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语的异化与优化.docx
《译语的异化与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译语的异化与优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译语的异化与优化译语的异化与优化-外语翻译论文异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翻译行为带来的必然结果。异化的存在并不取决于学者们的提倡或者反对。而西方学者提倡在译文中保留语文习惯的差异,是作为一种审美理想提出来的,即以异为美。今天学习啦我要与大家共享的是外语翻译论文:译语的异化与优化。详细内容如下,欢迎参考浏览:摘要:翻译界有一种习惯的误解,以为译本应该读起来不像译本、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因此译作的语言应是规范的汉语文学语言。实际上,译语是汉语的异化。译语异化是普遍存在于译本中的语言行为和文化现象。本文揭示了译语与译语文化的互相影响问题,指出译语的异化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抗与对话。好的翻译是译语
2、的优化,即保持异化适度。译语的优化将是我国新世纪翻译文学的新的诗学潮流。关键词:译语;异化;译语文化;优化Abstract:AcommonmisunderstandingabouttranslationisthattranslationshouldnotreadlikeatranslationbutshouldreadlikeaworkwritteninChinesebytheoriginalwriter.Forthisreason,thelanguageusedintranslating,i.e.,thetargetlanguage,inourcase,Chinese,shouldbesta
3、ndardChineseliterarylanguage.Inactualfact,however,thetargetlanguageisakindofdissimilatedChinese.Dissimilationisalinguisticbehaviourandaculturalphenomenoncommonintranslationworks.Thisarticlerevealsthemutualinfluencebetweenthetargetlanguageanditsculture,andpointsoutthatdissimilationofthetargetlanguage
4、maybeconsideredaconfrontationanddialoguebetweentwolanguagesandtwocultures.Agoodtranslationprovidespalatabledissimilationandthusachievesoptimizationofthetargetlanguage.OptimizationofthetargetlanguagewillbethenewtrendoftranslationinthenewageinChina.Keywords:targetlanguage;dissimilation;translationlang
5、uageculture;optimization论文正文:译语的异化与优化引言译即易,谓易换言语使相解也。翻译以言语的变易为主要特征,但不同体裁的作品,不同的译者,翻译的审美观念不同,变易的方法与变易的程度不同,翻译的效果、译作到达的境界也必然不同。译者把作品从一国语言转变成另一国语言,能够使相解,即沟通与理解,能够使相悦,即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可以以使相误,使读者产生隔膜,发生误会。这三种情况都与译语的异化与优化有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译语变异现象的分析来窥探译语的形态,以便正确识别与其有关的理论问题。一、翻译即异化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翻译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不同,构成了不同的翻译审美观念。在相
6、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把翻译看作译语对原作的同化经过,所以在确立翻译的标准和原则时,把求同作为基点,追求同而排挤异,所以不管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有译论家天真地以为译语应该与原语对等,出现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翻译理论。求同的翻译,讲究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与形式,其理论基础是传统的视语言为传达意义的工具的语言本质观。20世纪西方兴起的语言学美学,影响了人们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20世纪的西方美学界破除了语言是传达意义的工具这一观念,转向了语言创造并构成意义的新立场。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西方,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的变化,引发了语言学若干认知形式和方法论的变动,进而导致
7、一些相关学科如哲学、人类学、文学等学科的转向(Linguisticturn)。在这种诗学潮流的背景之下,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翻译的本质和审美原则。在西方众多新的翻译理论形式中,在解构主义思潮影响下产生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对我们的启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法国解构主义学者德里达(JacquesDerrida)、福柯(MichelFoucault)和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把翻译的本质问题视为哲学的中心问题,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待意义的可译性问题,或者从翻译理论的高度来看待语言的本质问题。罗兰巴特以为,文本生成之后,作者就失却存在的价值(作者已死!),而文本的意义在读者对语言符号的浏览中产生。解
8、构主义学者强调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文本的意义不是由文本本身决定的,而是由译者(读者)决定的。有趣的是,在解构主义学者那里,忠实性原则变得可有可无,译者用不着担忧有人责怪他的译文不忠实,甚至能够倒打一耙,责怪原作对译本不够忠实。如此看来,博尔赫斯(J.L.Borges)的诙谐(指他责怪原作对译本的不忠实)不无道理。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经典文献沃尔特本亚明的(译者的任务)一文,以为译文与原作之间是一种延续与创生的关系,本来就无忠实可言。文本经过翻译而被赋予新的意义,进而获得新的生命。所以,在解构主义学者看来,译本不是原作的附庸,而是原作文本的再生(afterlife)。翻译不仅仅是传达原作内容的手段
9、,而更主要的是使原作得以生存的手段。他们以互文性(intertextuality)这个概念来解释译作与原文之间的关系,以为一切文本都具有互文性,进而把译者置于与原作者平等的地位。德里达以延异(difference,是德里达本人创造的词汇,有区分、延搁、播散三重含义,有的学者译为分延)的概念来表示意义的不确定性,显现翻译的异化经过。他以为,不同的语言在意义、句法和语音上的差异,构成各种不同的表意方式,而翻译就是在同与异的纠结之中正确地表现异。人们只要通过翻译才能真正认识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认识不同语言的特定的表达方式。因而,解构主义学者以为,翻译的目的不在于求同,而在于存异,一部译作的价值,不在
10、于它的通畅程度,而在于它对语言差异的反映程度。我们以为,西方解构主义学者如此旗帜鲜明地标举译语的异化,并不是成心要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是在另一个层面上从另一个角度对翻译活动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的揭示。其实,我国古代翻译理论家早就认识到翻译的异化功能。(法句经序)记述的那一场关于信、达、雅的讨论,已涉及异化的问题。当时的译论家已注意天竺言语与汉异音,名物不同,传实不易,并且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来凸显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以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来指出译语在翻译经过的异化。道安论翻译的五失本,第一条就指出胡语尽倒,强调胡语与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鸠摩罗什曾指出汉语与胡语在文体上的差异,批语直译派的作品虽得
11、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秽也。释赞宁把翻译比作将绣花纺织品的正面翻过去,(翻也者,如翻锦绮,反面皆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指出译语与原语的差异。我国古人在一千多年前就发现翻译中的差异现象,讲明翻译的异化是客观存在。我国现现代学者也很重视翻译中的异化问题,鲁迅主张宁信而不顺,实际上是倡导异化。钱钟书标举化境,提醒译者不要由于中外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是针对异化而采取的对策,许渊冲针对中外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提出优势竞赛论,也涉及翻译的异化问题。总之,我们以为,翻译活动是译者对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的艺术地把握,翻译离不开异化,翻译本身就是异化。二、异化与译语文化如上
12、文所述,异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翻译行为带来的必然结果。异化的存在并不取决于学者们的提倡或者反对。而西方学者提倡在译文中保留语文习惯的差异,是作为一种审美理想提出来的,即以异为美。五四新文学运动兴起之后,我国文坛也流行过异化(欧化)之风,亦即以异化为美的文风。不少人主张欧化的白话文、欧化的国语文学。诗人何其芳曾回忆讲:我当学生的时候没有学过汉语语法,有很长一个时期,我不大了解汉语句法的一些特点,经常以外国语的某些观念来讲求汉语句法的完好变化。这样就产生了语言上有些不恰当的欧化。尽管当时提倡汉语欧化的作家们后来也克制了洋腔洋调的缺点,但译语对汉语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并且至今还在产生着影响。汉语的欧
13、化(异化)主要来自翻译文学的影响,而相对于原作来讲,译语的异化实际上是对原作语文习惯的同化,即传统翻译理论所谓的直译。译语的异化主要来自西方语言习惯的影响,同时,异化与译者所处时代的翻译审美观念有密切的关系。我们透过译例能够看得清楚一些:王后:他们拿走茶具的时候,为什么你告诉他们还留下这些椅子呢? (Whydidyoutellthemtoleavethechairswhentheytookawaythetea?)马格纳斯:我要在这里接见内阁。 (Ishallreceivethecabinethere.)王后:这里!为什么? (Here!Why?)马格纳斯:那,我想这里的露天空气和斜阳会给他们一
14、点安神的效果。在这里他们对我讲演,不能像在屋里那么容易。 (Well,Ithinktheopenairandtheeveninglightwillhaveaquietingeffectonthem.Theycannotmakespeechesatmesoeasilyasinaroom.)王后:准是那样吗?罗伯特问过布讷计斯,在哪儿学的,能讲演得那么漂亮,他讲在亥德公园。 (Areyousure?WhenRobertaskedBoanergeswherehelearnttospeaksobeautifully,hesaidInHydePark.)马格纳斯:是;可是那里有听众刺激他。 (Yes;b
15、utwithacrowdtostimulatehim.)王后:罗伯特讲你已经驯服了布讷计斯。 (RobertsaysyouhavetamedBoanerges.)马格纳斯:(略)王后:你不会因而得到感谢。他们以为你只是戏弄他们呢。 (Yougetnothanksforit.Theythinkyouareonlyhumbuggingthem.)这是老舍先生1956年翻译的肖伯纳的剧本(苹果车)里的一段。老舍是我国现代最具有艺术表现力的作家之一,他的英语水平也超过一般译者,根据常理,他的译语应该和他的创作语言一样,传神,生动,凝练,读起来琅琅上口。但从上面这段译文来看,我们很难相信它出自老舍先生的
16、手笔。对照英文译文,我们不难发现,老舍的译语在造句时尽量靠近原文。正是由于要和原文贴切,他才把Whydidyoutell根据原文的词序译作为什么你告诉在我想这里的露天空气一句里,除了斜阳在字面上与原文略有出入之外,其余部分几乎都能与原文相对应;其他句子也尽量保持与原文的一致,因此显得有些不自然,不大符合汉语白话的习惯。第一句话,假如译作他们刚刚来拾掇茶具,你为什么要他们还把椅子留下?不是更简练一些吗?最后一句Yougetnothanksforit译作没有人会因而感谢你,似乎更符合汉语白话习惯。老舍是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熟知戏剧语言的特点,可是,他为什么没有根据汉语文学语言的要求,把肖伯纳的这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异化 优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