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中国法律史)温习题集(第2454篇).docx
《法考(中国法律史)温习题集(第245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考(中国法律史)温习题集(第2454篇).doc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法考(中国法律史)温习题集(第2454篇)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法律史)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秦代“不直罪和“纵囚罪在(睡虎地秦墓竹简)所载律文中指:()A、罪应重而成心轻判为“纵囚B、罪应轻而成心重判为“不直C、应当论罪而成心不管罪为“不直D、不应当论罪而成心论罪为“纵冈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2章第1节秦代的法律【答案】:B【解析】:此题考察的是秦律的“不直罪和“纵囚罪。在(睡虎地秦墓竹筒)所载律文中,“不直罪指罪应重而成心轻判,应轻而成心重判;“纵囚罪指应当论罪而成心不管罪,以及设法减轻案情,成心使案犯达不到定罪标准,进而判其无罪。因而,此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2.汉
2、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日:“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亲亲得相首匿正式成为中国封建法律原则和制度。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20年卷一13题,单项选择)A、近亲属之间互相首谋隐匿一般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B、近亲属之间互相首谋隐匿所有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C、“亲亲得相首匿的本意在于尊崇伦理亲情D、“亲亲得相首匿的法旨在于宽宥缘自亲情发生的隐匿犯罪亲属的行为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2章第1节汉代的法律【答案】:B【解析】:谋反等严重危害统治秩序的犯罪行为,并不适用“亲亲得相首匿。故B项“所有犯罪行为的表述错误
3、。3.(大清新刑律)的特点不包括:()A、是一部专门的刑法典B、采用西方刑法典的构造C、确立新的刑罚体系并大量采用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刑法原则D、维系了以往的传统旧律构造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2节清末修律的主要内容【答案】:D【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大清新刑律)的内容。(大清新刑律)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的改动:(1)抛弃了以往旧律“诸法合体的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法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唯一内容,因此成为一部纯粹的专门刑法典;(2)在体例上抛弃了以往旧律的构造形式,采用近代西方刑法典的体例将整部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两部分;(3)确立了新的刑罚体系,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从刑两种,采用
4、了一些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刑罚原则和刑法学的通用术语,如罪刑法定主义、人人平等原则、正当防卫制度。但对于传统旧律并没有做本质性的修改,十分是附录(暂行章程)依4.秦统治者总结前代法律施行方面的经历,结合本朝特点,构成了一些刑罚适用原则。对于秦律原则的相关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年卷一16题,单项选择)A、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确实定,以身高作为标准,男、女身高六尺二寸以上为成年人,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B、重视人的主观意识状态,对成心行为要追查刑事责任,对过失行为则以为无犯罪意识,不予追查C、对共犯、累犯等加重处罚,对自首、犯后主动消除犯罪后果等减轻处罚D、无论唆使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对唆
5、使人均实行同罪,加重处罚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2章第1节秦代的法律【答案】:C【解析】:秦律以大约六尺五寸的身高为成年标准,故A项错误。在秦律,过失犯罪也要承当刑事责任,只是从轻处罚罢了,故B项“对过失行为则以为无犯罪意识,不予追查的讲法错误,故C项正确,不赘述。唆使未成年人犯罪的才加重处罚,故D项错误。5.清末商事立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分别是由下列何部门负责制定的:()A、资政院和修订法律馆B、修订法律馆和资政院C、商部和修订法律馆D、修订法律馆和商部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2节清末修律的主要内容【答案】:C【解析】:此题考察的是清末修律中的商事立法。清末商事立法能够
6、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商事立法主要是由商部负责,第二阶段主要商事法典改由修订法律馆主持起草。因而,C项正确。6.下面关于礼与刑关系的讲法中正确的是:()A、刑的作用是“惩恶于未萌B、礼的作用是“禁恶于已然C、礼的作用是“禁恶于当时D、刑的作用是“惩恶于已然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1节西周以降的法律思想【答案】:D【解析】:此题考察的是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西周时期的“礼与“刑的关系能够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出礼入刑。西周时期“刑多指刑法和刑罚。“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而“刑则对一切违犯礼的行为进行处罚。其关系正如(汉书陈宠传)所载,“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
7、里。礼的作用是“禁恶于未萌,刑的作用是“惩恶于已然,二者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好体系。二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强调平民百姓与贵族官僚之间的不平等,强调官僚贵族的法律特权。“礼不下庶人强调7.周代统治者尊重和蔼于利用传统风俗的规范作用,强调“礼从宜,使从俗((礼记));(左传)中告诫后人:()A、“人弃常则乱兴B、“人弃君则妖兴C、“人弃常则妖兴D、“人弃常则贼兴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1节西周以降的法律思想【答案】:C【解析】:此题考察的是西周时期的礼的特点和作用。统治者尊重和蔼于利用传统风俗的规范作用,强调“礼从宜,使从俗((礼记));告
8、诫后人“人弃常则妖兴((左传))因而,此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8.(大明律名例律)中解释“谋:“称谋者,二人以上。下面判定正确的是:()A、明律仍然以为谋杀首先是二人以上共同犯罪B、明律不成认一个人可以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C、明律中对一个人进行的谋杀即单独谋杀的解释与唐律基本不同D、明律没有继承唐律的做法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1节罪名与刑罚【答案】:A【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大明律)对谋杀的规定。明律继承了唐律的做法,在(大明律名例律)中这样解释“谋:“称谋者,二人以上。可见,明律仍然以为谋杀首先是二人以上共同犯罪。同时,明律也成认一个人可以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而且,明律中对一个人
9、进行的谋杀即单独谋杀的解释与唐律也基本一样。因而,此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9.清廷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公布(预备立宪上谕),随后进行官制改革,公布“更定官制。其原则是:()A、君主立宪原则B、“三权分立原则C、文官制度原则D、行政兼理司法原则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2节清末的法律思想与“预备立宪【答案】:B【解析】:此题考察清政府“预备立宪活动。1906年9月1日(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清廷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公布(预备立宪上谕),以“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为立宪根本原则。随后进行官制改革,公布仿照资产阶级国家“三权分立原则“更定官制,使司法与行政分离,一改几千年来司法行政合一的体
10、制。因而,此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10.清末修律经过中公布的(法院编制法),规定司法审讯实行:()A、四级四审制B、四级三审制C、四级二审制D、三级三审制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2节清末司法体制的变化【答案】:B【解析】:此题考察的是清末修律确立的审级制度。1910年公布的(法院编制法)规定,实行四级三审制。因而,B项正确。11.西周初期统治者提出新的政治法律主张,古文献中的表述是:()A、以刑配德B、以德配刑C、以德配礼D、以德配天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1节西周以降的法律思想【答案】:D【解析】:此题考察的是西周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为谋求长治久安,周初统治者继承了
11、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讲。同时,为了修补神权政治学讲中的缺漏,并确定周王朝新的统治策略,周初统治者(一讲周公姬旦)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这种“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在适用法律、施行刑罚时应该宽缓、慎重,而不应一味地用严刑峻法来迫使臣民服从。“明德慎罚的详细要求能够归纳为“施行德教,用刑宽缓。其中“施行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周初统12.有关领事裁判权的表述,错误的是:()A、领事裁判权确立于1843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税则)和随后签订的(虎门条约)B、中国人与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间的诉讼由侨
12、民所属国法院管辖C、不同国家的侨民之间的争讼适用被告主义原则D、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与非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之间的争讼,前者是被告则适用被告主义原则,后者是被告则由中国法院管辖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2节清末司法体制的变化【答案】:B【解析】:此题考察的是清末领事裁判权。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是外国侵略者在强迫中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所规定的一种司法特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由该国的领事或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其本国法律裁判。其确立于1843年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税则)及随后签订的(虎门条约),并在其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得以扩大
13、。领事裁判权的内容包括:中国人与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间的诉讼依被告主义原则: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之间的诉讼由所属国审理:不同国家的侨民之间的争讼适用被告主义原则:享有领13.对明代都察院司法执掌表述不正确的是:()A、复核或审理直隶及各省职官犯罪案件B、复核或审理京师职官犯罪案件C、不复核或审理京师斩、绞监候案件D、复核或审理直隶及各省斩、绞监候案件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1节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答案】:C【解析】:此题考察的是明代的司法机构。明代都察院掌纠察,主要是纠察百司,会审及审理官吏犯罪案件。其设有十三道监察御史,都察院司法执掌主要有下面3个方面:一是复核或审理直
14、隶、各省及京师职官犯罪案件:二是复核或审理直隶、各省及京师斩、绞监候案件:三是奉旨监察御史巡按直隶、各省地方,对职官犯罪奏闻皇帝裁决,人命案件或亲审或交两司审理,“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因而,此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14.以(北齐律)为蓝本的法典是:()A、北周律B、隋律C、北魏律D、晋律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1节隋代(开皇律)的特点与历史意义【答案】:B【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北齐律)的影响。(北齐律)成为隋(开皇律)的蓝本。因而,此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15.有关“保安处分的讲法,正确的是:()A、由1928年公布的(中华民国刑法)规定B、适用对象为有犯罪行为者C、处分种类仅限感
15、化教育、监护处分、禁戒处分、强迫工作四种D、根据“保安处分,政府以为谁是有“犯罪虞的“思想犯“阴谋犯等,便能够关押教育,限制人身自由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5章第4节“六法全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答案】:D【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六法体系中刑法典的相关内容。1935年1月1目由国民政府颁行的(中华民国刑法)十分增加了(保安处分)专章。(保安处分)一章规定保安处分的宣告与执行及处分种类和适用原则。其中处分种类七种:感化教育、监护处分、禁戒处分、强迫工作、强迫治疗、保护管束和驱逐出境。凡政府以为谁是有“犯罪之虞的所谓“思想犯“阴谋犯等,能够保安处分为名予以关押教育,限制人身自由。适用对象不限
16、于有犯罪行为者,还包括有犯罪嫌疑或有危害社会嫌疑者。因而,D项正确。16.秦代经常使用“髡“耐“完等耻辱刑。其中,剃光犯人头发的耻辱刑指:()A、耐B、髡C、完D、鬓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2章第1节秦代的法律【答案】:B【解析】:此题考察的是秦代的刑罚。秦时经常使用“髡“耐“完等耻辱刑作为徒刑的附加刑。“髡是指剃光犯人的头发和胡须、鬓毛;“耐与“完是一刑二称,指仅剃去胡须和鬓毛,而保留犯人的头发,因而,此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17.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历史地位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21年卷一18题,单项选择)A、(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拟系统的成文法典B、(北魏律)在中国
17、古代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C、(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仅含刑事内容的法典D、(大明会典)以(元典章)为渊源,为(大清会典)所承继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1节明清时期的立法【答案】:A【解析】:(法经)共六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拟系统的成文法典,故A项正确。(北齐律)是当时最有水准的法典,它在中国法律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后世的立法影响深远。(北魏律)不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故B项错误。(宋刑统)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但其内容除仍以传统的刑律为主外,还将有关敕、令、格、式和朝廷禁令、州县常科等条文,都分类编附于后。(宋刑统)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
18、合性的法典,故C项“仅含刑事内容的表述错误。(大明律)的律文按唐律取舍,依(元典章)体例根据六部顺序编定;而(大明会典)基本仿照18.国民政府仿效资产阶级国家诉讼程序的法律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有“一告九不理对九种提起的诉讼不予立案处理。下列表述错误的有:()A、管辖不合规定不受理B、当事人未成年不受理C、未经合法代理不受理D、起诉不合程式不受理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5章第4节司法制度【答案】:B【解析】:“一告九不理对九种提起的诉讼不予立案处理。一是管辖不合规定不受理。二是当事人不适格不受理。三是未经合法代理不受理。四是起诉不合程式不受理。五是不缴纳诉讼费不受理。六是一事不再
19、理。七是不告不理。八是已经成立和解者不受理。九是非以违犯法令为理由,第三审不受理。因而,B项正确。19.有关我国唐宋时期法制,下列哪一表述是错误的?A、(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B、(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C、贞观律增设了加役流、五刑、十恶、八议、类推等制度,基本确立了唐律的内容和风格,对永徽律疏具有重要影响D、编敕是将敕上升为一般法律的经过。敕的效力往往高于律。编赦始自神宗朝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1节唐律与中华法系【答案】:D【解析】:(永徽律疏)是迄今保留最完好的最早的一部法典,
20、标志着中国古代立法到达了最高水平,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影响已经超越了中国,日本、越南、朝鲜的法律制度大都照抄(永徽律疏),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A选项正确。(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B选项正确。唐朝有三部代表性法典,高祖的(武德律),太宗的(贞观律),高宗的(永徽律疏)。唐律的特色制度五刑、十恶、八议、类推等首先出如今(贞观律)中,但最高成就却是(唐律疏议)。20.宋代把犯人推翻原来的口供称为:()A、反言B、翻复C、翻异D、反供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2节宋代的法律思想与制度【答案】:C【解
21、析】:此题考察的是宋代的司法制度。宋代的翻异别勘制度规定,在诉讼中,人犯否认口供称“翻异;对事关重大的案件,由另一法官或另一司法机关重审,称“别勘。因而,此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21.清末“预备立宪活动中最先公布的文件是:()A、(钦定宪法大纲)B、(钦定逐年筹备事宜清单)C、(预备立宪上谕)D、(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2节清末的法律思想与“预备立宪【答案】:C【解析】:此题考察的是清末“预备立宪的相关知识,1905年清廷提出“仿行宪政,开场“预备立宪。1906年9月1日清廷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公布(预备立宪上谕)。1908年8月27日公布了“预备立宪计划(钦定逐
22、年筹备事宜清单)。1908年8月公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11月,为挽回颓局,发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因而,C项正确。22.下面属于宋代刑制中正式人律的是:()A、凌迟B、髡刑C、发遣D、充军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2节宋代的法律思想与制度【答案】:A【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宋代刑制。宋代刑制的主要变化是增加了三种刑罚:(1)折杖法。(宋史刑法志)载,“太祖受禅,始定折杖之制。建隆四年颁行“折杖法,意在拉拢人心,克制五代以来刑罚严苛的弊端。(2)配役。配役刑源于隋唐的流配刑。推行折杖法之后,原有的流刑实际上便称为配役。为补死刑和折杖后的配役刑刑差太大有轻重失平之弊,朝廷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法律 温习 245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