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五年级下.doc





《科学教案五年级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教案五年级下.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科学教案五年级下.精品文档.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单元教学目标:1 能够发现存在于生活、生产中的简单机械。自己设计实验,研究简单机械。2 能够选择一定的方式来表达研究某种简单机械的过程和结果,并能进行交流和评价。3 会描述几种典型的简单机械,知道其特点和功用,识别简单装置的机械部件。4 知道如何运用简单机械来传递力,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5 意识到对事物进行合理的解释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留心关注身边的科学,并感兴趣。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 能用简单机械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2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
2、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单元教学课时:67课时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单元教学目标:1 初步学会改变材料形状,增大其承受力的方法。初步学会改变材料结构,增大其牢固程度的方法。2 能够运用语言完整表达观察结果、制作过程及对成品全面表达的能力。3 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4 体验团结合作、取长补短、分享交流的重要性。5 意识到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 初步学会设计制作几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2 认识改变形状,有助于结构的坚固和稳定。知道结构特征不同,牢固程度也不同。单元教学课时:67课时1什么叫机械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
3、作用。知道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区别。 2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3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二教学重点、难点:能区别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三教学过程:(一)调用对机械的生活感悟。学生畅谈对机械的认识。(二)机械的含义 1出示一些常见的生产用具,讨论: A 他们是不是机械,他们哪些部位为我们带来了方便,主要是哪些部位在工作。 B 揭示机械的概念,让学生工具的哪些部位降低了工作难度;哪些部位可以省力。(三)机械的作用1 观察课文插图,说说这些机械给我们带来哪些益处?(四)机械的产生 1机械发挥了哪些作用? 2教师介绍古代的用具,说明他们的
4、形状、特点和使用方法。四教后感:2怎样移动重物一 教学目标:2 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3 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顶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4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二 教学重点、难点:会做杠杆原理的实验。知道使用杠杆的三种情况。三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四 教学过程: (一)导课:1、 通过图片,录像创设一个要移动大石头的情境,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能够容易移动这块大石头?2、 讲座两种撬动大石头的方法的异同点:你
5、问什么方向用力?大石头向什么方向移动。3、 总结讨论的结果:4、 组织学生讨论: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工具的作用类似于杠杆。(二)活动探究:1、 通过实验活动,研究杠杆的功能和作用。(1) 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在杠杆的什么地方用力比较容易提升或撬动物体呢?(2) 解实验方法和要求,布置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时,支点不要移动,当重点在不同的位置时,力点的作用方向有何不同?记录数据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12345用力的大小(克)实验结论分析表格里的数据,作出合理解释。(3)讨论杆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补充说明杠杆的类型:A省力杠杆 B费用但工作方便,如镊子 C平衡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三)
6、活动反思:怎样搬动省力?(四)教后感。3、斜坡的启示一、教学目标:1、 能够就斜面要素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2、 知道斜面的结构特征及组成,知道斜面的功能和作用3、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二、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斜面构造特点及组成三、教学准备:木板、支架、弹簧秤、滑轮组四、教活过程(一)活动探究: 1、 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出示各种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的照片,分析。(1)这些事物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它的作用与其它间单机械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2、 研究斜面,发现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1)研究斜面高度对提升力的影响,
7、对斜面高度作为自变量,斜面长度作为控制度量。表格斜面高度所需的拉力坚直提起(4)斜面高度(3)斜面高度(2)斜面高度(1)(2)研究斜面长度对提升力的影响,即斜面长度作为自变量,斜面高度作为控制变量。斜面长度所需的拉力坚直提起(4)木板长度(60)木板长度(90)木板长度(120)结论3、 应用斜面,辩论解释各种楔形工具和螺钉的功能。以钉子为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楔形工具。(三)课外拓展,观察生活中楔形和螺钉的工具。(四)教后感4拧螺丝钉的学问一、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会做省力的实验2、 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3、 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
8、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二、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三、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四、教活活动建议(一)导入新课:你见过汽车上的方向盘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活动探究:1、分析方向盘,发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分析:(1)汽车方向盘有几个部分?(2)各部分是怎样连接的?(3)司机操纵方向盘是怎样的作用。(4)动作的结果是怎样传递的。2、制作轮轴,研究作用:(1) 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2) 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实验轴的构重(g)小轮是的控力(g)大轮上的控力(g)100200结论3、实践操作,迁移扩展怎样迅速,轻松的把螺丝拧进木
9、头里。(三)活动反思,轮轴的结构有几部分组成?它们特点是什么(四)课外拓展: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的原理器械名称轴的部分轮的部分器械的作用(五)教后感5国旗怎样升上去一、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上的特点,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提出质疑。2、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能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3、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二、教学重点,难点:1、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知道定滑轮和的滑轮的作用。三、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四、教活过程(一)导入新课:目标是怎样升到
10、旗杆上去的,是否注意到旗杆项上有一个小的装置?(二)活动探究:1、 认识滑轮的结构及分类(1) 察比较比较各种轮,找出结构上的特点(2) 察分析、汇报(3) 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A你找到带滑轮的器械了吗?是什么器械?上面带有多少个滑轮?B 你所找到的滑轮的作用是什么?在这个器械上找到滑轮,你感到惊喜吗?(4) 按照滑轮的使用方式分类,阅读P6页的内容2、 研究滑轮,发现作用:(1) 提出问题;以上这两种滑轮装置都有什么作用?(2) 定滑轮作用实验钩码的重力钩码提升的距离 CM弹簧秤的拉力弹簧秤下拉的距离CM 结论结论实验结论 (3)动滑轮作用的实验钩码+滑轮动力 g重物提升的距离 cm弹簧称
11、的拉力 g弹簧称提升的距离 cm结论结论 (4)组织学生讨论并画图解释。3游戏体验,研究滑轮组。(三)活动反思: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四)课外拓展:自己组装一个滑轮组。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自行车构造上的各组成部分,认识有关的需要和问题。2、 知道自行车的结构与组成3、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善于提出一个可以研究的问题,小组合作体验研究和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三、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四、教活过程(一)活动探究:1、观察自行车(3) 观察自行车的构造认识自行车各种部件名称,然后找出自行车所有能够转动的部件。(3) 讨论
12、自行车各部件的作用。可转动的部件车轮脚踏板车链和齿轮车把刹车作 用2、研究机器的构成(1) 选择一种电动玩具,让学生研究它的结构和部件的作用(2) 比较自行车与玩具在结构与各部件作用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画图表示(都有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控 制开 关动力脚踏板传动齿轮、链条工作车轮车轮齿轮、连杆电动机 自行车 玩具 3关于自行车的研究:(1)组织学生讨论:关于自行车,你们想研究哪些问题?选择研究。(4) 进行不同类现自行车的结构比较(二)活动反思:一般机器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三)教后感1、 折形状一、教学目标:1、 初步学会改变纸的开头和纸筒形状,增大其承受力的方法:2、 知
13、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了解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 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类带来的启示。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三、教学准备:图画纸、胶带、剪力、火柴盒 、鸡蛋、蛋壳等重物。四、教学过程:(一)导课:出示一张图画纸,边演示,边讲解,一张纸非常容易弯曲,可是把它拆杆、叠叠弯弯,就大不一样了,你能想出多少种办法,使一张图画纸的承受力增大。(二)活动探究1、研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1)、研究纸的承受力与它们的形状有关(水平放置)A讨论:利用什么办法,能够比较一张图画纸承受力的大小?B学生实验,汇报,填写P81实验
14、记录。小结:改变纸的形状,能够使图画纸的承受力增大。(2)研究纸的哪一种形状承受力最大(竖直放置)A、学生活动,同一规格的纸拆成三、四、六边形,圆形等不同形状比较承受力B、各组汇报,师生小结:圆柱形的承受力最大(3)教师演示:蛋壳或纸筒做的支柱能够承受很大的力。(4)教师小结,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增大承受力2、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指出哪些地方应用了前面所学的科学知识。(1)看P22页,指出这些物体哪些地方应用了所学知识。(2)讲座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根据“改弯物体形状,增大承受力”做成的。(三)活动反思:现在,你知道怎样来增大物体的承受力吗?(四)教后感2搭支架一、教学目标:1、
15、知道不同的形状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结构不易变形,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 初步学会搭建平面支架的增大其牢固程度的方法,学会提升和制作立体支架的方法。3、 体验自己,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难点:形容形状与力、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三、教学准备:立面形结构的图片,不同形状的平面支架,立体支架,木棒,塑料吸管,胶带。四、教学过程:(一)导课:出示一高压线铁架和艾菲尔铁塔的图片。 提问:关于铁架和铁塔,你观察后注意到什么?为什么又重又高的架子直立不倒呢? 讲述:又重又高的架子有那么多的三角形。中这了好看,还是有其他的作用。(二)活动探究1、研究哪种形状的支架
16、最稳固。(1)、出示不同形状的平面支架,让学生猜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建议每人制作一种形状的支架,在组内比较,填写P81页表格。(2)教师提出任务:A学生的制作一座高塔比较承受力?B填写P24页实验记录的前半部门C制作完后,测量塔的高度与承受力D填写P24页实验记录的后半部分。(3)学生讨论:A、哪些方法可以增强支架的稳定性和承受力。B、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承受力最大,最稳固,使用材料最少?教师讲述:正方形和六边形支架可以在中间加上横梁,构成三角形支架,增强它的稳定性和承受力,而且使用的材料最少。(4)课外寻找加固本组高塔的办法。2、解释周围常见建筑物结构的特点。(1)解决导课时的问题。(2)观察
17、书中建筑构的结构特点。(三)活动拓展:现代高楼,钢制桥梁,民层中是否也应用了三角形结构稳固,结实的原理。 3建桥梁一教学目标: 1知道桥梁是有桥面,桥墩等组成的。知道拱行桥的承受力最大是最结实的一种桥。 2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能够完整表达制作过程和观察结果。 3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和快乐。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常见桥的特点,知道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准备:硬板纸、木板、胶带、粗绳、铅笔等。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们一定见过桥吧?说你在哪里见到过桥?这些桥有什么特点? (二)活动探究: 1教师发放桥梁卡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按自定的标准分类。 2建造三座桥,比
18、较他们的坚固程度。(3) 教师布置任务:每组建造三座桥,比较他们的坚固程度。(4) 学生制作并测试。(5) 组织学生研讨:为什么三座桥的承受力不同。 (三)活动反思:各种桥梁的特点和作用。 (四)课外拓展:1建造瓜皮桥。 2设计出各种不同造型的桥梁模型。 (五)教后感:4造房子 (2课时)一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房子的特点,了解现代房屋的特点。知道设计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 2能够与小组同学一起,参与设计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 3喜欢参加创造发明的活动,体会造房子的艰辛和快乐。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古代和现代房子是如何造成的。三教学准备:旧报纸、胶带、剪子、小刀、彩笔、火柴梗。四教学过程:(一
19、)导入:1出示古代房子的图片,这些房子用什么材料建造?有什么特点?2出示现代房子的图片,这些房子用什么材料建造的?(二)活动探究: 1引导学生制定建造房子的计划。 (1)讨论:a工人们建造房子最需要的是什么?b.小组研究方案,画出房子的简图。 (2)计算盖房子需要的材料。 (3)卷纸棒。 2分组建造房子。 3评比哪一组造的好,畅谈造房子的体会。 (三)活动反思;什么样的材料做的房子牢? (四)教后感: 第三单元 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繁殖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一。认识常见的植物营养繁殖的几种方式。 知道动物的繁殖有卵生、胎生等几种方式。2认识到克隆技术,以及它可能带给我们的影响。
20、3能通过多种方式查阅资料,了解自己需要的信息。3 体会到大自然中普遍存在的对生命的热爱,尤其是人类对后代的爱护。4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人出生前后的一般情况。2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单元教学课时:56课时 第五单元 人体的“司令部”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大脑在人体后动中起者指挥中心的作用。知道什么是条件反射,什么是 非条件反射。如何保护大脑。2能够探究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探究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不同之处。3意识到人类对大脑的认识和开发随着科技的发展会越来越进步。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大脑的不同区域具有不
21、同的功能。2知道神经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单元教学课时:4课时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一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可以用营养繁殖的方式繁殖下一代。知道几种常见的营养繁殖的方法。 2能够用扦插,地下茎繁殖或其他的营养繁殖的方法种植一株植物。 3体验到在营养繁殖中栽种一株新的植物的乐趣。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植物可以用营养繁殖的方式繁殖下一代。知道几种常见的营养繁殖的方法。三教学准备:有关植物营养繁殖的资料。土、剪刀、自带的植物枝条。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提问:我们把种子撒到土地里可以长出新的植物,不用种子也能长出新的植物吗?(二)活动探究:1 学生讨论交流有关植物营养繁殖的资料。2 观察插图,结合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教案 年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