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公考《申论》题.docx





《2022年北京市公考《申论》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北京市公考《申论》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北京市公考(申论)题2022年北京市公考(申论)题分类:申论/北京一、注意事项1本试题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总分100分。2请在题本、答题卡、草稿纸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涂黑。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考生方可答题。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
2、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材料材料1(308056)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强化地方-政领导干部履行“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到组建应急管理部、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一项项强有力的改革举措,彰显了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决心。(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华特点社-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公共安全
3、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将增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能力作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明确提出要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社会动员响应体系,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制定了任务书和路线图。材料2(308057)自2009年开始,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确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目的是要唤起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不断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同时要
4、求,各地要针对潜在灾害风险和区域灾害特点,开展应急演练活动。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风险调查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四川、江苏、河南等省的城市活断层探测全面铺开,吉林延吉、海南海口等几十个城市活断层探测进展顺利,福建省开展了陆地与海洋地震风险基础探测,全国完成了一百多项区域性地震安全评价,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启动。不仅是地震,面对“点多面广的灾害现状,应急管理部门启动了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和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各地结合实际,推进灾害风险治理。北京市开展大量调研,发布了全国首个应急管理事业发
5、展统计公报,进一步摸清灾害底数,指导灾害防治工作。贵州省多部门合作开展了低温雨雪凝冻灾害形成机理研究,通过“人防、技防、物防,提前部署防范措施,以应急“加法应对气温“减法。在福建省福州市,市民只需用微信“扫一扫,即可查询全市3020个避灾点信息,陕西省安康市实施异地搬迁工程,将高山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群众搬迁到安全宜居的浅丘或川道地带,彻底打破了“受灾重建再受灾的怪圈。有专家认为,我们可以把城市比作一个有机生命体,如果城市出现安全问题就好比是生了病。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强调“治未病思想,同样,城市的应急管理也应当将重心前移,注重灾害的预防。“防范胜于救灾,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让原本可能发生的灾害不再发生
6、,将可能发生的大灾害调控为小灾害,或在灾害发生后防止灾害再次发生。“治未病思想是我国中医的特色和优势,甚至被认为是中医诊疗的最高境界。(黄帝内经)最早明确了“治未病思想,如“谨和五味“饮食有节“形劳而不倦等反映了通过合理饮食、合理作息调养身体预防疾病的思想。(黄帝内经灵枢)中的“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黄帝内经素问)中的“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更是明确了防患于未然的“治未病思想。“治未病思想也反映在社会各个方面,如(周易)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尚书)曰:“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孙子兵法
7、)曰:“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这些古语所反映的,与中医“治未病思想如出一辙。材料3(308058)福建省永安市某村村民小江家门口的一副对联引人注目。上联为“洪水无情人有情,下联为“乔迁新居谢-恩。2019年5月16日,小江的家被洪水冲毁。灾害发生后,市、镇政府迅速帮助受灾群众,小江得以住进新居。近年来,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因灾倒损房屋恢复重建工作,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缓解了受灾群众的“燃眉之急,确保受灾群众“住有所居。我国海岸线狭长,沿海地区台风灾害时有发生。灾害来袭,“粮草先行。如何储好救灾物资并在关键时刻调得出、送得快?浙江省在台风过后,立即组织人员进
8、行救灾复盘,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研发了应急物资综合管理平台,提高物资调拨效率。黑龙江省通过建立区域保障储备库、与物流公司签订协议的方式,靠前部署、就近保障,物资运达灾区所需时间从原来的8小时缩短至3小时。山东寿光是著名的“蔬菜之乡。2018年8月,受台风“温比亚影响,寿光10万多个蔬菜大棚遭到不同程度损毁,52万人口受灾。灾害发生后,当地迅速开展救灾工作,妥善解决受灾群众吃住等基本生活困难,并在春节前组织开展冬春生活救助。村民老周回忆说,他的老房子被洪水泡坏了,政府帮他在入冬前把新房建好,烧起了煤炉,送去了棉衣棉被,让他度过了一个温暖的春节。材料4(308059)2021年4月20日是四川芦山地
9、震八周年纪念日。2019年,芦山县被确定为四川省唯一一个首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试点单位。几年前满目疮痍的小县城,今天利用“村村响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实现了秒级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组建了上百支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规范化的志愿者队伍;所有农房建设做到了避开地震断裂带、避开地质灾害点、避开泄洪通道,为防震减灾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全国应急管理系统按照“控制数量、提升质量、动态管理、激励支持的原则,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2019年创建首批13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试点,开辟了提升基层综合减灾能力的新阵地。2020年,全国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999个,示范效果进一步提升。材料5
10、(308060)今年上半年,江西萍乡连连降雨,洪涝灾害风险明显上升。作为该地某村的一名灾害信息员,小军的职责之一就是查看灾情、及时预警。去年7月,该村遭遇暴雨引发洪灾,正是他发现国道垮塌并及时设置路障,日夜值守,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避免了人员伤亡和损失。如今全国70余万名“小军奔波在城乡社区、风雨一线,履行着灾害信息员的职责。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是近年来全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一个缩影。2020年,北京市出台(关于加强全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建立覆盖全市所有城乡社区,能够熟练掌握灾情统计报送和开展灾情核查评估的“市-区-乡-村四级灾害信息员队
11、伍。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由村“两委成员或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在各级灾害信息员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全国累计接收灾情信息大幅增加,灾情报送质量有了新的提升,为应急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5月6日下午,湖北省英山县某村发生小型岩质滑坡,由于灾害信息员及时告知村委及周边村民并组织村民撤离避让,所以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近年来,类似案例并不鲜见。2019年,四川省发布了15个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这些“幸运其实正是群策群防群治的生动体现。材料6(30806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建设宜居、创
12、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首次将韧性城市的概念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之中,明确提出建设韧性城市。在工程力学领域,韧性指回到最初状态,按照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的定义,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借自身能力抵制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在当前学术和社会语境下,灾害可以涵盖自然灾害,社会重大影响事件(如战争)和健康(如疫情)等维度。“韧性指标是衡量韧性城市建设水平的一大参考,包括城市空间布局是否合理,组织动员是否顺畅,治理方式是否有效,更侧重在事先预防方面,即强化风险意识,让城市拥有充分准备去抵御“非常态状况的冲击。越是在全球占据突出地位、具备不可替代的角色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申论 2022 北京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