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提的病虫害防治.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红提的病虫害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提的病虫害防治.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红提的病虫害防治【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0-6-23 17:27:00 【点击】:1458 葡萄炭疽病 症状 葡萄生长后期的一种重要病害,在四川省的葡萄产区发生普遍,危害较重。此病主要危害成熟的果实,致使果粒变软,腐烂脱落,影响葡萄品质和产量。该病能侵染果、枝蔓、叶和卷须等部位。被侵染处发生褐色小圆斑点,逐渐扩大并凹陷,病斑上产生同心轮纹状近圆形线纹,并生出排列整齐的小黑点。这些黑点是分生孢子盘,潮湿天气分生孢子盘溢出粉红色胶状分生孢子团,是该病特征。病斑可扩展到整个果面,病果逐渐干缩成僵果,有时整穗干缩成整穗僵果。发病规
2、律 此病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病组织处过冬,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分生孢子可从皮孔、气孔、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从果皮上侵入,病菌侵入后1020天即可发病,果实着色期发病加重,直至采收。一般自6月可以侵入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近成熟期发病日渐加重。据察,谢花后半月(约6月1015日)出现病果,成为全年的第一次发病高峰。至8月10日前后,由于果实大量成熟,每逢闷热雷雨,该病进入发病盛期,是全年危害最严重的一次。多雨年份或在果园排水不良和棚架过低、枝蔓过密、树龄增加等条件下,薄皮品种、晚熟品种和优良品种病情较重。早熟品种轻。防治措施彻底清除病穗、病蔓和病叶等,以减少菌源。在长江以南地区,可在谢花后立即套
3、袋。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整枝、绑蔓、摘心,使架面通风。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在萌芽成绒球期时,喷一次波美3度石硫合剂,或50倍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倍液作为铲除剂。南方自4月下旬,北方5月下旬,进行喷药防治,以后一般每隔1015天喷药一次,可喷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或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南方雨水多,可酌情在药液中加入“6501”型粘着剂1500倍或0.030.05皮胶等粘着剂。 返回 葡萄白腐病 症状 果梗和穗轴上发病处先产生淡褐色水浸状近圆形病斑,病部腐烂变褐色,很快蔓
4、延至果粒,果粒变褐软烂,后期病果粒及穗轴病部表面产生灰白色小颗粒状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时由分生孢子器内溢出灰白色分生孢子团,病果易脱落,病果干缩时呈褐色或灰白色僵果。枝蔓上发病,初期显水浸状淡褐色病斑,形状不定,病斑多纵向扩展成褐色凹陷的大斑,表皮生灰白色分生孢子器,呈颗粒状,后期病部表皮纵裂与木质部分离,表皮脱落,维管束呈褐色乱麻状,当病斑扩及枝蔓表皮一圈时,其上部枝蔓枯死。叶片发病多发生在叶缘部,初生褐色水浸状不规则病斑,逐渐扩大略成圆形,有褐色轮纹。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病组织上越冬并能以菌丝在病组织内越冬。散落在土壤表层的病组织及留在枝蔓上的病组织,在春季条件适宜时可产生大量
5、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可借风雨传播,由伤口、蜜腺、气孔等部位侵入,经35天潜育期即可发病,并进行多次重复侵染。该病菌在2830,大气湿度在95以上时适宜发生。高温、高湿多雨的季节病情严重,雨后出现发病高峰。据调查,在南方,谢花后7天(6月10日前后)始见病穗,出现第一次高峰;成熟前10天(7月1015日)进入盛发期,为第二次高峰,以后随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每次雨后便可出现一次高峰。近地面处以及在土壤粘重、地势低洼和排水不良条件下病情严重。杂草丛生、枝叶密闭或湿度大时易发病。偏旺和徒长植株易发病。防治措施彻底清除病枝蔓、病穗和病叶。时整枝,抬高结果部位,及时除草,注意排水。对徒长植株,花前严禁施用氮肥
6、。幼果期开始(6月上)每隔15天左右喷药预防一次,直至采收。在南方,要抓住花序分离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谢花后7天、成熟前半个月的防治工作,主要药剂有半量、等量或倍量式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退菌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发展抗病品种。白腐病在巨峰葡萄上发病较轻。在南方,尽可能发展成熟期早于巨峰的品种,或通过促成栽培以避开白腐病发病高峰期。 返回 葡萄霜霉病 症状 在四川省分布较大,葡萄危害重的,常造成落叶落果,影响产量。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幼果。叶片被害处先产生边缘不清的淡黄褐色水浸状小斑,病斑
7、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或略成圆形的黄褐大斑,直径可达13厘米,病斑边缘界限不清,多病斑相连可成大斑,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似霜状霉层,干旱年份大气湿度小时不产生霜状霉层。病斑成红褐色或黄褐色,严重时病斑及病斑外侧叶干枯或整叶干枯,并导致脱落。新梢受害处生出水浸状褐色斑,严重时新梢扭曲,停止生长甚至枯死,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霜状霉层。卷须、叶柄和穗轴也能被害。幼果受害后产生水浸状淡褐色斑,湿度大时幼果和果穗生灰白色霉层,秋季二次果受害较重。果实着色后受害较轻。 发病规律 此病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过冬。春季在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由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从叶背气孔
8、侵入,潜育期10天左右。在葡萄生长期内可进行多次再侵染。秋季多雨、多露和低温时此病易大发生;果园通风不好,湿度大,氮肥偏多有利发病。北方一般6月即可发病,89月为发病盛期。在长江以南地区,全年有23次发病高峰,第一次在梅雨季节,第二次在8月中下旬。个别年份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还会出现一次高峰。防治措施清除落叶、病枝深埋或烧毁。及时摘心、整枝、排水和除草,增施磷钾肥。病初期即应开始喷药。在北方,一般6月上中旬开始,每隔15天喷药一次。25瑞毒霉或国产甲霜灵6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用40乙磷铝300倍液、90乙磷铝500倍液或1:0.5:200倍波尔多液,也有较好防治作用;根施端毒霉也有防治效果
9、。在长江以南地区,初秋之前,原则上可结合黑痘病同时进行喷药防治。进入秋季,重点防治霜霉病。在未发病之前,以波尔多液防效最佳;如霜霉病发生时,应及时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9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根施甲霜灵也有防治效果。 返回 葡萄黑痘病 俗称痘疮病、乌眼,是葡萄上的主要病害。在四川省的成都、江津、蓬溪等地均有发生。危害幼果、新梢、叶片及卷须等绿色幼嫩部分。症状 幼果受害,先于果面出现褐色小圆斑,后渐扩大,病斑中央呈灰白色,稍凹陷,上生黑色小粒点,似鸟眼状。病果小,味酸,无食用价值。新梢、卷须、叶柄和果柄受害,初呈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点,后扩大为近椭圆形,灰黑色,边缘深褐色
10、,中部显著凹陷并开裂。蔓上形成溃疡斑,溃疡斑有时向下深入直到形成层;病梢停止生长,以致枯萎变干变黑。嫩叶受害,初呈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或黑色小点;斑点很多时,使嫩叶皱缩以致枯死。 发病规律病原菌属半知菌类痂圆泡属。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枝梢溃疡斑内越冬,也能够在病果及病叶内越冬、来年5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次侵染。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靠苗木和插条。春季葡萄萌芽后开始直至9月间均可发病。发病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发病重;土质粘重、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差的葡萄园发病亦重。防治方法结合夏季修剪或于整个生长季节,彻底剪除病梢、摘除病果和病叶;秋季修剪后彻底清扫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后
11、深埋,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菌源。合理增施钾肥。以防止植株徒长,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架面要合理,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春天植株出土发芽前,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生长期在花前、花后各喷1次1:0.5:200240波尔多液,其他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返回 葡萄白粉病 葡萄发病。果实、叶片和新枝蔓等绿色部分均可受害,而以果实受害损失最大。症状 果实受害,先在果粒表面产生一层灰白色粉状霉,擦去白粉,表皮呈现褐色花纹,最后表皮细胞变为暗褐色。叶片受害,在叶表面产生一层灰白色粉状霉,逐渐蔓延到整个叶片,严重时病叶卷缩枯萎。新枝蔓受害,初呈现灰白色小斑,
12、后扩展蔓延使全蔓发病,病蔓由灰白色变成暗灰色,最后黑色。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病原菌有性世代属子囊菌钩丝壳属。无性世代属半知菌粉孢属。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上或芽鳞片内越冬,来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到寄主表面;菌丝上产生吸器,直接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菌丝则在寄主表面蔓延,果面、枝蔓以及叶面呈暗褐色,主要受吸器的影响。病害一般在7月上、中旬至910月均可发生。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料,加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及时摘心,疏剪过密枝叶和绑蔓,保持通风透光良好,可减轻病害发生。注意果园卫生,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在发芽前应喷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发芽后喷0.20.
1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返回 葡萄褐斑病 葡萄褐斑病在我国各葡萄产地多有发生,以多雨潮湿的沿海和江南各省发病较多,一般干旱地区或少雨年份发病较轻,管理不好的果园多雨年份后期可大量发病,引起早期落叶,影响树势造成减产。症状 褐斑病有两种:褐斑病和小褐斑病。褐斑病是由半知菌葡萄假尾孢菌侵染引起,主要危害叶片,侵染点发病初期呈淡褐色、不规则的角状斑点,病斑逐渐扩展,直径可达1厘米,病斑由淡褐变褐,进而变赤褐色,周缘黄绿色,严重时数斑连结成大斑,边缘清晰,叶背面周边模糊,后期病部枯死,多雨或湿度大
14、时发生灰褐色霉状物。有些品种病斑带有不明显的轮纹。小褐斑病由半知菌束梗尾孢菌寄生引起,侵染点发病出现黄绿色小圆斑点并逐渐扩展为23毫米的圆形病斑。病斑部逐渐枯死变褐进而茶褐色,后期叶背面病斑生出黑色霉层。 发病规律 褐斑病病菌分生孢子寿命长,可在枝蔓表面附着越冬,借风雨传播,在高湿条件下萌发,从叶背面气孔侵入,潜育期约20天。小褐斑病的发生与褐斑病相似。防治方法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减少病源。发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药防治。发病严重的地区结合其他病害防治,6月份可喷1次等量式200倍波尔多液,79月间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5、8001000倍液交替使用,酌情每1015天喷1次药。65的代森锰锌在某些葡萄果实上有药害,北方更明显,使用浓度应在10001200倍。合理施肥,科学整枝。增施多元素复合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科学留枝,及时摘心整枝,促FS:Page使通风透光。 返回 葡萄扇叶病 症状 葡萄扇叶病是一种病毒病害;在我国部分葡萄园有零星发生。病株衰弱,寿命短,平均减产在3050。病株叶片略成扇状,叶脉发育不正常,主脉不明显,由叶片基部伸出数条主脉,叶缘多齿,常有退绿斑或条纹,其中黄花叶株系叶片黄化,叶面散生退绿斑,严重时使整叶变黄,脉带株系病叶沿叶脉变黄。叶略畸形。枝蔓受害,病株分枝不正常,枝条节间短,常发生
16、双节或扁枝症状,病株矮化。果实受害,果穗分枝少,结果少,果实大小不一,落果严重。病株枝蔓木质化部分横切面,呈放射状横隔。 发病规律 病毒病的传播媒介,一般说有蚜虫、叶蝉、线虫类等,活体枝条、嫁接病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目前研究,葡萄扇叶病可由加州剑线虫、考克岁剑线虫、意大利剑线虫传毒,其他昆虫是否传毒尚不清楚。防治措施选择土壤内没有传毒线虫的地块建园,栽树前用杀线虫剂(棉隆)杀灭土壤线虫。现阶段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可以用组培法培养无毒苗,栽种不带毒的良种苗。葡萄园有病株,病株率不高时可以及时刨除发病株并对病株根际土壤使用杀线虫剂(棉隆)杀死传毒线虫。及时防治各种害虫,尤其是可能传毒的昆虫,如
17、叶蝉、蚜虫等,可采用10吡虫啉或50抗蚜威防治,减少传播机会。 返回 葡萄黑腐病 症状 葡萄黑腐病是真菌病害,在长江以南地区,如遇连续高温高湿天气,发病较重。主要发生在果实、叶片、叶柄和新梢上。果实被害后发病初期产生紫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后,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稍凹陷,发病果软烂,而后变为干缩僵果,有明显棱角,不易脱落,病果上生出许多黑色颗粒状小突起,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叶片发病时,初期产生红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病斑,直径可达47厘米,中央灰白色,外缘褐色,边缘黑褐色,上面生出许多黑色小突起,排入成环状。新梢受害处生褐色椭圆形病斑,中央凹陷,其上生有黑色颗粒状小突起。黑腐病和
18、房枯病,病菌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房枯病分生孢子比黑腐病的分生孢子狭而长,子囊孢子比黑腐病的大。发病规律 黑腐病菌主要以子囊壳在僵果上过冬,也可以分生孢子过冬,夏季以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有适宜的水分和湿度即可萌发侵入。孢子发芽约需3648小时,在2224时萌发约需1012小时。在果实上潜育期810天。分生孢子生活力很强。89月高温多雨和近成熟期发病严重。在南方,其消长规律同白腐病近似。防治措施清除越冬病源。及时排水,增施有机肥。69月间可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以及1:1:200倍波尔多液。在南方,在喷药防治上要抓住花前、花后和果实生长期
19、三个关键时间,药剂以1:1:200波尔多液为主。 返回 葡萄锈病 症状 葡萄锈病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北方葡萄产区多零星发生,一般危害不重。在夏季高温多湿的南方地区,是常见的葡萄病害之一。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被害处叶正面出现黄绿色病斑,叶背面则发生橙黄色夏孢子堆,成黄色粉末状,后期在病斑处产生黑褐色多角形斑点即冬孢子堆。病斑在叶脉附近及叶缘处较多。 发病规律 此病主要以冬孢子、夏孢子借风雨传播,以冬孢子在落叶上过冬。此病在北方多在秋季发生,89月为发病盛期。在长江以南地区,于6月下旬先危害近地面的葡萄叶片。7月中下旬梅雨结束后,气候高温干燥,夏孢子靠风传播,落在叶片上后,7天内便出现病斑
20、,病情转剧。89月继续侵染,流行很快。病叶黑褐色枯死,造成早期落叶。防治措施晚秋彻底清除落叶,集中深埋。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叶深埋。北方初发生季节可喷粉锈宁8001000倍液、50多菌灵、65代森锌600倍液、75托布津或百菌清800倍液,79月连续23次可以控制危害。长江以南地区,从6月上中旬起,结合防治黑痘病,喷洒1:1:200倍波尔多液23次;发病时喷15粉锈宁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酌情喷23次。 返回 萄萄根癌病 根癌病是肿瘤病,既发生在大葡萄树上,也危害幼树或苗圃幼苗,削弱树势并能导致植株死亡。在我国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病株率可高达50以上。症状 根癌多发
21、生在主干近地面处,也可发生在表土下,或在距地表1米高处发生。苗圃里多发生在接口处。癌瘤发展很快,一个季节内可将幼树包围。当年癌瘤多于初夏发生,初期白色,是新鲜愈合组织生长物,也常在老瘤上出现,由初生或再生韧皮组织组成。在瘤组织中可见不规则的薄壁组织和瓦解的维管束。夏末癌瘤变褐色,并渐木栓化。在接口、伤口处多是小癌瘤密生一片,和愈伤组织混在一起不易区分。 发病规律葡萄根癌病原是细菌,病原菌有3种生态型,其中生态型在葡萄上占优势。一般根癌病原菌通过伤口侵入植株伤口处,形成疡瘤。病原菌主要在病株下面的土壤里,在葡萄汁液、愈伤组织和生根的插条根系中可查出细菌,春天葡萄伤流时细菌传播扩散。北方冬季低温。
22、一般葡萄需埋土防寒,在防寒、解除防寒的操作过程中主蔓易形成伤口,有利细菌侵染,一般北方根癌较多。防治方法选育无病苗;减少主蔓伤口;刨除病株销毁红提葡萄套袋栽培技术要点【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0-6-22 17:26:00 【点击】:260 红提葡萄,原产美国,是大粒鲜食晚熟耐贮脆肉型葡萄优良品种。河北省涿鹿县1992年从美国引入,目前全县已发展6667h平方米,年产200万kg,创产值3000万元左右,为葡萄栽培中效益较高的优良品种。国内许多地区都在发展。为了提高红地球葡萄的质量,生产无公害绿色果品,从1995年开始,我们在红地球葡萄的栽培中推广有袋栽培管理技术。实践证明,
23、套袋不仅可使果面清洁,色彩鲜艳,果粉完整,无污染,还可防止病虫害、蜂害、鸟害、雹灾等,使卖价提高,每公斤可增值5元左右。 1、葡萄袋的类型 适用于葡萄的护袋有以下几种。 特制葡萄专用纸袋河北海河果实袋厂生产的“海河”牌纸袋,型号为v,为单层浅黄色纸袋,规格为30cmx20cm左右。北京富民果袋厂生产的“富民牌纸袋,为褐色或白色木浆纸袋,有单层涂蜡或不涂蜡两种,规格为32cmx22cm。此外还有“佳田”葡萄袋、“小林”葡萄袋等。这类袋的袋口有铁丝(作固定用),下角有两口(供透气)。果农也可自制报纸袋,一般八开可做一个。 特制透气塑膜袋四川眉县“惠阳”睥透气塑膜袋为淡红色,规格为36cmx24c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虫害 防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