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oc
《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精品文档.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Technical guidelin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infrastructure of nature reserves( HJ/T 129-20032003-08-13实施)为了引导、限制、规范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制订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规范由国家环保总局南京
2、环境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本规范为首次发布,自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级别自然保护区(含保护点和保护站)管护基础设施的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GB/T 14529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3 定义 本规范采用下列定义3.1 自然保护区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3.2 管护
3、基础设施指用于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的基础设施,包括标桩、标牌、道路、保护区管理局(处)建筑物(含办公用房、生活辅助用房、实验室、资料室、标本室等)、保护管理站、哨卡、瞭望台和其它基础设施。4 总则4.1 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有关规定,符合该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要求。4.2 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同自然景观和谐一致,有利于生态系统、物种和自然遗迹的保护,体现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不得破坏自然景观和保护对象的栖息环境,不得搞不协调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装饰性设施。4.3 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4.4 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4.5 随着自然保护区的不断发展,本规范也将不断修订,一般五年修订一次。5 标桩、标牌5.1 自然保护区应设立明显的标桩、标牌,以示区界、指示方向、阐述规章制度、提示警告和表达信息等。对动物主要栖息地、觅食区域和历史文物遗迹应设立明显标志。5.2 标桩、标牌根据功能分为:区界性标桩、标牌,指示性标牌,限制性标牌,公共设施性标牌,解说性标牌等。区界性标桩、标牌是标明自然保护区和功能分区的区域界限、位置。指示性标牌是为人们和车辆提供指南,以帮寻找目标。限制性标牌是揭示规定、规则,提示人们注意,控制人们活动和行
5、动。公共设施性标牌是表明设施位置,如休憩、服务、饮水、厕所、垃圾箱等。解说性标牌主要是说明和介绍情况。5.3 在有人类活动的自然保护区境界或功能分区区界,应设置区界性标桩,区界性标桩间隔距离一般为500m-1000m,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地区或转向点,应适当加密。5.4 在进入自然保护区境界或在功能分区区界的显要位置,应设置区界性标牌。一般设置1个自然保护区境界标牌,介绍自然保护区的名称、范围、主要保护对象、保护意义、保护要求、管理机构等内容;可以设置若干个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标牌,介绍功能分区的名称、范围、保护要求等内容。其它标牌根据指示方向、阐述规章制度、提示警告和表达信息等需要设置。5.5 标
6、桩、标牌采用鲜明底色,易识别,文字通俗易懂,清晰明显。对外开放的自然保护区,应注明英文。5.6 区界性标桩以坚固耐用的材料制作,一般以水泥预制件为主,长方形柱体,柱体平面长0.24m、宽0.12m,露出地面0.5m,埋入地下深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注明自然保护区或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全称及标桩序号(图1)5.7 标牌以木材或金属材料制作。区界性标牌的牌面为0.681m、1.362m、2.43.5m不同规格,贴近地面设置,或牌面底部距地1m设置;其它标牌的牌面为0.681m、1.362m不同规格,牌面底部距地1m设置(图2)。5.8 标桩、标牌的设置应与自然环境协调,不得破坏自然景观和自然遗迹。5.
7、9 栅栏的设置规格(长度、高度、结构等),应根据保护需要,按保护对象进行确定,以起到防护作用为准6 道路6.1 自然保护区的道路分为干道、巡视便道和小道: (1)干道:指国家或地方公路连接自然保护区的道路,路面宽度为6m-8m; (2) 巡视便道:指设在自然保护区内的由管理局(处)至各保护站、居民点或经营活动场地的道路,砂土路面,以单车道为主,部分路段可设双车道以便会车;(3) 小道:指在自然保护区内供人们行走的道路,可根据自然地势设置自然道路或人工修筑阶梯式道路,有条件的可铺碎石或片石,路面宽度1m-1.5m。6.2 自然保护区的道路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道路布设以满足自然保护区管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保护区 管护 基础设施 建设 技术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