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点拯救方案:诗歌比较鉴赏(一).doc





《高考语文考点拯救方案:诗歌比较鉴赏(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考点拯救方案:诗歌比较鉴赏(一).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高考语文考点拯救方案:诗歌比较鉴赏(一).精品文档.2009高考语文考点拯救方案:诗歌比较鉴赏(一)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6分)从军行 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从军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注:(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1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分)2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的两首诗词,完成后面的试题。(8
2、分)五古溪居唐柳宗元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衣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释】: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榜(搒)png用棍子或竹板子打。鹧鸪天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释】:青旗:即酒招,也称青帘,是卖酒的标志。(1)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感于当时散文文风的浮躁和柔弱,他和 一起掀起了著名的 ,以期改革当时的文风。辛弃疾,字 ,号,是南宋著名抗金词人,他的词笔力雄厚,慷慨悲壮,与苏轼并称为“苏辛”。(2分)(2)从整体上看,这两篇作
3、品都写的是农村的田园生活,但诗人的描摹角度和思想情感却不尽相同,请做简要的分析。(6分)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 魏 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两首送别诗都写了猿声,请简要说明二者在对猿声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答:第一首诗中的“江风引雨入舟凉”与第二首诗中的“青山万里一孤舟”都写得景中有情。请对此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叹疆场隋代民歌闻道行人到,妆梳对镜台。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到家金刘汲三载尘劳
4、虑,翻然尽一除。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都是“喜归”,试分析两首诗在表现“喜”这一情感时的不同之处。(4分)(2)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4分)五、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 7分)山 雨宋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山 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再现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3分)答:这两首诗题材相同,但在描写手法和思想情
5、感上各有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六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裴给事宅白牡丹(唐)裴 潾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赏小园牡丹有感 (宋)陆 游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余。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驱群胡!注:鄜畤:秦文公祭祀白帝处,在今陕西富平县,汉属左冯翊,为长安“三辅”所辖,诗中借指长安一带之地。唐宋时代,长安、洛阳牡丹极盛。箠:鞭子。(1)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中的白牡丹有何特点?是如何表现的?(2)裴诗与陆诗同为写牡丹,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七、阅读下面两
6、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渔家傲 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出浴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叫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鲜花比。清平乐 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注】上面两首词都是李清照的咏梅之作。渔家傲写于早期,其中的“绿蚁”是一种美酒。清平乐写于晚年,“挼”(ru),揉搓,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其中的“风势”既指自然的“风势”,也寓国家的形势。李清照在她这两首观赏“雪里梅花”的词作中,虽然都写到了“醉”,但“醉”在两首词中所起的作用却
7、不相同,请说说你的鉴赏见解。(5分)答:八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8分)秋词(刘禹锡) 行秋 (徐玑)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注释:嗾,“教唆”的意思。(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刘诗的情感基调是 ,徐诗的情感基调是 。(2分)(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整首诗的艺术手法。(6分)答:刘诗:手法:分析:徐诗:手法:分析:九、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2题。(8分)江上 江上王安石 董颖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青山
8、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注】董颖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1试从动静角度对两首诗前两句的写景特点加以分析。(4分)答:2两首诗的第四句分别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4分)答:十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再宿武关李涉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2)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
9、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参考答案一、1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2都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陈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深沉感人。二、(1)韩愈 古文运动 幼安稼轩(每空0.5分)(2)柳诗着重从诗人自己的生活来表现乡居的闲适(1分),锄草劳作,击石唱歌,但字里行间(“谪”、
10、“不逢人”)透出一些孤愤(2分)。辛诗则从乡村的环境景色着笔(1分),描绘了一幅田野初春生机蓬勃、清新美丽的图画,更通过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的对比,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2分)。(评分要点:刘诗重在写自己的生活,闲适中有孤愤;辛词重在写景,表达自己乐于田园生活。有观点、有解说方给满分。)三、两者对猿声的写法有虚实的不同。王诗是写别后“忆”友时的景象:潇湘之上,猿啼声声入友梦境,令友梦中亦愁绪不解。虚写猿声,深化惆怅别情。刘诗实写送别分手时黄昏江两岸的猿声,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凉氛围。(4分)王诗写送友人上船,风雨入舟,凉意逼人的秋风秋雨凄凉景象之中寓有悲凉别绪。刘诗以“青山万里”与“一孤舟”的景象
11、,既写友人被贬的遥远与途中孤寂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的同情和送别时恋恋不舍之深情。情景结合,别有韵味。四、12. (1)叹疆场通过思妇听到远征的丈夫归来的消息时梳妆打扮与之前以泪洗面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喜不自禁的心情。到家通过对归家时的所见、所为、所感的描写,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回家之后的喜悦心情。(4分,对每首诗内容的概括各2分)(2)“山色”“依然”,写出了喜悦之后的闲适。“潇洒”是拟人手法,“山色”“潇洒”地进入我的居室,写出来脱离世俗官场之后的欣慰。两句诗写的不仅是物境,而且是心境,写出了诗人尘劳尽除后,心情由喜悦而安适的转化。(4分。对具体词语的赏析1分,拟人手法1分,对两句诗
12、总体的赏析2分)五、第一问:雨前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为后文写惊异之情作铺垫第二问:翁诗侧面描写 何诗既有侧面描写,又有正面描写(中间两联)翁诗表达雨后的惊异之情 何诗雨前的心旷神怡、雨中的喜、雨后的奇六、(1)幽雅高洁(超尘脱俗,冰清玉洁)(1分);运用对比、衬托(1分),豪贵争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形成鲜明的对比,月夜和冷露更衬托出白牡丹的雅致高洁(1分)。(2)裴诗托物言志(以物喻人)(1分),同情白牡丹孤寂的处境,含蓄抒发了裴给事之高洁品行朝中竟无人赏识的感慨(1分)。陆诗运用联想与想象(1分),从赏小园牡丹联想到洛阳、长安牡丹的胜况,感叹这两处失
13、地不能收复,抒发了渴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1分)。七、(1)作者在渔家傲中是以“醉”写乐。一方面欣喜春信、赞美雪里寒梅。因美景而“陶醉”;另一方面,在与人共赏梅花、劝人饮醉中,表现了主人公的热情和喜悦。(2分)作者在清平乐中足以“醉”写哀。一方面通过触景生情,感伤世事动荡变化、物是人非;另一方面借醉消愁,排遣自己飘零沦落、衰老孤苦、饱经磨难的忧郁。(3分)八、(1)清雅(或者答“高雅”“欣赏”“赞美”“昂扬”也可)/闲适(或者答“悠闲”也可)(2)刘诗后两句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1分),用“春色嗾人狂”来与秋天作对比,反衬出秋天的清雅素净。(2分)徐诗用了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的手法(1分),用
14、鸣蝉、飞叶来衬托环境的安谧恬静,从而表现人的闲适之情。(2分)九、1王诗:阴云中,含雨的晚云似在低垂慢移,静中有动,悠远含蓄。(2分)董诗:万顷秋江之上,双鸥飞舞,忽高忽低,静中有动,空阔寂寥。(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王诗阐述了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的哲理。(2分)董诗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也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十(1)拟人(1分)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2分)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
15、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2分)(2)可以有两种答案:不同意。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情。(2分。加点字为评卷要点,大意对即可得分。)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1分。有比较即可得分。)同意。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别。“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2分。加点字为评卷要点,大意对即可得分。)而“似”字无此意味。(1分。有比较即可得分。)只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考点 拯救 方案 诗歌 比较 鉴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