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设计模板(毕业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隧道设计模板(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设计模板(毕业设计).doc(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隧道设计模板(毕业设计).精品文档.目 录1 隧道基本情况说明11.1 设计标准规范11.2 技术标准11.3 工程概论21.3.1 隧道概述21.3.2 工程地质条件21.3.3 区构造31.3.4 水文地质条件域地质32 初步预设计42.1 围岩分类42.2 隧道洞口位置及形式52.2.1 洞门位置52.2.2 洞门形式52.2.3 洞门确定62.3 隧道横断面设计62.3.1 隧道净空与限界62.3.2 隧道衬砌内轮廓线73 隧道洞门设计及强度、稳定性验算103.1 洞门设计103.2 洞门强度及稳定性验算103.2.1 翼墙113.2
2、.2 主墙与翼墙共同作用的B部分133.2.3 主墙B部分143.2.4 主墙C部分153.3 出口段洞门设计154 衬砌内力及配筋计算164.1 级围岩衬砌设计164.1.1 支护参数164.1.2 衬砌内力计算164.1.3 配筋计算374.1.4 衬砌安全性评价404.2 级围岩段衬砌设计(直墙拱形)414.2.1 支护参数414.2.2 衬砌内力计算424.3 、级围岩段衬砌设计514.3.1 支护参数514.3.2 配筋计算525 辅助工程设计535.1 偏压处理方法535.2 超前支护设计536 施工组织设计566.1 概述566.1.1 隧道工程概述566.1.2 资料依据576
3、.1.3 施工准备工作576.2 施工方法586.2.1 施工方法选择的原则586.2.2 开挖方法586.3 普通水泥砂浆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施工626.3.1 普通混凝土砂浆锚杆施工626.3.2 喷射混凝土施工636.4 爆破设计656.4.1 炸药品种选择656.4.2 掘进进尺L656.4.3 炮眼直径D656.4.4 炮眼布置666.4.5 装药结构666.5 出渣运输696.5.1 装渣方式696.5.2 装渣机械696.5.3 运输706.6 监控量测706.6.1 地表监测746.6.2 洞内监测746.6.3 监控量测成果分析756.6.4 洞内监测786.6.5 洞内仪器施工
4、方法及说明786.7 照明设计806.8 通风设计816.9 安全管理82总结85致谢86参考文献87附录88附录A 施工图88附录B 数值计算891 隧道基本情况说明1.1 设计标准规范(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1.2 技术标准(1)隧道按规定的远期交通量设计,采用单拱双向行车双车道隧道。(2)隧道设计车速隧道几何线形与净空按二级公路80km/h设计;隧道照明设计按60km/h设计。1.3 工程概论1.3.1 隧道概述阳河至黄龙洞公路黎子坪隧道位于湘西北
5、武陵山脉腹地,初设路线讫桩号为K8+260至K11+505,隧道全长3245m,为直线型单洞傍山长隧道。洞底设计标高(进口)377.3m(出口)414.1m,隧道纵坡度为-3.0%。 1.3.2 工程地质条件该隧道处于低山丘陵及发育期间的河谷阶地地貌。山脉走向自南西向北东方向展布,山峰陡峭兀立,构成鳞脊状山岭,山岭最高处为土福界,高程954.8m,其构成阳河溪与索溪谷的自然分水岭,相对高度500m,溪谷两岸分布有二、三级洪(冲)积阶地,宽度10余m至100余m。上覆第四系地层,分布于进、出口地段,岩性为填筑、种植土、亚粘土及碎石类土。填筑土,分布于隧道进、出口前的村级公路上,结构稍密中密,厚度
6、较小,一般0.82m;种植土,暗褐色,厚度一般仅0.30.6m;亚粘土,黄褐色,稍湿,硬塑状,土质不均匀,下部夹有砂岩、贝岩强风化角砾、块石,厚度0.70.8m;漂石、漂石夹块石,色杂,粒径一般0.20.5m,含量5080%不等,次棱角棱角状,充填物为粉土及角砾,稍湿饱和,结构松散中密。下覆土层为泥盆系志留系地层。泥盆系为石英砂岩、砂岩,灰色、浅灰色夹灰黄色、深灰色,细粒结构,中厚层状厚层状结构,夹泥质砂岩、粉砂岩或沙质页岩薄层。强风化层厚1.70m左右,以下为弱风化。弱风化石英砂岩岩性坚硬,岩石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101109MPa,垂直或斜交层理的节理裂隙较发育,其产状与,构成共轭裂隙(X
7、型)。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层厚度600m。主要分布于K9+300左右(地表)以北,推测在深部隧道部位桩号K10+110左右以北。志留系地层:页岩,紫色、青灰、灰绿等色,泥质结构,薄层状结构。强风化层厚3.104.00m,节理裂隙发育;以下为强风化层,节理裂隙较发育,以顺层裂隙为主,次为垂直裂隙或斜交层理的裂隙,裂隙多数紧闭平直,充填泥质;泥质粉砂岩夹粉沙质泥岩,紫红色、青灰色,粉沙质结构或泥质结构,中厚层状结构,在(K8+710左8m)孔中深93.50m揭露此层,为微风化层,节理裂隙较发育不甚发育。志留系也上伏泥盆系呈假整合接触,据区域资料,该层厚度1694m。1.3.3 区域地质构造线路区域地
8、质构造处于湘西北区东岳观三官寺向斜南西部转折(扬起)端,总体呈单斜构造,岩层倾向北西(),倾角。区内未发现大的断裂构造与褶皱构造,仅见节理裂隙构造,个岩层间未整合接触与假整合接触,整合白垩系、第四系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泥盆系石英砂岩、砂岩岩性坚硬呈刚性,发育二组(X型)高角度的垂直或近似垂直剪切裂隙,其产状为与,为岩体切割成岩块、成独立的高耸岩柱 ,构成武陵源张家界独特的岩柱景观,志留系页岩、沙质页岩显柔性,发育顺层及斜交(或垂直)层面的节理裂隙,多被泥质充填,延伸不远。本区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区域性缓慢上升,山间河流深切侵蚀。1.3.4 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区内地表水为南部的阳河溪上的支流与北部
9、的王潭谷溪上的支流,水量丰富。隧道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的孔隙潜水和泥盆系的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存在与冲洪积和洪积物中,次为残坡积物中,水量不大,一般0.10.6 L/s,主要补给来自于大气降水,次为地表沟谷水渗透补给;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泥盆系石英砂岩层中,砂岩裂隙较发育,岩性呈刚性坚硬,易产生剪切裂隙,裂隙较多平直紧闭,在该层地势较低处或上覆坡残积物较厚处,赋存一定量的地下水,根据钻探成果,钻进中,石英砂岩、砂岩中有水涌出,其水头为0.8m左右,用水量0.15 L/s,水质类型为(W6)HC03-Camg型水,PH值7.0。2 初步预设计2.1 围岩分类围岩分类的方法: (
10、1)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2) 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类; (3) 国防工程围岩分类; (4) 岩体质量“Q”法分级。在本隧道中采用的围岩分级方法为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即:式中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岩体完整性系数。再对BQ进行修正:式中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岩体基本质量指标; 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 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 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根据相应的BQ值以及实际情况得到围岩的级别如下:级围岩(K8-330K8-390、K8-415K8-780、K11-140K11-290)、级围岩(K8-390K8-415)、级围岩(K10-110K11-050、K11
11、-290K11-360、K11-390K11-470)、级围岩(K8-780K10-110、K11-050K11-140、K11-360K11390、K11-470K11-505)。2.2 隧道洞口位置及形式2.2.1 洞门位置选择标准一般应依据具体工点的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结合工程施工安全、环境保护要求、洞口相关工程加以全面研究,综合比较其经济、技术上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同时注意在城镇附近或与公路交叉的地段应与周围景观和交叉方式相协调。洞口位置应选择在坡面稳定、地质条件较好、无不良地质现象处。不应在山体不稳或有明显偏压、滑坡、崩坍、松散堆积体、泥石流沟等地段进洞。当岩层倾斜,层理、片理结合
12、很差或存在软弱结构面时,不宜大挖,避免斩断岩脚,以防止顺层滑动或塌方。宜尽量早进洞或设明洞引进。不能避开堆积层进洞时(不宜采用清方的办法缩短洞口)必要时接长明洞。黄土地区(干燥无水、密实、稳定的老黄土时)可按一定的挖深进洞,有水或新黄土则不宜大挖。洞口应避开冲沟,防止坡面冲蚀产生泥石流。洞口为软岩或软硬岩互层时,应适当降低边仰坡高度,以减少风化暴露面,同时对软岩坡面可作适当的防护。2.2.2 洞门形式选择标准洞门形式的选择应适应地形、地质的需要,同时考虑施工方法和施工需要。一般地形等高线与线路中线斜交角度在45 65之间,地面横坡较陡,地质条件好,无落石掉块现象时,可选择斜交洞门;当斜交角度大
13、于65时,地面横坡较陡,或一侧地形凸出,可考虑用台阶洞门;当斜交角度小于45时,地面横坡较陡,边仰坡刷方较高,有落石掉块掉块威胁运营安全时,考虑接长明洞。常用的洞门形式主要有端墙式. 翼墙式和台阶式. 柱式. 削竹式和喇叭口式。2.2.3 洞门确定从地质勘察报告纵断面图上看出洞口接近岩脚,土层稳定性差,围岩易坍塌,故采用翼墙式洞门。从本隧道进口地形平面图可见地形等高线与线路中心斜交角小于65,地面横坡较陡,边坡刷方较高,存在偏压问题,故采用单侧翼墙形势。在进口位置选择上主要考虑边仰坡稳定及土石方量大小,从纵断面图看,进口段有冲积阶地,地形平缓,考虑到在K8+250处有一与线路平行的断层影响施工
14、及土方量大小,采用接长明洞。同时从洞门基础承载力以及建成后的沉降问题考虑,洞门选择在K8+260处合适。2.3 隧道横断面设计2.3.1 隧道净空与限界隧道净空是指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包括隧道建筑界限、通风、照明及其他所需面积。隧道断面形状和尺寸应该根据其围岩压力来求得最经济的断面形状。 “隧道建筑限界”是指建筑物(包括衬砌、通风管道等)不能侵入的一种限界。公路隧道建筑限界由行车道宽度(W)、左侧向宽度、右侧向宽度(L)、余宽(C)、人行道宽度(R)或检修道宽度(J)等组成。相应基本宽度的数值规定可参考规定。为了消除或减少隧道边墙给驾驶员带来恐之冲撞的心理效应(侧墙效应),保证一定车
15、速的安全通行,应在行车通道的两侧设置一定的宽度的侧向宽度或余宽。建筑限界高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取5m,三、四级公路取4.5m。当设置检修道或行人通道时,不设余宽;当不设检修道或人行道时。应设不小于25cm宽的余宽;隧道路面横破,当隧道为单向交通时,应取单面破;当隧道为双向交通时,可取双面破。坡度应根据隧道长度、平纵线形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边拿可采用1.5%2.0%。当路面采用单面破时,建筑限界底边线与路面重合;当采用双面破时,建筑限界底边线应水平置于路面最高处。对于单车道四级公路的隧道应按双车道四级公路标准建修。本工程隧道净宽10m(1.0+0.5+3.52+0.5+1.0),净高5
16、.0m。限界基本宽度,行车道:7.0m,路缘带:0.50m,侧向余宽:0.0m,人行道:双侧1.0m,限界净高:5.0m,人行道净高:2.5m。所以设计建筑限界如图2. 1示。图2.1 隧道建筑限界 (单位:cm)2.3.2 隧道衬砌内轮廓线隧道衬砌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断面形状、支护结构、施工条件等,并应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衬砌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隧道长期安全使用。衬砌结构类型和尺寸,应根据使用要求、围岩级别、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埋置深度、结构受力特点,并结合工程施工条件、环境条件,通过工程类比和结构计算综合分析确定。在施工阶段,还应该根据现场监控量测调整支护参数,必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设计 模板 毕业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