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研究综述.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研究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研究综述.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研究综述.精品文档.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研究综述摘 要 目前,西方关于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EIBI)的研究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早期集中行为干预是自闭症儿童积极有效的干预范式,能有效提升自闭症儿童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以及适应性功能。本文回顾了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涵义、缘起与发展,阐述了其实践运用和效果研究,并对未来的实践与研究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 早期集中行为干预; 回顾; 展望目前,西方国家关于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Early Intensive Behavioral
2、Intervention, EIBI)的研究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早期集中行为干预是自闭症儿童积极有效的干预范式,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最近,在对552名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网络问卷调查中,36.4%的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正在接受专业的早期集中行为干预,22.7%的家长则反映自己孩子过去曾接受过早期集中行为干预。本文回顾了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涵义、缘起与发展,阐述了其实践运用和效果研究,并对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未来实践与研究进行了展望。一、自闭症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涵义解析早期集中行为干预源于应用行为分析,是一种高强度集中实施的干预模式,采用与儿童发展阶段相吻合的层次性
3、技能本位课程。早期集中行为干预具有如下共同特质:(1)干预具有个性化和统合性,面向所有技能领域;(2)利用诸多行为分析程序(如差异性强化、回合式教学、任务分析等)来发展新的行为技能,减少干扰性行为;(3)由接受过应用行为分析高级训练和具有自闭症儿童教育经历的一人或多人对干预进行领导;(4)儿童正常发展顺序左右着干预最终目标和短期目标的选择;(5)父母扮演着积极合作治疗师的角色;(6)干预由一对一的方式入手,逐渐过渡到小组干预和大团组干预;(7)干预开始阶段一般在家中实施,并向其他环境过渡(如社区环境),渐次向学前、幼儿园、小学教室中进行系统化转衔,以使学生发展在上述环境中所需要习得的技能;(8
4、)干预计划以年度为周期集中实施,包括每周20至30小时的结构化干预,并辅助以非正式的指导和练习,贯穿于儿童其它睡眠之外的大部分时间;(9)多数情况下,干预持续2年或更长时间;(10)多数儿童在3至4岁的学前阶段开始接受干预。 二、 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缘起与发展 自闭症是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疾病,其三个核心症状包括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如果缺乏有效的早期干预,自闭症儿童往往会逐渐产生严重的问题行为,包括破坏性行为、攻击行为以及自我伤害。早在上世纪60年代,应用行为分析技术就已经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的干预中。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环境的创设,继而对破坏性行为进行干预
5、。并且,许多研究主要针对于一种或两种目标行为,例如,如厕训练、沟通、眼神接触、自发性言语、恐惧、自理能力以及开发功能性言语等方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Lovaas是较早研究自闭症儿童行为干预效果的学者。1987年,Lovaas发表了关于早期集中行为干预效果的第一篇研究论文,其研究显示,在至少两年的干预期内,学前儿童每周参与40小时或更多时间的一对一治疗,儿童智商获得较大提高,进入一体化学校的比例显著提高,甚至有47%的儿童达到了正常的智力与教育功能。在后续的研究中,McEachin与Lovaas 等发现,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效果能保持到成人早期。Lovaas的早期研究论文为人们审视自
6、闭症儿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视角:自闭症是一种具有较大可塑性的障碍,通过恰切的干预,仍然具有功能恢复的希望。这对学校、公共服务机构以及自闭症儿童家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之后,早期干预程序的开发与研究成为自闭症领域的研究热点。美国国会甚至于2006年通过应对自闭症法案(The Combating Autism Act),要求到2011年的5年之内提供共10亿美元的研究预算,致力于自闭症的早期测查与干预治疗。 近20多年来,自闭症儿童的一系列早期干预模式被开发出来并在实践中得以应用。这些干预方法注重于多种手段的统合,旨在减少自闭症儿童的症候和其他问题行为,并提升其认知、沟通与社会性技能。其中,沟通导向
7、的干预方案主要有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和其他替代性沟通系统;针对自闭症儿童言语方面的干预方案有言语之外(More Than Words)、早起者(Early Bird)、前语言环境疗法(Pre-Linguistic Milieu Therapy);另外,还有许多发展性与教育性干预项目,如日常生活治疗(Daily LifeTherapy)、丹佛模式(Denver Model)、道格拉斯发展性障碍中心方案(Douglass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Center program)、地板时光(Floo
8、r Time)以及自闭症与沟通障碍儿的治疗与教育(TEACCH)等。在实践应用中,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干预程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诸多各因素的影响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首先,早期集中行为干预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包含数千小时的干预治疗、几十个课程计划以及数百项技能,因此,很容易随时间发生变化;其次,相关课程手册已经刊行,手册倡导多样化实践,这为使用该手册的临床医生提供了发挥各自实践技能的广阔空间;再次,许多专家提倡不同的实践,而互联网和个人工作坊促成了不同实践模式快速便捷的传播;最后,能够监督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有资质的行为分析师供不应求,这直接导致了有些缺乏培训的个人加入到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
9、服务队伍中,并在实践中推行自己修改的干预程序。 三、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实践运用与效果研究1987年,Lovass推出关于自闭症儿童行为干预效果的研究之后,其研究在业界引起了空前反响。曾经有学者对其研究方法提出过非议,如对同一儿童前后使用不同的IQ测量方法、控制组儿童的年龄较大以及对控制组资料的搜集期限相对较短等。后来,许多学者和专业组织在Lovass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出了较为类似的结果:早期集中行为干预对许多儿童而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干预方式,能有效提升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语言能力以及适应性功能。Eikeseth与Smith等曾历时一年时间,对25名4至7岁的自闭症儿童进行研究,
10、其中行为干预组儿童13名、折衷干预组儿童12名。两组儿童在自己学校接受干预,时间均为每周平均28.5小时。结果显示,行为干预组儿童在智商、语言以及适应性行为方面的标准化测验分数均有较大提高,远高于折衷干预组儿童的测验分数。其中,13名接受集中行为干预的自闭症儿童的智商分数增加了17分,语言理解提高了13分,表达性语言则增长了23分,适应性行为比原来多了11分;由Sallows等人组成的威斯康星早期自闭症项目组对24名自闭症儿童进行了为期4年的干预实验研究,所有自闭症儿童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组:应用行为分析导向的集中干预组和父母主导组(同样提供应用行为分析导向的集中干预,但是得到专家的督导的机会较少
11、)。结果显示:4年干预之后,两组儿童在认知、语言、适应性行为、社会性行为以及学业等方面的测量结果相似。统合两组的结果发现,48%的儿童显示有快速学习(rapid learning)的特质,7岁时顺利进入普通学校接受全纳教育;Goin-Kochel与Barbara等人则对在私立走读学校中接受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29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跟踪研究。采用基础语言和学习技能量表( Assessment of Basic Language and Learning Skills,ABLLS)、文兰适应行为量:教室版(Vineland Adaptive Behavior ScalesClassroom Editi
12、on,VABS-CE)以及学生家长用自闭症治疗评估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 ATEC)对自闭症儿童实施多次评量。所有评量大约每间隔6个月施测一次,施测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发展,整体来说,自闭症儿童的所有技能领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且,16名(56%)自闭症儿童能进入全纳性幼儿园就读或者一年级教室接受教育。由于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研究发展迅猛,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学者们进行了一些回顾性的综述研究。其中,Matson与 Benavidez等人是较早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干预进行回溯分析的学者。他们综合分析了1980年至1996年
13、16年间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干预治疗,共分析了251个相关研究,并对干预目标行为和行为技术进行了归类:把目标行为归为异常行为、社会技能、语言、日常生活技能、学业技能;行为技术被划分为积极性的、消极性的行为、消退以及整合行为等;2009年,Howlin等对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效果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Howlin首先对1985年至2007年5月以来的相关期刊论文进行了检索,然后按照以下标准进行遴选并最终选定了11个研究:(1)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病例对照研究;(2)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相关的早期集中行为干预或者主要基于UCLA模式的家庭本位早期干预(不局限于每周40小时);(
14、3)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组中至少有10名参与者;(4)参与儿童在干预开始时年龄不超过6岁;(5)每周干预时间至少12小时;(6)干预至少持续12个月;(7)有关于智商的充分资料或其他标准化测量工具,对儿童的进步程度进行评量。研究结果显示,在团体层次上,与对照组相比,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总体平均效果比较理想。从自闭症儿童的个体层面上来看,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效果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许多研究发现,儿童干预初始的IQ 分数与后续的进步相关,而有些学者的研究则不支持这一相关性结果。另外,干预计划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父母训练、干预开始时儿童年龄和适应性行为能力等直接关系到行为干预的效果。Reichow与Wole
15、ry对基于UCLA自闭症儿童方案模式(UCLA Young Autism Project Model)的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进行综合解析,依次进行描述性分析、效应分析和meta分析。分析结果和Howlin(2009)的分析相似,总体来说,自闭症儿童的早期集中行为干预与当前的干预模式相比,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干预范式;Eldevik等人在Reichow和Wolery(2009) meta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更准确地界定EIBI来选择对照组和控制组、增加适应性行为变化的meta分析、纳入文献研究的评分者间信度等,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集中行为干预进行meta分析。最终,对全面智商和适应性行为两方面的效
16、应量标准均数差分析显示,全面智商变化的平均效应为1.10, 适应性行为变化的平均效应为0.66。研究结果表明,在缺少其他有效干预的情况下,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早期集中行为干预应当作为一种干预选择。四、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问题与展望当前,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效果研究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这决定了早期集中干预是未来自闭症儿童的一种重要干预取向。近20多年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研究与实践为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积累了丰富的财富,与此同时,为提升未来自闭症儿童干预的质量与效能,诸多涉及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议题理应引起学者、学校以及家长的普遍关注。首先,积极开展家长培训项目,充分发挥家长作为治疗师
17、角色的作用。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干预花费时间多,投入成本较高,因此针对自闭症儿童家长进行培训是一项重要的干预选择。家长经过培训,能习得应用行为分析中的诸多技能。当家长能发挥初步治疗师作用的时候,专家可以明显地提高自己所服务家庭的数量。例如,步石3P计划(Stepping Stones Triple P) 就是目前最流行并且被实践证明是积极有效的家长训练项目之一;另外,团体集中家庭训练(Group Intensive Family Training ,GIFT) 计划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家长训练方式。在12周的集训中,家长在专家的督导下亲自实践行为分析技术,并将习得的技术运用于团体的亲子结对活动中。实
18、验结果表明,这种团体集训方式具有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效果,有效提升自闭症儿童的认知与行为功能。 其次,把握自闭症儿童行为习得的关键期和早期干预的最佳期。Granpeesheh 曾对245名接受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自闭症儿童进行评量,针对儿童每月接受干预的时数和年龄对干预结果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小的儿童相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他们更能从增加时数的干预中获益。并且,如果增加干预时数的话,2至7岁是自闭症儿童新技能习得较快的时期。尽管目前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闭症儿童应尽早接受行为干预,然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闭症儿童在什么年龄能被甄别出来,未来关于自闭症婴幼儿干预成效的研究应当引起重视
19、。 再次,树立终身干预支持的理念。尽管自闭症儿童的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效果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在接受集中干预后如何保持好的干预效果对自闭症儿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些自闭症儿童在接受早期集中行为干预后,顺利进入普通学校接受全纳教育,能满足基本的学习需要,并和同伴进行积极互动。但是,对自闭症儿童接受EIBI后的跟踪调查发现,有些自闭症儿童在进入全纳班级后,仍然会同时存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焦虑症及品行障碍等共病率 (co-morbidity rate) 高的现象,并且,多数学生还会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刻板行为,这直接影响到未来他们能否顺利向高年级转衔。因此,应给自闭症儿童提供持续的干预和支持,
20、促进他们的日常生活技能、沟通和社交技能。最后,为进一步厘清不同干预之间的效果对比,未来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研究中需要开展与其他干预进行对照的随机控制实验。同时,为确保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干预的有效性与持久性,相关研究应进一步提炼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方法与程序,重视对干预效果的长期跟踪研究,并强化对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影响因子(如年龄、共病状态、障碍程度以及干预强度等)的更深层次探讨。参考文献1 Green V A, Pituch K A, Itchon J, et al. Internet survey of treatments used by parents of children wit
21、h autism.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006, 27: 70842 Eldevik S, Hastings R P, Hughes J C, et al. Meta-analysis of early intensive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logy, 2009, 38(3): 4394503 Matson J L, Smith K R M. Current s
22、tatus of intens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PDD-NOS. 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2008, 2: 60744 Lovaas O I. Behavioral treatment and normal educational and intellectual functioning in young.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1987, 55(1): 3-9
23、5 McEachin J J, Smith T, Lovaas O I. Long-term outcome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who received early intensive behavioral treatment. 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 1993, 97: 3593726 Rogers S J, Vismara L A. Evidence-base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s for early autism.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an
24、d Adolescent Psychology, 2008,37(1): 8387 Colston M K. ASA Applauds President Bushs Signing of Combating Autism Act. The Autism Society of America.http:/www.autism-society.org/site/News2?JServSessionIdr012, 2010-09-188 Howlin P, Magiati I, Charman T. Systematic review of early intensivebehavioral i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闭症 儿童 早期 集中 行为 干预 研究 综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