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学的主体性原则.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老子哲学的主体性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哲学的主体性原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老子哲学的主体性原则老子哲学的主体性原则论文关键词自然主体性主体性原则论文摘要(老子)哲学以道为最高范畴,道的本质内涵则为自然,是为道法自然;而自然乃是自本、自根、自主自成、自由之义,深蕴主体性思想的义理。由于道法自然的命题最终归结为人法自然,故自然的理念实为(老子)哲学的主体性价值原则透露出对人之主体性的重视与强调。关于人的主体性(Subjectivity)问题,学界争议颇多,但在主体性涵义这一基本点上大体上存在较为广泛的共鸣:主体性指的是人作为主体区别于客体的质的规定性,基本涵义为自己主宰、自己决定、主动、自觉、自由;反之,听命于神灵,受制于外在气力、外在权威等,均为主体性缺失、遮蔽或异化
2、的表现。所谓主体性原则,即是指强调人的主体性,视主体性为人之本质、最高价值的思想观念。主体性不等于人性,但无疑是人性的核心内容,因而,有关主体性的思想乃是对人之本质、本性及其实现的反思,是对人本身命运的关注。中国传统哲学固然没有主体、主体性之类的用语,但正如论者所讲,从根本上讲,中国哲学是关于人的学讲,是关于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学讲,为此,它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突出人的主体身份,强调人的主体性,因此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主体性思想。事实上,已有不少学者通过比照中、西方哲学主体性思想的异同,梳理出中国古代主体性思想的若干特点;亦有学者着力于传统主体性思想的深化研讨,发现其丰富内容。本文即在此基础上,
3、对(老子)哲学的主体性原则作一粗浅考察。一西周以来,传统宗教思想渐趋松动,但这种松动主要限于少数思想精英,占据社会思潮主流的仍然是普世的宗教人格神信仰,天、天命等观念虽已凸显出德性、义理诸人文义,但神性无疑还是第一义的。至(老子)出,标举自然之道为宇宙本原,从形上学的高度彻底否认神性主宰之帝、天,这才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权威。(老子)这一形上学突破的无神论意义甚为显豁,但其思想蕴涵绝不限于此,其中实涵摄主体性思想的深蕴。徐复观在讨论殷周之际的人文觉悟时曾提出著名的忧患意识讲:在以信仰为中心的宗教气氛之下,人感到由信仰而得救;把一切问题的责任交给于神,此时的自信心,乃是对神的自信心,宗教的虔
4、敬,是人把本人的主体性消解掉,将本人投掷于神的面前而彻底皈归于神的心理状态;只要本人担当起问题的责任时,才有忧患意识。忧患意识,不同于作为原始宗教动机的恐惧、绝望。一般人经常是在恐惧绝望中感到本人过分地渺小,而放弃本人的责任,一凭外在的神为本人作决定。在凭外在的神为本人作决定后的行为,对人的本身来讲,是脱离了本人的意志主动、理智导引的行为;这种行为是没有道德评价可言,因此这实际是在观念地幽暗世界中的行动。由卜辞所描出的殷人尚鬼的生活,正是这种生活。忧患与恐惧、绝望的最大不同之点,在于忧患心理的构成,乃是从当事者对吉凶成败的深思熟虑而来的远见;在这种远见中,主要发现了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的密切关
5、系,及当事者在行为上所应负的责任。忧患正是由这种责任感来的要以己力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时的心理状态。所以,忧患意识。乃人类精神开场直接对事物发生责任感的表现,也即是精神上开场有了人的自觉的表现。在忧患意识跃动之下,人的自信心的根据,渐由神而转移向本人本身行为的慎重与努力。这种慎重与努力。在周初是表如今敬、敬德、明德等观念里面。周初所强调的敬,是人的精神,由散漫而集中,并消解本人的官能欲望于本人所负的责任之前,凸显出本人主体的积极性与理性作用。L4J本人对本人负责,而不是由上帝或别的外在权威来决定、主宰本人的命运,这正是人的主体自觉、理性自觉的表现,是人的主体性的首要特征。故徐氏之忧患意识讲,亦可
6、谓之主体性讲,堪称对(老子)形上学突破的恰当诠释。然而,从主体性思想的视角来看,(老子)的奉献并不仅仅在于一般地讨论人的主体性问题,而更在于对人之主体性予以本体论高度的讨论与论证,进而确立起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原则。(老子)形上学的核心内容为自然之讲。(老子)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道法自然,不是讲在道之上、之外另有一自然存在并为之所效法,而是讲道即自然、表现为自然;而所谓自然,乃是本人使本人成为这样之意,故道法自然乃谓道自主、自成。盖老子以为天地万物生于道,依存于道、决定于道,而道则以其本身为存在根据,自作主宰、自己决定、自己成就。是为(老子)形上学之第一义。根据道既
7、超越又内在的观点,本体之道既超越形下万有,高远在上,为形而上之终极存在,又下落、遍在于天地万物,寓于万物而为物的内在本性,故道法自然的观点乃逻辑地展开为物法自然即天地万物自生自成的思想。(庄子)深得其旨,特拈出自化二字: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秋水))所谓固将自化,是讲天地万物本来乃是自己生成,自行变化的,其存在与发展并非由于外在的原因,而是取决于本身内在的固有本性。(庄子)又讲: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吹万不同,而使本人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自高、自厚、自明、本人、自取皆揭示万物自然,而非别有主宰。然而,(老子)形上学的宗旨
8、主要并不在于探究外在的宇宙本体与自然界之客观知识,解决客观世界的存在与认识问题,而在于从中推演、确立人的价值本体与本体存在,以解决人的终极关心问题。在老子看来,自然既是宇宙的本体,又是万物的本体,尤其是人的本体,三者乃是合而为一的。(老子)一方面讲道法自然,以自然为宇宙本体之道的本质内涵,另一方面又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以终极之道为人的价值本原。故道法自然最终落实为人法自然。刘笑敢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云:人生活在天地之中,而天地又来源于道,道在宇宙万物中是最高最根本的,但道的特点却是自然二字。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又取法于自然,所以,道是最高的实体,而自然则是最高的实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 哲学 主体性 原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