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实验讲义.doc





《生化实验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实验讲义.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生化实验讲义.精品文档.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一 糖的颜色反应及还原性检验A. 莫氏试验一、目的掌握莫氏(Molisch)试验鉴定糖的原理和方法。二、原理糖经浓无机酸(浓硫酸、浓盐酸)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后者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萘酚生成紫红色缩合物。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定糖。三、实验器材棉花或滤纸;吸管1.0ml(5)、2ml(1);试管1.5cm15cm(5);容量瓶50ml(5);烧杯50ml(5);棕色瓶50ml(5);玻璃棒多根、电炉(配石棉网)多个。四、实验试剂莫氏试剂:称取-萘酚2.5g,溶于95乙醇
2、并稀释至50ml。此试剂需新鲜配制,并贮于棕色试剂瓶中。1蔗糖溶液:称取蔗糖0.5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50ml。1葡萄糖溶液:称取葡萄糖0.5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50ml。1果糖溶液:称取果糖0.5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50ml。1淀粉溶液:将0.5g可溶性淀粉与少量冷蒸馏水混和成薄浆状物,然后缓缓倾入沸蒸馏水中,边加边搅,最后以沸蒸馏水稀释至50ml。五、操作于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1果糖溶液与1淀粉溶液1 mL和少许纤维素(棉花或滤纸少量浸在1ml水中),然后各加莫氏试剂23滴,摇匀,将试管倾斜,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1.5ml(切勿振摇!),硫酸层沉于试管底部与
3、糖溶液分成两层,观察液面交界处有无紫红色环出现。注意:一些非糖物质(如糠醛、糖醛酸等)亦呈阳性反应。此外,样液中如含高浓度有机化合物,将因浓硫酸的焦化作用,而出现红色,故试样浓度不宜过高。亦可用麝香草酚或其他苯酚化合物代替-萘酚,麝香草酚的优点是溶液比较稳定,且灵敏度与萘酚一样。B. 塞氏试验一、目的掌握塞氏(Seliwanoff)试验鉴定酮糖的原理和方法。二、原理酮糖在浓酸的作用下,脱水生成5-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作用,呈红色反应;有时亦同时产生棕色沉淀,此沉淀溶于乙醇,成鲜红色溶液。三、实验器材1 吸管0.5ml(3)、5.0ml(1)。2 试管1.5cm15cm(3)3 水浴锅。四
4、、实验试剂1 塞氏试剂:溶50mg间苯二酚于100ml盐酸中VH2O:V(HCl)=2:1,临用时配制。2 1蔗糖溶液:同试验A。3 1葡萄糖溶液:同试验A。4 1果糖溶液:同试验A。五、操作于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1果糖溶液各0.5ml,各加塞氏试剂2.5ml,摇匀,同时置沸水浴中,比较各管颜色变化及红色出现的先后次序。六、问答题1、分别写出两个实验的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1果糖溶液1淀粉溶液纤维素莫氏试剂浓硫酸塞氏试剂C糖的还原性检验一、目的和要求了解鉴定还原糖的方法及其原理。二、原理在碱性溶液中,具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糖能将金属离子(铜、铋、汞、银等
5、)还原,糖本身被氧化成酸类化合物。斐林试剂和班乃德试剂均为含Cu的碱性溶液,还原糖被还原成红色或黄色的Cu2O。此法常用作还原糖的定性或定量测定。三、材料与仪器吸管1ml(5),2ml(1);试管1.515cm;水浴锅四、试剂斐林试剂(液):称取15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次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斐林试剂(液):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及7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班乃德试剂:取无水硫酸铜1.74g溶于100ml热水中,冷却后稀释至150ml;取柠檬酸钠173g,无水N
6、a2CO3 100g和600ml水共热,溶解后冷却并加水至850ml,然后将150mlCuSO4溶液倒入混合即成。此试剂可长期使用。淀粉溶液 %蔗糖溶液%葡萄糖溶液五、操作1、于支试管中各加入斐林试剂和液ml,混匀,分别加入%葡萄糖、%蔗糖和%淀粉溶液ml,置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冷却,观察各试管的变化.2、另取支试管,分别加入%葡萄糖、%蔗糖和%淀粉溶液ml,然后每管加入班乃德试剂ml,置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取出冷却,和上面结果比较.六.思考题斐林反应与班乃德反应都发生了什么化学变化?实验二 卵磷脂的提取和鉴定一、目的和要求掌握卵磷脂的提取方法及其鉴定方法。二、原理卵磷脂在脑、神经组织、肝、肾
7、上腺和红细胞中含量较多。卵磷脂易溶于乙醇、乙醚等脂溶剂,可利用此溶剂提取。新提取的卵磷脂为白色蜡状物,与空气接触后因所含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而成黄褐色,卵磷脂中的胆碱基在碱性溶液中可分解成三甲胺,具有特殊的鱼腥味,可鉴别。三、试剂和器材(一)试剂1.鸡蛋卵黄2.95%乙醇3.10%NaOH溶液(二)器材1.烧杯 2.漏斗3.蒸发皿 4.水浴锅 5.试管 6.量筒四、操作步骤1.提取:于小烧杯内置蛋黄2g,加入热95%乙醇15mL,边加边搅,冷却,过滤,如滤液混浊,需重滤直到完全透明。将滤液置蒸发皿内,蒸气浴上蒸干,残留物即卵磷脂。2.鉴定:取提取的卵磷脂少许,置试管内加 10%NaOH溶液2mL
8、,水浴加热,是否产生鱼腥味。另取一些卵磷脂溶于1mL乙醇中,添加12mL丙酮,观察变化。五、思考题1.卵磷脂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2.工业用大豆卵磷脂是如何制备的?3. 卵磷脂在食品工业的应用有哪些?实验三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一、实验目的1、了解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特殊颜色反应及其原理2、掌握几种常用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二、实验内容 对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黄色反应、乙醛酸反应、偶氮反应、醋酸铅反应等颜色及沉淀反应进行定性确定。三、实验操作(一) 双缩脲反应1、实验原理当尿素加热到180左右时,两个分子的尿素缩合可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形成双缩脲,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
9、子结合生成复杂的红色配合物,此呈色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多个肽键,其结构与双缩脲相似,故能呈此反应,而形成紫红色或蓝紫色的配合物。此反应常用作蛋白质的定性或定量的测定。2、试剂(1)尿素(2)10%NaOH溶液(3)1%CuSO4溶液(4)蛋白质溶液:将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1020倍,3层纱布过滤,滤液冷藏备用。3、操作(1)取少许结晶尿素放在干燥试管,微火加热,则尿素开始熔化,并形成双缩脲,释放的氨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鉴定。待熔融的尿素开始硬化,试管内有白色固体出现,停止加热,让试管缓慢冷却。然后加10% NaOH溶液 1 ml和1% CuSO4 23滴,混匀后观察颜色的变
10、化。(2)另取一试管,加蛋白质溶液 1ml、10% NaOH溶液2ml及1% CuSO4 23滴,振荡后将出现的紫红色与双缩脲反应所产生的颜色相对比。(二) 茚三酮反应1、实验原理除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作用生成黄色物质外,所有-氨基酸与茚三酮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物质,最终形成蓝紫色化合物。11500000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即能发生反应而显色。反应的适宜pH为57。此反应目前广泛地应用于氨基酸定量测定。2、试剂蛋白质溶液 (同前);0.5% 甘氨酸;0.5%茚三酮水溶液3、操作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和甘氨酸溶液各1 ml,再各加0.5 ml 0.1%茚三酮水溶液,混匀,在沸水浴加热23分
11、钟,观察颜色变化。(三) 蛋白黄色反应1、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氨基酸,如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这类蛋白质可被浓硝酸硝化生成黄色的硝基苯的衍生物。该物质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在碱性环境中转变为橙黄色的硝醌酸钠。绝大多数蛋白质都含有芳香族氨基酸,因此都有黄色反应。皮肤、毛发、指甲等遇浓HNO3变黄即发生此类黄色反应结果。2、试剂(1)蛋白质溶液(同前);(2)头发;(3)指甲屑;(4)0.5%苯酚溶液;(5)0.3%酪氨酸溶液;(6)10%NaOH溶液;(7)浓硝酸(=1.42克/毫升)3、操作取5支试管编号后分别按下表-1所示加入试剂,观察各管出现的现象,若有反应慢者可放置微火
12、(或水浴中)加热,待各管均先后出现黄色后,于室温逐滴加入10%NaOH溶液直至碱性,观察颜色变化。表1 试验编号管 号12345材料加入蛋白质溶液(4滴)指甲屑(少许)头发(少许)苯酚(4滴)酪氨酸(4滴)浓硝酸2滴2 ml2 ml4滴2滴现 象注意:向蛋白质溶液中加浓硝酸时,所出现的白色沉淀是强酸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所致。(四) 乙醛酸反应1、实验原理含有吲哚基的色氨酸在浓硫酸存在下与乙醛酸(CHOCOOH)缩合,形成与靛蓝相似的物质。此反应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一分子乙醛酸与两分子色氨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含有色氨酸的蛋白质也有此反应。2、试剂(1)蛋白质溶液(同前)。(2)0.03%色氨酸溶液。
13、(3)冰醋酸(一般含有乙醛酸杂质,故可用冰醋酸代替乙醛酸)。(4)浓硫酸(分析纯)。3、操作: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及色氨酸各2滴,再加浓冰醋酸约12毫升,混匀,倾斜试管慢慢地沿管各加浓硫酸1毫升,使之两相重叠,静置5分钟后则两相界面处出现紫红色环,若效果不明显可在水浴加热。(五) 偶氮反应 1、实验原理偶氮化合物与酚核或咪唑环结合产生有色物质,酪氨酸和组氨酸与之反应则应产物分别为橙红色和樱红色。含有酪氨酸和组氨酸的蛋白质也有此反应。应当指出,组胺、酪胺、肾上腺素和胆色素分子也能发生此反应而显色。2、试剂:(1)蛋白质溶液(同前);(2)0.3%组氨酸溶液;(3)0.3%酪氨酸溶液;(
14、4)20%NaOH溶液;(5)重氮试剂溶液A:5克亚硝酸钠溶于1000毫升水中。溶液B:溶解5克-氨基苯磺酸于1000毫升水中,溶解后再加入5毫升浓硫酸。A、B液分别存在密闭瓶中,用时以等体积混合。3、操作: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0.3%组氨酸、酪氨酸、蛋白质溶液,各45滴,再分别加重氮试剂A、B各10滴,振摇,混匀,取后向3支试管分别加入20%NaOH溶液23滴,观察各试管中有色物质的生成,若水浴加热效果更明显。(六)、醋酸铅反应1、实验原理多数蛋白质分子中常有含硫的氨基酸,如半胱氨酸和胱氨酸,含硫蛋白质在强碱作用下可分解产生硫化钠。硫化钠与醋酸铅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铅沉淀,若加入浓盐酸则有硫化氢
15、气体产生。2、试剂(1)未稀释的鸡蛋清。(2)10%的NaOH溶液(3)1.5%Pb(Ac)2溶液(醋酸铅溶液)(4)浓盐酸(5)醋酸铅试纸(将滤纸条浸入醋酸铅溶液中,湿透后取出,100烘干即可)3、操作:向试管中先加入1.5% Pb(Ac)2溶液约1毫升,再慢慢滴加10%的NaOH溶液,边加边振摇,直到产生的沉淀溶解为止。此时再向试管内加蛋白质溶液56滴,混匀。置酒精灯上加热1分钟,溶液变黑,小心加入浓盐酸约2毫升,黑色褪去,嗅其味,将湿润醋酸铅试纸置于管口,观察其颜色的变化。实验四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一、目的1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2进一步掌握蛋白质的有关性质。二、原理多数蛋白质是亲水胶体,
16、当其稳定因素被破坏或与某些试剂结合成不溶解的盐后,即产生沉淀。三、实验器材1试管1.5cm15cm(7)。2吸管5.0ml(2)、2.0ml(2)、1.0ml(1)。3吸滤瓶500ml(1)。4布氏漏斗。四、实验试剂1蛋白质试液:见实验二十三卵清蛋白液。2硫酸铵晶体:如果晶体太大,最好研碎。3饱和硫酸铵溶液:蒸馏水100ml加硫酸铵至饱和。495%乙醇。5结晶氯化钠。61%醋酸铅:1g醋酸铅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75%鞣酸溶液:5g鞣酸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81%硫酸铜溶液:见实验二十三。9饱和苦味酸溶液。101%醋酸溶液:冰醋酸1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五、操作A、蛋白质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化 实验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