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治理——成功的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坡治理——成功的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边坡治理成功的案例.精品文档.1基本情况某泵站位于山坡上,属低山、残丘地貌,地面高程2260m;设计要新开挖1条长约135m的进水渠,进水渠横切山脊。2000年10月底施工开挖,左边坡因坡面高差较大,在左边坡设4级马道(21.65m、26.6m、36.6m、46.6m), 46.6m高程马道以上开挖坡比为1:1.50,46.6m高程以下各马道之间1:1.25,坡面呈标准的扇形面展布;右侧边坡未分级(马道),一次性开挖到渠底,近似呈长条形展布。在开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边坡没有立即采取保护措施,直至开挖到渠底,左侧高边坡整个坡面全部暴露在外,
2、如图1。图1 开挖边坡产生裂隙及滑动图2 上部为临时锚杆支护,下部碳质泥岩产生局部破坏在进水渠局部段开挖至设计底板高程时,左侧边坡渠底附近的炭质泥岩就出现了部分隆起、滑塌现象(见图2),同时在26.6m马道以上出现裂缝。进水渠左侧高边坡(在26.60m36.60m马道之间)于2001年春节前后的雨天,出现了第1次的大面积滑塌,虽然后来在左边坡26.60m36.60m马道之间做了喷砼浆保护与局部喷锚挂网保护等措施,但在后期的两次暴雨天中又分别在26.60m36.60m马道以及36.60m马道以上出现了大面积坡体滑移、隆起及崩塌,整个坡面到处出现隆起或反坡向的拉开裂缝,几乎到了逢雨必滑的地步,给工
3、程施工与正常运行都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工程的安全与稳定带来很大隐患。图3 边坡的典型坡面表1 土的物理特性类 别基本性质 颗粒组成(%)含水率 %土粒比重天然密度g/cm3饱和度 %塑限 %液限 %塑限指数自由膨胀率%0.25-0.075mm0.075-0.005mm0.005mm0.002mm坡积棕黄色粉质粘土28.12.731.8193.625.538.613.112.06.130.360.342.2灰白色粉砂质泥岩26.22.771.9195.82944.515.59.01.731.556.542.7灰黑色炭质泥岩28.72.791.9297.328.546.718.221.01.8
4、26.567.549.1灰褐色含砾砂质泥岩18.32.791.9977.51930.511.518.55.638.726192、边坡滑塌原因分析从整个边坡体的滑塌情况来看,当边坡开挖至渠底时,在边坡暴露、未做任何保护措施之前,边坡仅是在26.6m马道附近与渠底的炭质泥岩发生隆起、滑塌,在左边坡36.6m以上的左侧局部土体发生坍塌;对26.6m马道以下至渠底与26.6m马道以上附近进行喷锚支护后,在整个坡面上喷上一层厚约15cm素砼保护,但坡面还多处出现反坡向下切横向裂缝,裂缝深达2m多,宽约1020cm,斜交坡面马道延伸,长约530m不等,以至后来发展到46.6m马道以上的坡面土体整体下沉10
5、30cm,36.6m46.6m马道之间几乎整体滑塌、降起、开裂、沉降,26.6m马道以上坡面岩体大部分产生滑塌,整个左边坡坡面几乎被滑塌体所覆盖,最厚处近5m;通过施工地质的现场查勘及钻孔地质资料分析,左边坡滑塌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图4 开挖初期在坡底用木桩临时支护(1)边坡开挖出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未作任何边坡保护处理,使其暴露、临空时间过长,且经过连续的雨季冲刷和阳光曝晒,使坡面本来就软弱的岩体反复产生软化、膨胀、龟裂,从而坍塌失稳。后来虽然做了表层喷锚支护,但在上述种种滑坡诱因下,支护的作用是非常不明显的。(2)该供水泵站进水渠底板高程为17.1m,左边坡最大坡顶高程约61m,边坡相对
6、高差较大,开挖坡比仅在46.6m马道以上为1:1.5,余下坡比均为1:1.25,此开挖坡比,由于征地等客观问题,没有达到工程地质建议的坡比值,加上边坡挖好后没有及时支护,使其临空时间过长,从而引起坡体岩体滑塌。图5 临时锚杆支护破坏(3)边坡的岩体不但软弱,同时层间节理、裂隙呈网状发育,将边坡岩体切割成多个块体与楔形体,顺坡向的节理、裂隙面平直、光滑,利于边坡岩体的滑落,从而引起边坡的不稳。(4)进水渠所在地段地下水埋藏浅,未施工前山坡地下水位高程一般在21.0m左右,主要赋存于土壤孔隙与基岩裂隙中,属潜水含水层,受大气降水补给。水对此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很大,是影响边坡不稳定的触发因素。工地上每
7、次降雨过后,边坡的变形破坏便加剧。根据前述土质软化强度试验可知,雨水渗入后,岩体中大量的泥质成分(高岭土)会遇水软化,从而使土的粘聚力减小,强度显著降低,另外渗入坡体里面的水会令干燥状态的结构面软化、润滑,也将降低潜在滑动面的抗剪强度,促使边坡滑动或倒塌。边坡遇雨塌滑的另一重要因素是雨水通过边坡裂隙渗入坡体后,由于排泄速度较慢,加上在雨季经常有雨水补充,导致坡体内地下水长期处于较高水位,由地下水对潜在的滑动体产生的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也随之增加,对边坡的稳定更加不利(静水压力能增加水的扬压力,减少作用在滑动面上的滑动体重量的法向分力,从而降低了坡体的抗滑力;动水压力即渗流水压力常与滑动面倾向方向
8、一致也可以增加滑体的切向下滑力)。高边坡在开挖后几乎经历了整个雨季,静置时间较长,因而产生变形破坏是必然的。(5)边坡岩性本身软弱,由于开挖造成原始应力状态的改变,岩(土)体卸荷造成边坡表层岩土回弹松弛,边坡裂隙扩大,为雨水渗入创造了条件。随着岩(土)体卸荷裂隙的发展和雨水的长期作用,当坡体较大范围土层强度衰减,边坡就会产生滑动破坏。3治理措施根据以上对边坡破坏原因的分析,在对边坡进行处理时,综合考虑下列措施:(1)防渗与排水 水是诱发本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一定要切实做好边坡的防水排水工作,对滑体以外的地表水,可用拦截和旁引的方法,在坡体外布置环形截水沟,对于滑体中的地下水,可布置一定密度
9、的水平排水廊道或竖向排水井的办法将水排出。坡面上可用浆砌石或草皮护坡。(2)削坡减荷与锚喷 边坡过陡是影响其变形的因素之一。为使边坡变缓和减轻滑动体的重量,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可将陡坡上部的岩体削除一部分尽可能放大坡比,同时在36.6m马道以下坡面要做喷锚支护,在36.6m马道以上坡面要植草皮或浆砌石护坡,此法最后因征地问题而难以实施。(3)更改原设计方案可将现在的引水明渠改为暗渠,然后将边坡放缓并将挖下来的泥土覆盖在暗渠的上面。通过诸多方案比较,最后采用了改明渠为暗渠的方案,修改后的进水渠剖面如图6所示。计算分析和实际运行观测均表明渠坡是稳定的。4经验教训(1)边坡开挖前应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堪察、土工试验及稳定论证。(2)边坡开挖后应及时支护。(3)各有关部门应进行有效的协调与配合。5结束语 该泵站高边坡的滑塌失稳,有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该工程所涉及的土性的研究在广东省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于这一类泥岩,与水的作用是工程成败的关键之一。为保证工程的稳定,防水、排水是至关重要的。图6 修改后的进水渠剖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