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唐代古文运动在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docx
《谈唐代古文运动在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唐代古文运动在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谈唐代古文运动在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谈唐代古文运动在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我国古代的散文,在先秦两汉时期就已经相当发达。先秦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汉的史传文和政论文,都获得了高度成就。固然它们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但作为古代早期的散文,概括起来,又有下面两方面的共同特点:一是置内容于首要地位,无论记事、写人、议论,都是有所为而发的,形式为表达内容服务;二是书面语言比拟接近白话,朴实自然,不尚藻饰,写在文章中,便是明白通晓的散行文字,所谓辞达罢了矣((论语卫灵公)),是其基本要求。所以韩愈讲:唯古于辞必己出,文从字顺各识职((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他还以(孟子)的成书为例,指出:夫所谓著书
2、者,义止于辞耳。宣之于口,书之于简,何择焉。孟轲之书,非轲自著,轲既没,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耳。当时著书撰文,无非是记录口头所要讲的话罢了。古代早期的散文,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构成的。但是,在文学发展史上,各种文体之间,往往会相互影响。汉代兴起的辞赋,由骚体诗的散文化演变而来,同时,它又促使散文向着辞赋化的方向发展。辞赋实际上是一种带韵的散文,它的句式整洁,多用对偶排比,语言铺张藻丽,夸奇炫博,这些都给传统散文以很大的影响。汉代的散文家如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同时又是辞赋家,因此他们的散文作品也就往往带有辞赋习气,比拟注意语言形式的整饬对偶。十分是东汉以后,这种趋势
3、不断有所加强,语言的形式技巧越来越被放到重要的地位,早期的散体文终于逐步为所谓骈体文所取代了。骈体文起源于汉魏,盛行于南北朝。当时称作今体或俪辞,自唐代柳宗元以后,才开场叫做骈文、骈体文或骈偶文、骈俪文,其中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者也称四六文。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堆砌词藻、典故,注意音韵、对偶,句式多以四字、六字成双作对,如同二马并驾,骈文即由此得名。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讲:若夫句笔无常,而字有条(一作常)数,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这正是骈文句式上的特点。应当成认,骈文的出现,充分运用了方块汉字的艺术功能,丰富了古代散文的表现技巧,并非全无积极意义可言。骈文中
4、的一些优秀篇章,也有着比拟充实的内容,不应一概否认。但是,就骈文的主导方面来讲,却大都以华美纤巧的形式来掩盖其空虚贫乏的内容,构成了一种华而不实的浮靡文风,语言严重脱离白话,有的甚至变成了文字游戏,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淖。自南北朝至唐代,这种形式主义文风流行了好几百年,以致中断了早期散文的优良传统,造成了散文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唐代古文运动的酝酿经过。唐代古文运动固然至韩愈、柳宗元始获成功,但在韩、柳之前有一个很长的酝酿经过。骈文作为文章体裁的一种,本来无可非议。可是它扩及一切文字领域,便造成很大不便和一些弊端,由于它并不是能够适应一切文字场合的。因而陆续有一些人起来反对。随着骈文的形式主义弊
5、害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因此也不断有人出来加以反对。早在西魏文帝时,大臣苏绰就曾模拟(尚书)的诰命体制写过一篇替皇帝祭庙用的(大诰),图以商、周的古奥文体取代骈体,但并未奏效。隋文帝时,曾下诏规定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弃绝华绮,还将文表华艳的泗州刺史司马幼之付所司治罪。当时的李谔上书隋文帝,对齐、梁以来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的浮靡文风作了严厉的批判。但他们还未从根本上反对骈文的形式,因此也未能止住骈文发展的势头。到了唐代,骈文仍然盛行不衰。唐初魏征曾称梁以后的骈文意浅而繁,文匿而采,词尚轻险,是亡国之音((隋书文学传序))。四杰中
6、的王勃、杨炯等人也提出了改革文风的要求,杨炯在(王勃集序)中曾指出当时的文坛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并称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武则天时代的陈子昂更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复古革新的主张,他的著名的(与东方左史虬修作篇序)在理论上对古文运动有着直接的影响。他的论事书疏文章疏朴近古,盛唐萧颖士自称凡所拟议,必希古文。在创作实践上,陈子昂也是唐代第一个学西汉文辞的人。所以韩愈高度评价他讲: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荐士))随着越来越高地反对浮靡文风的呼声,一场文学改革运动势在必行了。然而积重难返。尽管浮靡文风一次次地遭到冲击,尽管当时用散体文写作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萧颖士、李华、元结、
7、独孤及、梁肃、柳冕等一大批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但直到中唐时期,骈文仍然保持着相当的势力,顽固地占据着地盘。柳宗元曾描绘当时骈文四六为人所赞扬的情形道:眩耀为文,琐碎排偶。抽黄对白,啽哢奔波。骈四俪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观者舞悦,夸谈雷吼。((乞巧文))由反对浮华轻艳的文风到明确鄙弃骈体。虽势单力薄,缺乏成功的创作实践,不能动俗,却为韩、柳古文运动做了必要的准备。直到韩愈、柳宗元出来倡导古文运动,才给了它致命的打击。韩愈、柳宗元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在当时是经过了一番艰辛斗争的。韩愈在(与冯宿论文书)中自述他写作古文为人所不容的情况道:仆为文久,每自测意中以为好,则人必以为恶矣。小称意,
8、人亦小怪之;大称意,则人必大怪之也。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也记述了韩愈与流俗针锋相对进行斗争的遭遇: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但经过这样剧烈的交锋,形势终于出现了变化。韩愈的弟子李汉在(昌黎先生集序)中极其扼要地概括了这场斗争的经过及结果:时人始而惊,中而笑且排,先生益坚,终而翕然随以定。在韩、柳及其门人、追随者顽强斗争和不懈努力下,不断壮大了古文运动的队伍和声势,终于在与形式主义文风的斗争中获得了胜利。为了同长期盛行的骈文相对抗,韩、柳搬出了骈文兴起以前的先秦两汉散文传统作为武器。
9、韩愈在(答李翊书)中主张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主张取道应本之五经,为文应参以孟、荀、庄、老诸子和(榖梁传)、(国语)、(史记)等著作,实际上就是要求继承古代早期散文的优良传统,借复古以行革新。称散文为古文,称这场革新为古文运动,正是打这里来的。古文运动,不仅仅是一种文体的革新,它的目的,包括道和文两个方面。韩愈的古文理论主张。第一点是文以载道。他提倡古文紧紧围绕复兴儒道,提出儒家的道统讲,以继道统自居。他的提倡儒道既有严格维护封建等级压迫制度的一面,也有针对现实,解决现实矛盾的一面,如以大一统反对藩镇割据,以儒道排挤佛、道二教,解决二教的扩张加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代 古文 运动 散文 发展史 地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