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5-54缓冲技术55驱动调度技术56设备分配57虚拟设.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ch5-54缓冲技术55驱动调度技术56设备分配57虚拟设.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5-54缓冲技术55驱动调度技术56设备分配57虚拟设.ppt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4缓冲技术5.4.1 单缓冲 5.4.2 双缓冲 5.4.3 多缓冲5.4缓冲技术(1) 引入缓冲技术的目的 改善中央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之间速度不配的矛盾, 协调逻辑记录大小与物理记录大小不一致, 提高CPU和I/O设备的并行性。缓冲技术(2)缓冲技术实现基本思想n进程执行写操作输出数据时,向系统申请一个缓冲区,若为顺序写请求,则不断把数据填到缓冲区,直到被装满。此后,进程继续它的计算,系统将缓冲区内容写到I/O设备上。n进程执行操作输入数据时,向系统申请一个缓冲区,系统将一个物理记录的内容读到缓冲区,根据进程要求,把当前需要的逻辑记录从缓冲区中选出并传送给进程。n在输出数据时,只有在系统还
2、来不及腾空缓冲而进程又要写数据时,它才需要等待;n在输入数据时,仅当缓冲区空而进程又要从中读取数据时,它才被迫等待。 5.4.1 单缓冲n对于块设备,单缓冲机制如下工作: 数据处理过程 数据处理时间约为maxC,T+M, 进程 系统 设备 TMC5.4.2 双缓冲(1)n输入数据时,首先填满缓冲区1,操作系统可从缓冲区1把数据送到用户进程区,用户进程便可对数据进行加工计算;与此同时,输入设备填充缓冲区2n当缓冲区1空出后,输入设备再次向缓冲区1输入。操作系统又可把缓冲区2的数据传送到用户进程区,用户进程开始加工缓冲2的数据。 双缓冲(2) 传输和处理一块的时间(1)n如果CT,当上一块数据计算
3、完毕后,需把一个缓冲区中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区,花费时间为M,再对这块数据进行计算,花费时间为C,所以,一块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时间为C+M、即max(C,T)+M,这种情况下进程不必要等待I/O。双缓冲(4) 进程 系统 设备 (1)CT,MT, MT max(C,T)+M=C+M,保证进程不等I/O。CMT5.4.3 多缓冲(1)n操作系统从主存区域中分配一组缓冲区组成循环缓冲,每个缓冲区的大小等于物理记录的大小。多缓冲的缓冲区是系统的公共资源,可供各个进程共享,并由系统统一分配和管理。n缓冲区可用途分为:输入缓冲区,处理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 5.5 驱动调度技术(1)5.5.1 存储设备的物理结
4、构 5.5.2 循环排序 5.5.3 优化分布5.5.4 搜查定位 5.5.5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5.5.6 提高磁盘I/O速度的一些方法 驱动调度技术(2)n驱动调度和驱动调度算法。n驱动调度能减少为若干个I/O请求服务所需的总时间,提高系统效率、除了I/O请求的优化排序外,信息在辅助存储器上的排列方式,存储空间分配方法都能影响存取访问速度。5.5.1 存储设备的物理结构(1)n顺序存取存储设备是严格依赖信息的物理位置进行定位和读写的存储设备 n具有存储容量大、稳定可靠、卷可装卸和便于保存等优点 始点块1间隙块2间隙块3间隙块i间隙块i+1末点 磁头(正走,反走,正读,反读,正写,反写,倒带
5、)存储设备的物理结构(2)直接存取存储设备n磁盘是一种直接(随机)存取存储设备。每个物理记录有确定的位置和唯一的地址,存取任何一个物理块所需的时间几乎不依赖于此信息的位置。 n访问磁盘记录参数:柱面号、磁头号、块号5.5.2循环排序(1)n考虑磁道保存4个记录的旋转型设备,假定收到四个I/O请求。 请求次序 记录号 (1) 读记录4 (2) 读记录3 (3) 读记录2 (4) 读记录11234循环排序(2)多种I/O请求排序方法 方法1:按照I/O请求次序读记录4、3、2、1,平均用1/2周定位,再加上1/4周读出记录,总处理时间等于3周,即60毫秒。 方法2:如果次序为读记录1、2、3、4。
6、总处理时间等于1.5周,即30毫秒。 方法3:如果知道当前读位置是记录3,则采用次序为读记录4、1、2、3。总处理时间等于周,即20毫秒。5.5.3 优化分布(1)n考虑10个逻辑记录A,B,J被存于旋转型设备上,每道存放10个记录,安排如下: 物理块 逻辑纪录 1-10 A-J (A B C D E .)n处理10个记录的总时间 10毫秒(移动到记录A的平均时间)+ 2毫秒(读记录A)+4毫秒(处理记录A)+916毫秒(访问下一记录) +2毫秒(读记录)+4毫秒(处理记录) 214毫秒 优化分布(2)按照下面方式对信息优化分布物理块 逻辑纪录1 A2 H3 E4 B5 I6 F7 C8 J9
7、 G10 D优化分布(3)处理10个记录的总时间为 10毫秒(移动到记录A的平均时间)+102毫秒(读记录)4毫秒(处理记录) =70毫秒5.5.4 交替地址n每个记录重复记录在设备的多个区域,读相同的数据,有几个交替地址,也称为多重副本或折迭。n成功与否取决于下列因素:数据记录总是读出使用,不需修改写入;数据记录占用的存储空间总量不太大;数据使用极为频繁。5.5.5 搜查定位(1)n移臂调度有若干策略 (1)“电梯调度”算法 (2)“最短查找时间优先”算法 (3)“扫描”算法 (4)“分步扫描”算法 (5)“单向扫描”算法 搜查定位(2) “电梯调度”算法 电梯调度算法有等待请求?结束请求与
8、当前 柱面相同?处理有最近块号的请求启动C CC C是向里或向外移?是否否向外向里有比当前柱面小的请求?改变移动方向A A有比当前柱面大的请求?改变移动方向否否处理大于当前柱面号请求中柱面号最小的请求处理小于当前柱面号请求中的柱面号最大的请求移动磁头到指定柱面,登记当前位置启动C CB BB BA A搜查定位(4) “最短查找时间优先最短查找时间优先”算法算法 本算法考虑了各个请求之间的区别,总是先执行查找时间最短的那个磁盘请求,从而,较“先来先服务”算法有较好的寻道性能。 搜查定位(5) “扫描扫描”算法算法 磁盘臂每次沿一个方向移动,扫过所有柱面,遇到最近的I/O请求便进行处理,直到最后一
9、个柱面后,再向相反方向移动回来。 搜查定位(6) “分步扫描分步扫描 ” ”算法算法 将I/O请求分成组,每组不超过N个请求,每次选一个组进行扫描,处理完一组后再选下一组。 搜查定位(7) “循环扫描循环扫描”算法算法 移动臂总从0号柱面至最大号柱面顺序扫描,然后,直接返回0号柱面重复进行,归途中不再服务,构成了一个循环。 5.5.6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1)n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是利用一台磁盘阵列控制器统一管理和控制一组磁盘驱动器,组成一个速度快 、可靠性高、性能价格比好的大容量磁盘系统。nRAID填补CPU速度快与磁盘设备速度慢之间的间隙,其策略是:独立磁盘冗余阵列(2) RAID共同特性 RA
10、ID是一组物理磁盘驱动器,可被操作系统看作是单一逻辑磁盘驱动器; 数据被分布存储在阵列横跨的物理驱动器上; 冗余磁盘的作用是保存奇偶校验信息,当磁盘出现失误时它能确保数据的恢复。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3) Strip0Strip4Strip8Strip12Strip1Strip5Strip9Strip13Strip10Strip3Strip7Strip15Strip10Strip11Strip2Strip6Strip14Strip10RAID Level 0(1) Strip0Strip4Strip8Strip12Strip1Strip5Strip9Strip13Strip10Strip3Str
11、ip7Strip15Strip10Strip11Strip2Strip6Strip14Strip10Data mapping for a RAID Level0 ArrayStrip0Strip1Strip2Strip3Strip4Strip5Strip6Strip7Strip8. . . .ArrayManagementsoftware独立磁盘冗余阵列(4) RAID level 0(2) RAID level 0(2) RAID Level 1 (Mirrored)Strip0Strip4Strip8Strip12Strip1Strip5Strip9Strip13Strip3Strip7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h5 54 缓冲 技术 55 驱动 调度 56 设备 分配 57 虚拟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