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考试重点2.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药理学考试重点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考试重点2.doc(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药理学考试重点2.精品文档.药理学总论一绪言 试题(一)名词解释1药理学(pharmacology)2药物(drug)3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4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5售后调研(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二)简答及论述1新药研究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2试述新药的临床研究可分为几期?每期内容是什么?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药物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
2、质。 3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又称药效学。 4药物代谢动力学 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 5售后调研上市后在社会人群大范围内继续进行的受试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该期对最终确立新药的临床价值有重要意义。 (二)简答及论述 1新药研究过程可分为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上市后药物监测三个阶段。 2新药的临床研究一般分为四期。I期临床试验是在203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身上进行初步的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试验,是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阶段,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U期临床试验为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观察病例不少于100
3、对,主要是对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并推荐临床给药剂量;llI期临床试验是新药批准上市前,试生产期间,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目的在于对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社会性考察,观察例数一般不应少于300例。新药通过该期临床试验后,方能被批准生产、上市。期临床试验是上市后在社会人群大范围内继续进行的受试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也叫售后调研(postmarketing surveil1ance),该期对最终确立新药的临床价值有重要意义。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试题(一)单选题1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 A药物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浆蛋白结合及解离的规律 B药
4、物吸收后在机体细胞分布变化的规律 c药物经肝脏代谢为无活性产物的过程 D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E药物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等于( ) A0693ke BkeO693 C2303ke Dkel2303 E030like3一个pKa=84的弱酸性药物在血浆中的解离度为( ) A10 B40 C50 D60 E904pKa75的弱酸性药物如异戊巴比妥,在胃肠道pH范围内基本都是( ) A离子型,吸收快而完全 B非离子型,吸收快而完全c离子型,吸收慢而不完全 D非离子型,吸收慢而不完全 E不能吸收12某药在pH=5时的非解离部分为909
5、,其pKa的近似值是( ) A6 B5 C4 D3 E213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时,其半衰期( ) A随药物剂型而变化 B随给药次数而变化 c随给药剂量而变化D随血浆浓度而变化 E固定不变14某药的半衰期为8h,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是( ) A1天 B2天 C4天D6天 E8天15在碱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 ) A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 B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快 C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快D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 E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慢16时量曲线下面积反映( ) A消除半衰期 B消除速度 C吸收速度 D生物利用度 E药物剂量17有首关消除的给药途径是( ) A直肠给药
6、B舌下给药 C静脉给药 D喷雾给药 E口服给药18舌下给药的优点是( ) A经济方便 B不被胃液破坏 C吸收规则 D避免首关消除 E副作用少19在时量曲线上,曲线在峰值浓度时表明( ) A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 B药物的吸收过程已经完成 C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已达到平衡D药物的消除过程才开始 E药物的疗效最好20某药剂量相等的两种制剂口服后曲线下面积相等,但达峰时间不同,是因为( ) A肝脏代谢速度不同 B肾脏排泄速度不同 c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D分布部位不同 E吸收速度不同21在时量曲线中血药浓度上升达到最小有效浓度之间的时间距离称为( ) A药物消除一半时间 B效应持续时间 C峰浓度时间 D
7、最小有效浓度持续时间 E最大药效浓度持续时间22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A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 B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快C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快 D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E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慢23以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若以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一定剂量,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间的长短决定于( ) A给药剂量 B生物利用度 C曲线下面积(AUC) D给药次数 E半衰期24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为Cr OP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可首次给予( ) A5倍剂量 B4倍剂量 c3倍剂量 D加倍剂量E半倍剂量25诱导肝药酶的药物是( ) A阿司匹林 B多巴胺 c去甲肾上腺素 D苯巴比妥 E阿托品2
8、6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 A血浆蛋白结合率 B吸收速度 c消除速度 D作用强弱 E起效快慢27p与pH的差值以数学值增减时,药物的离子型与非离子型浓度比值的变化为( ) A平方根 B对数值 c指数值 D数学值 E乘方值28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是( ) A13服给药 B静脉给药 C肌肉给药 D经皮给药 E舌下给药 29葡萄糖的转运方式是( ) A过滤 B简单扩散 c主动转运 D易化扩散 E胞饮 30甲基多巴的转运方式是( ) A过滤 B简单扩散 C主动转运 D易化扩散 E胞饮 31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及肾排泄关系比较密切的转运方式是( ) A主动转运 B过滤 C简单扩散 D易化扩散 E
9、胞饮 32绝对口服生物利用度等于( ) A(静脉注射定量药物后AUC口服等量药物后AUC)X 100 B(口服等量药物后AUC静脉注射定量药物后AUC)X 100 C(口服定量药物后AUC静脉注射定量药物后AUC)100 D(IZl服一定药物后AUC静脉注射定量药物后AUC)X 100 E(静脉注射等量药物后AUCIZl服定量药物后AUC)X 100 33口服生物利用度可反映药物吸收速度对( ) A蛋白结合的影响 B代谢的影响 c分布的影响 D消除的影响 E药效的影响 34负荷剂量是( ) A一半有效血药浓度的剂量 B一半稳态血药浓度的剂量 c达到一定血药浓度的剂量 D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剂量
10、E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剂量 35有效、安全、快速的给药方法,除少数K很短或很长的药物,或按零级动力学消除 的药物外,一般司采用( ) A每一个半衰期给予半个有效量并将首次剂量加倍 B每一个半衰期给予1个有效量并将首次剂量加倍 C每半个半衰期给予半个有效量并将首次剂量加倍 D每半个半衰期给予1个有效量并将首次剂量加倍 E每一个半衰期给予2个有效量并将首次剂量加倍 36关于表观分布容积小的药物,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与血浆蛋白结合少,较集中于血浆 B与血浆蛋白结合多,较集中于血浆 C与血浆蛋白结合少,多在细胞内液 D与血浆蛋白结合多,多在细胞内液 E与血浆蛋白结合多,多在细胞间液 37苯巴比妥可
11、使氯丙嗪血药浓度明显降低,这是因为苯巴比妥( ) A减少氯丙嗪的吸收 B增加氯丙嗪与血浆蛋白结合 c诱导肝药酶使氯丙嗪代谢增加 D降低氯丙嗪的生物利用度 E增加氯丙嗪的分布 38保泰松可使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明显升高,这是因为保泰松( ) A增加苯妥英钠的生物利用度 B减少苯妥英钠与血浆蛋白结合 C减少苯妥英钠的分布D增加苯妥英钠的吸收 E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减少 39药物的pKa是指( ) A药物完全解离时的pH B药物50解离时的pH C药物30解离时的pHD药物80解离时的pH E药物全部不解离时的pH 40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是( ) A单位时间内以不定的量消除 B单位时间内以恒定比
12、例消除 c单位时间内以恒定速度消除D单位时间内以不定比例消除 E单位时间内以不定速度消除 41易化扩散是( ) A靠载体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B不靠载体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c靠载体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D不靠载体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E简单扩散 42丙磺舒延长青霉素药效的原因是丙磺舒( ) A也有杀菌作用 B减慢青霉素的代谢 C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D减慢青霉素的排泄 E减少青霉素的分布 43消除速率是单位时间内被( ) A肝脏消除的药量 B肾脏消除的药量 C胆道消除的药量D肺部消除的药量 E机体消除的药量 44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 A通过载体转运,不需耗能 B通过载体转运,需要耗能 c不通过载体转运,
13、不需耗能 D不通过载体转运,需要耗能 E以上都不是 45甲基多巴的吸收是靠细胞中的( ) A胞饮转运 B离子障转运 cpH被动扩散 D载体主动转运 E载体易化扩散 46相对生物利用度等于( ) A(试药AUC标准药AUC)100 B(标准药AUC试药AUC)100 c(口服等量药后AUC静脉注射等量药后AUC)100 D(静脉注射等量药后AUC口服等量药后AUC)100 E(试药AUC标准药AUC)50 47某药半衰期为36h,若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每天用维持剂量给药约需多长时间基本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 A2天 B3天 C8天D11天 E14天 48静脉注射某药500mg,其血药浓度为16lx
14、gml,则其表观分布容积应约为( ) A31L B16L C8L D4L E2L 49某药的表观分布容积为40L,如欲立即达到4mgL的稳态血药浓度,应给的负荷剂量是( ) A13mg B25mg C50mg D100rag E160mg 50维拉帕米的清除率为151Mmin,几乎与肝血流量相等,加用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后,其清除率的变化是( ) I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增加1倍 E减少1倍51药物的排泄途径不包括( ) A汗腺 B肾脏 C胆汁 D肺 E肝脏52药物通过肝脏代谢后不会( ) A毒性降低或消失 B作用降低或消失 C分子量减少 D极性增高 E脂溶性加大53无首关消除的药物是(
15、 ) A硝酸甘油 B氢氯噻嗪 c普萘洛尔 D吗啡 E利多卡因54药物在肝脏生物转化不属于第一步反应的是( A氧化 B还原 C水解 D结合 E去巯55不直接引起药效的药物是( )A经肝脏代谢了的药物 B与血浆蛋白结合了的药物c在血循环的药物 D达到膀胱的药物 E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药物 56关于肝药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系P450酶系统 B其活性有限 C易发生竞争性抑制 D个体差异大 E只代谢70余种药物 57关于一级消除动力学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以恒定的百分比消除 B半衰期与血药浓度无关 C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随时间递减 D半衰期的计算公式是05C。k E绝大多数
16、药物都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58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是可逆的 B不失去药理活性 C不进行分布 D不进行代谢 E不进行排泄 59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不包括( ) A消除速率常数 B表观分布容积 c半衰期 D半数致死量 E血浆清除率 60关于口服给药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 B吸收迅速而完全 C有首关消除 D小肠是主要的吸收部位 E是常用的给药途径 61某催眠药的消除常数为035h,设静脉注射后病人人睡时血药浓度为lmgL,当病人醒转时血药浓度是0125mgL,问病人大约睡了多久( ) A4h B6h C8h D9h E10h 62在
17、等剂量时V。小的药物比V。大的药物( ) A血浆浓度较小 B血浆蛋白结合较少 C组织内药物浓度较小D生物利用度较小E能达到的稳态血药浓度较低 63一弱酸药,其pKa=34,在血浆中的解离百分率约为( ) A10 B90 C99D999 E9999 64药物在肝脏内代谢转化后都会( ) A毒性减小或消失 B经胆汁排泄 C极性增高 D脂水分布系数增大 E分子量减小65药物的灭活和消除速度决定其( ) A起效的快慢 B作用持续时间 C最大效应 D后遗效应的大小 E不良反应的大小66某药物在口服和静脉注射相同剂量后的时量曲线下面积相等,这意味着( A口服吸收迅速 BI:I服吸收完全 C口服和静脉注射可
18、以取得同样生物效应 D口服药物未经肝门 E属一房室分布模型 67肌注某药lg,可达到4mg100ml血药浓度,设其半衰期为12h,用何种给药方案可达到24mg100ml稳态浓度( ) A每12h给19 B每6h给19 C每12h给29 D每6h给29 E每4h给19 68静脉注射29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10mg100ml,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 A005L B2L C5L D20L E200L 69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 A是牢固的 B不易被排挤 C是一种生效形式 D见于所有药物 E易被其他药物排挤70为使口服药物加速达到有效血浆浓度,缩短到达坪值时间,并维持体内药量在D2D之间,应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理学 考试 重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