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doc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精品文档.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空气的组成。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理念】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流程】 引入课题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2:探讨空气成分(包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
2、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探究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药品选择及量化测定。 【教法探讨】 首先通过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指导学生阅读拉瓦锡探究空气的实验,以期达到以下目的: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初步了解拉瓦锡的实验原理,启发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 对于教材上的实验(如图),教师要进行实验演示: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做出假设或得出结论。如: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有哪些现象? 为什么打开
3、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广口瓶中? 进入到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中哪种气体的体积? 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完成该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的误差分析等等。 在上述问题中,大多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可能有困难,本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学生实验(如右图),就很好地将这一难点突破了。 对于问题的误差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得出产生误差可能有以下原因: 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不足,没有把氧气耗尽;没有等到集气瓶冷却就打开止水夹;导气管的体积被忽略不计了,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还有一个主要误差是来自于燃烧方式本身。因空气里的氧气在耗尽前燃烧就会停止。关于燃烧停止后剩余气体里有无
4、残余氧气(这一点有的学生也想得到);剩余混合气体里氧气比例小到什么程度时燃烧就会停止,这一点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留待课后安排学生作进一步探究。 教材里已有的实验设计,由于不能准确度量集气瓶内空气的实有体积等原因而存在不足之处。根据学生对上述实验原理的理解,适时地提出新的问题: 问题设置: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广口瓶的容积约为400 mL),再提供10 mL量筒、100 mL量筒、500 mL量筒,以及红磷和木炭两种固体物质供选用。怎样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思维风暴: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下述问题: 实验前怎样准确测定广口瓶内空气的体积? 实验后怎样准确测定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即氧气
5、的体积)? 实验探索: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甲组选用红磷、乙组选用木炭进行实验。 再通过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达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教案 课 题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 授课人 明海 学 校 长沙市长郡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 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
6、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7、重点 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 教学方法 讲演法、自学指导法、分组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仪器、药品 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500 mL量筒、100 mL量筒、10 mL量筒、500 mL烧杯、红磷、水、火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你的身边常围绕”。该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展示一只空烧杯)烧杯中有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 头脑风暴:你对空气知道多少?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提出有关空气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空气看不见而又摸不着?怎么证明空气确实存
8、在?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如果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其含量是多少?为什么风景区的空气比较清新,而一些大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工业城市的空气质量比较差?为什么有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 (在学生描述提出的问题时,及时对不规范的语言加以更正)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空气的成分。主要解决你们提出的下列问题:怎么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如果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又分别有多少? 【实验探究1】想一想,根据你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还有哪些办法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请同
9、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设计方案: 提供学生水槽(装有大半槽水)、小烧杯、一杯饮料(配吸管)及其他仪器若干,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再确定比较好的方案进行实验。 学生一般能提出的简易方案可能有上图所示的几种。 实验验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获取结论:空气是客观存在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再描述提出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 学生进行实验,对实验的现象加以描述,并做出结论。 以有关空气的故事或有关空气的趣味实验导入,迅速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产生对化学的亲近感。 以头脑风暴的探索形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空气 成分 教学 设计 案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