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输入端继电器触点短路失效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开关电源输入端继电器触点短路失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关电源输入端继电器触点短路失效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开关电源输入端继电器触点短路失效分析1失效现象及;实际工程设计中,把图1的PFC电路设计到产品上,测试发现冲击电流超标(设计目的25A),到达70A。本方案中,热敏电阻RT1的阻值为10,理论上计算,按照输入电压为90VAC,即在相位90或者270时,有最大的输入峰值电压为,输入最大峰值电流(输入冲击电流)为,测试结果和理论计算完全偏离。图1PFC电路结合图1分析,影响输入冲击电流的器件主要是热敏电阻RT1和K1,有以下4种组合情况:热敏电阻开路和继电器未吸合,此时输入属于开路状态,产品应该无输入;热敏电阻开路和继电器吸合,输入电流经过继电器直接给到后端电路,热敏电阻在电路中不起作用,输入冲击
2、电流大;热敏电阻正常和继电器未吸合,输入电流经过热敏电阻给到后端电路,输入冲击电流受抑制而减少;热敏电阻正常和继电器吸合,输入电流主要经继电器给到后端电路,热敏电阻在电路中不起作用,输入冲击电流大;对热敏电阻和继电器进展检测,结果为热敏电阻阻值正常,继电器在没有供电的情况下常开点处于吸合状态,也就是继电器为异常器件。更换新的继电器后,测得的冲击电流仅为7.4A。之前产品测试冲击电流超标属于第种情况,输入电流主要经继电器给到后端电路,热敏电阻在电路中不起作用,导致输入冲击电流大。电路图1的工作原理为:继电器K1并联在输入热敏电阻RT1的两端,由PFC电感L2的辅助绕组经过线性稳压后供电。当开关电
3、源上电启动后,因为继电器K1此时没有供电电压,继电器K1处于开路状态,输入电流通过热敏电阻RT1给大电解电容C8充电,进而限制了开机的输入冲击电流。当功率管Q1接收的驱动信号后,PFC电感L2辅助绕组电压建立,即继电器K1供电电压建立。当供电电压到达9V左右时,继电器开场工作,触点闭合把热敏电阻RT1短路,降低产品工作时的输入线路阻抗,减少损耗,进步产品的效率。2继电器触点短路失效的原因对于继电器未供电,常开点已经吸合的情况,即继电器触点短路失效,一般存在以下三种可能,下面对以下三种可能原因一一进展分析排查:继电器动作频率过高,使用次数已超过继电器所能承受的开关次数;继电器所处环境温度过高;继
4、电器流经浪涌电流过大。通过对图1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和实际监测继电器K1触点两端电压,继电器K1仅在上电经过中动作,正常工作后触点不会再有开关动作,因此继电器K1的开关次数仅与人为输入的开关次数有关。通过查阅继电器的规格书可知,该继电器的使用次数为1*104次,产品还在调试阶段,不可能到达1*104次,所以不是使用次数超过寿命的原因导致。图2继电器触点稳态电流波形(黄色为输入电压,蓝色为继电器触点电流)通过实际测量,如图2,该继电器工作时触点电流约3A,继电器环境温度为83。查阅本款应用的继电器规格书标明环境耐温参数为10A/85,通入电流7A时可用于105,比照实际使用的环境和电流,可以排除由
5、于使用环境温度过高的原因导致。图3继电器触点导通波形(黄色为输入电压,蓝色为继电器触点电流)继电器K1后端负载为感性负载(L1、L2)及容性负载(C1、C2、C8),实测继电器K1触点电流,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发现继电器K1触点在导通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尖峰电流,最大尖峰Imax=39.4A。继电器规格参数最大耐电流10A,而在调试产品时经太多次开机产生的浪涌电流冲击(39.4A)会使触点处损伤进而导致粘合失效。3继电器吸合中出现浪涌电流的原因通过排查,解析了继电器触点短路失效的原因是继电器流经浪涌电流过大,那么在图1的电路中,是什么原因引起继电器吸合中出现浪涌电流,对以下可能导致浪涌电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关电源 输入 继电器 触点 短路 失效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