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商隐诗歌的悲美意境.docx





《浅谈李商隐诗歌的悲美意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李商隐诗歌的悲美意境.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李商隐诗歌的悲美意境浅谈李商隐诗歌的悲美意境【摘要】政治追求和人生际遇的坎坷,情感的长期郁积和灵魂的无以聊赖,构成了李商隐悲叹感慨的心态,而这又深深影响着其诗美创作倾向,不仅为他的诗歌创作染上了一层悲美色彩,同时,为其诗创作注入了一种永无竭止的悲美意境。【关键词】李商隐;诗歌;悲美意境李商隐的诗不受人、事、景、物之限,而是处处浸染着无端的悲思慨绪,隐含着一颗寥落、幽怨、缠绵悱恻而又似有某种追求的心理。他的诗是好像是艳丽抹上一层愁绪,于朦胧深处显露出一丝光亮,感情的影子彷徨在诗行之中如烟似云,扑朔迷离,显露出他政治和人生追求上的失意和执意的矛盾心理。(一)坎坷的人生经历十岁那年,李商隐之父卒
2、于幕府,孤儿寡母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虽在故土,却好像外来的逃荒者。家世的孤苦不幸,病弱的身体,构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来振兴家道。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不仅被聘入幕府,又帮他在开成二年(837)中进士。同年底,令狐楚病逝。李商隐于次年春入径原节度使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商隐之才,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当时朋-斗争剧烈,令狐父子为中-要员,而王茂元被视为亲近李-。李商隐转依王茂元,在牛-眼里是背恩的行为,从此为令狐绹所不满。-人的意见,孤介的个性,使得李商隐一直沉沦下僚,30年中有20年辗转于各处幕府,远离家室飘泊异地。不由自主陷入到朋
3、-倾轧的漩涡之中,政治上受猜忌和歧视,人格也遭到极大诬毁,这宏大的精神压抑和心灵创伤使李商隐获得了刻骨铭心的悲剧体验,积郁了浓浓的一腔悲愤,也为其诗歌悲美意境构成奠定了基础。早年的学道经历是李商隐诗歌呈现悲美意境的另一原因。唐自高祖起就尊崇道家。晚唐时期,学道崇道已成社会风气。李商隐正出生和成长在那个崇道的年代,无可避免的遭到当时风气影响。在玉阳山学道时,他对道家经典(道藏)下过苦功,他还学会了道教中秘决隐文的表达方法。在学道经过中,有一个人对李商隐诗作甚至是爱情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是李商隐一生爱着的女冠宋华阳。李商隐出没于千年道观,沉浸在(道藏)之类古籍中,为什么会引起一场爱情悲剧?究其
4、原因,首先是晚唐社会的影响;其次是晚唐的道教分两大支金丹(又称外丹)与内丹(气功等)两派,都与房中术有关,天性颖悟,热爱生活的李商隐,在背诵这些典籍时,自然会萌动春心,向往爱情;再次是道观里有美丽的女冠,其中不少是豆蔻年华的美女,甚至还有皇家公主,而女冠宋华阳就是随公主入观的。李商隐正值青年时期,天天浏览房中术那样的书籍,又碰到了宋华阳那样美丽的女冠,产生恋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于情于欲也是正常的反响。但道门中宗派林立,教规森严,所以,李商隐和女冠宋华阳的恋爱自然又变成不合法的。这是李商隐诗歌呈现悲美意境的根本原因。时世、家世、身世多方面原因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性格与心态。秉赋的才情、悲
5、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心灵善感,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特别突出。种种不幸加深着他内心的沉痛,崇高美的事物在不断变化中的消沉、幻灭,引起了他的关切、彷徨和探索,这无疑成为他的艺术创造中悲美意境的特点。(二)诗中的悲美意境李商隐以其特有的才情,创构出很多美丽空灵的悲情诗歌,其中有取材自神话传讲、佛道故事的,也有现实和日常生活的。这些诗,意境迷离,诗势飘渺,诗语艳丽,诗旨沉博,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1.朦胧诗歌中的悲美意境李商隐的笔下往往是美的悲剧,充满了浓重的失落、怅惘与悲哀。透过悲美的意境,我们能看到诗人的理想,看到一颗寂寞追求的脆弱的心。朦胧的美
6、学特征,使人读来如雾中观花,云中望山,留下了特别广阔的想象天地,令人沉醉。如(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呤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首传诵千古的诗篇,感情强烈且带有悲情伤感。诗中写到的爱情不但遭到了封建礼教桎梏束缚,还加上了道教森严的教戒限制。首联以相见时难起句,以悲美的情感一下子捉住了读者的心。从爱情方面言,相恋之人自然是别亦难,如何的别亦难?诗人用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来表达。暮春时节,百花调残。百花这象征一切美妙的东西都被摧残了,诗人用百花残的意象来写它的别亦难。情人相见带来的是宏大快乐;分别随之而来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李商隐 诗歌 意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