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论文格式.doc





《长安大学论文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安大学论文格式.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长安大学论文格式.精品文档.摘 要本文介绍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野外施工方法和数据解译技术,并以其为基础,结合华电安康火电厂偏桥厂址地基勘察项目为实例,详细阐述了工程概况、仪器配置、勘查技术手段及数据解译结果,并根据分析得出H1H1剖面在175米210米段有向北东倾的断裂带,其断点编号为F1-1;得出H2H2剖面在160米190米段有向北东倾的断裂带,其断点编号F1-2。最终结果表明在解决实际工程地质问题时,应用高密度电法可以很有效的划分其地质断裂特征,揭露不良的地质体。关键词:高密度电法,数据解译,断裂带ABSTRACTThis
2、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method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field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data interpretation, and it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Huadian Ankang power plant partial bridge site foundation survey project as an example, expound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
3、f the engineering,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exploration techniques and data interpretation results,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1H1profile in175 meters 210meters north east part of the fault zone, the breakpoint number F1-1; H2H2 profiles obtained in160 meters 190meters north east part of the faul
4、t zone, the breakpoint number F1-2. The final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solution of practical problems of engineering ge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can be very effective in the division of geological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exposing bad geological body.Keyword:High den
5、sity resistivity method,Data interpretation,Fracture zone目 录第一章 绪论41.1 工作方法介绍41.2工作方法发展前景41.3 应用实例概况51.3.1目的任务51.3.2工区环境51.3.3实物工作量51.4论文完成情况6第二章 地球物理前提及地层电性特征72.1 地球物理前提72.2 工作区地球物理特征7第三章 应用方法原理及野外工作技术73.1工作原理73.2野外工作方法与技术83.2.1 测线布置83.2.2仪器设备83.2.4工作方法特点103.2.5工作方法与技术11第四章 资料处理与数据解译134.1资料处理流程134.
6、2数据解译144.2.1数据解译方法144.2.1 实例H1-H1剖面数据解译144.2.2 实例H2-H2剖面数据解译15第五章 结论16参考文献18第一章 绪论1.1 工作方法介绍高密度电法是八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电法勘探新技术,基本原理和传统的电阻率法是相似的,所不同的是高密度电法采用高密度的测点,由电脑程序控制给电极供电。高密度电法观测精度高,数据采集可靠,对地电结构具有一定成像功能。各种地下隐患如裂缝、洞穴、软弱夹层、透镜体在探测成果图上有明显、直观的反映。高密度电法它不仅提高了野外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更形象地反映出岩土体地电断面的电性分布和结构特征,从而获得丰富的地质信息
7、,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广泛应用于找水、环境地质调查、资源勘探、道路建筑工程和城市建设工程等多个方面,成为探查地下工程隐患的主要方法之一。1.2工作方法发展前景这里的高密度电法指的是直流高密度电阻率法,但由于从中发展出直流激发极化法,所以统称高密度电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际上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野外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几十至上百根)置于测点上,然后利用程控电极转换开关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和自动采集。当测量结果送入微机后,还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给出关于地电断面分布的各种物理解释的结果。显然,高密度电阻率勘探技术的运用与发展,使电法勘探的智能化程度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关于阵列电探
8、的思想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就有人开始考虑实施,英国学者所设计的电测深偏置系统实际上就是高密度电法的最初模式,80年代中期,日本地质计测株式会社曾借助电极转换板实现了野外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数据采集,只是由于整体设计的不完善性,这套设备没有充分发挥高密度电阻率法的优越性。80年代后期,我国原地质矿产部系统率先开展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及其应用技术研究,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并完善了方法理论及有关技术问题,也研制成了几种类型的仪器。 目前,研究高密度电法的方法技术和仪器的主要有中国地质大学等,生产仪器的还有原长春地质学院、重庆的有关仪器厂家。近年来该方法先后在重大场地的工程地质调查、坝基及桥墩
9、选址、采空区及地裂缝探测等众多工程勘察领域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国外主要研究计算机自动二维、三维反演。二维反演程序是基于圆滑约束最小二乘法( de Groot-Hedlin和Constable 1990Sasaki 1992)的计算机反演计算程序,使用了基于准牛顿最优化非线性最小二乘新算法(Loke和Barker1996)【7,8,使得大数据量下的计算速度较常规最小二乘法快10倍以上。圆滑约束最小二乘法基于以下方程: (JJ+uF)a= Jg (1)其中,F=fx fx+fz fz;fx =水平平滑滤波系数矩阵(horizontal flatness filter);fz=
10、垂直平滑滤波系数矩阵(verticalflatness filter); J =偏导数矩阵;J=J的转置矩阵;u=阻尼系数;d=模型参数修改矢量(model perturbation vector);g-残差矢量( dis-crepancy vector)。这种算法的一个优点是可以调节阻尼系数和平滑滤波器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资料。反演程序使用的二维模型把地下空间分为许多模型子块。然后确定这些子块的电阻率,使得正演计算出的视电阻率拟断面与实测拟断面相吻合。对于每一层子块的厚度与电极距之间给一定的比例系数。最优化方法主要靠调节模型子块的电阻率来减小正演值与实测视电阻率值的差异。这种差异用均方误差( R
11、MS)来衡量。然而,有时最低均方误差值的模型却显示出了模型电阻率值巨大的和不切实际的变化,从地质勘察角度而言,这并不总是最好的模型。通常,最谨慎的逼近是选取迭代后均方误差不再明显改变的模型,这通常在第三和第五次迭代之中出现。MHLoke的二维、三维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反演程序已商品化,被国内外大多数公司、单位所使用,并与仪器相配套。1.3 应用实例概况1.3.1目的任务本论文以华电安康火电厂偏桥厂址地基勘察为例,利用高密度电法勘察探查地下工程隐患,揭露不良地质体,为电厂改造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经过实地勘测和论证,该项目在原厂东西两测布设高密度电法剖面两条(其剖面编号为H1-H1、H2-H2)进行
12、勘察,为电厂建设提供基础资料。1.3.2工区环境拟建的陕西省石泉县偏桥热电厂场地位于石泉县南偏桥村处,属构造剥蚀高中山山地地貌单元,植被发育。场址区河流支系交织,沟壑纵横,地形较为复杂,总体地形南高北低,地势高差约30100m左右。1.3.3实物工作量本次完成高密度电法剖面共2条,长度均为0.66公里,总长1.32Km实际布设高密度电法排列4条。其中H1H1剖面物理点940个,H2H2剖面物理点940个,共计1880个物理点。具体完成工作量见表1:高密度电法勘察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1序号排列名称排列测量长度(m)备注11-1630H1-1剖面第排列21-2630H1-1剖面第排列32-1630
13、H2-2剖面第排列42-2630H2-2剖面第排列合计2520m共2条剖面1.4论文完成情况首先,根据毕业设计的要求以及导师的建议,着手查找资料和收集资料,包括对高密度电法的工作原理与方法技术等内容做了细致的整理和分析,并开始设计整体构思。根据设计要求,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开始设计的准备。其次,在对内容概要和框架确定后,对应用实例进行筛选和分析后, 才进行论文设计编写。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内容修改,最终得以顺利完成论文。第二章 地球物理前提及地层电性特征2.1 地球物理前提本次物探(高密度电法)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探查场地断裂带分布及埋深。根据前人工作经验及物探人员现场踏勘,认为:由于断裂存在一定宽度的
14、破碎带,使得其与两盘正常岩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物性差异,其次,断裂使得地层岩体出现错动,断层破碎带与构造挤压影响带、正常岩体的物质状态、组成之间应存在较大差异,且本次勘察地段为富含地下水地域,断裂构造带与正常岩石之间含水程度不同,因此它们之间必定存在着一定的电性差异,从这些信息可以间接地推断出断层的性质和其它参数;同时,由于地下水的影响,富含地下水的地层较不含或地下水含量较少的地层存在着较大的典型差异。因此具备了进行高密度电法勘察断层的地球物理前提条件。2.2 工作区地球物理特征从本区高密度电法方法剖面视电阻率变化来看主要地层岩性电性特征、差异明显,电性特征主要受岩石结构、构造影响及富水程度等因
15、素的影响,主要地层岩性与第四系冲坡积物电阻率差异明显,在资料解释中我们以此作为垂向划分地层岩性的依据。第三章 应用方法原理及野外工作技术3.1工作原理高密度电法本质属直流电阻率法范畴,是以介质电性差异为基础,研究在人为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的变化分布规律9。实际工作中供电电流为低频交流电,其供电频率固定不变,一般选在2040H z之间。因高密度电法的供电频率较低,且固定不变,所以将其视为直流电阻率法,遵从直流电阻率法基本原理,文献1 和2中都有详细的推理解析,在这里不再累述。但需要指出的是:高密度电法与普通电阻率法相比,高密度电法设置了较高的测点密度,点距可以小到1m,所以高密度电法的
16、信息量远远超过普通电阻率法的信息量,并具有测深和测剖面功能,所提供的是二维信息,而且一定数量的二维剖面还可以组成一个拟三维图像,它是电剖面和电测深法的结合。高密度电法的数据采集系统由主机、电极转换器电缆等组成,主机通过电极转换器控制各电极的高压供电与测量状态。主机通过电极转换器发出工作指令、向电极供电、加压并接收、存贮测量数据。野外工作时,将多个电极按一定的间隔布置,观测过程中电极按一定规律组合,一次布置电极可实现不同的观测装置。高密度电法的解释成图由计算机完成,通过计算机将数据经相应畸变点剔除、地形校正、数据平滑等预处理后,最后经过二维反演、处理绘制成断面视电阻率等值图。为提高信噪比,高密度
17、电法必须进行如下数据处理:垂直或水平异常突出处理,用于所查明目的体分布状态不同时选择进行,如目的体为垂直向分布的断裂构造,则进行垂直异常突出处理;如目的体为水平分布的地层,则进行水平异常突出处理。3.2野外工作方法与技术3.2.1 测线布置本次高密度剖面布设原则是基本垂直本测区地质构造,由于本测区构造特征近东西向,所以其剖面近南北向布设。电极间距10米。每条剖面控制长度一般与测区宽度相当,其中H1H1剖面长度660米,H2H2剖面长度660米。每条剖面由二条高密度排列组成,分别观测然后拼接成一条完整剖面。见测区高密度电法工作实际材料图。3.2.2仪器设备高密度电阻率测量选用吉林大学工程技术研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安 大学 论文格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