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浅谈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浅谈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摘要:通过对2020-2021年湖北省3个小麦(TriticumaestivumL.)主导品种郑麦9023、襄麦55、襄麦25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调查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奉献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4125,其次是千粒重,为0.2872,奉献最小的是每穗粒数,为0.1517,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一致;不同年度间,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最小的是每穗粒数。因而,襄阳市麦区应在群体适宜有效穗数的基础上,把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作为突破口,实现三者的最佳协调关系,力争到达产量最大化。关键词:小麦(Triticumaest
2、ivumL.);变异系数;产量构成因子;相关性分析随着世界粮食生产形势日益严峻,进一步提高小麦(TriticumaestivumL.)产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小麦产量是由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构成的,在高产水平条件下,提高小麦产量,应在群体适宜有效穗数的基础上,把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作为突破,实现三者的最佳协调关系,力争到达产量最大化1-3。目前关于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已有很多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上是横向比拟,即同一年度间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2,4,5,而不同年份间产量构成因素研究较少。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襄阳市3个主栽品种郑麦9023、襄麦55、襄麦25在2020-
3、2021年的生育期及产量各因素的调查,分析了本地区小麦产量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奉献最大,但在不同年际间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进而讨论提高千粒重的途径,旨在为本地区的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提供根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材料是郑麦9023、襄麦55、襄麦25,3个品种均为湖北省的主栽小麦品种。1.2试验方法试验于2020-2021年进行,每年10月播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13.3m2,3个重复,常规麦田管理。1.3测定项目在小麦生育期间调查各品种的抗病性,小麦落黄时调查各品种的株高、有效穗数,在收获后室内调查每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及各小区的实际产量。1.4统计
4、与分析各性状取各年度间平均值,并采用DPS软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2结果与分析2.13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性对3个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表1),结果表明,3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均呈正相关,且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千粒重、每穗粒数,讲明有效穗数对小麦产量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另外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均为正相关关系,讲明有效穗数的增加并不会引起每穗粒数、千粒重的下降。2.23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的通径分析对3个品种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3个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进行了通径分析(表2),结果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小麦 产量 构成 因素 相关性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