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本科论文.docx
《中药学本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本科论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药学本科论文中药学本科论文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应用知识和技能,以及各种中药的品种;、性能、成效、临床应用及其他相关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药学本科论文,供大家参考。中药学本科论文范文一:中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形式探析1研究背景我国中药产业经历了从手工作坊、小规模工业企业向当代工业企业的发展历程。2021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已达5156亿元,已经超过医药产业总产值的1/4,每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2021年中药产业产值约占到医药产业产值的1/3,且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超出医药工业整体水平9.0个百分点,高居
2、全行业第一。2021年1-7月,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12878亿元,同比增长16.1%,单只中药饮片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77亿元。在高速发展的经过中,中药产业也面临严重的问题。近年来掀起一股植物资源利用热潮,中药材大量开发,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一些野生药材和优质、稀有中草药缺乏保护而遭到严重毁坏。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数据显示,稀有及濒危植物物种已由2005年的168种增长到2021年的392种珍稀濒危植物。同时,中药材中的有机质大量输出农田生态系统,随着药材种植年限的增加,轮作单一,施肥不合理,养分元素比例失调,土壤肥力逐年衰退,导致原材产量较低,质量下降,经济收益减少。
3、在中药材的利用经过中,药用部位仅占植物的较小一部分,药材生产基地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非药用部位,导致药用植物副产品利用率低下。2循环经济概念简述传统经济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遵循的是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形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阐述生态经济时提出了循环经济概念,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将经济活动整合成资源、生产、消费、二次资源的闭环经过,对供给链管理要求在传统产业经济的线性形式基础上,增加反应机制,延长生产链,即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弃物的处理与再生。所遵循的原则是减少资源利用量及废物排放量(reduce
4、),高效施行物料的循环利用系统(recycle),回收利用废弃物(reuse),使资源和能源得到更合理和持久的利用,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战略目的。3发展中药产业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3.1节约中药资源,提高中药材利用率中药废渣利用率低,造成了严重资源浪费。中药药渣里面富含有纤维、多糖、蛋白等有机物以及微量元素等成分。经测定,经过60%的乙醇在人参进行提取后,测量其枯燥品的药渣,发现每100g药渣中仍含有人参总皂苷196mg、十多种氨基酸,同时还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中药产业循环经济通过提高生产工艺,增加中药药渣的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量,将再生资源重新投入生产,节约了中药资
5、源。3.2严格原料选购,保护人民健康中药药渣一般为湿物料,极易腐坏,乱排乱放将严重污染环境,给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以食用菌产业为例,目前其生产上用的棉籽壳原料农药残留较高,以此为原料生产的食用菌农药残留就可能超标。同时棉籽壳中含有对男性生殖健康有不良影响的棉多酚化学成分,因而食用菌的品质大受影响。中药产业循环经济采用清洁生产,严格控制中药原料的选购,在生产经过的每一步保证药品的安全,限制污染排放在规定范围内。3.3降低环境压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生态水平日益恶化,世界人口激增,各种资源面临干涸的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缓解资源短缺。中药产业循环经济通过对中药废物的合理采集和再利用,减少了
6、中药废弃物的直接排放,降低了中药产业对水源,空气,土壤,植被的污染。在国家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经济的情况下,循环经济发展形式利国利民,保证中药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4中药产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持体系中药产业想要发展出成熟的循环经济形式,无论是企业内部生产工艺,还是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都需要技术支持。技术支持体系主要由四类技术构成,包括中药循环再利用技术、中药资源化技术、中药系统化技术、环境监测技术。4.1中药循环再利用技术中药循环再利用技术是指通过延长中药材或产品的使用周期,通太多次反复使用,减少中药资源消耗及废弃物排放的技术。针对具有一定资源化潜力的中药废弃物,可通过
7、微生物、细胞、酶等生物转化,发酵转化技术等;或可采用提取富集、化学转化等适宜技术加工处理,使其转化为利用价值较高的资源性物质,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挖掘中药废弃物的资源化潜力,中药企业生产的中药渣通过药渣深加工厂分类后集中加工能够提取出其中仍有中药利用价值的部分重新返还给各个中药企业加工厂,经过药渣深加工厂加工后的中药渣运输到各个能够再利用中药渣的工厂,如菌类培养基地、沼气池、饲料加工厂、造纸厂、絮凝剂厂等等,沼气池生产的沼气是清洁能源,能够供应养殖场清洁的能源,饲料加工厂的饲料可以以用于养殖场的养殖,养殖场的动物粪便既能够返还给沼气池继续生产沼气可以以作为肥料运输给中药种植基地,最终实现中药
8、渣的循环利用。4.2中药资源化技术资源化技术指能够将生产或消费经过中产生的废弃物再次变为有用资源或产品的技术。资源化技术可将生产和消费的废弃物再加工成与原来一样的产品,可以以加工成其他的产品。资源化技术在循环经济技术体系中也非常重要,目前,已经产业化并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主要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有废纸、废玻璃、废塑料等的加工再生技术。中药渣同样能够通过资源化技术,将中药渣再提纯出中药成分,再提纯后的中药渣再运输给沼气池、饲料加工厂变为沼气饲料等有用的资源和产品。4.3中药系统化技术中药系统化技术是从系统工程角度考虑,通过构建合理的产品组合、产业组合及技术组合,实现物质、能量、资金和技术的优化使用的技
9、术。系统化技术主要包括两类:多产品联产技术和产业共生技术。前者是通太多种产品的联合生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生产经过中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进行科学分配来生产不同产品,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对副产品进行充分开发利用;后者则将不同的产业耦合在一起共同生产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某一产业生产的产品或废弃物,可作为另一产业的生产原料。中药产业循环经济能够同时运用这两种系统化技术。多个中药厂和中药培养基地能够通过聚集,将药材通过科学有效的分配给需要不同药材甚至同一药材不同部位的中药厂进行生产,某一中药厂不需要的药材部位能够给需要这一部分药材的中药厂,提高药材资源的利用效率,把和中药产业循环经济有关的产业耦合在一起
10、。4.4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是监测环境状况,即检测污染物和其他在自然经过和人工经过中产生的有害物质释放量的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是促进上述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发展的技术基础,没有该项技术,就无法准确计量各个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而使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及法律手段的运用缺乏科学根据。通过环境监测技术能够监测中药产业循环经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促进中药产业循环经济向更环保的方向发展。5中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形式中药废弃物的产生源于药材原料生产、药材初加工与饮片加工、中药制剂以及含中药的健康产品等资源性产品制造经过,主要包括:药材栽培(养殖)生产经过产生的传统非药用部位药材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加工经过产生的下
11、脚料及破碎组织、碎屑粉渣等;在中药制药等资源性产品制造经过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等。基于上述中药产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循环经济发展形式图,在本形式图中,存在着三个主体,分别为中药企业,药材种植基地,药渣深加工厂。主体作为中药产业循环经济中的开端与终端,在循环形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即本形式围绕着这三个主体的互相关系进行深化的讨论。下面是对此三个主体的介绍。5.1中药生产企业中药生产企业指的是主要经营中药材加工、中药饮片以及中成药生产的企业。由上诉构建的形式图可知,中药生产企业在循环经济形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形式的核心,是该形式的全部开端和部分终端。中药生产企业生产
12、经过中产生的大量中药废渣,经过进一步加工后,作为酒厂、造纸厂等的原料;药渣进行深加工后,又可用于再生产药品,这个循环的核心企业在此形式中的运行效率决定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5.2药材种植基地现阶段,大多数中药企业通过向种植药材的当地药农收购的方法获得原材料,中药植物园大多作为科研与教学用,在生产经过中,只要少数大中型企业拥有本人的中药材种植园,中药材种植园是中药企业的原料基地,通过对中药原材料也就是中药材的统一规模化的种植,使中药企业能够直接就地取材,减少了原料的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也保障了原料药材的质量。进行大规模的人工种植,缓解了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也减少对野生中药植物的过度开采。可见药材
13、种植基地是该循环经济形式的资源根本。药材种植基地的灌溉用水要求不高,中药生产企业产生的废水,处理后就可用于灌溉,水资源再次被循环利用。5.3药渣深加工厂首先,药材深加工厂将中药渣从中药厂中进行低价收购,即药渣深加工厂最早接触中药厂排放的废物。然后,再由其作初步的处理,由于经过生产后排放出来的药渣大多杂质较多,难以直接利用,中药深加工厂可将其进行枯燥、纯化、分类等处理。最后,药渣深加工厂再根据有效物质的差异将其分别卖给絮凝厂,造纸厂,食用菌培养基地,有机饲料厂,有机化肥厂等专业处理机构利用。药渣深加工厂是药渣废物再利用的关键环节,把中药生产企业和该经济循环形式内的其他企业有机联络在一起,起到了一
14、定的枢纽作用。5.4科研机构大多数中药材只要一小部分能够入药,尤其是中药生产企业在制作中药制剂等时,通常只是提取药材一部分内的成分,而非有效部位大多都会被浪费。科研机构对药用植物的非有效部位进行深化研究,从中另提取出其它有价值的成分。科研机构对资源的深化开发、创新,无疑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从长远发展看,科研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5循环方式中药厂产出的物质,主要有四类,除了产品中成药外,其他三类分别为中药渣,制药废水,中药非药用部位。药渣深加工厂将药渣收购后经过处理分配给上文阐述的专业转化机构进行处理。中药渣投入沼气池可生成沼气,是清洁能源,同样,沼气池可以以利用养殖厂中的动物产生的
15、粪便为原料,产生沼气,可供应周围厂房能源使用。一些药渣富含纤维素,能够成为纸张的原料;一些药渣含有絮凝物质,能够用来处理污水,而水又是造纸工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虽能够成立造纸废水厂,进行造纸,废水可有中药企业集群排放的废水提供,造出来的纸张可返回中药厂制作包材。经过处理后的污水,不仅能够利用于造纸,可以将其应用于厂房环境的清洗,假如技术过关,处理后的水到达一定标准,可以将其利用于中药材种植的灌溉。养殖场中的家畜,能够喂养由中药渣转化的有机饲料。其中动物产生的粪便能够结合转化后的中药渣制成有机肥料,应用于中药材植物园的植物种植。中药材植物能够直接被中药厂为原料投入到生产,可以以由科研机构将中
16、药材有效部位与无效部位提早分割,有效部位流入中药厂进行生产,植物的无效部位直接流入药渣深加工厂进行二次处理,经处理后,可将植物无效部位的转化为其他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二次利用。6保证中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形式运行的对策建议6.1完善中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鼓励政策我国政府多采用鼓励政策鼓励中药生产企业节能减排,以保证资源愈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如在(清洁生产促进法)第33条中规定,依法利用废物和从废物中回收原料生产产品的,根据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然而,只是注重终端推动而忽视中间环节,中药产业循环经济仍然只停留于外表而没有深化发展。本文建议政府部门设立发展中药产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支持科技研究开发、重大
17、项目的施行、为中药产业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建设提供经济支持;加强迫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支持创新政策的力度,对中药产业循环经济重点项目,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先给予信贷支持。此外,有关部门应建立起一套完好的中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指标体系和各地指标完成情况的赏罚办法,对做出突出奉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6.2加强科技发展,促进技术推广目前,我国中药产业在循环经济中的资源利用技术研究方面,获得了一些突破,但是总体来看,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还较为滞后,多数中药企业缺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关键技术,无法支撑企业运行形式向循环经济形式的转型。同时,由于设备、工艺落后,现有的技术支持还无
18、法知足全面发展中药产业循环经济的要求,设备更新是发展中药产业循环经济迫切需要解决和突破的环节。高校与科研院所应大力研究关键技术,设计能够知足深化发展中药产业循环需求的设备,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将理论变为实践,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6.3提高中药生产企业本身诚信自律中药生产企业作为中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形式核心部分,是资源的主要使用者和废弃物主要生产者。要想使该形式高效运行,需要中药生产企业本身提高对循环经济理论的认识,积极介入循环经济发展;诚信自律,严格根据国家规定标准生产药品、排放废弃物;在企业内部推行新工艺,在企业之间积极促进物质能量流动。中药学本科论文范文
19、二:中药临床研究中循证医学的应用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将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生的技能、经历和患者的期望、价值观三者完美结合,并在特定条件下付诸实践的实用性科学1。作为临床医学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循证医学促进了医学研究的最佳成果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推动了医疗质量的提高和临床医学的进步。1996年循证医学引入中国,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循证医学理念已深化到医药卫生各个领域2,并在解决各领域实际问题的经过中衍生了循证护理学、循证公共卫生学、循证药学、循证口腔医学等分支学科。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传统医学,中医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历,
20、有效地发挥了防病治病作用,广泛用于各种疾病治疗3,尤其是传统治疗失败时,患者常寻求中药治疗来缓解症状。Cochrane协作网的研究证据表明,中药能有效缓解某些特定疾病症状(如乳腺癌化疗的不良反响,肠易激综合征等)4。中药临床研究作为验证中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方法,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和推广,但随着临床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学问题日渐突出,研究质量不容乐观。运用循证医学知识服务中药临床研究,完善中药研究理论和临床实践方法,建立中药临床评价体系,促进中药学的发展,成为基于证据的研究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综述中药临床研究的现状和问题,讨论循证医学在中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1中药临
21、床研究现状和问题1.1中药临床研究现状1.1.1原始研究现状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作为验证疗效的金标准,是医学界公认的评价干涉措施有效性的最佳设计方案。然而中药RCT质量不高。2021年,肖妤等5系统评价了CNKI和万方数据库19792021年发表的中药注射液治疗晚期乳腺癌RCT的研究质量,研究结果显示:纳入的20项RCT中,中药添加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化疗组,但仅10%研究有明确诊断标准和随访报道,30%研究使用了正确的随机分配方法,55%研究比拟了组间平衡性,70%研究使用了正确的统计方法,80%研究有明确疗效断定标准,尚缺乏多中心研究,整体
22、研究方案质量的评价较低。2021年魏晓6系统评价了CBM数据库20062020年发表的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RCT,并根据RCT质量评价指标对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在纳入的107篇RCT中,仅4.7%研究使用了正确的随机分配方法,2.8%研究采用了盲法,1.9%研究报道了随访,23.4%研究有明确的纳入标准,9.3%研究有明确的排除标准,5.6%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响。由于我国当前中药临床研究方法学质量较低,尚不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1.1.2二次研究现状系统评价作为重要的二次研究方法之一,广泛用于中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但质量不容乐观。李廷谦等7系统检索了CNKI和CBM数
23、据库19952006年发表的中医药系统评价,共纳入111篇文献,涉及42个病种,仅14篇在Cochrane协作网注册,16篇未评价纳入RCT质量,22篇仅对纳入RCT进行简单不规范的评价,无一篇文献采用QUOROM声明报道结果。胡丹等8纳入了115篇19992020年中文发表的中药相关系统评价,并采用OQAQ和AMSTAR评价中药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共涉及17类疾病,心脑血管病居多(31.30%),结果显示尽管98.26%系统评价事先均有周密设计,但53.04%研究未分析发表性偏倚,另有57.39%未申明潜在利益冲突。由此可见,国内发表的中医药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亟待提高。1.2中药
24、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1.2.1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质量不高当前我国中药随机对照试验中采用正确随机分配方法的研究较少,仅提及随机分配的研究多,不重视盲法对结局疗效的评价;对照措施中绝大多数研究采用阳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很少研究使用安慰剂作为对照;重视短期疗效的评价,不重视长期疗效随访。有研究显示,不充分或者不清楚的随机分配方法、分配方案隐藏或者低质量的RCT可能夸张疗效高达30%41%911。1.2.2缺乏国际认可的诊断标准诊断是中医临床研究中纳入合格研究对象的重要环节,中医缺乏国际认可的诊断标准。西医可通过形态、图像、数据等提供证据,但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常选用不当的诊断标准或自定义的主观诊断标准,医生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学 本科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