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家畜育种学.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四章家畜育种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家畜育种学.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第四章家畜育种学.精品文档.第四章 家畜育种学第一节 品种的概述 一、品种的概念(一)种、品种的概念1、种(species)n生物学上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在自然条件下,野生动物经自然选择形成变种、种。n种间差异:生物学特性(形态构造、生理机能、发育特征):猪、马、牛、羊。2、品种(breed)n畜牧学上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家养动物经人工选择形成各具特色的品种。n品种间差异:经济特性(生产性能、繁殖力、适应性)。(二)应具备的条件1、较高的经济价值2、较高的种用价值3、一定的整齐度(同质性) 4、一定的种间结构 5、足够的数量 品种是具有共同的来源
2、和相对同质性、有较高育种经济价值和种用价值,有足够的数量和完整的结构。 二、品种的分类 (一)按培育程度分类1、原始品种n形成条件:驯化以后,长期缺乏人工选择的品种。n特点:体小晚熟;体质结实;生产力低但全面;种用价值及经济价值低;遗传性相对保守;耐粗耐劳、适应性强、抗病力高。2、培育品种n形成条件:长期有意识进行人工选择和培育。n特点:体大早熟;生产力高,较专门化;种用价值及经济价值高;遗传性相对不保守;分布地区广;饲养管理要求高、适应性差。3、过渡品种:n形成条件:介于1、2之间。n特点:两重性和鲜明的中间性;遗传不稳定。(二)按生产性能分类n1、专用品种(special-purpose
3、breed)(专门分化品种)2、兼用品种(Dual-purpose breed)(综合品种) 三、引种与风土驯化 (一)引种与风土驯化的意义 1、引种:把外地(或外国)的优良品种(或品系)引入当地,直接推广,作为育种材料,称引种。(1)活畜;(2)冷冻精液;(3)冷冻胚胎。2、风土驯化:家畜对新的风土条件(温度、湿度、地势、光照、饲料、饲养管理等)的复杂适应过程。(二)引种应注意的问题 q1、正确选择引入品种q2、慎选个体 q3、合理安排调运季节 q4、严格执行检疫隔离制度q5、加强饲养管理和适应性锻炼 q6、采取必要的育种措施 (三)引种后的主要表现 1、暂时性变化 2、遗传性变化 适应性变
4、异 退化第二节 动物生长发育的规律 一、概念1、生长(growth)n以细胞直接产生与自己相似的现象,以分裂增殖为基础的量变过程。2、发育(development)n以细胞间接产生与自己相似的现象,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质变过程。二、生长发育的测定和计算 一)测定 常用方法:定期称重;测量体尺测定时间:初生,断奶,初配,成年。家畜(猪):初生-60天,10天/次;以后1月/次;家禽:每周或每10天测一次。称重:称量工具(称)体尺:测杖、卷尺。测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等。 (二)生长发育的计算 n(1)累积生长(cumulative growth):指家畜某一个年龄时期生长的最终重量或大小。“S”形
5、。每次称重结果。n(2)绝对生长(absolute growth):一定时间内的增长量,代表家畜的生长速度,如平均日增重。“抛物线”n G=(W1-W0)/(T1-T0) 呈正态分布,最高点相当于累积生长曲线的转折点(性成熟期)n(3)相对生长(relative growth):一定时间内体重量占原体重的百分率,表示生长强度(intensity of growth)。“反抛物线”nR=(W1-W0)/W0100% nR以幼畜为最高,随年龄增长而下降。q(4)生长系数(coefficient of growth):用末重与始重直接相比较说明动物生长强度的一种指标。生长系数(C)=W1/W0100
6、% (三)体尺指数n体尺指数:说明家畜各部位发育的相互关系和比例,即体态结构情况的指数。(1)体长指数:体长/体高100%(2)胸围指数:胸围/体高100%(3)管围指数:管围/体高100%(4)体躯指数:胸围/体长100%n随年龄增大而增大,随年龄增长变化不显著。n 体高:鬐甲顶点到地面垂直距离。n 体长:肩端到臀端距离。猪的体长为两耳连线中点沿背线至尾根距离。n 胸围:沿肩甲软骨后缘量取胸部周径。n 管围:左前肢管部最细处的周径。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一)生长发育的阶段性1、胚胎时期:受精卵出生。(1)胚体期:受精卵附植,胎盘固定1/4组织分化快,生长强度大,出现种的特征:营养要求质,易
7、受药物等的影响。(2)胎儿期:胎儿形成到出生。品种特征出现,生长极快,3/4体重在后期增长。 2、生长期:出生死亡(1) 哺乳期n 生长发育快,形成各种条件反射,适应能力提高,a.母乳喂养 b.饲料过渡 c.防寒保温(2) 育成期:断奶体成熟(3) 成年期(4) 衰老期(二)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 1、骨骼生长的不平衡性n体轴骨(脊椎骨):草食家畜躯干骨出生后强烈生长,由前后依次转移;n外周骨(四肢骨):四肢骨出生前,生长优势明显,由下上依次转移。n生长波:生长强度依次更替的现象,又叫生长梯度。n生长中心:生长波汇合的地方(最后生长的部位) 2、外形部位生长的不平衡n幼畜:头大、腿长、躯干短,胸浅
8、、背窄、荐部高,毛短皮松,骨多肉少;n成畜:躯干变长,胸深而宽,四肢相对较短,协调匀称,肌肉、脂肪较多。n幼畜与成畜的差异:在于出生前高度的生长强度最大,生后长度生长逐渐占优势,继而深度和宽度的生长强度增加。3、体重生长的不平衡性n早期体重增长迅速,后期缓慢。大家畜在胚胎期的生长强度大于生后期,而小家畜在生后期。4、组织器官生长的不平衡性q迟早和缓慢决定与该器官和组织的来源和形成时间q脑、骨、皮、肉、脂;q如:脂肪的生长规律: 肠、板、肌间、皮下、肌纤维间(水膘到油膘)、肌纤维内(三)发育受阻及其补偿发育受阻n家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因饲养管理不良或其它原因,引起组织器官、部位直到成年后还是显得
9、很不协调的现象。 n稚态延长:生长发育受阻后,随年龄增长仍然保持受阻阶段的特征。n 类型: 胚胎型 幼稚型 综合型n 补偿:受阻时间越早,延续越长,则很难补偿;相反则完全补偿的可能较大。四、影响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内因如品种、个体的差异;2、母体大小:母体大小与胚胎发育呈正相关3、胎儿在子宫中的位置:产仔多初生重小4、性别因素:公快于母。 5、营养水平:合理全价,发育达到遗传的上限6、环境因素:高温、高湿对生长发育不利。光照、海拔高度、运动等。 第三节 动物生产力 一、家畜(domestic animal)的生产力 (一)评定家畜生产力的意义 (二)评定生产力的主要指标 二、家畜
10、的外形 (一)概念 (二)外形学说的特点 (三)外形部位的一般要求一、 家畜的生产力 (一)评定家畜生产力的意义n生产力:代表个体品质的最现实的指标,个体鉴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组织生产的依据:生产计划、制度、奖励等2、饲养家畜的依据:按质分群饲养3、评定生产的尺度4、选择种畜的指标5、育种工作的基础:据此提出目标 (二)评定生产力的主要指标1、产肉指标 v(1)活重: 活重愈大,产肉愈多。外来牛200kg,本地牛250-500kg;猪的出口毛重为90-110kg。注意停食,鸡、兔停食12小时,鸭鹅停食6小时。 v(2)经济早熟性: 即家畜在一定的饲养条件下能达到的适宜的屠宰体重。猪常用6
11、月龄时的体重评定,其他家畜以达到适宜屠宰体重的年龄来评定。(3)肥育性能:肥育期间增重和脂肪沉积的能力。平均日增重、饲料报酬。n日增重:断奶或断奶后15-30天至屠宰,整个肥育期的平均日增重。 注意:同一品种以达到一定的标准评定;不同的品种以各自达到适宜的屠宰重作比较。一般生长速度由三个指标表示:一定日龄时的体重;达到适宜屠宰体重所需要的日龄;日增重(多用)n饲料报酬(饲料利用效率)n饲料转换效率(TCE)=总增重/饲料消耗总量(肉料比)(美欧)n饲料转化比率(TCR)=饲料消耗总量/总增重(料肉比)(中国、日本)v(4)屠宰率:胴体重/空体活重100% 胴体:家畜屠宰后,除去头、四肢下段、内
12、脏(保留板油、肾脏)、皮(猪去毛不去皮)所得的屠体。v(5)净肉率 :净肉重/活重100% (牛、羊要计算)。 v(6)膘厚 :宰后测定:6-7肋骨处背膘的厚度。 v(7)眼肌面积 :猪左侧胴体倒数第一、二胸椎间背最长肌的横断面积(宽度厚度0.7)。v(8)肉的品质:肉色、肉味、嫩度、系水力、硬度、大理石纹。2、产奶力指标:奶牛、奶山羊(1)产乳量:奶牛产奶期一般305天来计算。 (2)平均乳脂率和标准乳乳脂率:奶中所含脂肪的百分率,为乳中最具营养的部分,与乳蛋白含量有关。 4%的标准乳(KG)=(0.4+0.15F)M F:乳脂率, M:产奶量(3)泌乳的均衡性泌乳曲线:产后产奶量上升快,高
13、峰维持时间长,下降缓慢。3、产蛋力指标:鸡、鸭、鹅(1)产卵量n 开产之日起,到满1年为止的产蛋个数,第一年最高,以后每年减20%。春季最多,夏季减少。秋季换羽,冬季减少。常用500日龄产蛋量(从出生至500日龄内的产蛋数)(2)蛋重n 鸡55-60g; 鸭80-85g ; 鹅160-240g;(3)蛋的品质 n 蛋形指数=蛋宽/蛋长100% ;72-76%最宜 n 蛋壳色泽:白、褐商品价值 绿壳n 蛋壳厚度:0.244-0.373mm之间,与破损率密切相关4、评定繁殖力指标 o 包括畜群适龄母畜的比例、受胎率、繁殖率、成活率等。o 成活率=断乳时成活仔畜数/全部出生仔畜数o 存活率=产仔数-
14、(死胎+死产)/产仔数 5、评定产毛力的指标(自学) 6、评定役用能力的指标 (自学)(三)评定生产力的原则1、全面性,一方面兼顾产品的数量、质量和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要照顾到一生的生产力,不能仅凭短期的生产力指标作出轻率的判断。2、一致性,要在处于同样条件下进行评比。二、 家畜的外形(一)概念 n外形:外貌(相),外部形态和结构,偏重“样子”n体质:身体素质,外部形态和内部机能的综合体,偏重“机能”n外貌鉴定:家畜的外形结构来评定其品质好坏的长期而简单的选种方法。n外形学说:研究外部形态与机能的学说。(二)外形学说的特点1、相关观点“肺欲得大,鼻大则肺大,肺大则能奔。心欲得大,目大则心大,心大
15、则猛烈不惊。” 2、整体观念 “相马之道,形骨为先,徒以貌取,失之远矣” 3、抓住各部位要领 “龙头突目,平脊大腹,臀重有肉,此三事备者,千里马也”。4、动静结合,全面衡量牛“尿射前脚者快,直下者不快” (三)外形部位的一般要求不同家畜的外形特点 肉用家畜 乳用家畜 蛋用家畜 猪:头轻、颈厚、 头清秀、颈长而薄 毛紧、脚细 腿短、臀部丰满, 中躯长、胸深、 体小而紧凑 呈砖形或圆桶形 腹部大、四肢长 呈船形 家禽:毛松、胸宽、 清瘦,前小后大体深,身体呈圆筒形 呈三角形 2、 外形评定A:肉眼鉴定n先概观,后细察,定等级,顺序:前面侧面后面另一侧面n优点:简单易行,不受条件限制;全面了解,动静
16、以及协调性n缺点:易主观,不准确B:评分鉴定:比例、标准以及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定等级,用线性评分法等 第四节 家畜的选种 一、选种的基本原理 (一)意义、作用 (二)影响数量性状选择的因素 二、种用价值的评定方法 (一)个体选择 (二)亲缘选择三、提高选种的准确性 一、选种的基本原理(一)意义、作用 定义:按照预定的目标,从畜群中选择优良个体作种用。改变种群的方法。 作用与意义: v1、对某数量性状系统选育,可育成新品种。v2、系统选择某种质量性状,可育成新品种v3、选择有益突变,育成新品种v4、杂交育种的环节(二)影响数量性状选择(选种)的因素 1、遗传力(h2 : 0-1之间)直接影响选择反
17、应(selection response) 影响选择的准确性 2、选择差(selection differential)与选择强度 (selection intensity)R= h2S S 越大(可以调控)R也越大S的大小受留种率和性状变异程度(以选择强度i表示。i=选择差(S)/性状表型值的标准差()。3、世代间隔(generation interval)(GI)双亲产生种用子女的平均年龄。年改进量=R/GI提早配种,早选早配;头胎留种;减少老畜比例。4、性状间的相关5、选择性状的数目性状的选择反应为1/n1/2,以2-4个为宜。二、种用价值的评定方法 种畜要求:生产性能高,体质外型好,发
18、育正常;繁殖性能好,合乎品种标准,种用价值高。 (一)个体选择(individual selection) 以个体的生长发育、体质外形、生产力为基础的选择。方法:个体表型值与群体均值之差。效果: h2 高的效果好个体选择的具体方法 nA、顺序选择法(tandem selection):即把要选的性状排列成顺序依次来选。n优点:集中精力和优势解决问题,起应急作用。 nB、独立淘汰法(independent culling) :同时选择几个性状,分别规定每个性状的最低标准而进行淘汰。n优点:可以同时选择2+以上性状均好的个体;容易做到。n缺点:没有考虑到性状之间的相关和综合表现;中庸者入选。 C、
19、选择指数法(index selection)n利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把几个要选的性状综合成一个个体间可比较的数值叫选择指数法(二)亲缘选择 n根据个体的亲属的表现型而进行选择的一种方法。分为系谱选择、后裔选择和旁系选择等三种。n1、系谱选择n(1)系谱及其种类n系谱是系统记载畜禽祖先的一种表格,完整的系谱包括3-5代。记录每个祖先的畜号、出生时间、体重、生产性能、体型评分、个体等级等内容。分个体系谱(有竖式、横式、结构式系谱3种)和畜群系谱。竖式系谱(不完全系谱)横式系谱(括号式系谱):是竖式系谱逆转90的结果。结构式系谱 qA:要求后代写在左边,祖代写在右边,个体与祖先用一通径线连接;qB:不
20、管种畜在系谱中出现多少次,在此系谱中只占一个位置,出现次数的多少,由多少条线来连接;qC:绘图前应将出现次数最多的共同祖先找出放在一适中的位置,以免线条交叉;qD:为使制图清晰,可将同一代的祖先放在同一水平线上。2、后裔选择(progeny selection) 以后代的表现为基础的选择。选留亲本最可靠的方法。多用于限性性状,低h2性状以及种公畜。3、旁系选择或同胞选择(sib selection)以旁系亲属素的表现为基础的选择。分:全同胞(full-sib)选择和半同胞(half-sib)选择测定 资料获得时间早;限性性状(繁殖力,泌乳力)不能度量的活体性状 h2低性状 注意:如果按照实际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家畜 育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