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docx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为了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中国经济要认真总结经历,汲取教训,寻求重大的转型。下文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经济现状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参考!中国经济现状论文篇1浅谈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与转型调整中国经济在2021年实现7.4%的GDP增速并在近五年来呈现下行趋势,已进入新常态,在将来较长时期内,中高速将取代此前的高速增长。要素驱动及投资驱动是此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形式,但由于消费局限性及经济环境新特点,中国经济面临内需缺乏、投资趋于饱和、出口增长难以为继的宏大压力,同时创新驱动的发展形式需要逐步转变构成。自九五计划我国明确提
2、出调整产业构造,但回首20年的转型调整,对于调整方向的明确性及调整的有效性却仍然不尽如人意,同时经济发展形式在新常态阶段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新常态下,我国面临经济转型调整之痛,但发达国家如德国提出了工业4.0、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力图通过建立相应标准进而确立在世界上的经济核心地位,以此构建有利于本身的贸易规则、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在此情形下,我国应怎样面对国际经济竞争新格局?既摆脱粗放式发展的增长限制,又能通过转型发展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寻求一席之地,进而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的,完成当代化强国梦?一、增长极限论罗马俱乐部梅多斯1(1972年)提出增长极限论迄今已40余年,以为人类社会面临人口
3、增长、粮食供给、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五大因素限制,经济应最终趋于零增长,以避免经济崩溃。近年来世界经济举步维艰,似乎也印证了该论断。1972年世界人口约为38.49亿,其后基本按年平均约8000万数量增长,至2021年底约为72.82亿。人口数量激增首先带来的问题便是资源短缺,包括人均耕地的减少、粮食供给短缺、水资源匮乏等,同时也引起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健康医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资本追逐增值的本质使得资金的跨国流动从未像这个时代如此频繁、大规模跨越诸多国度,由此造成的金融风险及动乱,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2020年欧债危机等,给各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也到达了史
4、无前例的高度,并使世界经济蒙上了难以挥去的阴影。在经济增长中,要素投入的扩大固然创造了规模效应,促进了经济增长,但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严峻挑战,诸如碳排放、低碳经济、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也屡屡成为世界各大经济论坛、各国政要晤面所商讨的关键主题,为各国日益所重视。而诸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与衰竭也将会成为经济增长中各国所面临的不争的事实,因此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2遍观近年来世界各国经济,欧美日发达国家长期经济增长乏力,近几年受金融动乱或债务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呈现增长率低、就业率低、通货紧缩的特征。我国在2020年金融危机风暴中虽独善其身,但付出的代价是一味通过资源消耗
5、扩大规模,进而造成部分行业严重产能过剩,并且放弃和错失了产业调整及升级的空间和时间。3在外部市场需求缺乏、内部市场消费缺乏新亮点情形下,中国经济也面临增长拐点,直接体现便是GDP增速的下降。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美国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欧洲国家首当其冲,席卷希腊、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家的财政危机也印证了这种后续效应。尽管德国作为欧元区主力,依靠厚实的工业底蕴,仍然维系着欧盟的统筹发展,但中短期内也无法改变低通胀给整个欧盟带来的经济增长压力。中国经济在2020年制定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尽管在详细施行经过中存在着一定的投资方向及落位的偏差,但很大程度上也避免了中国经济
6、在当时的不利形势下陷入泥潭,此点从20072020年我国的GDP增速中可见一斑,分别为11.4%、9%和8.7%(见图1),仍然维持了较快的增速,但至2021年止整体处于日渐下降趋势。基于我国国情,GDP需要保持在7.2%左右的增速才能知足当前居民收入、消费的需求及缓解就业的压力。尤其是改革开放37年以来,中国经济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代表,改变了发达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已成为世界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极,我国经济的增长及发展态势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一)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及内涵2021年11月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中国领导人结合中国经济当前阶段的特征及发展机遇,正式提出中国经济已进
7、入新常态。基于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认清新常态的内涵及经济形势特点,进而对此进行把握、适应、引领。溯源新常态一词,最早源于2004年美国人罗杰?麦克纳米4在(TheNewNormal:GreatOpportunitiesinaTime)一书中提出newnormal的概念,以为经济面临过多的不确定性因此难以再塑辉煌。2020年金融危机时,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的两位首席投资官使用该词表明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恢复将是一个缓慢的经过,其后逐步见诸西方主流媒体以诠释环境变化带来新的影响。基于国情的不同,分析我国经济新常态,能够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理解:1.较长时期内具有共性的经济常规状态常态意味着在将来
8、一段较长时期内,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将会持续存在。改革开放及中国入世为我国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世界市场给予中国经济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现阶段,其作用都随着边际递减效应到达一个低临界值,阶段性的改革红利、自然性的人口红利、突飞性的市场红利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都已经大大降低,这也决定了过去三十几年,依靠要素不断的投入、经济规模效应、低成本扩张等一定程度上的野蛮式增长在现阶段已经不可持续。在世界经济普遍面临发展动力缺乏、消费浪潮缺失、重大技术革命未现的情形下,环境污染、资源受限的问题便愈加凸显,进而对各国经济增长与发展造成重大制约。对于我国而言,在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引领下,经济飞速迈进,新
9、中国成立至1977年我国共计实现GDP总量约4.72万亿元,而改革开放至2021年共计实现GDP总量约517.2万亿元,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经济增长的速度及规模是相当可观的。改革开放和融入世界经济是其中最主要的关键因素,但随着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下降,依靠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形式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经济增长要求,同时受制于资源限制、技术限制、市场限制等因素,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到新的集约式发展形式,改变要素及投资驱动为创新驱动。与此同时,创新驱动形式将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经过,所以,将来中国经济将面临一段较长时期内的经济发展常规状态,并呈现出一些普遍的共同特征。2.经济面临
10、新困难、迎来新机遇、亟须新战略新表明经济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状态,因而经济特点、经济面临的困难、经济发展战略都将与以往大不一样。中国2021年人均GDP为7353美元,居世界第84位。根据中国近十几年人均GDP衡量(见图2),固然我国经济总量很大,但与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相比,人均GDP差距极为明显,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构造的痼疾仍然存在,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日益浮现。在经历了经济起飞阶段后,新常态意味着无论是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形势,现阶段面临的困难与障碍与以往是有所不同的。一方面,世界市场及贸易格局呈现新的特征与发展趋势,我国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与新兴经济体等发展中国家的经
11、济关系也随之变化,需要制定新的竞合策略;另一方面,新常态带来新风险的同时,也迎来新机遇,需要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协调区域发展、产业布局、经济构造优化等,才能化解各种矛盾适应此经济状态并进而引领经济增长与发展。 (二)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中国经济在202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由于国内外形势均发生变化,这也使得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呈现不同以往的特征。1.经济增长速度发生转变、中高速增长将成为主旋律20世纪80年代始中国经济迎来群众消费时代,轻工产品如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群众消费既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增长,也初步提升了中国的工业水平。90年代空调进入寻常百姓家,家电产品如空调、冰箱、洗衣机成为
12、消费主流,同时通讯产品、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开场逐步普及,在中国庞大的人口消费群体支撑下,更兼东南亚金融危机摧毁了东南亚各国生产体系,因此诸如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被注入到中国,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制造开场在21世纪初期成为重要标签。5经济水平的提升为国内房地产消费、群众汽车消费构成了可能性,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此三阶段的消费浪潮使得中国经济保持了平均近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新常态下,消费的基础促进作用已发挥殆尽,模拟型排浪式消费被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所代替,不仅我国,世界也面临同样缺乏消费新亮点的尴尬,因而,我国经济增长的高速不可避免遭到影响。与此同时,投资需求在房地产行业趋于饱和、西
13、部缺乏投资吸引力及东部投资空间缩小的形势下,在新常态阶段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必然下降。我国目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突出,胡焕庸线所分割的东西差距仍然明显,西部大开发战略执行15年以来未见明显成效,西部缺乏投资的土壤而东部缺乏投资的空间,并且在2020年世界金融危机时我国启动的4万亿投资计划在执行经过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造成高铁投资资金使用不当以及催生房地产泡沫,由此引发了一定程度的虚拟经济盲目扩张,反之造成实体经济融资困难,地方债、影子银行、民间非法融资等问题的出现无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降低了投资的关键作用。中国入世后,世界市场以宏大的容量吸纳了中国产品,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产
14、生了支撑作用。参加WTO三年,中国出口产品总量成倍扩张。无论是欧美市场、东南亚市场,还是拉美市场、非洲市场,中国制造随处可见。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劳动报酬增加快于劳动生产率提高,我国低成本扩张优势已经大大缩小,比拟优势发生变化。而世界经济普遍面临下行压力,市场制约对我国的外向经济开场呈现不良影响,由此造成贸易摩擦、反倾销、反补贴事件层出不穷,贸易保护日益加剧。更兼人民币大幅升值,能够预见,将来一段时期内,出口市场不旺将会影响到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由此可见,经济增速将告别以往高速发展的时代,但由于国内消费比例的加大以及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15、,工业制造规模保持了相对稳定,增长代之以中高速会成为新常态下的首要特征。2.产业构造亟须优化升级、居民收入亟须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增量的扩大化解存量的矛盾,通过投资构成规模经济效应,同时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在高速发展中放弃并错失经济转型及构造优化的时间及空间,尤其是在2020年金融危机时,通过大规模投资延续了以往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形式。事实及经历均证实,依靠简单的野蛮式增长在资源约束及技术限制下一定是不可持续的。新常态面临经济下行压力,问题倒逼改革使得对于经济构造及产业布局必须进行优化调整,改变过去依靠要素不断投入的简单形式。此外,我国幅员辽阔,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突出。东
16、部发展居于领头羊地位,部分省市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而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地区大开发及东北老工业区振兴仍然是协调区域平衡发展的关键。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新型城镇化的步伐有所放缓,这些都使得提高居民人均收入会成为新常态经济面临的宏大考验。3.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增长动力改革开放的既定方针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奠定了基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成为可能,2020年中国入世则使得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一极。回首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要素与投资驱动成为主要动力,构成了潮涌现象。6伴随劳动力的不断投入、吸引外资的加大、海外市场的支撑、基础设施的建设、房地产市场的兴起等,我国
17、成为了世界第二大规模经济体,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带来产能过剩的隐患。新常态下,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通过创新克制资源约束及环境限制,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新理论最早源于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包括产品、市场、生产方法、供给及组织创新。7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应包括产品创新(创造消费需求)、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制度创新(优化经济治理构造)、管理创新(提高组织效率)、理念创新(提高创造力),以创新驱动形式适应经济新常态并进而引领经济新发展。三、现阶段我国面临的转型调整桎梏与误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呈现新的特征,这些特征与经济增长的桎梏
18、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可以以看出,近20年以来转型调整之所以不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对于怎样进行调整存在一定的误区。 (一)经济增长动力缺乏、传统三驾马车后继乏力消费、投资、出口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各自作用并构成合力,保障了我国三十多年以来的高速增长。在GDP总量成倍增加的历程中,各国耗时不尽一样:英国经历了53年,美国经历了47年,日本经历了34年,韩国经历了11年,唯有中国连续两个9年使GDP总量成倍增加,是历史上他国从未获得的成就。新常态之前,我国模拟型排浪式的消费浪潮构成的经济总量约在45%51%左右,随着群众消费的缺失,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难以构成大规模趋势,进而不利于快速构成大的产
19、业规模。同时,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效应也将对消费总量的增加产生抑制作用,因此能够预见,依靠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是难以达成长期目的的。我国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良好,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基础薄弱,进而造成东部缺乏投资空间而西部缺乏投资土壤。尤其是1998年7月份我国出台了深化城镇住房改革制度的相关政策,房地产业开场吸纳大量的金融资本,行业快速扩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一度超过13%。但随着过度开发及过度膨胀,房地产泡沫开场构成,市场开场逐步回归理性。与此同时,高铁的快速发展固然提供了公众极大的便利性,但在此经过中的腐败现象也对行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他
20、如钢铁、玻璃、水泥、化工、光伏产品等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危机,因而将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必然会有所下降。出口的形势则更为严峻,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世界市场对中国初步开放,而2001年入世则使得世界市场对中国敞开了怀抱。国际市场风云变幻,随着人民币大幅升值、我国劳动力成本比拟优势下降,各种非关税壁垒及贸易争端将会困扰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8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中国经济的增长既需要出口市场的支撑,但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海外市场扩张。 (二)新的创新驱动增长形式生成尚需假以时日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重大的技术革命才能使得社会产生质变。从远古社会人类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火器及石器的发明让人类看
21、到了光明;蒸汽机的发明使得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了机械化时代,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使得资本主义社会逐步进入垄断阶段;其后电气时代、互联网时代到今天的智能化趋势时代,都伴随着重大的技术发明创造,可见唯有创新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本源。然而重大的发明创造都需要假以时日,尤其是长期困扰我国的李约瑟之谜所引发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之争在学术界还一直都是众讲纷纭,其折射出我国创新力的缺乏却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出口高速增长中,加工贸易一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虽近年来比例下降,但曾长期占据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一直保持在95%左右,包括来料加工、进料加工、OEM生产等多种形式,其根本还是在于我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经济发展 现状 分析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