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历史-精品文档.docx





《操作系统历史-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历史-精品文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操作系统历史操作系统历史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使用电脑和手机,那你们知道里面的操作系统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吗?下面由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了操作系统历史发展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操作系统技术的历史发展1.手工操作(无操作系统)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20世纪50年代中期,还未出现操作系统,计算机工作采用手工操作方式。程序员将对应于程序和数据的已穿孔的纸带(或卡片)装入输入机,然后启动输入机把程序和数据输入计算机内存,接着通过控制台开关启动程序针对数据运行;计算完毕,打印机输出计算结果;用户取走结果并卸下纸带(或卡片)后,才让下一个用户上机。手工操作方式两个特点:(1)用户独占全机。不会出现因
2、资源已被其他用户占用而等待的现象,但资源的利用率低。(2)CPU等待手工操作。CPU的利用不充分。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人机矛盾:手工操作的慢速度和计算机的高速度之间构成了尖锐矛盾,手工操作方式已严重损害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使资源利用率降为百分之几,甚至更低),不能容忍。唯一的解决办法:只要摆脱人的手工操作,实现作业的自动过渡。这样就出现了成批处理。2.批处理系统批处理系统:加载在计算机上的一个系统软件,在它的控制下,计算机能够自动地、成批地处理一个或多个用户的作业(这作业包括程序、数据和命令)。联机批处理系统首先出现的是联机批处理系统,即作业的输入/输出由CPU来处理。主机与输入机之间增
3、加一个存储设备磁带,在运行于主机上的监督程序的自动控制下,计算机可自动完成:成批地把输入机上的用户作业读入磁带,依次把磁带上的用户作业读入主机内存并执行并把计算结果向输出机输出。完成了上一批作业后,监督程序又从输入机上输入另一批作业,保存在磁带上,并按上述步骤重复处理。监督程序不停地处理各个作业,进而实现了作业到作业的自动转接,减少了作业建立时间和手工操作时间,有效克制了人机矛盾,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但是,在作业输入和结果输出时,主机的高速CPU仍处于空闲状态,等待慢速的输入/输出设备完成工作:主机处于忙等状态。脱机批处理系统为克制与缓解:高速主机与慢速外设的矛盾,提高CPU的利用率,又引入
4、了脱机批处理系统,即输入/输出脱离主机控制。这种方式的显著特征是:增加一台不与主机直接相连而专门用于与输入/输出设备打交道的卫星机。其功能是:(1)从输入机上读取用户作业并放到输入磁带上。(2)从输出磁带上读取执行结果并传给输出机。这样,主机不是直接与慢速的输入/输出设备打交道,而是与速度相对较快的磁带机发生关系,有效缓解了主机与设备的矛盾。主机与卫星机可并行工作,二者分工明确,能够充分发挥主机的高速计算能力。脱机批处理系统:20世纪60年代应用特别广泛,它极大缓解了人机矛盾及主机与外设的矛盾。IBM-7090/7094:配备的监督程序就是脱机批处理系统,是当代操作系统的原型。缺乏:每次主机内
5、存中仅存放一道作业,每当它运行期间发出输入/输出(I/O)请求后,高速的CPU便处于等待低速的I/O完成状态,致使CPU空闲。为改善CPU的利用率,又引入了多道程序系统。3.多道程序系统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所谓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就是指允很多个程序同时进入内存并运行。即同时把多个程序放入内存,并允许它们交替在CPU中运行,它们分享系统中的各种硬、软件资源。当一道程序因I/O请求而暂停运行时,CPU便立即转去运行另一道程序。单道程序的运行经过:在A程序计算时,I/O空闲,A程序I/O操作时,CPU空闲(B程序也是同样);必须A工作完成后,B才能进入内存中开场工作,两者是串行的,全部完成共需时间=T1+
6、T2。多道程序的运行经过:将A、B两道程序同时存放在内存中,它们在系统的控制下,可互相穿插、交替地在CPU上运行:当A程序因请求I/O操作而放弃CPU时,B程序就可占用CPU运行,这样CPU不再空闲,而正进行AI/O操作的I/O设备也不空闲,显然,CPU和I/O设备都处于忙状态,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进而也提高了系统的效率,A、B全部完成所需时间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不仅使CPU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改善I/O设备和内存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处理作业(程序)的个数),最终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效率。单处理机系统中多道程序运行时的特点:(1)多道: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
7、几道互相独立的程序;(2)宏观上并行:同时进入系统的几道程序都处于运行经过中,即它们先后开场了各自的运行,但都未运行完毕;(3)微观上串行:实际上,各道程序轮流地用CPU,并交替运行。多道程序系统的出现,标志着操作系统渐趋成熟的阶段,先后出现了作业调度管理、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外部设备管理、文件系统管理等功能。4.多道批处理系统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前述的批处理系统中,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构成多道批处理系统(简称:批处理系统)。它有两个特点:(1)多道:系统内可同时包容多个作业。这些作业放在外存中,组成一个后备队列,系统按一定的调度原则每次从后备作业队列中选取一个或多个作业进入内存运行
8、,运行作业结束、退出运行和后备作业进入运行均由系统自动实现,进而在系统中构成一个自动转接的、连续的作业流。(2)成批:在系统运行经过中,不允许用户与其作业发生交互作用,即:作业一旦进入系统,用户就不能直接干涉其作业的运行。批处理系统的追求目的: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以及作业流程的自动化。批处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缺点:不提供人机交互能力,给用户使用计算机带来不便。固然用户独占全机资源,并且直接控制程序的运行,能够随时了解程序运行情况。但这种工作方式因独占全机造成资源效率极低。一种新的追求目的:既能保证计算机效率,又能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20世纪60年代中期,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使这种
9、追求成为可能。5.分时系统由于CPU速度不断提高和采用分时技术,一台计算机可同时连接多个用户终端,而每个用户可在本人的终端上联机使用计算机,好象本人独占机器一样。分时技术:把处理机的运行时间分成很短的时间片,按时间片轮流把处理机分配给各联机作业使用。若某个作业在分配给它的时间片内不能完成其计算,则该作业暂时中断,把处理机让给另一作业使用,等待下一轮时再继续其运行。由于计算机速度很快,作业运行轮转得很快,给每个用户的印象是,好象他独占了一台计算机。而每个用户能够通过本人的终端向系统发出各种操作控制命令,在充分的人机交互情况下,完成作业的运行。具有上述特征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分时系统,它允很多个用户同
10、时联机使用计算机。特点:(1)多路性。若干个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微观上看是各用户轮流使用计算机;宏观上看是各用户并行工作。(2)交互性。用户可根据系统对请求的响应结果,进一步向系统提出新的请求。这种能使用户与系统进行人机对话的工作方式,明显地有别于批处理系统,因此,分时系统又被称为交互式系统。(3)独立性。用户之间能够互相独立操作,互不干扰。系统保证各用户程序运行的完好性,不会发生互相混淆或毁坏现象。(4)及时性。系统可对用户的输入及时作出响应。分时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响应时间,它是指:从终端发出命令到系统予以应答所需的时间。分时系统的主要目的:对用户响应的及时性,即不至于用户等待每一
11、个命令的处理时间过长。分时系统能够同时接纳数十个甚至上百个用户,由于内存空间有限,往往采用对换(又称交换)方式的存储方法。即将未轮到的作业放入磁盘,一旦轮到,再将其调入内存;而时间片用完后,又将作业存回磁盘(俗称滚进、滚出法),使同一存储区域轮流为多个用户服务。多用户分时系统是当今计算机操作系统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类操作系统。6.实时系统固然多道批处理系统和分时系统能获得较令人满意的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响应时间,但却不能知足实时控制与实时信息处理两个应用领域的需求。于是就产生了实时系统,即系统能够及时响应随机发生的外部事件,并在严格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实时系统在一个特定的应用中常作为一种控
12、制设备来使用。实时系统可分成两类:(1)实时控制系统。当用于飞机飞行、导弹发射等的自动控制时,要求计算机能尽快处理测量系统测得的数据,及时地对飞机或导弹进行控制,或将有关信息通过显示终端提供应决策人员。当用于轧钢、石化等工业生产经过控制时,也要求计算机能及时处理由各类传感器送来的数据,然后控制相应的执行机构。(2)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当用于预定飞机票、查询有关航班、航线、票价等事宜时,或当用于银行系统、情报检索系统时,都要求计算机能对终端设备发来的服务请求及时予以正确的回答。此类对响应及时性的要求稍弱于第一类。实时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1)及时响应。每一个信息接收、分析处理和发送的经过必须在严格
13、的时间限制内完成。(2)高可靠性。需采取冗余措施,双机系统前后台工作,也包括必要的保密措施等。7.通用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三种基本类型: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通用操作系统:具有多种类型操作特征的操作系统。能够同时兼有多道批处理、分时、实时处理的功能,或其中两种以上的功能。例如:实时处理+批处理=实时批处理系统。首先保证优先处理实时任务,插空进行批处理作业。常把实时任务称为前台作业,批作业称为后台作业。再如:批处理+分时处理=分时批处理系统。即:时间要求不强的作业放入后台(批处理)处理,需频繁交互的作业在前台(分时)处理,处理机优先运行前台作业。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国际上开场研制一
14、些大型的通用操作系统。这些系统试图到达功能齐全、可适应各种应用范围和操作方式变化多端的环境的目的。但是,这些系统过于复杂和庞大,不仅付出了宏大的代价,且在解决其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理解性方面都碰到很大的困难。相比之下,UNIX操作系统却是一个例外。这是一个通用的多用户分时交互型的操作系统。它首先建立的是一个精干的核心,而其功能却足以与很多大型的操作系统相媲美,在核心层以外,能够支持庞大的软件系统。它很快得到应用和推广,并不断完善,对当代操作系统有着重大的影响。至此,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基本构造和组成都已构成并渐趋完善。二.操作系统的新历史阶段进入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操作系统 历史 精品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