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喀斯特地貌与丹霞地貌形成条件.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试述喀斯特地貌与丹霞地貌形成条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述喀斯特地貌与丹霞地貌形成条件.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试述喀斯特地貌与丹霞地貌形成条件.精品文档.试述喀斯特地貌与丹霞地貌形成条件、形成机理、形成结果及典型形态特征的区别与联系2011-04-22 19:37:38|分类: 存文库 |标签:溶蚀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石芽 |字号大中小订阅 1.喀斯特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卤酸盐类等)地区岩石发生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及其形成的一系列地貌。2.形成条件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归纳起来是“四性”:岩石可溶性和透水性,水的流动性和溶蚀性。(一)岩石可溶性:取决于岩石成分、结构、裂(二)岩石透水性:岩石透水性影响着水向地下的渗流,并关系到地下喀斯特作
2、用的进行。(三)水的溶蚀力:水的溶蚀力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影响因素有水温、气压、co2。(四)水的流动性可增大溶蚀力(五)其它方面: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动物等3.形成机理 成因原理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此外,由硫化铁氧化时产生的硫酸,生物活动或死亡后分解而产生的有机酸,闪电时产生的二氧化氮溶入水后形成的硝酸等强酸类,对石灰岩
3、都会产生强烈的溶蚀,如式:CaCO3H2SO4CaS4CO2H2OCaCO32HNO3Ca(NO3)2CO2H2OCaCO3CH3COOH(CH3COO)2CaCO2H2O4.形成结果一、地表喀斯特地貌(一)石芽与溶沟1、溶沟。地表流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时所溶解的石质小沟称溶沟。2、石芽。石芽是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地上、地下皆有。3、石芽地。当石芽与溶沟连成一片,构成广阔的地面时,就称石芽地。4、埋藏石芽。热带土壤空气CO2含量高,地下水有较多的碳酸,可溶蚀土层下的石灰岩形成石芽和溶沟,但因在地下未受雨水冲刷,故石芽外形圆滑,溶沟深度不大(如图)。(二)溶斗与落水洞溶斗和落水洞都发育在垂直
4、活动带上,是喀斯特地面上发育最广泛的漏陷地貌,但是形态和成因上有区别。1、溶斗(喀斯特漏斗)溶斗是一种碟形、漏斗形、圆筒形的小型封闭式圆洼地(深度一般小于直径)。当喀斯特谷底溶斗呈串珠状出现时,暗示着可能有地下河存在,因此常作为喀斯特地区寻找地下水的指示性地貌。溶斗按成因可分为:(1)溶蚀溶斗地表径流沿裂隙密集地段溶蚀而成,深度不大,斗壁和缓,斗缘也不明显,外形多呈碟状。进一步发展时,斗壁变急峻,斗缘明显,呈漏斗状。(2)塌陷漏斗地下常出现大小不等的洞穴,覆盖在洞顶上的土层或岩层,由于重力作用,有时崩塌,造成塌陷形溶斗。多呈井状,底部有崩积物,壁陡,斗缘明显,深度大于宽度,外形呈筒状。2、落水
5、洞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大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落水洞的深度比宽度大得多。落水洞形态主要有两种:一是裂隙状落水洞,形态狭长,作一定倾斜和曲折向地下延伸,分布最广;二是井状落水洞,深度和宽度都很大法国的牧羊人落水洞1122m,四川奉节县小寨天坑662m.。落水洞成因除了溶蚀作用外,更重要在于重力和侵蚀作用。(三)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1、溶蚀洼地是一种面积较大的椭圆形封闭洼地,四周多被低山丘陵、峰林等围绕。底部堆积着2-3m厚的红土层,当洼地底部排水系统堵塞后(发育后期)积水成湖。2、溶蚀谷地是喀斯特地区一些宽阔而平坦的谷地,或者盆地两侧多被峰林夹峙,谷坡急陡,但谷底平坦,横剖面如槽形。谷地内
6、常有过境河穿过,由一端流入,至另一端潜入地下。在河流作用下,谷地不仅迅速扩大,还堆积了较厚的冲积物。此外,还残留石灰岩残积红土及低矮的石灰岩孤峰或残丘。(四)干谷、盲谷和地下河1、干谷喀斯特地区往昔的河谷(今已无水或仅洪水期有水),现已变成干谷。2、盲谷和地下河盲谷是死胡同式的(封闭式)河谷,前方常被陡崖所挡,河水从崖下落水洞潜入地下,变成地下河(伏流)。(五)峰丛、峰林和孤峰1、峰丛峰丛顶部山峰分散,基部连成一体,地势较高,侵蚀较轻微,是位于垂直渗透带上的峰林集合体。2、峰林成群的石灰岩山峰基部分离或微微相连,接近地下水位线。是地壳长期稳定下石灰岩体遭受强烈破坏并深切至水平流动带所成的山群。
7、3、孤峰散立在溶蚀谷地或溶蚀平原上的低矮山峰,是长期喀斯特作用的产物。如桂林独秀峰,伏波岩。4、三者联系时间上:发育早期中期晚期(峰丛峰林孤峰)空间上:中间边缘外缘(峰丛峰林孤峰)(六)岩溶盆地和岩溶平原岩溶盆地是一种大型的岩溶洼地,边缘略陡并发育发育峰林。多分布于地壳相对稳定地区。岩溶盆地继续扩大形成岩溶平原,地表覆盖红土并发育孤峰残丘。二、地下喀斯特地貌(一)溶洞的发育溶洞:地下水的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过程-缝隙、管道、洞穴)而成的地下空间(形态-道、室、厅、窟)。多个溶洞连通组合成一个整体时,可称为洞穴系统,溶洞形成后期还会受到构造影响,形成穿洞、峡谷、天生桥等地貌。(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喀斯特地貌 地貌 形成 条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