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音乐风格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音乐风格浅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音乐风格浅析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音乐风格浅析诗琪0世纪,音乐剧这种表演方式也就比歌剧或舞剧更具有吸引力。音乐剧(巴黎圣母院)(NotreDamedeParis又名(钟楼怪人))1998年9月16日首演于法国巴黎。在其后的几年演出里创造出直接观众四万多人的记录,还在世界很多国家的大城市巡演,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英国的伦敦、瑞士的日内瓦、黎巴嫩的里本、意大利的米兰、俄罗斯的莫斯科等。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获得的奖项:在法国获得过最佳演出年度奖、最佳曲目年度奖、最佳世纪歌曲观众奖在加拿大魁北克获得过最佳年度演出奖、最佳唱片奖、最佳导演年度奖、最佳圣堂歌曲奖在摩纳哥获得子世界音乐
2、法语唱片最佳销售奖。剧中的单曲(美人)(或译(美丽佳人))更是获得世界音乐奖,被诸多著名歌手翻唱。(巴黎圣母院)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立于音乐剧首列。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是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1885)的小讲(巴黎圣母院)改编而来。在法裔加拿大人吕克?普拉蒙顿(LucPlamondon)与意大利人李查德?科西安蒂(RichCocciante)的合作下,忠于原作,联手把它搬上了音乐舞台。这部音乐剧生动地表达出原著中对人道主义仁爱精神的颂扬,对封建制度的揭露和抨击以及对教会人物的恶行在道德精神上的谴责。与20世纪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相比,音乐剧(巴黎圣母
3、院)有极大的不同,有人甚至称其为另类音乐剧。评论家则以为,(巴黎圣母院)一剧将引领现代音乐剧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韦伯式音乐剧的阴影中走出来。在音乐剧中,制作人刻意追求舞台特效,音乐本体似乎沦为配角。(巴黎圣母院)的制作似乎正想把音乐剧引回以音乐和舞蹈为主的传统审美观念之中。(巴黎圣母院)一剧在传统基础上有颇多的创新,如不注重叙事,把表现的重点放在了音乐和舞台表演上,并将歌唱和舞蹈完全分开又巧妙地作了互补,同时还有剧中华美的服装、少变多动的舞台布景等。我国观众所熟知的美国纽约百老汇音乐剧名作(西区的故事)、(窈窕淑女)、(音乐之声),以及英国伦敦的名剧(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西
4、贡小姐)等,这些音乐剧多由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演艺公司包装而成,因而带有百老汇和西区特有的风格和运作方式。但(巴黎圣母院)几乎没有遭到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影响,甚至该作品诞生后,从制作、包装到推销也是由法国公司全权包办,而不像(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诞生于法国,包装和运作却由伦敦西区的公司来完成。因而,(巴黎圣母院)中几乎没有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印记,为清白之身。二、演唱形式(一)歌舞分离歌唱与舞蹈相分离是(巴黎圣母院)的一个独特风格。歌唱演员不跳舞,而跳舞演员不唱歌,即不是边歌边舞或边舞边歌的形式。在这之前的音乐剧中,舞蹈和歌唱演员的角色分配基本上没有绝对分开的情况,即歌唱演员会和舞蹈演
5、员一起舞蹈,而舞蹈演员也会介入歌唱(多数是合唱),进而体现出歌舞一体的样式。(巴黎圣母院)的整个剧目的歌曲全部由七位主要演员演唱,他们歌唱的时候不介入任何舞蹈,全情投入演唱。舞蹈演员则完全不介入歌曲的演唱。此种表现形式使歌者能够全身心的表达歌曲内容和内心情绪,舞者更专心于肢体表达。所有演员都各尽其职,共同围造出声音与画面、内心与外在的完美融合。(二)重独唱此剧侧重独唱,全剧50段音乐中大部分是独唱。七位歌唱演员轮番上场,一首接连一首,恰似独唱音乐会,而较少重唱和合唱。这能否是在迎合观众的审美需要却不从知晓,但歌舞分离的演出形式让独唱大放异彩。太多的侧重独唱难免使音乐陷于单调,适当的独唱和重唱交
6、融于独唱中会更显独唱的地位。(三)通俗为主流行的通俗唱法是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演员们的主要演唱形式,演奏乐器,也全部采用电声乐器,没有管弦乐器。这些都表明(巴黎圣母院)追求的是流行的通俗风格。而在这之前的大多数音乐剧的演唱都会融入美声唱法,在伴奏乐器上也大多以管弦乐器为主,或者参加一些摇滚电声乐器,很少用流行的乐器。三、音乐素材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音乐剧的最重要的创作原则便是将旋律之美发挥到极致,唯其如此,才能使音乐剧藉着音乐的翅膀得以致远,得以腾飞。与传统音乐剧强调美声唱法不同,作曲者把流行音乐因素载入到(巴黎圣母院)的基本音乐架构中,在强烈的摇滚旋律的包装之下,其乐曲具有震慑人心的魅力。(
7、巴黎圣母院)的音乐素材来源于:(一)城市歌谣曲城市歌谣曲香颂(chanson)在法文中其实就是歌曲的意思,唯美的曲调、抒情与叙事兼备的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了法国文化和语言中特有的细腻和精致。如剧中的名曲(美人)、艾丝梅拉达唱的(菲比斯)、百合唱的(我十四岁的年华全都给你),以及艾丝梅拉达和百合二人的重唱(他灿烂如太阳),都属于香颂。(二)吉普赛音乐吉普赛音乐在剧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吉普赛人源自印度,是一个漂泊民族,在欧洲很多国家都有其踪迹。他们每到一处,便于当地音乐交融,构成具有特色的吉卜赛音乐。本剧中的吉普赛人来自西班牙的安达鲁西亚,第一幕中艾丝美拉达诉讲身世的(吉普赛人)(有人翻译为(波希米亚
8、人)),不仅有西班牙佛拉门哥音乐的基调,还有印度的西塔尔琴的音色。再如第一幕中的(艾斯美拉达,你明了)是吉普赛领袖克洛潘演唱的,其中的那种较为尖锐的变化音旋律则是来自匈牙利的吉普赛音乐。这种音调在剧中还常用来刻画紧张和不祥的场景,如菲比斯在去爱之谷的路上与神甫对唱的(那人是谁)。这些充分体现了吉普赛音乐的表现力。(三)教堂音乐教堂音乐元素也在剧中塑造戏剧环境,且常以背景伴唱的方式出现。如艾丝美拉达第一幕中的(圣母颂)、神甫在第二幕中的独白(遇见你之前我是个幸福的人)。教堂音乐在剧中的数量固然不多,但在其中作用不容忽视。除以上的基调性音乐元素外,在剧中的对话场面和神甫角色中还使用了少量的宣叙性唱
9、腔,如第一幕中菲比斯于神甫在爱之谷。四、思想性音乐剧之所以取代了轻歌剧,是由于音乐剧更直接、更新颖的表现现实生活。音乐通俗流畅但不乏高度思想性,脚本也富有高度艺术性和戏剧性。(巴黎圣母院)改编于大文豪雨果的同名小讲,具有高度的社会思想性,剧情深入反映了封建主义制度的腐朽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崇高。多元的音乐素材具有浓厚的民间韵味,法国的香颂、吉普赛音乐、教堂音乐等凝结了高度的音乐思想,运用于剧中,充分的表现出戏剧魅力。音乐的思想性与戏剧思维到达完美的契合。五、结语作曲家王祖皆在评价(巴黎圣母院)时讲:音乐的戏剧性和戏剧的音乐性这对矛盾解决得非常好。饰演卡西莫多的演员我十分喜欢,他的声音是有造型的。舞美也非常成功,活动的道具跟舞蹈一起构成了一个非常流动的舞台。作曲家三宝也讲:音乐剧就是给你好听的音乐、好看的舞蹈、漂亮的舞台设计,给你从头到尾的感受。(巴黎圣母院)的成功在于音乐、舞蹈、戏剧的完美结合是,音乐扎根于民间,舞蹈与演唱分离,戏剧来源于文豪手笔。重要的是如何把它们融合,而不是拼凑。在借鉴的同时不能失去本质,希望拥有深厚文化的我国音乐剧也能佳作辈出。音乐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