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精品文档.TB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TB/T 3043-2005代替TB/T 3043-2002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post-Tensioned pre-cast concreteSimple-supported T-girders for railway bridges2005-08-19发布 2005-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目 录前言21 范围32 规范性应用文件33技术要求43.1 一般要求43
2、.2原材料要求43.3主要工艺要求53.3.1台座53.3.2钢模板53.3.3脱模剂63.3.4钢配件制作安装63.3.5预应力筋的下料、制束63.3.6构造筋下料、弯曲、绑扎及预埋管道63.3.7混凝土的配制和浇筑73.3.8混凝土养护83.3.9拆摸83.3.10预加应力83.3.11孔道压浆93.3.12封锚及横向联结混凝土93.3.13桥面防水层93.3.14横向预应力施工93.3.15梁缝板103.4产品质量要求104试验方法124.1原材料的试验方法124.2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试验方法134.3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方法134.4静载弯曲试验方法135检验规则135.1检验总则13
3、5.2质量检验要求135.3型式检验155.4静载弯曲试验155.5出厂(场)检验156标志与制造技术证明书166.1桥牌166.2梁号166.3制造技术证明书167保管及运输167.1存运梁167.2配孔发运167.3运输加固16附录A17前言本标准代替TB/T 3043-2002 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原GB/T 7418-87)。本次修订与TB/T 3043-2002(原 GB/T 7418-87)相比较,主要修改如下: 增加了双向预应力后张梁的内容; 增加了梁体混凝土预防碱骨料反应、抗动融、抗渗、抗腐等耐久性质量要求;全面提高了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 增加了矿物活性掺和料及
4、骨料碱活性、水泥及混凝土碱含量限值; 取消了卵碎石作为混凝土用粗骨料,明确规定碎石母岩强度不应小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的2倍; 增加了U形螺栓、支座锚栓渗锌等防腐处理要求; 增加了桥面泄水的有关要求; 增加了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限制,并明确了入模温度的要求; 对水泥浆进行了明确规定,并规定在终拉后48h内压浆; 增加了预加应力张拉分两个阶段进行及终张拉时混凝土弹性模量和龄期的要求; 增加了蒸汽养护采用跟踪养护,由原来的控制梁体表面温度改为控制梁体芯部温度,并降低了升、降温速度。规定了-5及高温暴晒时梁体表面应涂养护模; 增加了冬期施工要求,低温养护要求; 增加了拆模强度要求; 增加了梁体混凝土保护层厚
5、度的要求; 增加了桥面防水层采用TQF新型防水层和细石纤维网混凝土保护层; 增加了横向预应力工艺、质量要求; 明确规定了混凝土施工试件的检验方法; 加强了对原材料、混凝土拌和物等的检验; 明确了梁体上拱度限值的测试时间为终张拉后30d; 增加了梁体弹性上拱、支座板空腹声等要求; 定量地给出了后张梁外观质量缺陷标准; 修改了预制成品梁静载检验的抽样方法; 规定了静载试验挠度合格评定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提出。本标准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公司、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
6、建筑研究所、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振华、孙金更、牛斌、孙法林、马林。本标准与1984年12月1日首次发布,发布标准号为TB1496-84;1987年3月14日第2次发布,标准号为GB 7418-87,后按国家标准局统一要求改为推荐性标准 GB/T 7418-1987,又于2002年2月9日 GB/T 7418-1987转为 TB/T3043-2002(原GB7418-87的文本仍然有效)。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制造技术证明书、保管及运输。本标准适用于标准规距分
7、片式有碴桥面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以下简称后张梁)。无碴桥面后张梁或现浇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应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均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J821985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175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T176199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GB/T700 碳素结构钢GB/T70
8、1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1499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T15961991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24201981 水泥抗硫酸盐侵蚀快速试验方法GB/T3077 合金结构钢GB/T34201982 灰口铸铁管件GB/T522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8076 混凝土外加剂GB12953 氧化聚乙烯防水卷材GB13013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T14370200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80462000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9、标准GB50119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JB/T50671999 钢铁制件粉末渗锌JC9012002 水泥混凝土养护剂JGJ18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T272001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52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63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852002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T30131994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TB/T20922003 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TB/T2922.31998
10、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砂浆棒法TB/T2922.52002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快速砂浆棒法TB/T29651999 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TQFI型防水层技术条件TB/T30542002 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10002.31999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2102001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4251994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ASTMC12021997 混凝土Cl-渗透电量快速测定方法3技术要求3.1 一般要求3.1.1 后张梁应按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图纸及本标准制造。3.1.2 后张梁的混凝土应具有满足设
11、计要求的强度、弹性模量,并具有预防碱骨料反应性能。根据环境类别及侵袭作用等级,应具有抗冻性、抗渗性及耐腐蚀性等。3.1.3 后张梁应具有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刚度、抗裂性和耐久性。3.2原材料要求3.2.1 主要原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及进厂(场)复验报告单。3.2.2 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低碱硅酸盐水泥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中掺合料限为粉煤灰或矿渣),其C3A含量不应大于8%,比表面积不超过350m2/kg,游离氧化钙不超过1.5%,其余性能应符合GB175的规定。不应使用其他品种水泥。3.2.3 粗骨料应采用硬质洁净的天然中粗砂(或经试验确认符合质量要求的机制中粗砂),其细
12、度模数宜为2.63.2,含泥量不应大于2.0%,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JGJ52的规定。3.2.4 粗骨料应为坚硬耐久的岩碎石,空隙率不大于40%,压碎指标不应大于10%,粗骨料母岩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设计强度之比不应小于2,含泥量不应大于0.5%,针片状含量不应大于5%;粒径宜为5mm20mm,最大粒径不应超过25mm,且不应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JGJ53D的规定。3.2.5 选用的骨料应在试生产前进行碱活性试验。不应使碱碳酸盐反应活性骨料和膨胀率大于0.20%的碱硅酸反应活性骨料。当所采用骨料的碱硅酸反应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中的总碱含量不应超过3kg/m
13、3。3.2.6 混凝土外加剂应符合GB 8076的规定。外加剂品种及掺量由试验确定并符合GB50119-2003规定。不应掺入氯盐类外加剂。外加剂应与所用水泥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减水剂减水率不应低于20%,30min坍落度损失不大于15%,碱含量不应大于10%,硫酸钠含量不应大于5%,氯离子Cl-含量不应大于0.1%。3.2.7 混凝土活性矿物掺合料采用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粉。粉煤灰的氯离子Cl-含量不大于0.02%,碱含量以实测的1/6计,其余性能应符合GB/T1596-1991中I级粉煤灰的规定,磨细矿渣粉的烧失量不大于1%,比表面积宜为400m2/kg,流动度比不小于100%,碱含量以实测值的
14、1/2计,其余性能不应低于GB/T18046-2000中S95级的规定。3.2.8 拌制和养护混凝土用水应符合JGJ63的规定。3.2.9 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引入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3.2.10 非预应力钢筋(带肋、光圆钢筋及盘条)性能应分别符合GB1499、GB13013、GB/T701的规定。其中,带肋钢筋还应符合碳当量不大于0.5%的规定。3.2.11 预应力钢绞线技术性能应符合GB/T5224的规定,并对进厂(场)钢绞线批号进行拉伸试验、弹性模量试验。3.2.12 横向预应力筋采用的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或预应力钢绞线,应分别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GB/T522
15、4的规定。3.2.13 制造预埋钢配件用的普通碳素钢,应符合GB/T700的规定。人行道U型螺栓、支座锚栓应采用多元素渗透等防腐蚀处理,渗锌层厚度应符合JB/T5067-1999表1中4级要求。3.2.14 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应采用夹片锚,其夹片和锚卷材质应符合GB/T3077和GB/T699的规定,其技术性能应符合GB/T14370-2000的规定。采用新研制的锚具应按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当横向预应力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时,应采用配套的锚具及垫板;当横向预应力筋采用钢绞线时,应使用低向缩锚具,回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锚具使用应符合JGJ85-2002规定。3.2.15 桥面
16、防水层应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其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965-1999规定。潮湿多雨地区宜采用水溶性聚氨酯防水涂料。3.2.16 防水层的保护层应采用强度等级为符合设计要求的细石(粒径为5mm10mm,下同)纤维网混凝土。除粗骨料采用细石外,其余混凝土材料要求梁体相同。3.2.17 纵、横向预应力预埋(留)管道应采用抽拔橡胶管或金属螺旋管。金属螺旋管性能应符合JG/T3013-1994的要求。3.2.18 泄水管及管盖应采用铸铁或其它满足强度及耐久要求的材料制造,铸铁泄水管及管盖的性能应符合GB/T3420-1982中的HT150铸铁件的有关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3.2.19 梁体封锚(端)混
17、凝土、联结横隔板和桥面室湿接缝混凝土的材料要求与梁体相同。3.3 主要工艺要求3.3.1 台座台座构造应满足预设反拱预留压缩量、模板安装、浇注、震捣、拆模、张拉等工艺和张拉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并应严格控制梁端地基不均匀沉降。3.3.2 钢模板3.3.2.1 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能保证梁体个部形状、尺寸及预埋件的准确位置且接缝密贴,并可重复使用。应严格控制端模及侧模纵、横向预应力筋孔的位置,偏差不大于3mm。模板安装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规定:表1 模板安装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1模板(底、侧模)总长+15mm(跨度16m)+10mm(跨度16m)2底模板宽度+
18、10mm、0mm3底模板中心线与理论位置偏差2mm4桥面板内外侧与设计位置偏差5mm5腹板中心与设计位置偏差10mm6横隔板与设计位置偏差5mm7模板倾斜度偏差38底模、侧模及端模不平整度2mm/m9侧模、端模高度差+5mm10侧模及端模纵、横向预应力筋孔偏差离设计位置3mm11桥面宽度+10mm0mm12腹板厚度13底版厚度(在侧模下翼缘拐角处高度)14顶板厚度(在侧模上翼缘拐角处高度)15横隔板厚度3.3.2.2 模板(底模)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张拉应力、弹性模量及上拱度数据,预设反拱及预留压缩量。反拱轨迹按二次抛物线设置。3.3.2.3 侧模板上应配备足够数量和适宜激振力的附着式震动器。
19、3.3.3 脱模剂模板在安装前应采取保证梁体表面颜色一致的措施。并不应使用柴、机油混合物作为脱模剂。3.3.4 钢配件制作安装3.3.4.1 与联结板焊联处的锚固筋直角弯曲应采用热弯工艺。支座锚固螺栓与支座板不应直接焊接。3.3.4.2 钢配件应安装牢固,位置正确。支座板应平整,每块边缘高差不应超过1mm。3.3.5 预应力筋的下料、制束3.3.5.1 预应力筋下料长度按计算确定,在保持预应力筋顺直下切割,且不应损伤和污染其表面。不应使用电焊切割。3.3.5.2 钢绞线制束应梳理顺直,不应绞缠。制束及移运时防止变形、碰伤和污染。3.3.6 构造筋下料、弯曲、绑扎及预埋管道3.3.6.1 构造筋
20、下料长度允许偏差为+10mm,切断刀口平齐,两端头不应弯曲。3.3.6.2 管道定位网片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也可采用定位网片与轨道筋结合;端模板处管道不应下垂。当采用金属螺旋管时应在管内穿入塑料管等,管道应平顺、定位应准确、绑扎应牢固,并确保浇筑混凝土时管道不漏浆、上浮、旁移。3.3.6.3 螺纹筋联结应采用闪光对焊,并应符合JGJ18-2003规定。焊接接头试验应符合JGJ/T 27-2001规定。纵、横向预应力筋的预埋(留)管道及绑扎检验应逐步进行,其偏差应符合表2规定。表2 预留管道及钢筋绑扎允许偏差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1预留管道在任何方向与设计位置的偏差距跨中4m范围:4mm其 余 部
21、位:5mm2桥面主筋间距与设计位置偏差(拼装后检查)15mm3底板钢筋间距与设计位置偏差8mm4箍筋间距偏差15mm5箍筋的不垂直度1.0%6钢筋保护层与设计尺寸偏差+5mm0mm7其他钢筋偏移20mm3.6.6.4 梁体保护层垫块材料不应影响混凝土梁体的强度及耐久性,且能保证保护层厚度。3.3.7 混凝土的配制和浇筑3.3.7.1 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宜小于400kg,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不应超过500kg;水胶比不应大于0.35。掺和料的最大掺量不应超过水泥质量的25%。3.3.7.2 在配制混凝土拌和物时,水泥、水、外加剂、掺合料的称量偏差不应大于1%,粗、细骨料的称量偏差不应大于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制 后张法 预应力 溷凝土 铁路桥 技术 条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