cm ,由若干池联在一起,每个池都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池底(水泥底)铺少量的河沙(淤积沙),尽量做到仿生态的效果。进水靠天然水位差(即贮水池高于采苗池、培育池)来供给 也可用水泵供给)。为了充分利用水源和节约能量,最好使贮水池高于采苗、培育池,采苗、培育池高于沉淀池,这样可循环利用水,即把沉淀池的水通过水泵抽到贮水池中。当然,如果有自然水位高于采苗培育池的水域,就不存
17、在供水问题,则更好。如果材料缺乏,或者小批量生产,为节约成本,则可用塑料薄膜,即用砖头铺上塑料薄膜做流水池。珍珠养殖:寄主鱼的饲养和仔蚌的采集采苗后的寄主鱼立即养到流水池中,钩介幼虫在寄主鱼的寄生时间,因温度的高低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在一定温度范围,水温越高,发育越决,寄生的时间越短;反之,水温越低,发育越慢,则寄生的时间就越长。在正常的情况下,三角帆蚌10 天左右褶纹冠蚌18 天左右,池蝶蚌12 天左右会全部脱落,转人底栖生活。刚脱落的是稚蚌,如芝麻粒大小,即0.5-lmm ,再养殖一个月就可以长成1cm 左右的幼蚌。在一般倩况下,如在流水池中培育4 个月(5- 9 月),最大可达5.5c
18、m ,平均为4cm 左右。采用快速育蚌技术最大个体可达8.5m 以上,平均可达6cm 左右(表4-4 )。当年幼蚌即可为手术蚌。三角帆蚌的稚幼蚌的生长情况在仔蚌培育期间,要着重注意以下4 个方面。( 1 )要加强管理始终保持不间断的流水,流速前期慢,后期快,一般是每分钟10-25L ,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饵料丰富,使稚蚌有良好的发育生长环境,及时排除池底的淤泥,以免水质变质发臭,使仔蚌受污染而死;排除淤泥方法是用手轻轻搅动水(手不要碰到底),使淤泥泛起,被水流带走。( 2 )要避免阳光直射培育池这样一方面防止青苔滋生而缠绕仔蚌,另一方面维持仔蚌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 3 )要防止敌害生物进
19、人培育池食害仔蚌方法是: 进水口装上过滤筛布,过滤大型浮游动物和其他物质;骨寄主鱼身上的钩介幼虫全部变态成仔蚌脱落后,及时将鱼捞出,防止其吃食仔蚌。( 4 )要停止投饵寄主鱼放入培育池中停止投饵,保持水质清洁。珍珠养殖:网箱仔蚌的采集和培育采集仔蚌的网箱用39 目的聚乙烯网片制成。箱底铺一层塑料膜,其上再铺1cm 左右厚的硬泥。网箱大小一般为2m *1m*1m。也可因地制宜选用网箱。网箱最好置于水质肥活嫩爽的流动水体中,但流速不宜过大,一般为3-6m / min 。其方法是将寄主鱼养于网箱中培育。在培育期间经常性地洗刷网片上的附着物,每天1-2 次,防止因缺氧而造成寄主鱼死亡。经10 天左右的
20、培育,钩介幼虫基本脱落后,将鱼捞出,网箱中的仔蚌继续培育,这时的水流速度最宜为5-8m / min7 天后仔蚌可长到0.5cm 左右,60-80天可长到2.0cm 。这时可进行分箱培育,减小密度。手术蚌的收集与选择:手术蚌暂养和选择1 暂养从外地运回的育珠蚌,因离水较久或长途运输的缘故,体质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变弱,不宜立即进行育珠手术,必须进行一段时间暂养,待其体质恢复正常以后,方可进行手术,否则将会影响蚌的成活率以及产珠的质量。暂养应选择水源充足、水流畅通、氧气充足、饵料生物丰富、水深在1.2-1.5m 、底质较硬的水域。暂养的方法及在暂养期内的管理,基本上与后面所述的育珠蚌养殖与管理的内容相
21、同。2 小片蚌的选择小片,也称细胞小片,是培育珍珠的根本。小片蚌的体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小片质量的好坏,小片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珍珠的形成和珍珠质的分泌能力。选择小片蚌的标准是:当龄(1-龄)和1+龄蚌,蚌体完整无残,健壮无病,体长6-8cm ,体膨大,膜肥厚。这样的蚌制作小片,分泌珍珠质能力强,珍珠生长快,质量高,但对手术人员技术要求较高。老年蚌(三角帆蚌3龄以上、褶纹冠蚌2+龄以上)分泌机能衰退,形成的珍珠小,质量也差。试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2 龄以下蚌制作小片,优质珠占45% ; 3-4 龄蚌制片,优质珠占35% ; 4-5 龄蚌制片,优质珠占25% ; 7 龄蚌制片,优质珠仅为5%。因
22、此,老年蚌是不宜用来制作小片的。优质小片蚌的标准:外观表现应为蚌壳的颜色鲜嫩,油光放亮,常为青揭色或淡黑色或油绿色;蚌体完整无损,蚌体厚与蚌体长比小于1 : 4 (三角帆蚌),闭壳肌有力,喷水力强,受惊即紧闭贝壳。3 育珠件的选择育珠蚌是育珠生产的载体,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珍珠的产量与质量。过去一般认为4-6 龄的蚌为最佳年龄的育珠蚌。近年来,大量试验证明,蚌的年龄愈小,其产珠能力愈强。蚌的年龄愈大,其珠质分泌能力愈差,成珠慢而且劣珠多。当然,蚌的年龄愈小,其手术难度愈高。优质育珠蚌的标准:年龄小于2龄,蚌壳体色鲜嫩,具油光,壳的颜色常为青褐色或油绿色或淡黑色;壳宽距大,蚌体厚与体长比小于1:4
23、 (三角帆蚌),腹缘部软边明显;斧足肥壮和外套膜完整,蚌体受惊后两壳关闭迅速,喷水有力且远。如果发现有蚌的内脏出现水肿、外套膜脱离壳或发黑、足萎缩变硬或呈锯齿状、鳃部糜烂等现象时,不但不能进行手术,还应予以淘汰。4 小片坪和育珠鲜的比例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在手术前应准备好相应的小片蚌和育珠蚌。这两种蚌的比例,通常随着蚌个体大小、小片规格的大小和利用率以及植片密度等变化而改变。无核珠小片蚌和育珠蚌的比例大致比例为1:2 或者是2:3 。手术蚌的收集与选择:手术蚌的运输1 干法运输此法运输,方法简便,但成活率较低,宜于低温季节运输,以5-10 的气温运输最为适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0 以下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珍珠 基础知识 养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