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术语的类型和特点.docx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术语的类型和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术语的类型和特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术语的类型和特点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术语的类型和特点论文摘要: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术语一部分是对作家作品艺术精神和风貌神韵的整体直观术语,一部分是从社会人生体验中借用而来的分析小讲戏曲形式技巧的术语,还有一部分是先释后用的术语。古代文学批评术语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模糊性、多义性和具象性,二是人化倾向,三是长期延续性。传统批评术语产生于汉民族的文化背景之中,打上了民族文化心理构造的烙印。论文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术语;类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在其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构成了自成体系的一套名词术语、范畴系统,一些传统批评的概念和术语,如气、味、趣、神、韵、沉郁、飘逸、阳刚、阴柔
2、等等,至今仍然为汉语文学批评所沿用。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话语系统,除了借鉴西方的批评理论和概念工具,还需要认真清理中国古代的批评术语。一古代文学批评术语的类型浏览古代诗话词话,扑面而来的大都是对作家作品艺术精神和风貌神韵的整体直观术语,诸如气、味、趣、神、韵、沉郁、飘逸、阳刚、阴柔等等。它们对传统写意性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把握功能,能够给有共同浏览背景和艺术经历的读者以极大启发。这些术语,不仅是传统批评中沟通批评家和读者的中介,同时因其反复使用被不断注入深入的美学内涵又成为了传统美学思想体系的概念范畴。除了诗歌批评的简约性用语,我们在大量的评点派批评文字中,还随处可见从社会人生体验中借用而来
3、的分析小讲戏曲形式技巧的术语,诸如寒冰破热、草蛇灰线、急脉缓炙、笙箫夹鼓、一击两鸣等等。运用这些不同于诗文评论的术语,往往能够使批评家的文学理解与读者的浏览经历和社会经历协调起来,增加批评的可读性。此外,清代以来,文学批评中开场出现一些先释后用的术语,如金圣叹提出的以文运事、因文惹事、因缘生法,陈廷焯提出的沉郁,王国维提出的悲剧等。这些批评用语已经不同于那些虽有诗意却内涵模糊的弹性语言,具有确定的内涵,带有当代文学批评话语方式的特点。二古代文学批评术语的特点以西方文学批评的术语为参照,我国传统批评术语具有下面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模糊性、多义性和具象性。古代文学批评术语的提出者往往是用以表达本
4、人审美理解中的感受印象,故不作明确界讲;运用者则主要也是根据本人的体会,并不注重根据上下文来推断提出者所要表达的含义,故一个概念术语通通难以求得一致。每一批评术语都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多种含义。例如古代批语中常用的术语味,就具有这一特点。陆机首先将味用之于文学批评,(文赋)云:阙大羹之遗昧,同朱弦之清泛。用白煮的肉汁比喻文章缺乏必要的修饰而乏味。(文心雕龙)中多处用味,味已转变成专门的文学批评术语:深文隐蔚,余味曲包((隐秀));儒雅彬彬,信有遗味((史传));子云沉寂,故志隐而味深((体性));张衡怨篇,清典可味((明诗))。到了钟嵘(诗品),味特指诗歌的艺术性: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
5、滋昧者也;晋代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昧。到了唐代诗评中,味的涵义又有新的发展。(文镜秘府论)云:诗不可一向把理,皆须入景语始清味;景与理不相惬,理通无味;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这里的味显然是指情意交融产生的抒情诗特有的艺术韵味。晚唐司空图进一步提出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南宋杨万里倡言去词去意而诗昧犹存,味又成为了超乎言间之表的文学韵致,一种综合了诗歌全部艺术要素的美感效应。至此,味作为文学批评的重要术语,其基本含义才得以明确。由于批语术语的提出者是用以表达本人的审美感受,因而往往使术语带上具象比喻的色彩。批语术语的具象性使批评文本具有隐喻的特点,假如这种
6、具象比喻贴切中肯,便能超出批评家一己之感受,为后批评家所采用。(石林诗话)卷下曾讲:古今论诗者多矣,吾独爱汤惠休称谢灵运为初日芙渠,沈约称王筠为弹丸脱手,两语最当人意。初日芙渠,非人力所能为,而精彩华妙之意,自然见于造化之妙,灵运诸诗,能够当此者亦无几。弹丸脱手,虽是输写便利,动无留碍,然其精圆快速,发之在手,筠亦未能尽也。初日芙渠等,出语精当,比喻贴切,作为风格批评的术语,被后人经常采用。第二,批评术语的人化倾向。以人喻文学,是占代批评术语体系的突出特点,秦汉以来,以气、以性论人的传统,导致六朝批评家以人为喻的术语成批出现。古人批评中普遍采用的诸如气、才、性、情、志、骨、神、脉、文心、句眼、
7、肌理、神韵等术语都是近取诸身以人为喻的产物。六朝文学批评大多带有品评特点,而最早设品所论的对象,便是人。品藻人物的风气影响到品画、品书、品诗,自然就带上了由品人带来的特点。第三,传统批评术语具有长期延续性,在不断运用中注入新的内涵,使其具有活力的同时,也容易老化,几成套语。例如古代批评的气,由单词而推衍为很多复合词,内容越来越丰富,含义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于人身之气,如志气、意气、气力、风气、生气、神情、才气等;有的侧重于艺术方面,如辞气、气象、气格、气势、气体、气韵、气脉、骨气、气味、气调、气候、声气、气魄等。古人谓文以气为主,居于主体地位之气便成为判定作家作品艺术档次的重要尺度,由此衍生出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中国古代文学 批评 术语 类型 特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