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论文.docx
《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论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论文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论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于农村经济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强,主要就是我国讲求平衡发展以及经济的稳定发展,对于现今城镇的经济水平明显高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文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参考!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论文篇1中国农业发展与期权理论实践摘要:中国粮食保护价政策固然为保护农民利益而制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多漏洞,农民的利益经常遭到损害。为改变这一状况,借鉴国外先进经历,能够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期权市场,引导农业生产和流通,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和经营市场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农业生产经过
2、中,农民由于农产品和化肥、种子、生产工具等生产要素价格变动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展开分析,引入期权理论利用套期保值将农民的价格风险转移给市场,进而分散农业生产中风险,使农民的利益通过市场化得到保护。关键词:农业生产;套期保值;风险转移1.前言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支持政策是指由政府机构参与市场,利用行政手段对农产品以保护价形式收购、政府储备或直接对农民进行低收入补贴,以保护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水平。将期权理论引入农业生产和经营,能够对我国农业支持政策补充和促进,通过市场形式承当和分散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要素价格风险,以维持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保持在稳定的水平上。2.期权理论运用农业市场概述2.1期权理论期权(
3、Option)是指在某一限定时期内按某一履约价格买进或卖出某一特定商品或合约的权利。是一种投资者支付一定费用获得不必强迫执行的选择权。期权的核心思想主要表现为下面四方面:(1)期权相关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称投资者获得期权后拥有的选择权,在有利的条件下能够行使权利,在不利的条件下能够选择放弃权利。因而,期权相关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对称的。(2)期权相关的成本和收益不对称投资者付出一定成本获取期权,条件不利时放弃该期权,损失是购买期权的成本;条件有利时行使权利,获得差价收益。也就是讲,期权所有者付出的成本是固定的,而获得的收益有多种可能,可能是零可以能很大。因而,投资获得期权的成本与其持有期权的收益是不对
4、称的。(3)管理不确定以提高期权价值投资者通过期权锁定了不确定的下界风险,这意味着不确定程度越高,标的资产的波动越大,投资者获得上界收益的可能性就越大,期权价值越高。(4)运用复制组合对冲不确定期权可通过标的资产与无风险资产动态复制而得,期权定价是通过标的资产动态反响的。决策者能够通过复制组合对冲不确定性,这使得决策者的效用函数不对期权定价产生影响。2.2期权理论与农业发展利用期权市场保护农业,相对于利用行政措施支持农业,有如下优势:(1)期权交易中的价格,是通过市场竞价经过构成,是期权交易双方对将来供需状况的预期,它的构成基本反映了供求的实际关系。为农民生产提供了珍贵的信息,减少了农业生产的
5、盲目性;(2)鼓励农民进入期权市场,其部分价格风险被期权市场中其他投资者承当,有效的降低了风险;3.农业生产中期权套期保值应用分析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经过中,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构成了农民生产经营中的不确定性。一方面,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不确定,为农民在前一年粮种的选种和当年的销售收入都带来的很大的不确定性,往往给农民带来很大的损失,谷贱伤农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另一方面,在农民生产经过中,由于种子、化肥及生产工具的价格变动,使得农民的生产成本存在不确定性。3.1在农业市场中运用多头看跌期权进行卖方套期保值进行这项操作的目的是要躲避农业生产者对农产品价格下跌的风险,但是在这里运用的是看跌期权合约而不
6、是期货合约。看跌期权合约是指这一合约的买方有权利在某一确定时间以某一确定的价格出售标的资产,但他没有义务一定要履行他的权利。可见,看跌期权合约的买方是期望将来标的资产下跌而购买的这个合约。下面我们通过举例来讲明:7月份,当小麦的现价为1580元/吨时,一位农业生产者正期望从他的一个客户手中获得200吨小麦的大订单。预期客户会要求在8月底交货(合约约定以交货时间价格成交)。农业生产者关注的是小麦价格会从目前水平下跌,进而对他的边际利润产生压力。很明显,为保持如今的价格和盈利水平,需要对小麦价格进行套期保值。这位农业生产者决定运用多头期权来控制农产品的风险。查询网站所得到的小麦期货合约的成交价格如
7、下:7月份:每吨1620元,8月份:每吨1680元,9月份:每吨1720元上述数据表明市场处于期货溢价状态,当然溢价程度不是很强。于是农业生产者以20元的期权价格买入交易所9月小麦的1720看跌期权。(1)价格上涨对于农业生产者来讲,价格上涨显然是一种让他们满意的变动。因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运用期货期权套期保值能否能够让农业生产者在价格发生有利变动时能够获利。考虑进期权购买成本的话,农业生产者的实际销售价格是1730元,(实际收到的价格1750元-在期货市场上的损失20元)。这比农业生产者要套期保值的价格有150元的改良。以上表明,利用多头看跌期权进行卖方套期保值,在市场价格发生了有利的变化时
8、,农业生产者在躲避了风险的同时,仍能得到价格有利变动所带来的收益。(2)价格下跌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主要研究在标的商品价格下跌时,利用期权的卖方套期保值的情况。为此,我们假设农业生产者平仓时,小麦的现货价格已跌至1490元/吨。此时农业生产者持有的看跌期权处于实值状态,他会下指令让期货经纪人执行这项期权。同时,他会再买进同等数量的小麦期货合约,来抵消由于执行期权所带来的空头期货头寸。此时买进期货的交易价是1485元/吨。3.2农业市场中运用多头看涨期权的买方套期保值。在农业生产者进行生产时,我们的目的是保护农业生产者免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考虑看涨期权。看涨期权是指该合约的购买方有权利在
9、某一确定时间以某一确定的价格购买标的的资产,但他没有义务一定要履行他的权利。当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在看涨期权的执行价格之下时,期权将不被执行,由此引起的成本仅是全部期权费用。在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上涨,不利于农业生产者时它通过执行期权,将会大大减少损失。因而,在买方套期保值中,主要是针对价格向上的不利变化,由运用看涨期权的保护策略则可为此承当损失。4.建议农产品期权市场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关于市场机制和规则的建立还很不完善,各介入主体还处于观望态势。此处针对我国农业期权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提出下面建议(一)以市场导向为主,政府支持为辅我国农业市场发展滞后,加快农业市场改革,转变政府管理农业生产和流通的
10、方式,成为当前解决农业问题的重中之重。于是,利用期权这种新的金融衍生工具避免由于价格的波动给农民带来的损失,抵御市场风险,对于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在农业期权市场建立初期,政府是主要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它能够通过代替农民支付权利金、交易中的手续费及其他相关交易费用,可以以直接向介入农业期权交易的农民进行财政补贴,来鼓励农民进入期权市场,使农民真正成为农业期权市场的介入主体。(二)培育农民成为规范的期权市场介入主体由于中国大多数农民遭到传统农业经营思想的深入影响,所以期权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生工具,能否被农民群众接受并灵敏运用,成为农业期权市场能否在我国成功建立的关键所在
11、。于是,要培育农民真正成为期权市场的介入主体,帮助和引导广大农民进入期权市场,首先必须帮助农民转换观念,加强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通过农业期权市场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优化粮食种值构造,使其农业生产经营向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发展。(三)开展农业期权交易试点,逐步完善市场管理体系美国于1993年开场鼓励农场主介入政府农业期权交易试点。这种措施使政府对农业生产的补贴通过期权市场使农场主成为农业补贴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中国目前能够借鉴此经历,在我国实行农业期权交易试点。对优先进入该试点的粮食生产企业和农民,给予粮食期权支持。对于交易对象的选择,能够首先选定某一优质粮食品种为对象,在该品种主产省的某一地区
12、试点。通过交易试点的推行,不断完善农业期权市场体系。确定合理的交割税率,制定符合各个介入主体利益要求的市场管理体制。参考文献:1、罗孝玲.期权投资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2005.062、魏振祥.期权投资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023、李一智.期权期货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24、冯汝英.农业经济与管理.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7.06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论文篇2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与实践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形式发生了深入的变化,集中表如今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的构成和实践上。这种理论同剩余型形式与制度型形式的区别在于,它促进了生产
13、性的、有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福利干涉。发展型社会政策结合经济议题,力图通过协调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来改善所有人的福利。到达这一目的的手段,是若干实际的社会投资策略和资产建设策略,实现社会政策从以消费和再分配为导向的服务转向提高受助者能力、扩大经济介入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干涉方法,这使发展型社会政策明显有别于福利领域的其他方法。中国正力图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的,同时也处于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改革的反思时期,社会政策的作用凸现。如何在社会转型与全球化双重叠加的背景下,发挥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正的功能,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点政策议题。发展型社会政策对中国的启示意义是:(1)
14、要重新重视和确立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主导角色;(2)在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安排上要具备长远性、战略性目光。关键词发展型社会政策全球化社会风险社会投资社会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社会风险和问题,西方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一方面,失业和贫困加剧了对很多正规的社会保护制度,如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的需求,但同时,由于资本转移的加速和就业的下降,这些正规的社会保护制度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和制度缺陷;另一方面,那些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秩序的新型社会问题如国际移民、非正规就业者的保护等等又不在社会政策的制度框架之内,迫切需要社会政策发展新的、更具灵敏性的
15、保护领域,以覆盖新的社会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发达国家的社会政策学者如吉登斯、米奇利(J.Midgley)、P.Taylor-Gooby等对福利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反思和重构,对社会政策的目的进行了重新定位,以为社会政策的目的应该是在维护社会公安然平静平等的基础上,同时也能促进经济发展。他们十分强调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以应对全球化条件下的技术和社会危机。这些学者提出的第三条道路、社会投资型国家、新福利主义等思想深深影响了现代很多发达国家的社会政策实践,其详细的政策主张即是今天备受关注和争论的发展型社会政策。围绕着福利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个主题,发展型社会福利理论和政策在关于以何
16、种方式利用市场机制的问题上,在政府、家庭、市场和志愿组织(公民社会)能够发挥什么作用等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考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比拟考虑取向。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建设和谐社会成为新的主轴。在此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体制的改革与社会政策的创新,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自2003年以来,医疗、教育、住房、贫困、农村发展、弱势群体等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心的热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政策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这种状况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地了解社会政策演变、创新和发展的经过及其有关的理论,为中国探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践提供新的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使社会政策真正起到
17、维护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本文的首要目的是对发展型的社会福利理论和政策进行明晰的梳理;此外,在目前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怎样改革和建构中国社会福利体系进行扼要的评论。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产生背景及其主要理念1.全球化时代的社会风险和国家发展战略的演变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和首要的推动气力,是与西方福利国家对全球化挑战的回应以及重构国家合法性的努力分不开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福利国家面临着新的风险和挑战。经济全球化涉及三种要素的跨国界流动:产品和服务、资本以及人员。产品和服务的大批量流动,引起了空前剧烈的价格
18、竞争。价格竞争直接威胁到福利国家的高劳动成本,迫使它们不得不进行福利开支和劳动力成本上的探底竞争,但这些措施的实行又遭到国内不同政治气力和普选制度的制约。这些国家既要参加世界市场的竞争,又不想面对竞争可能导致的福利国家削减的现实,在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上特别伤脑筋。其次,信息产业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发达使全球性的资本流动速度加快。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资本逃税要比劳动逃避税收留易得多。为了追逐利润,资本避开对劳动征税很重或劳动遭到严密保护的国家,迫使那里的劳动力构造发生变化。因而,当私人企业的跨国流动打破了民族国家的疆界时,那种在民族国家内部构成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服务形式也就遭到了威胁。而这些社
19、会保护体系原先是针对工业社会(制造业时代)的风险设计出来的。资本的四处流动摆脱了民族国家的政治控制,使受着地域约束的雇员和政府的会谈能力降低。此外,全球性的资本流动还伴随着就业时机的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性流动。资本的外流使福利国家的财力外泄,而经济移民的涌入则造成福利国家在住房、医疗、失业救济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额外负担,迫使福利国家不得不就移民问题进行新的政策设计。上述这三大问题使我们看到,福利国家的征税能力、国家赖以调整经济政策和干涉社会分配的能力都被削弱了。伴随信息化、全球化而来的,还有社会构造和就业方式的变迁造成的危机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人口老化在资本流动加速、经济增长
20、衰退时带来社会保障的负担率加重,有可能会导致社会保障制度的巨额赤字甚至破产。信息通讯技术和知识社会的迅猛发展,造成对新技能和高学历日渐上升的需求,同时也引起对低素质劳动力的排挤,即便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要求很低。家庭构造和性别角色的变迁。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的增加;家庭生活的非标准化,即改变了工业社会和大规模制造业时代的生活和就业形式,人的就业年龄、结婚年龄、生育年龄和退休年龄等发生了多样化。职业构造的变化和新的就业形式。临时工增加、小时工增加、家庭雇工增加、合作组织增加,打破了原来的工业社会的长期稳定的工厂雇用形式。这些变化都对福利国家原先的社会保护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比方对非固定就业的职
21、工怎样保护,对未婚生育者怎样保护,怎样化解人口老化的危机等。所有这些新的风险和需求并不是仅仅靠私有化政策就能够解决,假如我们接受福利国家形态的出现是对工业社会变革的反响这个逻辑,那么我们就必须认识当下这个社会状态的特性。从福利国家遭遇的这些问题来看,社会危机的性质改变了:由于知识的匮乏而造成的社会排挤超过了工伤和疾病引起的贫困;老龄的恐惧由生活无着变成难以支付高昂的医疗照顾费用;就业准备变得比失业保险愈加重要。这一切都迫使福利国家从观念到实践进行根本的变革。吉登斯警告讲,没有了敌人的国家的合法性,越来越取决于它们的管理风险的能力。180吉登斯还以为,目前福利国家的危机在于无法及时调整本人的步伐
22、,以便覆盖那些新的风险,比方与技术变迁、社会排挤或者不断增加的单亲家庭有关的风险。2120吉登斯的论断使我们认识到,福利国家的危机远远不仅是财政的危机,而且更是构造的危机,甚至还是福利国家作为一种国家形态,它的合理性与公平性的危机。2在这种情况下,以英国的吉登斯为代表一批学者通过本人的研究开场了重塑国家合法性的努力,他们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西方福利国家的政府行政和社会政策的实践。作为第三条道路的倡导者,吉登斯要求福利国家从观念到构造的更新:重新界定政府与个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改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型国家,从个人争取政府的保护,转变为个人寻求自主与自己发展,政府的功能应当从提供经济援助改变为进行人力
23、投资,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要全面调整。吉登斯明确提出了社会投资福利战略和积极福利制度、福利社会等概念,提出建设一种能加强社会包涵性,但又不限制个人对本人风险的责任,鼓励个人积极创造的积极性福利制度的改革方向。这种积极福利不是要取消福利国家的开支,而是改变开支的方向,从福利消费支出,改为教育、培训、创造就业时机、鼓励风险投资、弹性的工作制度等社会投资支出。另外,吉登斯主张用福利社会的概念取代福利国家,也就是福利不应仅仅由中央政府提供,应该调动地方政府、社会第三部门、企业和个人等共同承当社会福利责任。无独有偶,在大西洋彼岸,美国加州大学的社会福利学者詹姆斯米奇利(JamesMidgley)提出了发
24、展性社会福利政策。3所谓发展性社会福利政策是一种把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整合起来的福利思想。米奇利回首了促进社会福利的三个传统手段:慈善、社会工作和社会行政。他以为慈善和社会工作是针对个别对象提供物品和服务,或者提供治疗和康复;而社会行政则依靠税收来支持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这些传统的手段都没有从宏观构造上把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联络起来,而发展的福利观正是要强调在与经济发展动态结合的经过中,通过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来促进人口整体的福利。上述这些新发展战略和福利思想对西方国家的政府行政和社会政策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原先的福利国家纷纷采取了应对新型风险和危机的措施,改革原来的社会保护体系,重新寻找社会政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发展 理论 实践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