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弯曲变形分析.doc
《第六章弯曲变形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弯曲变形分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第六章弯曲变形分析.精品文档.第六章 弯曲变形分析梁是机械与工程结构中最常见的构件。本章内容包括梁的内力、平面弯曲中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布规律,以及梁的变形计算。6.1 梁的内力 梁的概念图63 梁的约束 图64 三类静定梁当杆件受到矢量方向垂直于轴线的外力或外力偶作用时,其轴线将由直线变为曲线,如图61(a)。以轴线变弯为主要特征的变形形式称为弯曲,凡是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杆件,工程上称为梁,如车辆的轮轴、房屋的梁及桥梁等。在分析计算中,通常用梁的轴线代表梁,如图61(b)。图61 梁 图62 对称弯曲在工程实际中,大多数梁都具有一个纵向
2、对称面;而外力也作用在该对称面内。在这种情况下,梁的变形对称于纵向对称面,且变形后的轴线也在对称面内,即所谓的对称弯曲,如图62。它是弯曲问题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情况。本章只讨论梁的对称弯曲。图63表示了梁的三种常见约束形式及相应的约束力:可动铰支座(图63(a),固定铰支座(图63(b)和(平面)固定端约束(图63(c)。在以上三种约束方式下,有三种常见的梁形式,如图64所示。图64(a)为简支梁,两端分别为固定铰支座和活动铰支座;图64(b)为悬臂梁,一端固定端约束,一端自由;图64(b)为外伸梁,它是具有一个或两个外伸部分的简支梁。这三种梁都是静定梁。图65 梁的外载荷作用在梁上的外载荷,
3、常见的有集中力偶(图65(a)、分布载荷(图65(b)和集中力(图65(c)。在实际问题中,为常数的均布载荷较为常见。 梁的剪力与弯矩在4.2中已经介绍了求杆件内力的通用方法,即截面法。具体到梁,其内力分量为剪力和弯矩,规定当剪力相对于横截面的转向为顺时针为正,使杆件发生上凹下凸的弯矩为正,如图45(b)和(c)。例61:如图66所示悬臂梁,受均布载荷,在点处受矩为的力偶作用,试绘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图66 例61图解:设固定端的约束力和约束力偶为和,则由平衡方程以杆件左端为坐标原点,以为分界面,将梁分为和两段。对段中的截面,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分别为同样,可得到段中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根据得到
4、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绘出相应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66(b)和(c)。再次看到,在处作用有集中力偶,所以弯矩图在点有突变,突变值正好等于集中力偶值。 剪力、弯矩和载荷集度的微分关系图67 剪力、弯矩与载荷集中度的微分关系现研究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首先讨论梁上无集中载荷的情况。如图67(a)所示梁,受分布载荷作用。规定轴水平向由,分布载荷向上为正。为研究剪力和弯矩沿梁轴线的变化规律,用坐标分别为与的横截面从梁中切取一段来进行分析,如图67(b)。微段左右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分别为、和、,它们和微段上的分布载荷一起组成平衡力系,竖直方向的平衡方程为 (61)式(61)就是剪力和
5、分布载荷之间的微分关系。对右截面形心取矩,略去高阶无穷小后,得 (62)式(62)是弯矩和剪力之间的微分关系。将式(61)带入式(62),得到弯矩和分布载荷之间的微分关系 (63)图68 集中载荷的影响 图69 例62图现讨论微段上作用有集中载荷的情况,如图68所示。容易证明,在集中力作用处,左右两侧的弯矩相同,而剪力则发生突变,其突变量等于(图68(a),且弯矩图出现尖点;在集中力偶作用处,其左右两侧的剪力相同,而弯矩发生突变,其突变量等于,(图68(b)。利用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之间的微分关系,可以对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形态作直观的判断。具体说;1.、和的函数阶次依次升高一阶;的箭头“顶”在的
6、凸出一侧;2.在的截面上,取极值;3.对只有集中载荷作用的梁,其剪力图和弯矩图一定是由分段直线构成的。例62:外伸梁承受载荷如图69(a)所示,试作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解:由平衡方程和,求得、处的约束力分别为将整个梁分为、和三段。先讨论剪力图。段无外载荷,因此剪力为常值;和都受均布载荷作用,剪力图为斜直线,但因为处的集中约束力,因此剪力图发生突变。由截面法可计算出、和处的剪力依次为据此绘出剪力图69(b)。注意到在点和点剪力为零,此处弯矩取极值。对弯矩图,依据剪力和弯矩微分关系,段弯矩图为斜直线,段和段为抛物线,其极值点分别为和。在点出弯矩图有突变。同样由截面法计算各关键截面处的弯矩图由此绘
7、出弯矩图69(c)。6.2 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图610 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 图611 纯弯曲在一般情况下,梁的横截面上存在着正应力和切应力。正应力向横截面形心简化将产生弯矩,而切应力的简化结果产生剪力,如图610。若梁内各横截面的剪力为零而弯矩为常量,即为纯弯曲状态,如图611中的段。这时,梁的横截面上只存在正应力。现在讨论梁在对称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 弯曲试验和变形特点和前面研究拉(压)杆及轴的方法一样,要解决梁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首先应该了解梁弯曲变形的特征,并作出合理的简化。图612 弯曲变形试验如图612(a),取一根对称截面梁,在其表面画上纵线和横线。然后,在梁两端的纵
8、向对称面内一对外力偶,使梁处于纯弯曲状态。从试验中观察到:1.横线仍保持直且仍与纵线正交,只是横线间作相对转动;2.纵线变为曲线,上面的纵线缩短,下面的纵线伸长。根据上述现象,对梁内变形作如下假设:1.平面假设:变形后,横截面仍保持平面且仍与轴线正交,只是横截面间作相对转动;2.单向受力假设:各纵向“纤维” 之间无挤压或拉伸作用。图613 弯曲变形分析根据平面假设,梁变形后横截面上没有切应变,也就没有切应力。梁上部“纤维”受压;下部“纤维”受拉,由变形的连续性可知,其间必有一层纵向“纤维”的长度不变,即中性层。显然,中性层的曲率与弯矩和横截面性质有关,对处于纯弯曲状态的等直梁,中性层上的纵向线
9、段变成圆弧。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如图613(a)。通常,取梁横截面的对称轴为轴,中性轴为轴,梁轴线为轴,三者构成右手坐标系,如图613(b)所示。概括地说,在纯弯曲条件下,所有横截面仍保持平面,只是绕中性轴作相对转动,而纵向“纤维”则均处于单向受力状态。 对称弯曲正应力一般公式在对弯曲变形作出合理的简化后,即可通过对变形、物理和静力学三方面的综合分析,建立弯曲正应力公式。如图613(c),在梁中切取长为的微段。设变形后中性层上纵向线段的曲率半径为,微段两端横截面的相对转角为。因此,微段上任一纵向线段的原长为;距中性层为的任一纵向线段变形后长度为。由此可得线段的纵向应变为上式表明,横
10、截面上各点正应变与其距中性层的距离成正比。负号表示在正弯矩作用下,中性层以上()纵向线段缩短()。由于假设各纵向“纤维”处于单向受力状态,因此,当正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由胡克定律可得出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为 (64)图614 弯曲正应力 图615 弯曲正应力的简化式(64)表明,横截面上正应力沿截面高度按线性规律变化,沿梁宽度均匀分布,而中性轴上各点处的正应力均为零,如图614。目前为止,尚不能应用式(64)求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因为中性轴的位置和中性层曲率半径均为未知。为求此二未知量,还需利用应力和内力间的静力学关系。如图615,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合力形成轴力,由于轴力为零积分为横截
11、面关于轴的静矩。上式表明横截面对中性轴的静矩等于零,即中性轴通过截面的形心,由此确定出中性轴的位置。所有正应力对轴矩之和即为横截面上的弯矩,即积分为横截面关于轴的惯性矩。于是 (65)式(65)为以曲率表示的弯曲变形公式。是梁变形后的曲率,它与成反比。称为梁的截面抗弯刚度,简称抗弯刚度。将式(65)代入式(64),即得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66)式(66)表明,横截面上的最大拉、压应力分别发生在离中性轴的最远处。以表示最远处到中性轴的距离,则 (67)比值称为抗弯截面模量。式(66)是矩形截面梁在纯弯曲的情况下建立的。当横截面上有剪力时,由于存在切应力,其横截面将发生翘曲;同时梁
12、上横向力的作用,还会引起纵向“纤维”的侧向挤压。但精确弹性理论分析表明,应用式(66)计算非矩形截面的细长梁在非纯弯曲下的弯曲正应力,结果仍具有足够的精确度。因此也将式(66)称为弯曲正应力的一般公式。 截面的静矩和惯性矩与截面的面积、极惯性矩一样,静矩和惯性矩也只与截面的形状与尺寸有关。这些与截面形状与尺寸有关的几何量,统称为截面的几何性质。图616 截面的静矩 图617 截面的惯性矩如图616,任意截面的面积为,在任一坐标系内,定义截面对轴和轴的静矩 (67)由上述定义可看出,同一截面在不同坐标系下的静矩可正可负,亦可为零,其量纲为长度的三次方。截面形心的位置坐标按下式确定 (68)比较式
13、(68)和(123b)可知,均质等厚薄板的重心与该板平面的形心重合。因此,可用求重心的方法来求截面的形心。若某坐标轴通过截面之形心,则称该轴为截面的形心轴。根据式(68),截面对形心轴之静矩为零;反之亦然。此外,若某一轴为截面的对称轴,则该轴为截面的形心轴。如图617,定义截面对轴和轴的惯性矩 (69)截面的惯性矩恒为正,其量纲为长度的四次方。不难计算,图618(a)中的矩形截面关于对称轴和的惯性矩分别为 (610) (a) (b) (c)图618 简单截面的惯性矩而图618(b)中直径为的圆截面关于任意圆心轴惯性矩为 (611)对图618(c)中外径为、内外径之比为的圆环形截面,有 (612
14、)平行移轴定理反映了截面对一组平行轴的惯性矩的定量关系。设截面面积为,轴为形心轴,轴与轴平行,为两轴之距离,截面关于两轴的惯性矩分别为和。根据平行移轴定理,知, (613)即在一组平行轴中,截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为最小值。在工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形状复杂的截面,这些截面通常可看成是由若干简单截面所组成的。对于这种组合截面,根据静矩和惯性矩的定义,组合截面对某一轴的静矩(或惯性矩)应等于各部分对同一轴的静矩(或惯性矩)之和。例63:如图619所示一T字形截面,尺寸如图,试计算该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解:设截面形心到顶边的距离为,取顶边轴作参考轴。截面由两个矩形组合而成,其面积和形心坐标分别为由此计算
15、出整个截面的中性轴的位置根据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定理,可求得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图619 例63图 图620 例64图例64:如图620(a)所示一外伸梁,截面形状和尺寸同例63。梁承受均布载荷,集度。试求梁内的最大拉应力和压应力。解:弯矩如图620(b),截面处弯矩取极值,;在截面有最大负弯矩,。在此二截面上都有可能出现最大拉应力和压应力。截面的上边缘有最大压应力,下边缘有最大拉应力,即截面的上边缘有最大拉应力,下边缘有最拉压应力,即因此,梁内的最大拉应力发生在截面的下边缘,其值为;最大压应力发生在截面的下边缘,其值为6.3 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工程上大多数梁主要承受横向载荷,这时梁横截面上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弯曲 变形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