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国债期货与利率市场化.docx
《浅谈我国国债期货与利率市场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国债期货与利率市场化.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我国国债期货与利率市场化浅谈我国国债期货与利率市场化一、引言1992年-1995年,我国曾推出国债期货,国债期货市场交易一度非常活跃,然而当时现货市场和监管制度仍不完善,国债期货并没有发挥套期保值、价格发现等功能,反而沦为了投机者操纵市场、赚取高额利润的工具。327事件发生后,交易所和证监会及时采取措施规范市场,但仍不能遏制投机狂潮,国债期货交易被迫停止。距开展国债期货交易试点已有20年,在这20年里,我国的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经济环境与以前有了很大不同。2021年9月6日,国债期货正式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这是金融市场逐步成熟的结果,也是
2、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建立国债期货市场,有助于完善债券的发行、交易、风险管理环节,完善债券市场构造,健全债券市场功能。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利率市场化的问题一直遭到广泛的关注。利率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我国实行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既到达了放松利率管制的目的,也避免了利率市场化影响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存款利率市场化也在稳步推进,改革获得了显著的成果。随着我对外开放的推进和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市场化的利率让金融机构面临着更大的风险。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管理意识比拟薄弱,风险管理方式也比拟单一,缺少有效的利率风险管
3、理工具。国债期货是一种简单、成熟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债券市场较为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体系基本上都包括债券发行、交易和风险管理三级市场,国债期货市场更是对市场定价和避险具有关键作用。利率市场化为国债期货交易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国债合理定价,而国债期货的推出又有助于躲避利率风险,降低市场主体的风险水平。本文回首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成果,分析了市场主体面临的利率风险,讨论了国债期货对利率风险管理和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意义。二、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方面获得了宏大的进展。2003年2月,央行在(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
4、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1.货币市场1996年6月,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首先放开,由拆借双方自主决定,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起点。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和现券交易价格同步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率先在货币市场获得突破,并且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2.债券市场1996年,财政部采用价格招标方式发行国债,标志着国债发行利率开场市场化。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利率实现了市场化。1999年9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财政部初次以利率招标的方式发行国债。我国债券市场上施行的基本上是市场化利率。3.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1)贷款利率1998年,央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5、并要求各金融机构建立贷款内部定价和受权制度。2021年6月,央行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7月,又将这一下限调整为0.7倍。2021年7月20日起,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这对经济构造调整和实现稳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外币贷款利率,2000年9月,央行放开外币贷款利率,由借贷双方自主确定贷款利率和计结息方式。(2)存款利率1999年10月,央行批准商业银行对保险公司试办大额定期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利率水平由双方协商确定,初步尝试存款利率改革。2004年10月,允许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对人民币存款利率向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我国 国债 期货 利率 市场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