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凯信 主汽温优化控制策略.docx
《国电凯信 主汽温优化控制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电凯信 主汽温优化控制策略.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电凯信主汽温优化控制策略caijuan导语:对一些控制中的实际问题,我们进行了一些工程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相信能够为电厂工程提供良好的应用设计。对一些控制中的实际问题,我们进行了一些工程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相信能够为电厂工程提供良好的应用设计,下面选择了两个实际应用有实绩的例子作下面理论介绍:之一:汽温优化应用设计1.简介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是单元机组运行中必须保持在一定范围的重要参数。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过热器和再热器管道也随之加长,这就使得其热惯性和调节滞后都大大增加,进而造成汽温控制系统投自动困难,或被调参数的动、静态品质指标差。为此人们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如采用自适
2、应控制可将一台亚临界汽包炉的主蒸汽温度偏差控制在4左右;如提出了一种离散时滞系统自适应预估控制算法,并应用于一台650t/h直流炉再热汽温的控制,在变工况运行经过中将再热汽温控制在5的偏差之内。采用自适应控制技术需要对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进行辨识,目前通用的计算机分散控制系统DCS中还没有提供一套对被控对象进行实时动态地系统辨识的软件工具,其次在应用领域真正能够把握和运用自适应控制技术的人才也很缺乏。鉴于此,我们研究了另外一种控制方案,该方案将当代控制论中状态反应和状态观测器理论与传统的PID控制相结合,既克制了PID对大滞后对象控制效果不理想的缺点,同时又具有在目前的DCS系统中易于实现的优点
3、。固然在设计状态观测器时同样需要把握被控对象的有关知识,但它并不一定要求确切地知道对象模型的定量的数据,对系统辨识这一难点问题作了一定程度的简化处理。现场实时控制的应用效果展示了该项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2.状态反应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几个主要结论状态反应的基本特点是采用对状态向量的线性反应律来构成闭环控制系统,由于控制作用是系统状态的函数,可使控制效果得到很大地改善,进而比输出反应具有一系列更好的控制特性。自动控制原理指出,控制系统的各种特性,或其各种品质指标,很大程度上是由系统的极点位置所决定的。因而,系统综合指标的形式之一,能够取为s平面上给出的一组所希望的极点。而所谓极点配置问题,就是通过
4、反应阵的选择,使闭环系统的极点,恰好处于所希望的一组极点的位置上。极点配置定理回答了在如何的条件下,仅仅通过状态反应,就能任意配置极点的问题。它可简述为:若动态方程可控,则利用状态反应式能够任意配置闭环系统的特征值,若特征值中有复数,必共轭成对地出现。由于极点配置定理的证实是构造性的,因而证实经过本身也就提供了怎样对反应阵K进行综合的方法。3.运用观测器理论解决蒸汽温度调节对象的状态重构问题对于完全能控的线性定常系统,能够通过线性状态反应任意配置极点,以使系统实现其在意义下是渐进稳定的,亦即是能镇静的。但是,通常并不是全部状态变量都能直接量测的,进而给状态反应的物理实现造成了障碍。由Luenb
5、erger提出的状态观测器理论,解决了在确定性条件下受控系统状态的重构问题,使状态反应成为一种现实的控制律。3.1状态观测器的定义及其实现问题状态观测器有如下定义:设线性定常系统oA,B,C的状态X是不能直接测量的,称动态系统g是o的一个状态观测器,假如1g以o的输入u和输出y作为输入量;2g的输出Wt知足如下的等价性指标 (4)观测器的存在性:状态观测器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o的不能观测部分渐近稳定。假如对给定的一个传递函数阵Ws,能找到一个状态方程A,B,C并使之成立CsI-A-1B=Ws(5)则称A,B,C为具有传递特性Ws的系统的一个实现。实现就其本质而言,是在状态空间法的领域内寻找一个
6、假想构造,使之与真实系统具有一样的传递特性。并不是任意给定的Ws都可找到其实现的,通常,它必须知足物理可实现条件。实现的不唯一性:与给定的Ws具有一样的传递特性的实现不是唯一的。对于给定的Ws,一定存在一类维数最低的实现,称为最小实现,它反映了具有给定传递函数特性Ws的假想构造的最简形式。最小实现也不是唯一的,但它们的维数必是相等的,且必是代数等价的。3.2锅炉蒸汽温度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及其状态观测器的一种实现锅炉蒸汽温度被控对象包括过热器出口主蒸汽温度和再热器出口的再热蒸汽温度。集总参数模型则是将单相受热管的介质状态参数看成是均一的,并在空间位置上选定一个有代表性的点,就用这一点介质的参数作
7、为环节的集总参数。进一步还可推断出单相受热管的多段集总参数模型,通常把整个管段均分成若干小段,每个分段内集总参数的选择要一致。因而每个分段模型的形式与整个管段模型的形式是一样的,整个管段的模型则由各个分段设共有n段模型串联而成,也就是分段模型的n次幂。这时,对每个分段来讲,须将总热流量、总金属量、总容积等分别除以分段数n。下式是用出口参数作为集总参数,并考虑介质密度的变化时,单相受热管的多段集总参数模型关于进出口温度之间的传递函数4:这个公式含有近十个参数,对于实际应用并不方便。它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特别有用的概念,即能够把过热器和再热器等单相受热管理解成由若干个分段所组成,各分段传递函数的形
8、式一样,段数n越大,每段传递函数表达式中的时间常数就成比例地减少。这个概念对于设计过热器和再热器等单相受热管动态特性的状态观测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实际工程问题中往往把解析法和系统辨识方法结合起来,通过对系统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的了解,初步推断出系统模型的构造,或估计出系统模型的构造形式,然后再用辨识方法确定模型中的参数。图1所示为过热器的状态观测器,整个过热器划分为四段,对每一分段又可简化为一阶惯性环节,整个过热器就是四阶惯性环节。至于时间常数T通常是单元机组负荷的函数,可作为状态反应控制系统中的一个待定因变量,在运行经过中通过观测试验进行参数整定。图1过热器的状态观测器及其状态反应示图为
9、了更好地反映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故将过热器的状态观测器设计为“增量形式,即将过热器入口温度偏差和出口温度偏差引入状态观测器,这样观测到的状态变量更明确地反映了温度的变化方向,同时过热器入口温度偏差的引入使状态观测器具有了预测控制的某些特点。为适应过热器参数的变化,入口温度设定值,出口温度设定值及时间常数T均为锅炉负荷的函数。设过热器导前区传递函数为,惰性区传递函数为则状态观测器的反应矩阵Kc=Kc1,Kc2,Kc3,Kc4;状态反应矩阵K=K1,K2,K3,K4,K5,其中K1为过热器导前区的反应增益。惰性区传递函数的增益K2能够查阅锅炉的热力计算书,取不同工况的平均值。而过热器惰性区时间常数
10、T2的辨识则能够利用状态观测器来完成。首先,令状态反应控制开环,状态反应矩阵Kc=0,0,0,0;然后,调节观测器时间常数,使观测器输出值和过热器出口值的变化基本保持一致,此时的观测器时间常数即可以为是惰性区传递函数的时间常数。由此能够确定K0和T0,进而计算出矩阵Kc和K。工程实践表明这种方法是简便有效的。4状态观测器、状态反应控制与常规PID调节相结合的工程应用实例4.1状态反应PID控制的构造与特点状态反应PID控制的原理框图见图2。图2.状态反应PID控制的原理框图与传统的PID控制相比,采用状态反应控制能方便的通过配置闭环极点的方法,改变系统的特性,到达提高控制精度的目的。这对控制具
11、有迟延环节的工业对象来讲,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控制方案。但是,由于单相受热管的动态特性与热流量有关,单靠状态反应配置极点还难以保证在不同的工况下使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的指标均到达理想的要求,而PID控制恰好具有鲁棒性好和抗高频干扰能力强的优点,二者的优势能够互补。利用状态反应改善系统的闭环特性,提高系统响应速度。这是控制的第一个层次。然后,将这个品质比拟好的广义被控对象交由PID控制,改善系统的鲁棒性,使系统的适应性提高。这是控制的第二个层次。对于大量具有迟延环节的工业对象而言,采用这种状态反应PID控制比传统的PID串级控制和仅仅由状态反应控制都将更有效。4.2状态反应PID控制的仿真研究设,令
12、观测器为,Kc=188.8458,329.2705,159.7069,22.8667,K=0.06659,3.6134,4.8962,2.9486,0.6659第一级调节器参数为:Kp=0.08,I=50s第二级调节器参数为:Kp=1.0,I=0.0s4.2.1状态反应PID控制与PID串级控制系统的比拟PID串级控制系统第一级调节器参数为:Kp=1,I=25s第二级调节器参数为:Kp=1.0,I=0.0s图3是定值在发生单位阶跃扰动时的响应曲线。由图3能够看出,状态反应PID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PID串级控制系统图3状态反应PID控制与PID串级控制的响应特性比拟4.2.2改变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电凯信 主汽温优化控制策略 主汽温 优化 控制 策略
限制150内