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喷柴油发动机技术讲解.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电喷柴油发动机技术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喷柴油发动机技术讲解.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电喷柴油发动机技术讲解.精品文档. 电喷柴油发动机技术讲解柴油机的优点是:省油、环保、动力强、经济、维修方便,只要解决缺点就具有更大的市场前景,而实现电控柴油机的方案现在看来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措施。实现柴油控制有三条技术路线图,分别是单体泵、泵喷嘴和高压共轨。目前主要的国际汽车配件供应商都在进行着柴油共轨喷射系统的开发,如:博世、德尔福、西门子、电装公司、VDO和玛格纳-马瑞利公司,它们是全球主要的共轨喷射系统供应商,而目前在国内生产共轨柴油喷射系统的还只有博世一家。下面分别介绍三种技术:1、单体泵技术图1 单体泵的外形图德尔福在重型车上采用单
2、体泵系统。从成本上讲,国内的发动机从欧向欧升级时,如果采用单体泵,对发动机改动非常小,仅以外挂式的凸轮轴箱代替欧发动机的直列泵就可。当从欧向欧升级时,发动机机身主体结构仍然不变,只要把欧系统里机械式喷油器改成德尔福的电控喷油器,形成双电磁阀单体泵系统,在发动机整体结构不做大的调整下,就可以达到欧的排放水平。单体泵的外形如图1所示。单体泵系统控制如图2所示。图2 单体泵控制油路在性能方面,目前在国内单体泵使用的压力达到200MPa,当向欧升级,这个压力可以达到250 MPa。在单体泵上采用了类似于共轨I2C的系统一致性控制,来优化整个系统的性能。在供油控制方面,如果使用双电磁阀单体泵系统,不仅可
3、以对压力进行控制,还可以对喷射进行控制,而且还可以采用多次喷射。它可以达到欧或者欧的标准。目前,德尔福的双电磁阀单体泵系统在欧洲大批量生产,主要供应给欧标准的发动机,欧标准的发动机相关系统正在做开发工作。单体泵系统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它的可靠性和寿命,这些性能已经在欧洲和北美市场上得到了10年甚至是15年的实际使用时间、数百万辆整车使用的证明。单体泵系统在发动机使用过程中,可以保证排放和燃油消耗率低。目前,这种非常强化、非常可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仍然在进一步提高。所以,从德尔福的观点来看,在技术方面,相信在2010年之前,所有欧洲和北美的重型车生产商绝大多数会采用单体泵系统和泵喷嘴技术。德尔福也在
4、研发2010年以后新的排放法规所要求的新的系统。2、泵喷嘴技术 优良的混合气是提高柴油发动机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率、噪音率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喷射系统产生足够高的喷射压力,确保燃油雾化良好,同时还必须精确控制喷油始点和喷油量。而泵喷嘴系统能够符合上述的严格要求。因此,早在1905年柴油发动机的创始人Rudolf diesel 先生就提出了泵喷油器概念,设想将喷油泵和喷嘴合成一体,省去高压油管并获得高喷射压力。20世纪50年代,间歇控制泵喷射系统的柴油发动机就已应用在轮船及卡车上。之后,Volkswagen和Robert Bosh AG公司合作研制出适用于乘用车的电磁阀控制泵喷射系统。泵
5、喷嘴的结构如图3所示。泵喷嘴系统工作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3 泵喷嘴结构图及示意图图4 泵喷嘴系统工作示意图其中主要部件作用如下:(1)单向阀:发动机不工作时,防止燃油回流。(2)旁通阀:若燃油内有空气,则通过此处排出。(3)节流孔与过滤器:收集、分离供油管内的气泡。(4)限压阀1:调节供油管内压力大于0.75MPa时打开。(5)限压阀2:保持回油管内压力在0.10MPa。(6)燃油泵:燃油泵是间歇式叶片泵,其优点是在较低发动机转速时也可供油。泵体内油道使油泵转子始终处于被燃油浸润的状态,从而可随时输送燃油。如图5所示。图5 燃油泵油路连接图(7)燃油分配管集成:燃油分配管集成在缸盖内的供油管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喷 柴油发动机 技术 讲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