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借鉴的草根创业成功案例故事-精品文档.docx
《可借鉴的草根创业成功案例故事-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借鉴的草根创业成功案例故事-精品文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可借鉴的草根创业成功案例故事可借鉴的草根创业成功案例故事创业者在创业时不妨借鉴一些那些已经成功创业的人,他们的创业经历。今天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草根创业成功案例的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草根创业成功案例:走出国门的草根创业先锋闯进非洲屋脊硕士菜农大赚300万美金一个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的硕士生,跑到贫穷的埃塞俄比亚当起了农民。短短5年,他竟然改变了该国蔬菜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本人也赚到了300多万美元,被誉为非洲屋脊上的中国蔬菜大王。踏上非洲,被天价青菜吓了一跳今年29岁的李剑,出生在合肥郊区一个菜农家庭。2004年在北京农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到北京一家生物公司当研究员。然后沉闷的工
2、作环境,让小李特别压抑。那年冬天,在埃塞俄比亚做调查报告车生意的表哥聊起在非洲的淘金经历,让李剑着了迷。2005年,李剑也踏上了非洲。埃塞俄比亚位于东非高原上,有非洲屋脊之称。当地牛羊数量非洲第一,同时又是世界著名的咖啡种植园,还有铂、镍、黄金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只是由于技术落后,没得到有效开发。当地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特别落后,毛驴是最主要的运输工具。这里除了西餐厅就是面包房,李剑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中餐馆,点了一盘炒芹菜和青椒肉丝,竟然要300玻尔(相当于200多元人民币)。由于当地不产青菜,都从外国进口。李剑随后到农贸市场了解情况,发现牛羊肉很多很便宜,而蔬菜少得可怜,大都是土豆、洋葱,绿叶菜几乎
3、看不到。表哥告诉他,中埃两国特别友好,近年来中国在这里承包了很多大工程,首都一带住着大批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但由于没有青菜吃,很多中资公司只得租飞机从欧洲空运。李剑疑惑:为什么不本人种?表哥苦笑:要是能种人家不早种了,偏偏等你去种吗?小李却豪情万丈:只要是农作物能生长的地方,肯定也能种出菜来。创造奇迹,长不活的东西活了种菜这事远没有李剑想象得那样简单,几年前,一位法国商人就尝试过大面积种植蔬菜,白白扔掉几十万美金。过去外国人对埃塞俄比亚种植业的看法都比拟浅薄,以为只要有土地,就能够长出谷物来,甚至能够用化学肥料保丰收。可事实并非如此。当地一年的雨量都集中在两个月的雨季,其余时间连续大旱。过于集中
4、的降雨不仅对农作物不利,还会加速坡地水土流失。而且这里土地含沙石多,漏水不保肥,不宜种青菜,故而当地人从来就不种这些长不活的东西。李剑不愧是北京农业大学的硕士,很快有了办法。2005年2月,他在一个叫尼斯克拉的地方租下300亩地,雇了20多名黑人兄弟,搭起简易的棚屋。先是用石头和水泥修起30多个大水窖,在雨季采集雨水供旱季使用。这里菜苗之所以种不活,是烈日和稀疏土质双重作用的结果。关键是提高土地墒情,使土地能修养水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施加有机肥。他购买了牛羊粪、骆驼粪等。随后,他托人从国内采购了蔬菜种子和抽水机等物资。在田里种上扎根深、坑性强的茄子、黄瓜、西红柿和青椒。为对付毒日头,他架了防晒
5、网。几个月的辛勤劳作换来了累累硕果:茄子最大的有1公斤重,西红柿、黄瓜品质也很好。李剑的蔬菜在市场上一露面,马上就被抢购一空。一位当地官员感慨:这真是个奇迹!成立联合体,有钱大家赚第二年,李剑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招工的消息一传出,就有几百人报名。很多人是想来学习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以为这个新兴产业前景很好。为了博得当地人更好的认同,便于今后通过借助当地人的气力提高产量发展更大的市场,李剑萌生了一个建立类似于公司+农户的购销联合体的战略想法。2007年,李剑办了一个蔬菜种植培训班,完全免费。只要在农场实习满一年,学员便可独立搞菜园。蔬菜由李剑收购,统一销售。当地人平均天天的生活费仅25美
6、分,而一个家庭采用李剑的技术种5亩菜,每年的净利润至少在2000美元以上,这是一笔他们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巨额财富。由此激发起了人们的种菜热情。2020年,李剑的蔬菜基地发展到2500亩,不仅有大白菜、茄子、辣椒,还有西葫芦、豇豆、生菜、芹菜、油菜等40多个中华特点的蔬菜品种,成为当地最大的外资农场。在搞好自家农场的同时,李剑通过公司+农户的经营联合体,使当地的蔬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保证了产量的充足。至于市场销售,能够讲是有多少要多少。2020年,李剑的青菜还获得了绿色环保认证,出口到也门、沙特等国。李剑的财富滚雪球般从最初的15万元人民币,变成了如今的300多万美金,在当地被誉为中国蔬菜大王。
7、草根创业成功案例:凭着一碗稀饭大家都知道,创业不易,不仅需要资金,需要技术,更需要有一个好产品或者好服务。然而,草根的创业往往是空手起家,甚至凭着一碗稀饭作本钱,就能创出一番事业。一对下岗的夫妇确实还真做到了,他们开的李大姐稀饭店做得风生水起,美名远扬。家住重庆市仁寿县城关镇的李春花和辜强夫妇,是本地一企业双双下岗的职工。早在1992年时,就因企业不景气而早早失业在家。俩人都同时失去工作,没有了固定收入,生活自然就开场拮据起来。迫于生计,夫妇俩决定在家门口摆个小烟摊,以此来维持生计。夫妇俩天天起早贪黑地轮流守候着这个小摊子。不过,还算不错,烟摊的生意虽不讲兴隆,但是养家糊口却是足足有余。他们在
8、摆了5年多的烟摊之后,竟然也积累了20来万块钱,甚至他们一度打算买套面积稍大一点的房子。可是,一次偶尔的受骗,不仅让他们重新回到一贫如洗的地步,而且还背负了20多万元的债务。那是1998年底的一天,有一个朋友找到李春花,声称能够帮助她从卷烟厂直接进购香烟,且比烟草公司的烟要便宜些。李春花有些担忧地嘀咕,不会是假烟吧。那个朋友信誓旦旦地讲,怎么可能会是假烟呢,我们是朋友,还能害你吗?晚上小俩口商量了一番,李春花讲,年底了春节很快就要到了,我们如今从烟厂直接进一批烟,价格要便宜很多,到春节时再卖能够赚到一笔可观的收入。于是俩人合计着把银行的20多万元存款取了出来,并向亲朋好友借了20多万元,凑足了
9、50万元,从烟厂直接进购了100件烟。看到堆在家里满满的香烟,而且天天仍然能够卖出不少的货,李春花心里暗暗高兴着,她盘算了一番,春节期间能够把这些烟全都销售出去的,能够稳稳赚到一笔大收入。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从烟厂进购的这批烟还只卖了几天时间,买烟的人陆续找上门来,要求退货;还有一些人就向工商部门举报了她卖假烟。结果可想而知,退货赔钱,假烟被查禁销毁。真是一步不慎招致满盘皆输呀。好在工商部门在查明情况后,得知李春花夫妇也是受害者,便没有再处罚他们。但是,李春花俩口子已是倾家荡产,债台高筑了。本人辛辛苦苦摆了5年多的烟摊一分钱都没了,还背负着亲朋好友20多万元的债务。悔恨、悲愤都无济于事,那个当时
10、介绍购烟的所谓朋友也跑得无影无踪。面对隔三差五上门催债的人,李春花夫妇俩不仅生活艰苦而且还不得安定。在仁寿县城关镇看来是无法待下去了,必须去外地谋生才是。俩口子商量着出去做什么营生?干什么都得要个本钱,如今手头一点本钱都没有,能干什么呢?丈夫辜强随口讲了一句卖稀饭不要什么本钱,只是利润微薄。李春花想了想,觉得是个办法,她以为只要有利润就行。于是夫妇俩决定去西藏卖稀饭。当夫妇俩到达成都的双流机场后,才知一张机票要一千多块钱,俩人根本买不起去西藏的机票。没辙,俩人只好在双流县停留下来了。既然西藏一时去不了,那就干脆在双流县城卖稀饭吧。夫妻俩在双流县城棠中路找到了一个只要6平方米的门店,和老板谈妥了
11、以年租金3000元的价格租了下来。接下来,经过几天的筹备,夫妻俩的稀饭店就草草开张了。李春花满以为稀饭店的生意会如本人想象的那么好,不料,生意竟然非常清淡,进店的顾客寥寥无几。三个多月时间过去了,店子没赚到一分钱还亏损了3000多块钱。正当稀饭店难以为继之时,一天工商所的一位同志前来收管理费,李春花对他抱怨讲,店子都快要关门了,根本没有钱交管理费。工商所的同志顺口讲了一句,你们开稀饭店的也要改变经营理念,要有创新意识,才能使店子有生机。听了这话之后,李春花觉得蛮有道理,尽管不懂得什么理念不理念的,但是要创新还是能够听明白的。晚上她和丈夫认真商量起来。李春花以为稀饭不仅是作为早餐,也应该能够作中
12、晚餐,由于如今的人们生活好了,大鱼大肉吃多了不仅吃腻了,而且还对身体不好,容易肥胖得高血压病。假如吃稀饭这种清淡的饮食,应该有益健康。丈夫辜强以为,稀饭的品种应该要改良,不能光是靠米来熬,还能够加些鱼、肉、皮蛋、肥肠等,做成荤稀饭,这样一来,味道更鲜美又有营养,肯定能获得顾客的认可。夫妻俩分头行动,一个研究稀饭的品种,一个研究怎样熬出味道更好的稀饭,他们要开场打造属于本人的稀饭品牌。李春花甚至为本人的店子取好一个动听的新名字,就叫李姐稀饭大王。改良后的稀饭店终于重新开张了。李春花和丈夫辜强一大早就在店子里摆上了5口大锅,里面熬着不同品种的稀饭,并请顾客免费品尝。周边的顾客抱着好奇的心理都来店里
13、品尝一番。果然,他们觉得味道非常不错,而且还把稀饭做出这么多不同的品种出来,真不容易。尝了店里稀饭的顾客一传十,十传百,没两天附近的人都知道了李姐稀饭大王的稀饭味道非常好。由此带来的效应是顾客盈门。店子生意火爆起来了,自然就有了利润。夫妻俩毫不知足,他们乘胜前进,把稀饭的品种进一步扩大,研究出了滋补类的、清火解毒类的、减肥类等20多个稀饭品种。丈夫辜强在稀饭质量上也是严格要求,从进料,到清洗,到熬制,都层层把好质量关。让顾客放心、满意,成为李姐稀饭大王的宗旨。聪明的李春花懂得,光靠顾客的口口相传,只能让周边的居民了解本人的店子,要想在全双流县做出知名度,就必须依靠电视广告的宣传。她找到了双流县
14、电视台,花钱做了一下广告,提倡把稀饭当成正餐吃,当成营养餐、健康餐来吃。顾客的口碑,加上电视的广告宣传,李姐稀饭大王的牌子声名大振,在整个双流县成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知名店子。前来李姐店子品尝稀饭的顾客是络绎不绝,有时忙不过来时,顾客会本人动手打稀饭,盛味碟。来店子喝粥的大多是老顾客了,加之李春花为人和气,顾客对老板娘李春花都亲切地叫李姐。店子生意的兴隆,天天给李姐夫妻俩竟然带来了几千元的营业额。由于稀饭店客流量过大,在客流高峰时经常有顾客在店外等候。李姐俩口子开场考虑要将店子搬迁到宽阔的地方才行。2000年7月,李姐夫妻俩寻访到了双流县长冶路二段一个占地有2亩多的农家大院,这里环境好,颇有
15、农家的田园风格,李姐立即就决定租了下来。为了把这个新稀饭店搞得更好,李姐又投资了10万元进行了一番装修和改造,把这个农家院子搞得乡土味十分浓,让顾客感受和体验到天然绿色的味道。新店开业前,为吸引顾客,李姐夫妇还特意招聘了一批漂亮帅气的农家小妹和小伙子,打扮成地道的村姑和村夫。确实如李姐意料的那样,新稀饭店开业后,顾客如潮水一般涌来,把整个院子挤得满满的。十分是周末,院子周围的空地都停满了各种小车。要保持生意长久兴隆,李姐深知,还要推出更多的新品种。由于店子招了不少员工,所以,李姐俩口子就腾出时间来研究更多的稀饭新品种。李姐在请教了一些老中医后,又推出了美容养颜、开胃健脾的稀饭,而且还取了一些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借鉴 草根 创业 成功 案例 故事 精品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